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會州城下(二)

在得到种師道攻佔佛口谷城,並逼近臧底河城的消息後,一直呆在會川城的劉仲武也坐不住了。武人之間相互攀比競爭的十分厲害,大家也都好面子。前年劉仲武在臧底河城吃了場大敗仗,現在眼看着种師道反而隨時都有可能攻克臧底河城,自己再不做出點成績來,以後見了种師道那不還得矮上半頭?

於是秦鳳路大軍也出動了,這次的目標和去年一樣,都還是會州靖遠城。

只不過這一次,劉仲武是下定了決心要拿下西夏人在黃河北岸的這根釘子的。

李峴也接到了命令,這次秦鳳路第三將也隨軍參戰,只留下一營人馬和一營臨時調撥來的廂軍在靜勝堡城和六角城駐防,其餘五營隨後軍行動,擔任輜重營護衛。

七月初,劉仲武統帥秦鳳路各部共五萬人馬,出祖厲河,攻會州靖遠城!

從新築的馬連城到靖遠城只有三十多里路程,劉仲武手上的騎兵不多,但也有整整兩軍五千騎軍,只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清除了會州城西夏人設置的警戒哨寨。可是防守會州城的夏軍在面對近十倍於己兵力的宋軍時,並沒有慌亂,而是四門緊閉,看樣子準備堅守待援。

靖遠城的夏軍守將是樑折鉢,他是梁氏一族現在爲數不多沒有被清洗的官將之一。他不能跑,自從樑太后一死,在靈州朝中的梁氏族人已經差不多讓李乾順和李察哥這兄弟兩人給殺光了,如果他再揹負一個棄城而逃的罪責,那麼梁氏一族差不多就算是徹底完了。

所以樑折鉢不能跑,也不敢跑,只能選擇死戰。

他想用自己的鮮血來換一條梁氏族人在西夏國內的生路。

劉仲武在半下午時才帶着中軍趕到了靖遠城外,用半天的時間才走了三十里地,可真算不上快,但這就是大軍的行動速度。

各部抵達後就開始選擇有利的地形構築營寨,一切都井然有序,先頭抵達的前軍辛興宗部此時已經在會州城東北把營寨安扎的差不多了。

劉仲武此時騎着他那匹很有特點的大青馬站在城東南大約不到二里的一處小山坡上,看着戒備森嚴的會州城不由皺了皺眉頭。遠遠望去,夏軍在城頭上嚴陣以待,而且佈置了大量的防守器械。會州城可比兩年前讓他鎩羽而歸的臧底河城可高大堅固得多,每當想到攻城戰的慘烈都會讓這位老將心有餘悸。

現在會州城就象一隻巨大的刺蝟,令他無從下手,只能等幾天先造好攻城器械再說。

看樣子樑折鉢準備死守這座城池,以等待從其他方面的援兵到來了。

李峴和秦鳳路第五將將主任鳳騎着馬並排走在走在新修的官道上,繞過一處山坡下的樹林,眼前一下開闊了起來。

在祖厲河匯入黃河的三角地帶,山勢變得相對平緩,有些類似於丘陵地區。天高雲淡,在晴好的天氣,隴右的天空一片湛藍,很難想象這就是後世蘭州一帶永遠灰濛濛的天空,這讓李峴的心情一下就變得舒暢起來。

任鳳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他是憑着資歷耗到現在虞侯這個位置上的,做事老成持重,所以劉仲武才安排他負責後方糧草的押運。

遠處有成羣的烏鴉在聚集,那一片地下大概率是有腐屍,應該是戰死的党項斥侯。這一帶現在宋軍佔據着絕對優勢,雙方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鬥,但是小隊斥侯偵騎之間的戰鬥就從來沒有消停過。

戰死的宋軍還能得到掩埋,而這些党項人基本上就會暴屍荒野,等待他們的是被野獸或是食屍的禽類分食,最後只剩下一具殘缺的枯骨。

劉仲武並不太擔心西夏人的援軍,李察哥率領的西夏右廂軍主力在震武城,沒有一個月的時間都過不來,而卓囉和南軍司本身兵力不足,還得防備着蘭州方向的宋軍北進,也抽不出多少人馬來。而西壽保泰軍司和韋州的靜塞軍司正被种師道牽制住了大部分兵力,對西夏人而言,橫山一線的安危更爲重要。

