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背鍋

四川這個地名實際上是從宋代開始叫開的。川峽四路其包含的範圍比後世要大一些,因爲利州路包含了後世的漢中地區,而夔州路和梓州路轄地也幾乎包含後世整個貴州和部分雲南省的地盤。蜀地川峽四路總人口在崇寧年間已經達到了將近二百六十萬戶,也就是說超過了一千萬人,其中有近四成的人口生活在成都府路,也就是成都四圍的四川盆地一帶。

益州之地,沃野千里,自古就物產豐饒,人口衆多。自唐末五代時期,又很少受到戰亂波及,也只是宋初伐蜀時期有些損失。以成都府爲中心的地區經濟發達,糧食產量佔整個大宋的八分之一左右,茶葉的出產更是佔到了國內將近一半的產量,其他的比如蜀布和蜀錦等紡織品在國內也很有名。

自西夏崛起之後,蜀地的糧食也基本上一直在支撐着大宋國西北地區的戰爭需要,嘉陵江航道也是西軍最重要的一條糧道。如果沒有峽川四路的支撐,大宋國很難在隴右維持這麼一支超過二十萬人的大軍長期駐紮。

不過川軍的作戰能力卻不怎麼樣,前幾年羅氏和熊氏羈縻州叛亂,都是依靠西軍的支援纔給鎮壓了下去。所以李峴也是不怎麼瞧得上川軍,現在倒好,龐恭孫這老貨一上來就塞給了自己手上將近七千人。

這是李峴忍不住跳腳罵孃的一個主要原因。

他現在並不想接手軍隊,因爲這些廂軍根本沒什麼用,都已經給用廢了,上了戰場,基本上見了敵人就會逃跑。

他今後所指望的是自己教出來的一幫少年。

龐恭孫也是無奈,這南平軍和遵義軍兩個大包袱背在他身上,這夔州路出產又少,他已經是實在養不起了。當聽說李峴開礦需要人手之後,他就打定了主義要甩鍋給李峴,所以纔不辭辛勞,在過年時親自回了一趟東京,直接把李峴的手續從吏部給轉到了自己的部下。

想辭職,大宋國這條破船你當是你想走就走的麼?

這宋國這軍制也是很讓人無語,一直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軍隊帶着一家老小全都住在軍營裡,簡直就是軍隊辦社會。本來養着這些大頭兵就費勁,再加上老婆孩子,所以大宋國的軍營差不多都和難民營差不多。

朝廷雖然給禁軍和廂軍都劃給了口糧田,但大都是些旱地和荒地,收上來的糧食基本上不夠用啊。再加上軍官們剋扣和私佔這些糧田,普通軍卒的生活簡直連那些失去田地的佃戶都有所不如。

龐恭孫知道李峴能養兵,還且聽說在會川城養着近萬人還都讓那些軍卒能吃得滿面紅光,這份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你當龐恭孫這麼一位一方大員專門到李家的礦山來巡視一番只是爲了看看李家開礦辦工坊的情況,實際上當他聽說李峴到了恭州,就立刻動起了這方面的心思。

即然來了,那就別走啦,先幫老夫分擔一半的煩惱。

南平軍七千來人,如果加上家屬的話,那可是將近四萬人,如此多張嘴衝你張着,足夠讓李峴頭疼上一陣子的了。

想到這裡,龐恭孫臉上露出了笑意,自己這一手玩得,絕對漂亮!

深得大宋國勳貴們和官場中的厚黑真諦。

龐恭孫接待了一臉惱怒的李峴,不過並不是在官衙,而是在自家的書房。

這老貨穿了一身很隨意的文士長衫,老夫在家裡接待你,這裡只論長幼,和公事無關,你總不能衝着長輩發什麼脾氣罷!

當然,順便私下談談公務也是必要的。

“我替你向官家求了份宮裡道官的告身,另外還有一面金牌,憑這塊金牌,你可以自由出入禁宮。”龐恭孫精神很好,解決了一份大麻煩。他當然感到一身輕鬆。既然讓人家背鍋,自然這好處也是要給一些的。他說着話,就把一個玉匣在桌子上推到了李峴的面前。

“我要這金牌有什麼用?又沒準備進皇宮。”李峴沒好氣地說道。

“老夫又沒有真讓你去宮裡,天子賜下的金牌,這代表了身份,你懂不懂?!”龐恭孫把身體靠在太師椅上,懶懶地說道,“你問問各路的大員們,有幾個手上有官家親賜金牌的?”

