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救援太原(一)

一小部分西軍的突圍並沒有影響到金國大軍對汴梁的進攻。

正月初九,宗望出動四萬大軍從東京的東、北、西三個方向進攻,戰況異常激烈。新任的兵部尚書李綱親自登上城頭,指揮汴梁城的保衛戰。東京城內的人口實在太多了,十幾萬守軍再加上新招募的義勇,足有將近三十萬人,金軍兵力不足,連續三次進攻最終都被擊退。

金軍的攻城水平確實不怎麼樣,各軍在攻城之時遭受到相當嚴重的損失。宗望考慮到士氣有些不振,再加之與其相約夾攻汴梁的宗瀚大軍遲遲不至,於是決定暫時退軍,將大營移到了開封城西十多裡之外的瓊林苑一帶駐紮。

看到金兵後撤,開封城內自是一片歡欣鼓舞,現在朝堂之中,主和派又佔了上風。帶着一萬兩黃金,在金兵包圍汴梁之前去金營乞和並“勞軍”的給事中李鄴回到了汴梁,帶回了金人願意議和的消息。

在一幫主和派大臣的鼓動下,已經嚇破了膽的官家趙桓派工部侍郎鄭望之出城,去與金國議和。感覺想一舉拿下汴梁城很不容易的完顏宗望親自接見了鄭望之,並帶回了金人退兵的條件:一、尊金國爲伯父之國;二、賠償金國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絹帛一千萬匹,另外馬牛騾等牲畜各萬以作金國出兵的犒軍之物;三、凡燕雲之遼人在漢地者,悉以歸之;四、割讓太原、河間和中山三府之地給金國;五、以親王、宰相各一人到金國爲質。

宗望本也是獅子大開口,兩國談判本就是漫天要價,落地還錢,可是不成想已經被嚇破了膽的宋國君臣在一番商議之後,居然把宗望開出的和談盡數答應了下來。

作爲金國大軍主帥的宗望沒想到居然天上真的會掉下餡餅來,大喜之下,立刻下令停止進攻,現在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與宋人討要財物上了。這東京保衛戰只打了一天半,雙方這就開始議和了。

李峴帶着大軍到了龍門後,並沒有下令大軍渡河,而是令高世宣和李貴帶着大軍防守韓城和龍門渡口,自己則帶着楊可世、苗傅和王荀率領一萬餘“騎軍”沿着黃河西岸北上,在綏德軍的吳堡寨渡過黃河,先與在石州徘徊,不敢輕進的姚古所部會合,商議一起前往救援太原之事。

宗瀚的六萬大軍對太原城的圍攻持續了一個多月,攻城戰確實是金人的短板,數萬人居然拿只有一萬守軍的太原城沒有任何辦法,金軍損兵折將,而太原城依然屹立不倒。要知道如今當年大將潘美在汾河東岸重建的太原城只能算是一座規模中等的州城,可不是過去屹立了上千年的晉陽堅城。

由於宗望一直在催促宗瀚儘快南下,在過了新年之後,宗瀚只能暫時放棄攻克太原城的想法,留下大將銀術可帶着一萬多人繼續圍困太原,自己則率領西路金軍主力開始南下。由於着急與宗望在汴梁城下會師,宗望的大軍置汾水西岸的宋地於不顧,在佔領祁縣和太谷之後,轉向了潞州、澤州方向。

如今宗瀚的大軍主力駐紮在上黨,而其前鋒已經逼近了太行徑的天井關,而太原周邊只有銀術可的一萬多人馬,正是解救太原的絕佳時機。

現在太原周邊的宋軍還有折可求的兩萬折家軍和劉光世手上的兩萬麟州軍,另外還有一些地方部隊,姚古手上有本部兩萬餘人,再加上李峴,太原周邊的宋軍已經有將近八萬人。但是宋軍打仗,向來是各幹各的,從來就不講究相互配合支持,這也是自大宋立國以來一直限制武將所形成的痼疾。

就比如折可求和劉光世,兩人同樣是從苛嵐軍出兵救援太原,卻是一先一後而到,被金兵各個擊破,純粹是等於給人家添油。如果兩部四萬人馬合兵一處,估計絕對夠兵力不足的銀術可喝一壺的。

李峴與姚古商議了一下河東的戰略,女真騎兵雖然很強,但也無法做到以一當十,宋軍最大的戰略錯誤在於沒有統一的指揮,各自爲戰,卻又被人家各個擊破,根本無法撼動金軍的優勢。

而由武將統帥大軍,這卻是朝廷最忌諱的事情。這次如果不是李峴主動找到離石,姚古恐怕也不會與他聯繫。

如果宗瀚大軍在些,那麼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李峴也不會生出什麼非分之想,問題是現在只有完顏銀術可的一萬多人馬,如果不去把王稟救回來,也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在總體的戰略上,李峴的想法和姚古基本相同,也就是放棄河東,全力退守黃河一線,憑藉黃河天險來擋住敵人進入關中。

至於河東,以他們現在的兵力,還無法與宗瀚的主力相抗衡。這樣的戰略看似保守,但卻是隻有像老姚這樣經驗豐富的老將才能作出的冷靜分析和決斷。

現在金軍驕狂得很,銀術可雖然兵力不足,居然還敢分兵出來攻略交城、文水和平定軍,膽子也是夠大。

姚古現在與李峴在合夥開着鐵坊,另外還有大宗生意上的往來,每年從李峴這裡獲得的利潤都有數萬緡,見到李峴親來,自是一口答應會全力配合他救援太原。李峴在與姚古商量好救援太原的細節,主要是兩人在太原城下會合的日期之後就動身前往嵐州。

