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出逃(四)

另一邊張叔夜帶着人馬保着太上皇在中牟被幾十騎金國騎兵小隊給盯上了,甩也甩不掉。眼見身後的金國騎兵越來越多,正在絕望之時,卻見西面宋軍的旗幟招展,原來是西軍大將翟進親自率領六千騎軍增援而來。

太上皇趙佶頓時喜出望外,在看到翟進之後,老淚縱橫,拉着翟進的手連聲稱讚武人忠勇,到了關鍵時刻,要遠比那些軟骨頭的文官們知道盡忠報國,這令一旁保着他一起出逃的張叔夜尷尬無比。

姚炳和姚平仲帶着本部人馬與前來追擊的完顏蒲察在黃河南岸大戰了一場,做仗着人多勢衆,擊敗了蒲察的三千追騎,直到天黑後這才率部渡過黃河。

這廝此舉,搭救了不少跟在皇后和太子後面從東京城裡出逃的宗室和勳貴,贏得了不少人的好感,頓時人氣飆升。

二月中旬,黃河北岸的衛輝城顯得十分淒涼,黃昏時分,月亮還沒有出來,周圍一片昏暗,只有宋軍的營壘透出火光。河水已經解凍,金軍不敢輕易渡河,偶爾有幾匹戰馬在城外發出悲愴的嘶鳴。一切都顯得很沉寂,好像戰事已經過去。

折彥宇穿過一片被燒燬的民居來到暫時作爲太子行轅的原衛州府衙,可是就在下午,有李峴和姚古的親將趕到衛州,持了李峴和姚古的書信,解除了姚平仲的統兵權,現在李峴手下的騎軍親將李崕成了這支西軍騎騎兵部隊的臨時指揮官。

吳革在三天前帶着一萬多人也渡過了黃河,實際上目前這支隊伍裡以他的職位最高,但他卻無法指揮動西軍,所以整個部隊的行動還是以李崕爲主。另外就是懷州知州霍安國在修武招募了一支義軍也趕過來與皇太后和太子一行會合,這位在另一時空歷史中應該在懷州死節的大臣居然在懷州城破的時候逃了出來,跑到了修武。也許是當初宗翰爲了與宗望競爭,急於過黃河,就沒怎麼管他。

衛州原來的官員在康王成立大元帥府之後都跑去了大名,衛州的百姓自發組織起了義勇來保衛家鄉。這次宗望南下是在大名府過了黃河,所以衛州城一直都沒有失陷。在臘月朝廷答應金國人的條件割讓河北和河東之地後,耿南仲曾陪着金國使者前往衛州進行接收,卻差點被憤怒的衛州軍民所殺。

這一行人一直耽在衛州主要是太后在前去投靠康王還是去關中的問題上猶豫不定,從相州一路前往大名府這一路上並沒有什麼金軍,比較安全。而去關中要經過河東,而那裡現在有婁室、銀術可和宗固統領的數萬金軍。雖然姚平仲和李崕都一再保證這一路沒什麼問題,但鄭太后現在也是對金人畏之如虎,不敢冒這份風險。

可是李崕等西軍將領卻堅持要返回關中,太后也不敢離開西軍的保護,所以大家就一直這麼僵持着。與西軍和朝廷都保持着一定距離的折家成了調解者,折彥宇夾在太后和李崕之間,左右爲難,也是感覺十分苦惱。

跟着太子一起出逃的官員並不多,只有莘王趙植、昌國公趙柄、作爲太子賓客的吏部侍郎謝克家、國舅朱孝章、以曹評、曹晃爲首的幾家勳貴等寥寥數十人而已。等到吳革領兵在衛州城與太子會合之後,又有梅執禮、謝元、程振等趁亂逃出京城的大臣尋到衛州與鄭太后和太子等人會合,此時的衛州已經隱隱有一些小朝廷的架式。

