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理想與現實

7月28日。

中華民國大學院召開特別會議,教育行政委員會的九大委員,今天只有四位(蔡元培、李石曾、韋愨、張乃燕)到場出席會議。

另外五大委員當中,汪兆銘如今在上海秘密搞事,沒工夫討論教育問題;許崇清和金曾澄兩人,都在廣東主持教育和黨務工作;褚民誼剛剛出國去了歐洲,研究考察公共衛生問題;鍾榮光則在嶺南地區搞教育。

再來說說出席會議的蔡雲培、李石曾、韋愨和張乃燕四人。

蔡雲培、李石曾與張靜江、吳稚暉並稱“國黨四大元老”,又稱‘黨國四老’。所以說前陣子蔡雲培和李石曾發生矛盾,輪不到胡適這個小輩出來說話,他一開腔,立即就被吳稚暉倚老賣老地嘲諷呵斥。

張乃燕是張靜江親侄子,如今負責中央大學院(首都地區教育廳)的教育事務,跟蔡元培之間有些私人恩怨。

至於韋愨,恐怕如今還沒人猜到,這位先生乃我黨秘密黨員,只是未辦理正式入黨手續而已。

去年蔡雲培積極策動“清黨”,殺了不少的赤黨和疑似赤黨分子,卻把真正的赤黨韋愨從英國請回來做上海教育局長,後來更是推薦韋愨擔任教育行政委員會的九大委員。

防不勝防啊!

參加會議的四位委員當中,蔡元培和韋愨是一派,李石曾和張乃燕是一派。至於“國黨四老”中的張靜江和吳稚暉,此時都跟隨常凱申去了北平,但他們是支持李石曾的。

說得直接點,蔡雲培在教育系統已經孤掌難鳴了,誰讓他去年得罪張靜江呢。

周赫煊來到會場時,裡頭只有稀稀疏疏的兩三個人,其中就包括北大物理系主任李書華。

李書華立即起身問候:“周先生好!”

周赫煊笑問:“北大的人力收割機研究得如何了?”

李書華正是研發收割機的直接負責人,他高興地說:“經過了前後五次改進,如今收割機已經可以完美地給小麥和稻穀脫粒了,不過收割高粱等雜糧時還有些問題。”

“可是肯定的,高粱米的穗子,畢竟跟小麥和稻穀差別太大。”周赫煊說道。

李書華說:“這次我來南京,就把機器也帶來了。南方地區快要收割稻穀,正好能派上用場。”

周赫煊問:“你準備如何推廣收割機?”

李書華躍躍欲試地說:“我打算找工商部和實業部聯繫,由政府進行全面推廣。”

“所得利益如何分配?”周赫煊問。

李書華一滯:“這個嘛,還沒考慮過。我認爲收割機利國利民,商業利益反倒爲其次。”

唉,周赫煊只能感慨,知識分子就是太天真。

周赫煊搖頭說:“潤章兄啊,你可知‘子路受人以勸德,子貢謙讓而止善’的道理?”

子路和子貢都是孔子的學生,子路救落水之人,接受了一頭牛的謝禮,孔子對他進行表揚;子貢贖回很多魯國人,卻拒絕了國家的賠償,從而遭受孔子的批評。

因爲接受謝禮,讓人看到救人的利益回報,就會有更多的百姓去救人。而拒絕國家賠償,則讓人看到行善的損失,從而導致越來越少的人去救贖魯國人。

“你是說……”李書華有些不明白。

周赫煊道:“爲什麼列強有那麼多科學發明?因爲發明有利可圖。我提供給北大收割機的設計圖,由你們研究發明出來,主要作用確實是利國利民。但如果發明者得不到任何好處,北大的學生以後還會那麼積極搞發明嗎?中國的其他科學家、發明家,還會那麼熱衷於發明嗎?”

“呃……”李書華無言以對,突然作揖道,“周校長,書華受教了!”

“申請專利發明沒有?”周赫煊問。

李書華說:“正在申請。”

周赫煊道:“等開會結束後,我帶你去上海見虞洽卿先生,找他商量收割機商業化的事情。”

“如此正好。”李書華哪裡敢反對。

周赫煊又問:“聽說北大被改名爲中華大學,我這個校長被撤職了?”

李書華有些尷尬,因爲他就是留法派,李石曾相當於他的恩師。而在歷史上,李石曾就任中華大學(北大)校長後,是沒有精力去主持校務的,代理校長正是李書華。

沉默片刻,李書華低聲說:“昨晚我拜會了石曾先生,也勸過他,他向我解釋了其中原因。現在好多人非議石曾先生,說他任人唯親,其實他也是沒辦法。國民政府想要掌控教育界,石曾先生想要搞教育獨立。他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任用親信,否則教育大權就要被政府奪走!老校長(蔡元培)已經向政府妥協了,他們兩個這才爆發激烈衝突。”

周赫煊默然。

壞人做壞事,只是讓人感到憤怒;好人爲了美好的理想做壞事,卻能讓人感到痛心。

李石曾確實是個好人,他不願當官,也不願摻和政治紛爭。但爲了實現教育獨立的理想,李石曾當官了,還主動掀起自己極度厭惡的派系鬥爭,甚至因此背上罵名也在所不惜。

但爲什麼說李石曾在好心辦壞事呢?

