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

華盛頓,白宮,羅斯福拿着魏德邁發來的電報,得意的對馬歇爾說:“看來他們幹得不錯,馬歇爾,這場勝利將挽救很多美國青年的生命,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受到的阻力將小得多。”

馬歇爾也極其興奮,當初實際上他對從中國內地戰場進行反攻的,受到史迪威的影響,他對國民黨軍隊的觀感並不好,可羅斯福堅持認爲可以相信國民黨軍隊,同意了中國方面提出的戰略,從中國內地展開反攻,現在這個戰略獲得了極大成功。

“是的,總統,魏德邁報告,中[***]隊已經收復整個熱河,曰本人正在從南洋和蘇俄戰場抽調部隊,以加強關東軍,阻止中[***]隊的進攻。”

羅斯福哈哈一笑,噴出口煙霧:“馬歇爾,他們還有軍隊嗎?”

馬歇爾也微微一笑:“沒有,根本不可能有,太平洋戰爭之初,曰軍在南洋投入了大約一百一十萬兵力,在中國戰場投入了大約一百三十萬兵力,在蘇俄戰場大約有六十萬兵力,國內兵力不詳,估計應該不少於五十萬,加上海軍兵力,不少於七十萬,空軍不少於三十萬,如此算下來,曰本人的總兵力在四百五十萬左右。從鄂北會戰到華北會戰,中國人已經消滅了大約一百二十萬曰本人,加上在南洋被殲滅的曰軍,曰本人在過去兩年中,已經被消滅一百八十到兩百萬,這已經超過曰本人的補充能力。史迪威在華北報告,中國人抓獲的曰本俘虜中,有不少只有十六七歲或四十多的士兵,總統,曰本的人力資源已經差不多了。”

“對,曰本人除非不要國內了,否則他不可能將華北會戰中損失的兵力補充齊全。”羅斯福異常滿意,他扭頭對霍普金斯說:“哈里,有了這場勝利,中國人有沒有能力平定疆省叛亂?”

霍普金斯心裡清楚羅斯福話裡的含義,副總統華萊士原本只打算在渝城停留六天,可十幾天過去了,他依舊留在渝城。

國內已經有政治力量認爲羅斯福在開羅和德黑蘭會議中對蘇俄讓步太大,可華萊士走得比羅斯福還遠,華萊士認爲應該與蘇俄進行更全面的合作,這種合作不但在戰時,也應該在戰後。在中蘇衝突中,他明確支持蘇俄,認爲可以滿足蘇俄對東北的要求,在渝城期間,一直在力圖勸說蔣介石對蘇俄讓步,在疆省問題上,建議蔣介石採取和平手段解決;蔣介石對他是又氣又惱,又不好得罪,乾脆避開不見。

在此之前,羅斯福對中蘇衝突保持沉默,對疆省叛亂也沒有發表過公開觀點,霍普金斯明白,羅斯福是在觀望,美國需要蘇俄,也同樣需要中國;中國在戰爭中越打越強,宋美齡在美國購買的近百家工廠設備,正陸續運到中國,部分工廠已經投入生產,這些工廠一旦全部建設成功,魏德邁估計,中國的實力還要增長五成,而且更重要的是,隨着中[***]隊在戰場上頻頻獲勝,美國國內民衆對中國的好感倍增,新聞界加強對中國的援助的呼籲在增強。

霍普金斯估計羅斯福對中蘇爭端還是沒下決心,艾森豪威爾正緊密鑼鼓的準備霸王行動,英美聯軍在意大利的進軍困難重重,盟軍正需要蘇俄在東線的配合;在亞洲戰場,中國正成爲抵抗曰軍的主力,所以霍普金斯斷定羅斯福還在猶豫。

“總統,魏德邁報告說,中國有力量平定疆省事件,”霍普金斯斟酌着說:“目前中國人信心十足,他們不可能對斯大林讓步,而且,即便加上我們的影響,蔣介石也不會讓步,高斯大使報告說,中[***]方將領態度強硬,而且在政界,除了[***]外,大部分中間派也支持政斧立場。所以,我建議華萊士副總統最好離開渝城,讓蘋果自己落下。”

馬歇爾微微點頭,他不關心疆省事件,正在準備的霸王行動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行動,各種事物前所未有的複雜,他必須投入全部精力才能完成這個任務。

“那麼就把這個意思告訴華萊士吧。”羅斯福笑了下,然後又對馬歇爾說:“馬歇爾,目前每月運進中國的物質達到多少噸了?”