此時,河北西路大部分地方並沒有淪陷,但是康王趙構的大元帥府和北道總管趙野一個路到了東平府,一個跑到了齊州,兩地的官員和軍隊也絕大部分都跟着一起南逃,這些地方都城了無人管理的真空地帶。

現在的矛盾是有些人主張去京東路去投靠趙構,而李崕和姚平仲卻堅持要返回關中,現在這些人需要依靠西軍的保護,所以也多數支持前往兵力更加雄厚的關中地區。

折彥宇先是尋到了吳革,之後兩人一起說動了孫覿和朱孝章等人,於是孫覿和朱孝章就去找到朱皇后奏對說:“如今康王遠在東平,從這裡前往京東都是一馬平川,更有利於金國騎兵作戰,如果被金人追上,僅憑目前這些兵力是無法保證大家的安全。目前康王擁兵三十餘萬,卻坐視東京不救,躊躇不前,不可依爲憑仗。現在關中地方陝西六路經略有軍馬三十餘萬,雖然無力解救汴梁之圍,但卻足以憑藉黃河天險拒河而守。如果太子能得到西軍的支持,必然能匡扶社稷,而且也能確保淵聖皇帝平安。”

這正是朱皇后所擔心的地方,金人已經揚言要廢除趙宋官家的帝位,如果宗室中唯一在外的康王登基,那麼她的丈夫趙桓就成了無足輕重的人物,此後的日子必將十分難捱。如果太子能夠自立,趙桓的處境將會好得多。

權衡之下,鄭太后即做出了跟隨西軍去關中的決定,而朱皇后現在說話也不管用,只好也跟着西軍一起行動。

臨行之前,只有四歲的太子趙諶以監國的名義頒下上諭:晉孫覿爲太子太傅,謝克家暫代中書事務,吳革爲知樞密院事,負責軍務,折彥宇、姚平仲、李崕爲殿前親軍都指揮使。其後大軍拔營,保護着太后、皇后和太子的車駕北行。這一路之中,又不斷有衛州的義勇和百姓加入這支隊伍之中,在進入太行山區時,已經達到了將近七、八萬人,其中有一半是跟着一起逃難的百姓。

由於完顏婁室的大軍主力此時正盤聚在澤州和隆德軍一帶,這一行人不敢走太行道直入河東,只得在兩萬多西軍精銳的保護下,前往相州、磁州,一路北上。

此時的相州、磁州金軍並未從些經過,但是這些地方的守軍都被宗澤和王淵帶走,跟着康王一起南撤,跑到了應天府。這些地方人心惶惶,反倒是李孝忠帶着一些殘兵從河中逃到此地,從監獄裡又放出了王從道,兩人收攏了一些种師中部隊的殘部,佔據了磁州州衙,豎起了大旗,招募到了上萬義勇。

這日吳革、李崕等人保着太子的車駕渡過漳水,得到消息的李孝忠、王從道兩人帶着義勇在河邊迎駕,將鄭太后和太子一行人迎進了磁州。

鄭太后和太子一行人馬在磁州休整了幾天,在接到李峴的消息後,在平定軍和真定府以南活動的种師中和劉滔也帶着三萬河北義勇前來匯合,此時這支隊伍已經匯聚了六萬人馬,終於讓從汴梁出逃後一直緊繃着神經的吳革鬆了口氣。

劉滔又將李峴、姚古等人此時正屯兵汾州,準備迎駕之事告知吳革。次日,吳革引種師中面見鄭太后,並面奏說道:“今金人兵盛,汴京已不可保,現有熙河經略李峴、鄜延經略姚古正統率陝西各路兵馬屯駐河東汾州,以拒金人。現還請太后與皇后、太子等一行先幸駕京兆府,先穩定局面,再徐圖收復失地,救援太上皇和官家一事。”

這一行人遑遑出逃,現在還不知道太上皇逃到了洛陽之事,鄭太后與曹評、謝克家等人商量一番,最終還是同意吳革所請,一行人馬走武安入太行,其後進入河東,再由汾州先前往京兆府。這些人已經被金人嚇破了膽子,一番比較下來,還是關中之地比較保險,實在不行還能逃往蜀中。

