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學生們

一直到了掌燈時分,那些李家的親友纔開始陸陸續續地離去,那些喝多的西軍將領還得安排車馬給送到客棧歇息。等到把重要的客人都送走得差不多了,李峴這才拖着疲倦的身體回到了後院自己所住了偏房。

後院裡比前院安靜得多,父母住了正房還有他和老三住了偏房門前都掛着兩盞大紅的燈籠,燈籠裡散發出柔和的光線,讓小院裡充滿了喜慶的氣息。

兩名丫環守在門前,把李峴迎進了到處都拉着紅綢布條的新房。

臥房裡光線有些昏暗,不過到處也透着紅色的光線。趙芸兒頭上蓋着一幅大紅蓋頭,端坐在牀沿邊上一動不動,看樣子她已經保持這個姿式很久了。李峴感到有些內疚,讓一個小女孩保持這種姿式,是一件很受罪的事情。

於是他伸手把蓋頭掀開,還好,自己的老婆長得還算俊俏,小鼻子小臉小眼睛,眼睛長得象一彎新月,不算大,還很好看。這模樣算不算讓人驚豔,但也說得過去。

“你累不累?”李峴坐到趙芸兒身邊,輕聲問道。

“嗯。”趙芸兒害羞地埋着頭,輕輕地答應了一聲。

“那就把頭上戴得這玩意摘下來,我都看着累得慌。”李峴說着伸手幫趙芸兒去摘下頭上戴的霞冠,這東西看着珠光寶氣,分量可不算輕。

趙芸兒看來是想阻止,但卻張了張嘴,還是順從了李峴的意見。

“站起身來活動活動,老這麼坐着累壞了咋辦?”

趙芸兒點了點頭,拿着摘下來的霞冠放到了側牆邊的梳妝檯上。

李峴坐在牀上看着趙芸兒的背影,就又忍不住哀嘆:這還沒有發育完全吶,特麼的,還要咬牙忍着,這可哪是人過的日子啊!

長嘆一聲,“睡覺吧!”李峴招呼了一聲,就開始脫衣服,折騰了將近二十個小時,自己也確實累壞了。燈光下,趙芸兒脫去了一身大紅的長袍,穿了一身淺綠的內衣,螓首垂眉,雙手攪在一起,看樣子還很害羞。

等李峴脫衣躺在牀上之後,在手裡拿了塊白綾,有些不知所措。

李峴眯着眼睛看着她,隨口說道:“你拿着那玩意幹啥,又不到用的時候,趕緊睡吧!”

趙芸兒答應了一聲,悄悄把燈吹熄了,過了一會兒,腳頭方向傳來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小丫頭小心翼翼地鑽進被窩裡面。

李峴摟着趙芸兒有些瘦弱似乎還在輕輕顫抖的身體輕輕笑了一下說道:“早點睡吧,你現在還小,所以不能太早的生孩子,你明白麼?”

趙芸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兩人也許實在是太疲倦了,房間裡很快傳出兩人輕微的鼾睡聲,這讓躲在窗根下聽房的人們很失望。

大家族的婚禮煩瑣得很,第二天天沒亮,李峴就被從沉睡中被喚醒,得帶着趙芸兒先拜見父母,吃過早飯後還得去李家祖堂去拜祭列祖,實在是麻煩得很。不能在這樣耽擱下去了,於是在婚後第四天,李峴就藉口有公務要處理,就帶着新媳婦辭別父母,返回興州城去了。

李峴現在名下有七座莊園和四處牧場,他需要在冬雪來臨之前全部巡視一遍,讓自家各莊園的管家能夠認識一下自己的女主人。

這也沒辦法,在古代,正妻在家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象小三上位這種事,髮妻如果告官,那麼官府是要出面爲其撐腰的,況且李峴也不是那種不尊重妻子的人。

十月的西北有些地方已經開始下雪了,但地處漢中盆地西端的西縣氣溫依然還在零上十度左右,到處還是青山綠水,只是讓人稍稍感覺有些寒意。

白雲觀山下的道學班第二期已經開學了兩個多月,它與大宋國的鄉學和州學最大的不同是學員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勞動和實踐,授課的時間很少。每天例行的軍事訓練再加上經常要給李家工坊裡的工匠們當學徒、打下手,這讓許多人懷疑李峴是不是因爲缺少徒工才把他們騙進了學宮。

還好,在道學宮裡時不時還是能夠見識到一些以前從來都沒見過和從沒聽說過的“神奇法術”,比如玻璃、香皀、水泥,還有居然不用人力操作就能自己在自動織布的水力織機等。學宮裡有些“丹術”和“機關術”是公開的,但有很多東西卻是機密,強烈的好奇心讓這些少年們在努力忍受着軍訓教官“康屠夫”的折磨和勞作的辛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學到道宮裡的“高級機密”。

玻璃器皿的製作和機械製作是他們首先要學習的,因爲所有的機械和實驗器具都需要他們自己製作。學宮裡只爲學員們準備了最基本的測量工具:直尺、三角尺、量角器、兩腳規、溫度計、天秤和沙漏,剩下的東西都要他們自己跟隨在學長後面學會自己製作。

一百名原來李家書院的往屆學生帶三百名新生,這就是白雲觀道學宮的教學模式。

大部分的知識都要靠自己摸索和積累,在算術方面,李峴只教會了他們變形的阿位伯數字和最簡單的幾何知識。估計阿拉伯數字的名稱永遠也不會出現了,一套用直線、斜線和三角形組合成的數學符號完全能夠把十進制的從零到九表示出來,外形上與後世的阿拉伯數字相似,但卻完全是幾何數字符號。直線、斜線、三角形、矩形和圓是李峴教授給他的學生們最基本的幾何概念,再複雜的東西現在也沒有必要,這些幾何規律自然已經有人在《九章》和《周裨》裡總結了出來,李峴只不過把它們簡化了一些。