馬歇爾微微皺眉:“八萬噸了。”

“八萬噸,”羅斯福思索下說:“八萬噸便能消滅百萬曰本人,十萬噸應該能更多。”

“總統,曰本已經沒有百萬兵力供中國人消滅了。”馬歇爾有些不滿的嘀咕道,他知道羅斯福想增加對中國的物質援助,可霸王行動和蘇俄都提出了龐大的物質要求,麥克阿瑟和尼米茲的反攻也需要更多的物資,每月增加兩萬噸實在困難。

“哦,那就這樣吧。”羅斯福一愣,隨即笑笑,無所謂的收回了他的要求。

倫敦,唐寧街十號,丘吉爾咬着雪茄與英軍參謀總長布魯克拿着英國駐華大使發來的電報,滿意的笑笑:“這些鴉片鬼幹得不錯,我們不用再擔心東南亞了。”

“是不是從東南亞戰區抽調一個軍到歐洲?”布魯克同樣非常滿意。

“不,不,布魯克,”丘吉爾搖頭說:“在東南亞,除了曰本人外,我們還必須防備中國人,他們總想着重返東南亞。”

布魯克稍稍楞了,隨即點點頭,中國人已經在緬甸得手了,如果再在馬來西亞、泰國得手,戰後將難以遏制他們在東南亞擴張勢力。

“我倒很想知道,約瑟夫大叔現在是怎麼想的?”丘吉爾嘴角流露出一絲玩味。

英國同樣沒有對疆省叛亂髮表看法,在羅斯福沒有開口之前,丘吉爾絕不作任何表示。中蘇之間的衝突,丘吉爾瞭如指掌,斯大林暗地裡策動疆省叛亂,可中國人卻始終不讓步,華北會戰後,中國人有充足的兵力來平叛。

“告訴蒙巴頓勳爵,我們在東南亞的政策是,等待蘋果自己落下,最主要的問題是防止中國人重返東南亞,要防止這點,最主要的是在向東南亞和印度支那進軍中,不要使用中[***]隊。”

“電告卡爾大使,請他轉告蔣介石委員長,女王政斧支持他在疆省的行動,不過我們希望他能充分理解我國政斧的困難,我們暫時無法向國民政斧提供直接支持。”

“哦,對了,電告約瑟夫大叔,霸王行動即將展開,我們希望蘇軍在東線進行有力的配合。”

布魯克非常紳士的笑笑,丘吉爾老殲巨猾,唯恐中國人與斯大林鬥不起來,兩封電報給兩國打氣,不過,布魯克有些不以爲然,中國人早已經摩拳擦掌準備教訓斯大林;斯大林已經付出代價,疆省的領事館已經被全部關閉,一旦中國人平叛成功,蘇俄在疆省的勢力勢必被連根拔起,現實已經由不得雙方不鬥下去。

克林姆林宮內,斯大林面色陰沉,潘友新的電報正放在他的辦公桌上,莫洛托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被緊急招來,辦公室的門開了,貝利亞快步進來。

華西列夫斯基心中瞭然,剛纔斯大林已經詢問了遠東戰場的情況,在去年秋天,蘇軍在蒙古戰場發動反攻,收復了一些地區,可實際上,蘇軍在蒙古戰場上並沒有增加兵力,也沒有增加多少物資,只是由於曰軍受到嚴重削弱,才取得了一些進展。

“貝利亞同志,你在阿拉木圖的工作很有成效,但艾力汗?吐烈的主張太激進了,讓我們在政治上非常被動。”

沒等貝利亞開口,斯大林便開口批評起來,貝利亞一句不敢分辨,恭恭敬敬的聽着斯大林的訓斥。

“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是不合時宜的!你們應該馬上撤銷這個稱號!”斯大林的神色非常嚴厲,開口便指責貝利亞在指揮疆省起義中的錯誤:“你過快向南疆發起進攻,兵力不足,還暴露了我們在南疆的力量,也分散了北疆的力量,阿列克山德洛夫在指揮上犯了嚴重錯誤,你們必須首先擊敗困守北疆各地的中[***]隊。”

貝利亞等斯大林發完一通火後,看看斯大林已經平靜下來,他才小心的開口道:“是的,斯大林同志,我們正在總結,已經決定派鮑裡諾夫同志接替阿列克山德洛夫同志,擔任起義軍總司令。”

“前線指揮部決定由阿合買提江?哈斯木同志接替艾力汗?吐烈擔任疆省起義總指揮,取消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稱號,改爲爭取自治,反對國民黨暴力統治。”

斯大林點燃了菸斗,貝利亞暗暗鬆口氣,斯大林的菸斗代表了他的心情,克林姆林宮內的高級官員都知道,一旦斯大林的菸斗熄滅,那意味着大事不妙,原本只是訓斥幾句的事情,可能會變成撤職查辦,甚至當場被捕。

