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 忽悠

北大附近某公寓。

清晨,沈從文洗漱完畢,朝隔壁喊道:“崇軒,蔣瑋,你們今天去北大不?”

“去北大做什麼?”丁玲開門問道。

沈從文說:“北大今天覆課啊,新校長是周赫煊先生。”

“真是周先生?”胡也頻激動地跑出來。

沈從文反問:“你們居然不知道?”

胡也頻、丁玲夫婦本來住在西山,他們在張作霖掌控北平後,一直隱居不出,甚至決定逃到南方去。後來發現自己屬於小嘍囉,根本沒入張作霖法眼,這才安心下來。

沈從文跟他們是好友兼鄰居,前不久三人一起搬到北大附近,積極從事文學創作。沈從文的《爐邊》,甚至還被《小說月報》選中刊載,名氣日漸大起來。

最新一期《小說月報》他們都讀了,對周赫煊的《神女》驚歎不已。沈從文還給周赫煊寫了封信,請教文學創作問題,他經常幹這種事,給魯迅、郁達夫等人也寫過。

吃過早飯,三人結伴前往北大。他們雖不是北大的學生,但都通過北大新潮社發表過作品,也經常跑來學校參加活動。

待行至大操場,人漸漸多起來。

沈從文混進學生堆裡,只等着周赫煊上臺講話,耳邊盡是學生們的竊竊私語聲。

“周赫煊怎麼會來當我們的新校長?好奇怪。”

“唉,要是蔡校長能回來該多好。”

“呵呵,蔡元培,他早把北大忘得一乾二淨了。”

“你別胡說!蔡校長是怕被軍閥通緝,所以才留在上海的。”

“你纔是胡說。教育部總長任可澄,都親自發電邀請蔡元培返校了,是他自己不肯回來!”

“反正不許你說蔡校長壞話!”

“他蔡元培做得出來,我爲什麼就不能罵?全校師生盼了他半年,北大最困難的時候他在哪裡?他在南方逍遙快活!”

“……”

那怨氣大啊,就像是被負心郎拋棄的少女。

早晨八點左右,學校的老師們也來到操場,敦促學生們排好隊。

鍾觀光率先登臺亮相,說道:“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是北大復課的大喜日子。這一學期,我們已經虛度了兩個月,希望大家能在剩下的時間裡,勤奮刻苦、努力上進,把耽誤的功課都補上來……下面,有請校長周赫煊先生致辭!”

“啪啪啪啪!”

掌聲並不響亮,周赫煊這個校長,暫時還沒獲得學生認可。做學者是一回事,做校長又是另外一回事,他的威望還不足以服衆。

周赫煊走到麥克風前,這玩意兒挺大,長得有點像汽車方向盤。他見臺下人聲嘈雜,沒有立即說話,只站在那裡一言不發的等着。

沈從文驚訝道:“周先生好年輕啊!”

“別出聲,對人不尊重。”丁玲提醒說。

其他學生似乎也意識到這點,漸漸的嘈雜聲小起來,都擡頭看向周赫煊等着他致辭。

“我知道你們不服氣,”周赫煊第一句話就點破學生們的心思,“我今年28歲,既不是名校畢業,又沒當過教育部的大官,沒資格做北大的校長。北大是什麼?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在場諸位都是天之驕子!而我,只是個浪跡江湖的草莽之輩,無功無名無才無德,確實不配做你們的校長!”

話說到這裡,臺下徹底安靜下來。

周赫煊繼續說道:“實話告訴你們,我這個校長,是張作霖親自任命的。就是那個派兵包圍北大,讓北大陷入絕境的張作霖。他是反動軍閥,我就是反動軍閥的走狗!”

“轟!”

場面一片譁然,學生們再次交頭接耳,驚疑不定地看着周赫煊。

馬裕藻驚道:“他到底想幹什麼啊?”

“繼續聽吧。”鍾觀光笑道。

馬珏拉着妹妹馬琰的手,好奇地打量臺上那個傢伙。她們還在讀中學和小學,但平時都住在北大,今天是來看熱鬧的。馬珏笑道:“爹爹,這位校長真敢說話,就不怕得罪人嗎?”

馬裕藻若有所思地說:“有時候當面把話說開,未嘗不是件好事。”

“我倒覺得,他這樣說話跟魯迅先生有點像。”馬珏嘀咕道。

周赫煊不管衆人如何驚訝,接着往下說道:“男女首次約會,都應該互相介紹一下,這樣大家才知根知底。我先來說說我自己,本人祖籍直隸。以後我要是幹了什麼混賬事,你們想刨我的祖墳,儘可在直隸尋找墓碑,遇到姓周的那家,說不定就是我的祖宗。”

師生們已然目瞪口呆,這尼瑪連刨祖墳都出來了,越說越離譜啊。

“庚子年間,家祖命喪於戰火,家父帶着我和母親逃到南洋投奔親戚,那時我才兩歲,”周赫煊開始敘述他編造的身世,“華人勤勞樸實,土著懶惰愚笨,所以南洋的經濟盡握於華人之手。我的遠房伯父,便是南洋富商,不僅有數百畝良田莊園,而且還開礦山、做生意。所以我童年時期,也是享過福的,直到我八歲那年!伯父的礦山被洋人佔了,莊園被造反的土著燒殺一空,我躲在酒窖裡才僥倖逃生。我知道,這是洋人和土著勾結,殺了我的伯父全家,連我的父母也命喪於此!但這種事情在南洋太正常了,華人富裕,卻被視爲待宰的肥豬。爲什麼?因爲中國太弱,不能爲她的國民撐腰!”