李石曾的教育改革,主要模仿的是法國教育體系。可法國跟中國的實際情況相差太大,李石曾雖然也做了相應改動,但這些改動根本無濟於事。

李石曾的教育改革,不但遭受國民政府的忌憚,而且導致全國教育系統一片罵聲。特別是基層教育人員,本來日子就過得辛苦,被李石曾一改革,那真是徹底沒有活路了。

面對政府與民間的共同討伐,李石曾並沒有氣餒。他是理想主義者,他把教育獨立做爲畢生追求,被人謾罵攻擊他認了,而且撞破南牆不回頭。

只能說出發點是好的,但卻眼高手低。李石曾的教育改革,在歷史上甚至釀成流血事件,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蔡元培就要清醒明白得多,他跟李石曾志同道合十多年,一直在爲教育獨立而努力。但看到改革後引發的種種矛盾,他立即就慫了,從而走上了妥協之路。

如今的蔡李之爭,並非只是派系鬥爭,更是現實與理想的鬥爭。

898 請周先生到軍統走一趟533 背鍋小王子499 發現060 抵達清華900 鋤奸823 周赫煊能做的292 一鍋端429 名人拜訪685 手術020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642 膨脹的電影皇帝370 可知少女心事?596 狂歡晚宴812 人類社會太極八卦系統643 小白臉上位1014 拜師927 薄白學593 死要面子663 上海首富229 南戴北周602 開山祖師063 名傳四方792 同監來訪540 非攻531 松花江上1027 周先生的明史初探886 閒扯832 釣魚城359 空缺的普利策歷史獎961 演出開始858 火星入侵793 做客649 王安石與法西斯954 雨中236 黨即是法401 教科書601 現代派472 修身、治國和心理學964 搖滾鼻祖632 陰險的瘸子557 不要跟哲學家聊天324 隆中對053 志摩163 偶遇241 理想與現實033 惡人自有惡人磨1028 閉門讀書212 烏合之衆583 徐志摩失蹤記005 千字一元681 變態的民族046 愛國教育037 上門討教968 順風船804 咳咳咳732 請慢用668 不是摹本,是祖本047 刀妃革命095 小說還能這樣寫?138 豪傑191 美國商人817 劉徹762 載譽而歸795 商業計劃296 薛瘋子431 中國工人264 文學少女677 崇尚和平的英國819 七七事變819 七七事變473 慾望、理智和道德771 霜刃未曾試960 黑哥們兒885 聞一多VS劉文典——真人PK472 修身、治國和心理學081 出氣筒050 忽悠捐款815 七月839 信心312 科幻小說450 文章810 易經186 黑色幽默1028 閉門讀書162 神秘少女055 少女情懷總是詩684 混亂787 自投羅網863 中國人和猶太人的交易890 宿舍夜談074 差事745 周大頭343 再會438 再勸374 名人字畫收割者756 勝利曙光786 膝蓋中箭的湯半城835 受聘949 牛津講座913 文藝報國
898 請周先生到軍統走一趟533 背鍋小王子499 發現060 抵達清華900 鋤奸823 周赫煊能做的292 一鍋端429 名人拜訪685 手術020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642 膨脹的電影皇帝370 可知少女心事?596 狂歡晚宴812 人類社會太極八卦系統643 小白臉上位1014 拜師927 薄白學593 死要面子663 上海首富229 南戴北周602 開山祖師063 名傳四方792 同監來訪540 非攻531 松花江上1027 周先生的明史初探886 閒扯832 釣魚城359 空缺的普利策歷史獎961 演出開始858 火星入侵793 做客649 王安石與法西斯954 雨中236 黨即是法401 教科書601 現代派472 修身、治國和心理學964 搖滾鼻祖632 陰險的瘸子557 不要跟哲學家聊天324 隆中對053 志摩163 偶遇241 理想與現實033 惡人自有惡人磨1028 閉門讀書212 烏合之衆583 徐志摩失蹤記005 千字一元681 變態的民族046 愛國教育037 上門討教968 順風船804 咳咳咳732 請慢用668 不是摹本,是祖本047 刀妃革命095 小說還能這樣寫?138 豪傑191 美國商人817 劉徹762 載譽而歸795 商業計劃296 薛瘋子431 中國工人264 文學少女677 崇尚和平的英國819 七七事變819 七七事變473 慾望、理智和道德771 霜刃未曾試960 黑哥們兒885 聞一多VS劉文典——真人PK472 修身、治國和心理學081 出氣筒050 忽悠捐款815 七月839 信心312 科幻小說450 文章810 易經186 黑色幽默1028 閉門讀書162 神秘少女055 少女情懷總是詩684 混亂787 自投羅網863 中國人和猶太人的交易890 宿舍夜談074 差事745 周大頭343 再會438 再勸374 名人字畫收割者756 勝利曙光786 膝蓋中箭的湯半城835 受聘949 牛津講座913 文藝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