“華西列夫斯基同志,近期我們能在遠東發動進攻嗎?”斯大林沒再理會貝利亞,轉而詢問華西列夫斯基。

“不能。”華西列夫斯基看出斯大林想在遠東戰場發動進攻,可遠東戰場的情況現在還不允許發動進攻:“現在是冬季,遠東地區和蒙古的氣溫在零下三十多度,不利於作戰;另外,物資儲備也不足,總參謀部認爲,要在遠東和蒙古發動進攻要等到開春之後才能進行,在此期間必須向這兩個戰場補充五萬發炮彈,兩百輛坦克,另外還有五萬兵力。”

“冰雪是俄羅斯人的朋友,”斯大林神色嚴肅,毫不客氣打斷了華西列夫斯基,極其武斷的說:“總參謀部必須在近期擬定一個進攻全面進攻計劃,在蒙古和遠東發動進攻,光復遠東地區,並把戰線推進到滿洲。”

華西列夫斯基倒吸口涼氣,即便不考慮氣候原因,蘇軍主力在蒙古地區,遠東地區不但缺少兵力,也缺少彈藥,曰本人在佔領斯塔諾夫山脈後,就在當地大肆構築工事,經過三年時間,這些工事已經非常完備了,要攻克斯塔諾夫山脈,除了充足的彈藥外,還要足夠的兵力,可遠東蘇軍都不具備。

“斯大林同志,”華西列夫斯基無奈的勸道:“遠東現在只有五萬兵力,三年裡,只補充了兩千噸物資,這其中還包括糧食,彈藥只有半個基數,無力發動進攻。”

“那麼蒙古呢?”斯大林臉色鐵青,蘇德戰場需要大量物資,只有滿足蘇德戰場後才向曰本戰場提供補給,而在對曰戰場上,遠東部隊又排在蒙古方面軍之後,幾年下來,只得到很少補給。

“斯大林同志,蒙古方面軍有兵力十六萬,可他們面對的曰軍卻有二十萬,”華西列夫斯基說,目前蘇軍正在籌劃春季和夏季攻勢,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進攻,需要集中幾乎所有物資和兵力,實在無力向蒙古和遠東提供支持。

“不對,華西列夫斯基同志,”斯大林是什麼人,精明過人,立刻打斷他:“曰軍主力已經調走,現在蒙古地區能有五萬曰軍就算不錯,剩下的全是僞軍,沒有多少戰鬥力,華西列夫斯基同志,我想知道,什麼時候,我們能在蒙古和遠東發動進攻?”

“要在蒙古發動進攻,必須補充十萬噸物資,”華西列夫斯基沒有被斯大林嚇倒,依舊按照自己的思路說:“而且要等到天氣轉暖後再實施,斯大林同志,我建議在五月中旬再發動進攻。”

“四月底,這是我給你的最後期限!”斯大林的語氣極其不客氣。

“我明白。”

貝利亞心中搖頭,華西列夫斯基肯定還沒明白,斯大林要的是儘快發動進攻,中[***]隊在華北獲勝後,已經逼近滿洲的大門口,如果等中[***]隊佔領整個滿洲,斯大林在遠東的圖謀就會徹底落空。

“不,不是蒙古方面軍在四月底,而是遠東方面軍在四月底發動進攻,蒙古方面軍要在四月初發動進攻,在五月初要光復整個蒙古國。”斯大林沖華西列夫斯基咆哮道。

華西列夫斯基嘆口氣,他不是不知道中國戰場的情況,也不是不清楚斯大林的圖謀,可軍事就是軍事,來不得半點虛假。但現在,他不得不屈從斯大林的意志,剛纔他已經試圖瞞過斯大林了,斯大林沒有追究,再頂下去,就非常危險了。

“莫洛托夫同志,”斯大林又轉向身材有些矮小的莫洛托夫:“潘友新同志必須作出更大的努力,說服蔣介石同意和平解決疆省事件。”

莫洛托夫沒有開口,斯大林接着說:“當然,在此之前,疆省的起義者必須獲得一些勝利,也必須增強他們的力量。貝利亞同志,”

貝利亞始終保持恭敬,此刻見斯大林轉身過來,神態變得更恭敬了“繼續增強疆省起義者的力量,你有那些打算?”

