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牧場

遼闊的牧場,看上去藍天白雲似乎也跟着顯得空曠起來。

農耕民族每當勢力抵達草原邊際的時候,都會犯下一個很致命的錯誤,當他們看到綠油油的草場時,就想全部把它們開墾成農田。

豈不知草原上降水很少,都是季節性的,有些地方根本不適合種糧食。在草原上開墾出來的荒地用不了十來年就會嚴重退化,產出的糧食甚至還沒有種下的種子多,每當到了這種時候,漢民族只好放棄了北進,又退回到了中原。

北方這條寬闊的乾旱地帶一次又一次阻止了中原民族的擴張步伐,所以就陷入到了無限的人口膨脹,土地不足,飢餓所引起的戰亂,人口的自我屠殺和銳減,新的帝國建立這樣的循環怪圈當中。唐朝是唯一的例外,因爲這是一個漢化了的鮮卑政權,身上殘留的胡人血統讓他們知道到了草原上該幹些什麼。

草原上人力資源不足,再加上缺少引水灌溉設施,畜牧業纔是最適合的生產方式,當然能夠種些糧食作爲補充的話,他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更強,那就更爲完美了。

即使是到了夏天,五千多匹軍馬每天所消耗的草料也不算少,幸好關川河兩岸目前基本上沒有什麼農戶,否則李峴根本就找不到合適的放馬地點。

李峴帶人趕着一大羣從鞏州馬場替換出來的牝馬,去了岷州從包斯羅手裡得到的牧場。

四月初的岷州到處都是一片蔥綠,景色與蘭州和會州的蒼涼山地景色絕然不同。起伏不大的草甸上是成羣的牛羊,還有幾羣乘馬和馱馬。水草繁茂,河溪密集,不時還會看到大片的沼澤地帶。那些從鞏州而來的軍馬不時在貪婪地啃食幾口肥美的牧草,還有一些則走到水光粼粼的小溪邊上飲水,直到趕馬的軍卒大聲吆喝上一陣,這纔會在頭馬的帶領下,繼續走向草原的深處。

草原上長滿了野山菊、蒲公英和金花草,如果到了鮮花盛開的季節,到處都是五彩繽紛的色彩。

相對於北地,李峴則更喜歡這裡溼潤的氣候,更喜歡這裡的滿眼綠色,由於降水豐富,山林茂密,完全看不到北地那種常見的荒山。

狼渡灘草原很大,當然無法與北地那無邊無沿的蒙古草原相比,但是在隴右,這裡是最適宜放牧的地方了,這裡的草場要比洮州和河州的牧草要好得多。

現在這一片牧場,已經有一半屬於李家了。

岷州和階州降水豐富,很適合農牧,唯一的缺點是交通不便。

白江水很深,但落差極大,水流湍急,險灘遍佈,根本不適合通航。

只有那放排人才敢冒險把木料運往蜀中。

隴右連接蜀中的通道是嘉陵江,從蜀中來的糧船能夠一直抵達鳳州,這一路上縴夫的辛苦,是那些官員和富人們體會不到的。

狼渡灘的李家牧場是開放式的,並不設圍牆,莊戶們也種些地,但糧食也僅夠維持自己食用和賣給包家的羌人部落也就夠了,這裡主要是種植牧草和放牧。

雖然此地交通不便,走不了大車,但長着四條腿的牲畜羣能夠趕着去北邊,其中甚至也包括豬羣。這年頭養豬也跟放羊一般,在這片牧場一樣是散養着的。

狼渡牧場出產的蕨麻豬,個頭不大,卻肉質鮮美,是那些富貴人家的最愛。

現在這片牧場最大的問題是現在正是春季產奶季節,奶源充足,但卻缺少足夠的人力,大部分牛奶和羊奶都被浪費掉了。軍中的軍卒需要補充奶製品,這是體力的保證,李峴現在都無法保證自己這三千多人每天都能喝上一碗鮮奶。

關河的李家莊園飼養的牲畜太小,而這片牧場的東西卻運不出去。

保鮮和運輸是最大的問題。

而製成奶酪卻需要投入很多人力。

所以這次李峴就趁着鞏州馬場來交換馬匹的時機專門跑了過來,同時還帶來了十幾個匠工,主要是木匠。

奶酪是最常見容易長期保存的奶製品,但製作奶酪時需要先將鮮奶進行脫脂,然後再進行發酵製成酸奶,這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工。分離出來的乳脂就是酥油,也是一種營養最豐富的奶製品。