會州北面這些地方,基本上屬於雞肋一般,棄之可惜,食之無味。這裡到處都是山地,大軍行動不便,而且還隔着一道黃河天險。

屈吳山兩側的堡城都不大,但靖遠城卻是座堅城,作爲黃河北岸的進攻支點,西夏人在這裡經營了百年,把這座軍城打造得相當牢固。問題是這次的大地震也對靖遠城造成了不小的破壞,城牆有幾處垮塌處只是用木料、磚石和草袋臨時塞補起來,樑折鉢還沒有來得急對城牆進行修補和加固,劉仲武的大軍就到了。

但這座據點必須拔除,否則西夏人一直威脅着秦、鞏兩州腹背和蘭州的側翼。

另外就是李峴所提到的大石炭礦,如果這裡的石炭被開採出來的話,僅供給蘭、會、鞏、秦四州,每年都是一大筆收入。

攻城這種事根本急不得,劉仲武帶着親兵在城外觀察了一會兒,根本沒見到城內防守的夏軍有任何的動靜,於是一言不發,先回自己的營帳去了。

李峴和秦鳳路第三將跟着後軍到黃昏時分才抵達會州城外,他們是押解着供大軍十多天食用的糧草過來的。從會川城到會州城只有七十多裡,而馬連城更近,只有三十多裡,所以劉仲武並不擔心補給問題,運送輜重的廂軍並不多。

大軍物資,總歸是放在城裡的倉庫裡還比較保險。

與草原民族大多就地取材不同,宋軍進攻,一般都會隨軍攜帶攻城武器,除了大中型攻城武器底部安裝有木輪,大多數是拆散了進行運輸,到了地點再重新組裝。

宋夏一百多年的戰爭,已經讓党項人完全學會和掌握了城堡的攻防戰法,甚至還有所創新。譬如現在宋軍中所裝備的制式神臂弩,就來源於西夏。在會州城內,西夏人所佈置的守城器械裡,牀弩、踏弩和投石機等遠程防禦武器也是一樣不少。

後軍在到達後,立刻有前、左、右三營的人拿着中軍簽出的將令,到輜重營中開始領取剛剛運到的攻城器械。

第三將副將姚炳走過來問道:“虞侯,我們把大營紮在哪?”

秦鳳路第三將各參軍功曹大部分是劉仲武原來的屬下,但姚炳卻是熙河路經略劉法的人,不過卻是河東姚家的子弟。姚炳比李峴大十歲,也屬於西軍中的年青一代,是李峴升任第三路主將後隨之任命的。他來第三將已經有三個多月,表現倒也是中規中矩,因爲出身將門,對於軍中事務要比李峴熟悉得多,所以李峴就讓他主管營務。

李峴擡頭看了看他:“王虞侯沒什麼命令麼?”王虞侯是後軍主將王稟,他負責大軍後部和糧草供應,李峴覺得應該是聽他的指揮。

姚炳搖了搖頭:“我們只是負責押解糧草,但具體的指揮卻在大帥手裡,現在大帥並沒有新的將令下來,咱們只能自尋駐紮之地。”

李峴點了點頭,又瞅了瞅姚炳道:“咱們的裝備與其他各將可差遠啦,我估計大帥也不會用到咱們去攻城,還是離戰場遠一點才保險,你看那處山坡怎麼樣?”

姚炳也知道自己的裝備很差,各將都配有鐵甲營,而第三將只是夥長才配備有皮甲,都頭裝備有一副鐵甲,大部分軍卒是章衣氈帽,這樣的裝備如去攻城簡直就是去送死。不過這主將也太膽小了點吧,居然把營地選到了輜重營的後面,不是根本不打算上去摻和的節奏。

對此姚炳也不能說什麼,只得點頭道:“好是好,就是若被圍困,取水不易。”

他的意思是:老大,咱能不能再往前點啊,否則也太丟人了些。

李峴卻沒有半點羞恥之意:“大軍在一起,哪有什麼被圍困一說,就這麼定了,傳令下去,我們就在那裡紮營!”