周赫煊的演技很高明,說到後面都是吼出來的,臉上盡是悲慼之色。

而在場師生們,也漸漸被他的“身世”吸引,拋棄雜念駐足聆聽。

周赫煊說:“我在南洋當過乞丐,做過報童,餓極了也不免淪爲小偷。那時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每天能吃飽,有個躲避風吹雨淋的房子。中國是什麼?我不知道,那跟我無關。”

沈從文心想:原來《神女》的創作,來源於周先生的自身經歷。

“十歲那年,我偷了一個傳教士的麪包,並被當場抓住,”周赫煊冷笑道,“他沒有把我交給警察,而是收我做小跟班。但他可不是什麼善人,我不但要幹活,還經常遭他打罵,被他稱作豬崽子。但我要感謝他,是他教我讀寫英文。後來我又隨傳教士去了美國,那可真是個糟糕的國家。你們沒有留過洋的,可千萬別把列強當成天堂。那裡的窮人,不見得比中國百姓過得好。英國的工廠裡,每年多有很多兒童死亡或者殘廢。而標榜民主的美國,第一等是白人,第二等是拉美人,第三等是黑人和印第安土著,至於中國人,地位可能比畜生要好些。我見過中國人被活活打死,美國警察就在旁邊看熱鬧。那時我開始思考,中國到底是什麼?我爲什麼是中國人?中國究竟怎麼了?”

是啊,中國究竟怎麼了?

學生們或悲憤,或沉默,全都沉浸於周赫煊的故事當中,反倒把他校長的身份給忘掉。

周赫煊在一步步轉移話題,他做到了。

嗯,接着忽悠。

828 內情578 和尚也愛國806 後話228 鐵桿書迷401 教科書730 輩分亂了186 黑色幽默044 不黨、不私、不賣、不盲1030 中英科學合作館796 拜碼頭830 故人389 貪官污吏445 遇到同行434 及時雨061 誠則明也580 魔道293 捐贈257 又要抄書了223 美國腦殘粉127 搞個大新聞294 廢除中醫015 屠刀561 元宵節與新生活577 萬里長城永不倒065 再見866 聖誕節327 導師320 五洲洪門464 簽名遊戲1008 文學論戰227 內外妥協417 劉神仙914 關岳廟119 舞廳142 虛僞870 廢除排華法案676 萬人迎接276 論宗教上架感言584 找不見人127 搞個大新聞224 校長277 預言者088 愛國詩人248 情敵003 仙俠宗師009 大帥有請746 訪客盈門1036 石牌保衛戰473 慾望、理智和道德757 追趕765 中國人也是能夠的704 柏林364 一猜就中960 黑哥們兒257 又要抄書了935 “圓滿解決”467 青年黨262 科幻小說298 劍掌無雙週赫煊119 舞廳432 國事712 中國的國球是足球?985 得講法律278 婚期將近954 雨中560 回憶錄743 苜蓿園941 損招630 一鍋粥023 策問244 厚黑教主1007 學校255 迎回周校長785 走爲上458 談不攏啊353 拐帶良家婦女868 反應635 饕餮030 摩登伽女945 堅持妥協的丘吉爾484 絕代佳人836 政府內遷和美國人民抵制日貨周赫煊百科資料702 元首的讚賞378 都不靠譜372 留學生518 嚴峻的問題015 屠刀554539 憂患409 驚天秘聞317 心驚膽戰313 抵美143 三毛連載970 顧問1007 學校659 捐飛機160 田中奏摺027 撩
828 內情578 和尚也愛國806 後話228 鐵桿書迷401 教科書730 輩分亂了186 黑色幽默044 不黨、不私、不賣、不盲1030 中英科學合作館796 拜碼頭830 故人389 貪官污吏445 遇到同行434 及時雨061 誠則明也580 魔道293 捐贈257 又要抄書了223 美國腦殘粉127 搞個大新聞294 廢除中醫015 屠刀561 元宵節與新生活577 萬里長城永不倒065 再見866 聖誕節327 導師320 五洲洪門464 簽名遊戲1008 文學論戰227 內外妥協417 劉神仙914 關岳廟119 舞廳142 虛僞870 廢除排華法案676 萬人迎接276 論宗教上架感言584 找不見人127 搞個大新聞224 校長277 預言者088 愛國詩人248 情敵003 仙俠宗師009 大帥有請746 訪客盈門1036 石牌保衛戰473 慾望、理智和道德757 追趕765 中國人也是能夠的704 柏林364 一猜就中960 黑哥們兒257 又要抄書了935 “圓滿解決”467 青年黨262 科幻小說298 劍掌無雙週赫煊119 舞廳432 國事712 中國的國球是足球?985 得講法律278 婚期將近954 雨中560 回憶錄743 苜蓿園941 損招630 一鍋粥023 策問244 厚黑教主1007 學校255 迎回周校長785 走爲上458 談不攏啊353 拐帶良家婦女868 反應635 饕餮030 摩登伽女945 堅持妥協的丘吉爾484 絕代佳人836 政府內遷和美國人民抵制日貨周赫煊百科資料702 元首的讚賞378 都不靠譜372 留學生518 嚴峻的問題015 屠刀554539 憂患409 驚天秘聞317 心驚膽戰313 抵美143 三毛連載970 顧問1007 學校659 捐飛機160 田中奏摺027 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