“打酥油”一般都是女人們的活計,只不過使用的工具都很原始:一隻用厚原木板製成的酥油桶,一個大木盆,另外就是頭上有塊隔板的木棒。酥油桶直徑在兩尺左右,桶身上下粗細一致,約爲半人多高。

打酥油實際就是不停地使帶孔的隔板令略微發酵過的乳液上下震盪,從而達到分離油脂的目的,這個勞作的過程十分辛苦,需要搗槌上千次才能算是基本完成。

李峴帶着幾個匠人在研究一隻酥油桶,牧場的大管家李順和羌人管家包勒滿臉帶笑地陪在一旁,不遠處的一排土屋前面,幾位婦人還打着酥油。

“怎麼樣,能弄出自動的機器來麼?”李峴對林順說道,林順是他最爲看重的木匠工頭,他目前對於李家工坊的重要性比鐵匠頭李和高得多。

“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只是要建水機房,還有這來回抽動的快慢還需要實際操作了才能調好。”林順蹲在地下,繼續琢磨着那隻酥油桶。

李峴擡起頭來,那些女人打酥油的場面看上去挺美,他卻知道其中的辛苦,剛纔他也試了一會兒,結果是半途而廢,讓那些女人給恥笑了一陣。羌族的女人很大膽,對於他這位家主沒有絲毫的懼意。

相反,甚至還有兩位姑娘有意無意地主動挑逗着這位看上去年青又性格溫和的主人。

羌族姑娘的臉龐都是紅撲撲的,看上去顯得很健康,李峴認爲她們比那些外表文弱的所謂“美女”好看,他的審美觀正在朝着那些草原頭人們的方向飛快地滑落過去。

不知是誰起的頭,那些婦女們開始在嘴裡唱起歌來:

“基克,基克(十一),草原上的花開呀,

基尼,基尼(十二),姑娘在山坡上放羊啊,

……

尼森,尼森(二三),想在對你白天說,

尼澤,尼澤(二四),阿爸在看着吶,

尼納,尼納(二五),想到晚上對你說,

尼和,尼和(二六),家裡的狗在咬着吶,

……”

女人們在嘴裡數着數,唱着隨意編成的小曲,李峴能聽懂一些,包勒則附在他耳邊給他講解着那些歌詞的含義,一位暗戀的少年,想在晚上找到姑娘傾述心腸,不料卻被一隻大狗在屁股後面狂追的生動場面頓時令他哈哈大笑。

這纔是真正的詩歌,源於勞動人民的歌!

牧羣的分佈很散亂,如果修建奶製品加工坊的話,就不能太大,這些牧點都需要圍繞着工坊來重新佈局。一個牧點需要養多少奶牛和羊羣才能夠支撐起工坊的生產,另外還要考慮到草場的承載能力,這些問題都需要回去好好商量。

當然,這些細節李峴一般是不會去關注的,他只負責起個頭,剩下的事就是莊園管事們和工匠們所操心的了。

他可不想讓下面的養成只依賴上面指令的壞毛病。

狼渡灘牧場是李家最大的牧場,可李峴手上可不止這一處地戰,其餘的事當然就交給李順去辦。做爲上位者,他需要的只是結果。

李峴堅持認爲自己就是那個上位者。

西夏人的襲擾一直不斷,最近的一條消息是前幾天西夏啅羅和南軍司居然空襲了金城關,劉法下令沿黃河一線全線戒備,有事請假官兵全部回營待命,不得外出。

李峴認爲這位小劉經略有些小題大做了,金城關在黃河以北,遭受西夏人的襲擊很正常,他不相信他們敢真的渡河南下。

既然將令下來,他還是要老老實實地返回會川城。

古代的交通確實讓人十分無奈,從岷州到會川城不到六百里路,騎馬居然也要走上四天。日子過得好象很快,轉眼間五月就快要到了。

東京那邊的童太尉依然還沒有什麼動靜,繼續在朝堂裡扯皮,秦鳳路第三將三千多人在一幫教官的嚴格訓練下,已經進步了許多,似乎應該能夠應付一場小規模的戰鬥了。

河谷兩岸田地裡的麥苗已經有一拃多高,綠油油的長勢喜人。從李家莊園往南在河道里矗立着十二臺巨大的水車,澆灌着二百多頃農田,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由於農丁不足,李家莊園其實還是以畜牧爲主,養着二百多頭奶牛,兩千多隻羊和三百多頭豬,另外莊戶們自己還養了一些雞、鴨、鵝等家禽,田地裡也大半種植的是牧草。這樣一個農莊,每年也只能養活三百來戶人家,進項也只有五、六千貫。