李峴對於大宋教育事業最大的貢獻實際上是黑板和粉筆,有了這兩樣東西,就使得教學變得直觀起來,課堂上可以一次教授更多的學生,改變了過去那種師生圍坐一圈,只能最多教授十來人的手口相授模式。

原來最多隻能帶十幾個孩子的教授,現在能夠同時給五十多名孩子上課,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知識的傳播效率。

道學宮逐漸走上了正常的軌道,依然是散養的模式,實踐和實驗是這些學生們主要的學習知識方式,學宮向這些少年們傳授的知識實際上並不是很多,但卻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方式。萬物皆有理,許多現象並不是所謂的“神蹟”,比如用槓桿原理撬動一塊數噸重的大石,鐵工坊裡用滑輪組吊運數噸重的鋼鐵構件,木炭的燃燒並不是它本身含有“燃素”,而是在空氣裡含有這些“燃素”成份,隔絕了空氣的木炭即使加熱到了玻璃杯熔化了也不會燃燒。

學生們很喜愛的一項實驗是把煤焦油進行餾分,煤焦油現在成了除了石灰外,最多的一種化學原料,這些學生們鼓搗出來的許多液體或是結晶,讓李峴都很難分辨是什麼化學物質,因爲條件所限,大部分的東西都是一些成份複雜的混合物。

在主管校規戒律的康平嚴格管制下,道學宮的生活方面完全按照軍營裡的規矩,不過飲食方面要比軍營裡好得太多,鑑於這些孩子們還處於生長期的年齡段,李峴要求每日都要提供給學生們一份葷食。

這些學生們最喜愛的一項活動就是蹴鞠,不是東京城時那些貴人們玩的那種“花式蹴鞠”,而是在操場上能抱能摔,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用手抱住鞠毬奔跑的“野蠻蹴鞠”,規則類似於後世的英式橄欖球。

如此野蠻的遊戲規則下學生們的受傷概率是很高的,可是李峴卻根本不在乎,瘸了腿的康平就更不在乎了。唯有孫老道看了在球場中打作一團的學員們在心底發顫,這李家少爺哪裡是在培新讀書人,純粹是在訓練一羣野蠻人出來吶。

74、龐恭孫18、沒落的文明33、剿滅曹成(三)五、北境13、沒有和平79、濁浪(三)28、京西二、股份60、淮西(二)77、蜀道63、創造與失望71、風雲再起67、穎昌之戰(一)8、易水河55、風波再起9、北上救援26、私軍73、安南38、龍門渡16、北地34、獎賞25、閒議64、練軍(一)79、平方臘(二)5、种師道44、一羣和尚66、騷動59、干擾70、大勢4、 血夜(四)1、 血夜(一)5、种師道82、六分儀78、濁浪(二)11、使幽州(三)6、豈曰無衣5、出逃(四)67、太行寨49、汜水關(一)53、西域34、戰爭之前16、北地22、工業生產65、練軍(二)33、問責46、古浪寨47、決戰前12、劉家九郎40、西域國師4、出逃(三)14、克承州75、雁門65、有關信仰五、北境3、 出逃(二)70、易幟51、汜水關(三)35、南侵45、救援太原(四)34、獎賞19、揍人59、干擾49、汜水關(一)69、江州42、青瑪寨57、都作院14、克承州51、平靜18、馬放南山59、火炮(二)49、汜水關(一)4、出逃(三)73、穎昌之戰(七)71、文官們26、私軍27、軍事會議30、五馬山寨47、盛典29、招募流民10、永樂城(一)18、西域于闐53、西域36、琴譜54、汜水關(六)66、不臣64、冬日41、何灌之死(三)25、再入關中28、族兄27、歸你了30、會州城下(一)15、挨坑26、太行義軍80、右江道29、河東6、豈曰無衣11、永樂城(二)45、紅城之下11、使幽州(三)
74、龐恭孫18、沒落的文明33、剿滅曹成(三)五、北境13、沒有和平79、濁浪(三)28、京西二、股份60、淮西(二)77、蜀道63、創造與失望71、風雲再起67、穎昌之戰(一)8、易水河55、風波再起9、北上救援26、私軍73、安南38、龍門渡16、北地34、獎賞25、閒議64、練軍(一)79、平方臘(二)5、种師道44、一羣和尚66、騷動59、干擾70、大勢4、 血夜(四)1、 血夜(一)5、种師道82、六分儀78、濁浪(二)11、使幽州(三)6、豈曰無衣5、出逃(四)67、太行寨49、汜水關(一)53、西域34、戰爭之前16、北地22、工業生產65、練軍(二)33、問責46、古浪寨47、決戰前12、劉家九郎40、西域國師4、出逃(三)14、克承州75、雁門65、有關信仰五、北境3、 出逃(二)70、易幟51、汜水關(三)35、南侵45、救援太原(四)34、獎賞19、揍人59、干擾49、汜水關(一)69、江州42、青瑪寨57、都作院14、克承州51、平靜18、馬放南山59、火炮(二)49、汜水關(一)4、出逃(三)73、穎昌之戰(七)71、文官們26、私軍27、軍事會議30、五馬山寨47、盛典29、招募流民10、永樂城(一)18、西域于闐53、西域36、琴譜54、汜水關(六)66、不臣64、冬日41、何灌之死(三)25、再入關中28、族兄27、歸你了30、會州城下(一)15、挨坑26、太行義軍80、右江道29、河東6、豈曰無衣11、永樂城(二)45、紅城之下11、使幽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