“斯大林同志,阿拉木圖的紅九團和紅十二團,已經開到中蘇邊境,隨時可以越境,另外,空軍第三大隊,也作出準備。此外,內務部遠東裝甲第八旅也準備開赴中蘇邊境。”貝利亞心中暗自慶幸,遠東裝甲第八旅是利用伊朗通道過來的美援物資武裝的部隊,全部是哈薩克斯坦本地人,這原本是參謀總部準備派到蘇德戰場的部隊,被他以各種理由留下了,現在投入到疆省。

“那還等什麼,立刻過去吧。”斯大林毫不遲疑的下命令了。

“莫洛托夫同志,向蔣介石政斧提出嚴重抗議,另外警告他,在疆省一意孤行,此舉如果導致中蘇關係全面破裂,責任將由中國政斧承擔。”停頓一下後,又補充道:“將我們的意思轉告羅斯福總統和丘吉爾首相。”

莫洛托夫點點頭,他又問:“斯大林同志,是不是請中國同志進行配合?”

“你說MZD,”斯大林神態極其輕蔑,他將手中的菸斗把玩一下:“MZD,一個麥琪琳式的社會主義者,他不會爲社會主義作出犧牲的。”

莫洛托夫沒有開口,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聽斯大林這樣稱呼MZD了,麥琪琳就是人造奶油,斯大林這是說MZD是假冒的社會主義者。在場所有人都知道,斯大林對MZD極其不滿,從蘇曰戰爭開始,到現在,MZD已經數次違背斯大林的意願,這要換成東歐的某個GCD領導人,恐怕已經被捕被槍斃。可MZD卻好好,他有軍隊的支持,斯大林不但不能撤了他,也拿他無可奈何。

斯大林沉默着站起來,走到窗前,望着遠處克林姆林宮的鐘樓,好一會才轉過身說:“好吧,麥琪琳式的社會主義者,也是社會主義者,莫洛托夫電告延安,我們希望他們促成疆省起義的和平解決,要充分利用國民黨內的溫和力量,以及他們的軍事力量,潘友新同志應儘快去拜訪孫文先生的遺孀,取得她的諒解。”

莫洛托夫在心裡鬆口氣,老實說,他很擔心斯大林會在盛怒下處置潘友新。從事件的前後來看,他認爲疆省事件發動太快,蔣介石的態度很堅決,華北會戰的勝利增強了蔣介石的信心,更重要的是,羅斯福暗中擺了斯大林一道,將斯大林在德黑蘭的圖謀泄露出來,這引起了中國各政治黨派的警惕。所以當國民政斧將疆省事件與斯大林的陰謀聯繫起來,就有了很大的說服力。

亡羊補牢未爲晚也,莫洛托夫想起了王J祥曾經說過的一句中國老話,斯大林的這一系列決定,未嘗不是在補牢,可最終主動權還是在蔣介石手中,他會怎麼作呢?

(未完待續)

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十節 虎嘯(三)第一節 突破(三)第十節 虎嘯(七)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二節 起航(一)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三節 魅影(二)第五節 反擊(二)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十節 暗棋(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三節 魅影(九)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一節 霧(二)第五節 雲集(一)第三節 結盟(三)第二節 投敵(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九節 魅影(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一節 挽弓(五)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九節 魅影(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一節 挽弓(九)第四節 外交(十)第四節 戰鼓(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五節 兩全(三)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十節 虎嘯(八)第五節 反擊(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一節 湖議(一)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八節 南線(七)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二節 投敵(五)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十節 餘波(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十節 風雲(三)第一節 陰謀(十)第七節 閃電(七)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十節 風雲(一)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一節 返川(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第九節 魅影(十)第五節 號角(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七)第四節 陰雲(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五節 積聚(七)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九節 殤(六)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七十節 密商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五節 調整(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一節 戰局(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四節 視察(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十節 暗棋(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五節 突擊(三)第八節 轉折(十三)
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十節 虎嘯(三)第一節 突破(三)第十節 虎嘯(七)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二節 起航(一)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三節 魅影(二)第五節 反擊(二)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十節 暗棋(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三節 魅影(九)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一節 霧(二)第五節 雲集(一)第三節 結盟(三)第二節 投敵(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九節 魅影(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一節 挽弓(五)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九節 魅影(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一節 挽弓(九)第四節 外交(十)第四節 戰鼓(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五節 兩全(三)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十節 虎嘯(八)第五節 反擊(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一節 湖議(一)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八節 南線(七)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二節 投敵(五)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十節 餘波(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十節 風雲(三)第一節 陰謀(十)第七節 閃電(七)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十節 風雲(一)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一節 返川(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第九節 魅影(十)第五節 號角(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七)第四節 陰雲(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五節 積聚(七)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九節 殤(六)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七十節 密商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五節 調整(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一節 戰局(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四節 視察(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十節 暗棋(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五節 突擊(三)第八節 轉折(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