農牧業的收益並不很高,賺錢還只能在工商方面多下功夫。大宋國的官僚們在治國方面並沒有什麼特長,但在聚斂錢財上面卻很有獨到之處,只要那一行業的利潤高了,準能弄成官營的。現在是香料、糖、酒、鹽、金銀銅鐵、茶葉、馬匹等等,如果哪天連呢布生意也改成官營的,李峴估計自己如果不是狗急跳牆地造反,就只好避居到外國了。

42、部署66、不臣63、奸細們20、人事四、呼倫之戰41、何灌之死(三)65、練軍(二)1、 血夜(一)63、光明之始43、無定河74、龐恭孫二、股份45、紅城之下74、龐恭孫13、青貯池51、巡狩21、過年(一)72、穎昌之戰(六)33、沁河口保衛戰(二)10、使幽州(二)34、戰爭之前49、雲中馬場40、何灌之死(二)4、出逃(三)15、挨坑80、右江道24、塞外春寒37、仁多泉城55、汜水關(七)32、剿滅曹成(二)68、求援劉法(三)81、平方臘(四)9、 劉仲武39、西域屯田11、遠征20、冶鐵工坊28、收復疏勒(二)56、火藥32、會州城下(三)50、喀羅川(三)67、杭州與興元82、六分儀46、太行陘55、招生51、汜水關(三)75、雁門78、濁浪(二)57、都作院41、京玉關66、騷動74、龐恭孫71、風雲再起14、克承州38、利益交換10、灰燼29、招募流民15、挨坑50、汜水關(二)11、築城(二)16、北地二、股份57、太學15、太子的危機68、穎昌之戰(二)58、野心34、沁河口保衛戰(三)73、安南11、使幽州(三)12、永樂城(三)23、軍情20、人事29、招募流民66、突襲河陽(二)33、沁河口保衛戰(二)70、大勢31、剿滅曹成(一)72、會議54、于闐國50、沒有希望10、灰燼51、新的茶路59、火炮(二)75、聚將58、火炮(一)47、決戰前9、北上救援64、拉攏62、暗流(三)49、汜水關(一)50、沒有希望19、興元皇宮26、太行義軍49、雲中馬場8、祭奠53、鋼鐵啊九、親政63、奸細們26、太行義軍79、平方臘(二)52、躁動的冬日
42、部署66、不臣63、奸細們20、人事四、呼倫之戰41、何灌之死(三)65、練軍(二)1、 血夜(一)63、光明之始43、無定河74、龐恭孫二、股份45、紅城之下74、龐恭孫13、青貯池51、巡狩21、過年(一)72、穎昌之戰(六)33、沁河口保衛戰(二)10、使幽州(二)34、戰爭之前49、雲中馬場40、何灌之死(二)4、出逃(三)15、挨坑80、右江道24、塞外春寒37、仁多泉城55、汜水關(七)32、剿滅曹成(二)68、求援劉法(三)81、平方臘(四)9、 劉仲武39、西域屯田11、遠征20、冶鐵工坊28、收復疏勒(二)56、火藥32、會州城下(三)50、喀羅川(三)67、杭州與興元82、六分儀46、太行陘55、招生51、汜水關(三)75、雁門78、濁浪(二)57、都作院41、京玉關66、騷動74、龐恭孫71、風雲再起14、克承州38、利益交換10、灰燼29、招募流民15、挨坑50、汜水關(二)11、築城(二)16、北地二、股份57、太學15、太子的危機68、穎昌之戰(二)58、野心34、沁河口保衛戰(三)73、安南11、使幽州(三)12、永樂城(三)23、軍情20、人事29、招募流民66、突襲河陽(二)33、沁河口保衛戰(二)70、大勢31、剿滅曹成(一)72、會議54、于闐國50、沒有希望10、灰燼51、新的茶路59、火炮(二)75、聚將58、火炮(一)47、決戰前9、北上救援64、拉攏62、暗流(三)49、汜水關(一)50、沒有希望19、興元皇宮26、太行義軍49、雲中馬場8、祭奠53、鋼鐵啊九、親政63、奸細們26、太行義軍79、平方臘(二)52、躁動的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