他主要是擔心折可求和劉光世兩人無法配合,所以要親自前往北面走一趟,然後拉着這兩人一起行動。

府州折家的家主折可求已經當了快十年府州知州,資格根老,他在救援太原方面的行動還算積極,不過他兵出太原谷地時,正好一頭撞在完顏宗瀚的槍口上,在吃了一場敗仗後,沿着汾河谷地退到了憲州。

不過,折可求因爲折家數代爲將的傳統還在,不像劉光世一樣在戰敗之後立刻跑到了苛嵐軍,躲得離金軍遠遠的,不敢再戰。可能是因爲自己的兄弟折可與在崞縣被金兵所殺,折可求想給兄弟報仇,所以還不時派出小隊騎兵對忻、代二州金軍的後勤線發動突襲。

這次李峴北上,是準備打着這兩人一起行動,主要是劉光世,如果不肯前來,也必須交出手中的軍隊,否則李峴並不介意砍了他的腦袋。

河東西北,都是山地,實際上能容納大軍通過,前往太原的通道並不多:一是從石州前往汾州,之後沿汾河谷地北上,姚古就是選擇的這條進軍路線。二是走文水河谷到交城;第三條路線就是從憲州沿汾河谷地而下,或是穿過山谷進入忻州。

李峴在正月十五宋金開始在汴梁城下議和時從石州出發,用了三天時間,這才帶着大軍抵達樓煩。他下令大軍先在樓煩駐紮,然後自己直接帶着一千名親軍騎兵趕往了憲州。

27、收復疏勒(一)1、 知識很重要46、太行陘66、不臣8、祭奠37、仁多泉城30、喜事52、整訓15、太子的危機82、返鄉6、劇本不對啊58、火炮(一)26、關山難越46、軍中事75、背鍋16、牧監80、右江道5、种師道41、河東義軍(二)38、利益交換42、南逃26、太行義軍4、 進山53、鋼鐵啊55、西南40、何灌之死(二)47、文明的散播46、大撤退57、監軍48、突襲臨潢府71、風雲再起61、暗流(二)63、奸細們68、安定60、淮西(二)59、淮西(一)26、關山難越52、輪船70、大勢8、 連營80、右江道6、鄉誼4、大軍初聚40、何灌之死(二)58、少府監72、投效39、鐵廠29、收復疏勒(三)70、大勢67、穎昌之戰(一)61、淮西(三)67、太行寨37、禪位59、干擾42、青瑪寨20、人事45、紅城之下38、利益交換78、克北寧關31、會州城下(二)29、收復疏勒(三)21、過年(一)62、無奈的變通23、軍情61、統軍的和尚5、獵熊16、皇后朱璉56、曲端21、準備78、濁浪(二)50、西夏人來了25、再入關中40、河東(一)30、喜事45、救援太原(四)47、盛典9、 劉仲武56、宗弼渡江35、猛將劉法(一)52、汜水關(四)35、南侵19、南陽軍42、部署36、火槍(二)33、傷兵營30、會州城下(一)50、沒有希望9、 劉仲武76、殲敵10、 築城(一)45、救援太原(四)41、河東義軍(二)67、穎昌之戰(一)42、部署43、收復河東(一)16、西軍砥柱16、牧監24、塞外春寒48、喀羅川(一)36、猛將劉法(二)
27、收復疏勒(一)1、 知識很重要46、太行陘66、不臣8、祭奠37、仁多泉城30、喜事52、整訓15、太子的危機82、返鄉6、劇本不對啊58、火炮(一)26、關山難越46、軍中事75、背鍋16、牧監80、右江道5、种師道41、河東義軍(二)38、利益交換42、南逃26、太行義軍4、 進山53、鋼鐵啊55、西南40、何灌之死(二)47、文明的散播46、大撤退57、監軍48、突襲臨潢府71、風雲再起61、暗流(二)63、奸細們68、安定60、淮西(二)59、淮西(一)26、關山難越52、輪船70、大勢8、 連營80、右江道6、鄉誼4、大軍初聚40、何灌之死(二)58、少府監72、投效39、鐵廠29、收復疏勒(三)70、大勢67、穎昌之戰(一)61、淮西(三)67、太行寨37、禪位59、干擾42、青瑪寨20、人事45、紅城之下38、利益交換78、克北寧關31、會州城下(二)29、收復疏勒(三)21、過年(一)62、無奈的變通23、軍情61、統軍的和尚5、獵熊16、皇后朱璉56、曲端21、準備78、濁浪(二)50、西夏人來了25、再入關中40、河東(一)30、喜事45、救援太原(四)47、盛典9、 劉仲武56、宗弼渡江35、猛將劉法(一)52、汜水關(四)35、南侵19、南陽軍42、部署36、火槍(二)33、傷兵營30、會州城下(一)50、沒有希望9、 劉仲武76、殲敵10、 築城(一)45、救援太原(四)41、河東義軍(二)67、穎昌之戰(一)42、部署43、收復河東(一)16、西軍砥柱16、牧監24、塞外春寒48、喀羅川(一)36、猛將劉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