在種師中、劉滔帶着人馬到了磁州匯合後的第三天,這一隊人馬又繼續啓程,經邯鄲、武安,然後從涉縣過太行,進入隆德府。

25、再入關中45、重建晉陽63、奸細們41、河東義軍(二)20、貶職81、開拓47、盛典13、沒有和平82、六分儀58、火炮(一)五、北境69、救援劉法(四)53、汜水關(五)14、使幽州(六)17、再見童貫12、茫崖城27、軍事會議8、祭奠66、不臣7、高陽關七、大理國(二)55、風波再起65、雲州49、汜水關(一)29、收復疏勒(三)58、种師中51、巡狩20、冶鐵工坊70、穎昌之戰(四)74、龐恭孫29、招募流民25、閒議30、會州城下(一)29、河東36、火槍(二)47、北地30、五馬山寨52、輪船39、鐵廠62、無奈的變通14、童大帥69、義軍81、開拓32、沁河口保衛戰(一)23、軍情71、穎昌之戰(五)五、北境71、文官們5、獵熊29、收復疏勒(三)七、大理國(二)12、茫崖城1、 知識很重要58、少府監29、收復疏勒(三)50、西夏人來了37、情歌45、基地問題49、喀羅川(二)39、崩散70、穎昌之戰(四)80、平方臘(三)六、大理國(一)15、太子的危機3、 血夜(三)28、岳飛53、鋼鐵啊63、創造與失望66、求援劉法(一)36、猛將劉法(二)14、康王登基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27、牧場11、永樂城(二)34、沁河口保衛戰(三)47、文明的散播18、西域于闐37、情歌59、混亂26、關山難越19、南陽軍9、使幽州(一)75、聚將11、築城(二)45、紅城之下12、茫崖城38、龍門渡67、救援劉法(二)70、大勢三、朝堂73、安南46、軍中事51、巡狩64、練軍(一)84、屯田43、救援太原(二)11、築城(二)77、蜀道68、穎昌之戰(二)67、太行寨
25、再入關中45、重建晉陽63、奸細們41、河東義軍(二)20、貶職81、開拓47、盛典13、沒有和平82、六分儀58、火炮(一)五、北境69、救援劉法(四)53、汜水關(五)14、使幽州(六)17、再見童貫12、茫崖城27、軍事會議8、祭奠66、不臣7、高陽關七、大理國(二)55、風波再起65、雲州49、汜水關(一)29、收復疏勒(三)58、种師中51、巡狩20、冶鐵工坊70、穎昌之戰(四)74、龐恭孫29、招募流民25、閒議30、會州城下(一)29、河東36、火槍(二)47、北地30、五馬山寨52、輪船39、鐵廠62、無奈的變通14、童大帥69、義軍81、開拓32、沁河口保衛戰(一)23、軍情71、穎昌之戰(五)五、北境71、文官們5、獵熊29、收復疏勒(三)七、大理國(二)12、茫崖城1、 知識很重要58、少府監29、收復疏勒(三)50、西夏人來了37、情歌45、基地問題49、喀羅川(二)39、崩散70、穎昌之戰(四)80、平方臘(三)六、大理國(一)15、太子的危機3、 血夜(三)28、岳飛53、鋼鐵啊63、創造與失望66、求援劉法(一)36、猛將劉法(二)14、康王登基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27、牧場11、永樂城(二)34、沁河口保衛戰(三)47、文明的散播18、西域于闐37、情歌59、混亂26、關山難越19、南陽軍9、使幽州(一)75、聚將11、築城(二)45、紅城之下12、茫崖城38、龍門渡67、救援劉法(二)70、大勢三、朝堂73、安南46、軍中事51、巡狩64、練軍(一)84、屯田43、救援太原(二)11、築城(二)77、蜀道68、穎昌之戰(二)67、太行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