姚炳無奈,只得傳令下去,這在軍中,主將決定了的事情,就是錯了,下面也要毫不猶豫地去執行,況且李峴的決定只是“不妥”而已。

這秦鳳路第三將軍卒大部分都是廂軍出身,別看裝備和戰陣不怎麼樣,但對於修建營寨卻是輕車熟路,最爲拿手的了。

不多一會兒,這處山坡上爲數不多的一些林木就大部分被砍伐殆盡,剩下的一些是直接當做了寨牆固定所用,這才僥倖存活了下來。砍光了附近的山坡,大部分軍卒又衝向河谷兩岸的林地,看得李峴嘴角直抽抽,這一場戰事下來,對於環境造成的破壞如此巨大,沒個幾十年都甭想恢復過來。

這軍寨的佈置自有規矩,營地周邊是一圈的壕溝,營牆外還布有拒馬、鹿砦,以防止敵人襲營,營內四角設有警戒用的箭樓,由於木料缺乏,不可能再用木頭來建造營房,大家都駐在帳蓬裡。

到了吃晚飯的時間,整個營寨這才佈設了四分之一,還得需要一整天的時間,也能算是初步營造完成。

第一天夜裡,李峴睡得並不踏實,他一直擔心西夏人會在夜裡發動突襲,實際上什麼事也沒有。兩軍對壘,襲營哪是那麼容易辦到的,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損兵折將,毫無用處。

一連三天,宋軍只是在城外結寨,就連試探性的進攻都沒有發起過。

6、劇本不對啊27、收復疏勒(一)73、穎昌之戰(七)74、龐恭孫60、淮西(二)49、汜水關(一)44、一羣和尚66、不臣73、入川27、軍事會議29、招募流民12、永樂城(三)25、拖延67、太行寨16、北地12、茫崖城51、新的茶路9、使幽州(一)9、 劉仲武55、招生61、暗流(二)31、野馬峽25、雁門關前61、統軍的和尚29、招募流民39、崩散23、變化2、 血夜(二)75、背鍋57、監軍53、鋼鐵啊7、 牧場24、隴東和陝北2、 血夜(二)71、學生們3、 施恩3、曹府宴66、求援劉法(一)6、鄉誼19、興元皇宮66、求援劉法(一)27、軍事會議二、股份52、整訓39、西域屯田7、自立10、 築城(一)1、 知識很重要66、不臣70、易幟36、出征14、使幽州(六)八、流求26、太行義軍8、 連營1、 血夜(一)66、騷動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5、血夜(五)44、收復河東(二)33、剿滅曹成(三)55、招生58、火炮(一)69、穎昌之戰(三)4、 進山71、風雲再起67、救援劉法(二)32、突襲1、 平遼事27、軍事會議80、濁浪(四)63、驕兵的代價23、積蓄75、背鍋10、使幽州(二)62、暗流(三)27、歸你了23、軍情1、 知識很重要67、太行寨74、龐恭孫43、救援太原(二)80、平方臘(三)25、雁門關前32、突襲35、火槍(一)82、六分儀35、南侵30、喜事24、商路77、升龍府67、杭州與興元42、救援太原(一)20、冶鐵工坊64、練軍(一)66、騷動4、大軍初聚28、族兄80、濁浪(四)
6、劇本不對啊27、收復疏勒(一)73、穎昌之戰(七)74、龐恭孫60、淮西(二)49、汜水關(一)44、一羣和尚66、不臣73、入川27、軍事會議29、招募流民12、永樂城(三)25、拖延67、太行寨16、北地12、茫崖城51、新的茶路9、使幽州(一)9、 劉仲武55、招生61、暗流(二)31、野馬峽25、雁門關前61、統軍的和尚29、招募流民39、崩散23、變化2、 血夜(二)75、背鍋57、監軍53、鋼鐵啊7、 牧場24、隴東和陝北2、 血夜(二)71、學生們3、 施恩3、曹府宴66、求援劉法(一)6、鄉誼19、興元皇宮66、求援劉法(一)27、軍事會議二、股份52、整訓39、西域屯田7、自立10、 築城(一)1、 知識很重要66、不臣70、易幟36、出征14、使幽州(六)八、流求26、太行義軍8、 連營1、 血夜(一)66、騷動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5、血夜(五)44、收復河東(二)33、剿滅曹成(三)55、招生58、火炮(一)69、穎昌之戰(三)4、 進山71、風雲再起67、救援劉法(二)32、突襲1、 平遼事27、軍事會議80、濁浪(四)63、驕兵的代價23、積蓄75、背鍋10、使幽州(二)62、暗流(三)27、歸你了23、軍情1、 知識很重要67、太行寨74、龐恭孫43、救援太原(二)80、平方臘(三)25、雁門關前32、突襲35、火槍(一)82、六分儀35、南侵30、喜事24、商路77、升龍府67、杭州與興元42、救援太原(一)20、冶鐵工坊64、練軍(一)66、騷動4、大軍初聚28、族兄80、濁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