李峴打開玉匣,六寸多長的玉匣裡裝着自己另一份告身,“玄妙先生”的賜號表示道君皇帝親口冊封的修道之人。而凝神殿侍宸則是林靈素那個大騙子搞出來的玩意,意思是李峴是那位號稱是玉皇之子的皇帝在天上的跟班。

“你也在軍中呆了好幾年了,知道這養軍的難處。你有這個本事,總不能埋沒了不是,再說老夫也願看到那些兵卒整日價裡連飯都吃不飽。”龐恭孫眯着眼說道,“這些人畢竟跟了老夫有十幾年啦,有時候看着確實有些不忍,能把他們交給你手裡,老夫還能放心一些。”

李峴有些奇怪地看着他:“你能調回京城啦?”

“陛下念老夫數十年來辛辛苦苦,終於肯答應我了。不過也不一定,若是朝臣們反對得厲害,老夫就得老死在這裡!”龐恭孫哀嘆道,“可老夫一家人都在東京啊!”

李峴好奇地看着龐恭孫:“我就奇怪你究竟得罪了誰,這麼些年也不能回到朝堂?”

龐恭孫看了看他:“特麼的,老夫這一輩子就倒黴在年青那會兒一時衝動上。當年老夫在宮裡做侍衛,誰知樑師成那廝居然到處宣稱自己是東坡先生在外面小妾所生的‘庶子’,老夫當年實在有些看不下去,就找個由頭揍過這死太監一回。誰能想到這老匹夫到後來成了氣候,一直記着當年的仇怨,幾次吏部調某回京任職的奏摺都被這廝私自駁了回來。”

李峴嚇了一跳:“這事官家不知道麼?”

“知道有什麼用,這幫着天家批奏摺本就是官家默許的,只要不是大事,這樑師成自己就能做主了。”龐恭孫無奈地說道,“老夫這調職一事,還真算不得大事。特麼的,就這麼一直在蜀地耗了快二十年啦!”

“現在他怎麼不攔你啦?”

“嘿嘿,現在這宮內秉筆一事落到了李彥頭上,這樑師成可管不了那麼多了!”龐恭孫說道,“能老來還鄉,老夫總算是了卻了樁心思。”

李峴說道:“開封可不是什麼好地方,還是蜀中安全。”

龐恭孫很詫異地看着李峴,過了好一會兒這才點了點頭:“你說得也有道理,老夫原本想着在離開之前把這些年在蜀中積攢的家產處理一下,現在看來,還真沒那個必要。”

李峴說道:“大帥果然是聰明人,這雞蛋總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否則覆巢之下,豈不是一個也剩不下啦。”

龐恭孫眯起眼睛:“你是說那邊會有災禍?”

李峴搖了搖頭連忙否認:“我只是打個比方,沒有別的意思。”

71、穎昌之戰(五)61、統軍的和尚32、會州城下(三)22、過年(二)68、求援劉法(三)73、穎昌之戰(七)20、冶鐵工坊51、巡狩60、宣撫使35、南侵66、突襲河陽(二)9、聚議16、西軍砥柱一、 造船廠30、會州城下(一)17、官家趙構58、野心58、少府監1、 知識很重要54、造船60、火紅的七月44、救援太原(三)70、娶親63、創造與失望68、穎昌之戰(二)53、戰後77、升龍府54、于闐國14、童大帥20、人事34、沁河口保衛戰(三)41、何灌之死(三)45、重建晉陽6、 血夜(六)80、右江道51、汜水關(三)44、西風起30、李峴的手稿1、 知識很重要22、回紇44、西風起36、琴譜42、救援太原(一)21、金國與華夏68、求援劉法(三)41、道法琉璃?64、練軍(一)46、軍中事13、使幽州(五)68、康王67、救援劉法(二)50、汜水關(二)67、救援劉法(二)25、閒議53、汜水關(五)79、平方臘(二)83、少年從軍39、崩散77、蜀道九、親政28、京西25、再入關中42、南逃8、廢宋51、汜水關(三)79、平方臘(二)59、淮西(一)57、太學56、勳貴59、干擾45、基地問題61、統軍的和尚75、雁門79、濁浪(三)18、沒落的文明37、子弟兵78、克北寧關68、穎昌之戰(二)5、种師道1、 知識很重要48、沈深22、回紇70、娶親72、會議50、西夏人來了58、种師中5、种師道33、沁河口保衛戰(二)6、鄉誼61、淮西(三)40、三方18、沒落的文明18、沒落的文明39、鐵廠72、穎昌之戰(六)42、救援太原(一)15、太子的危機66、求援劉法(一)14、康王登基
71、穎昌之戰(五)61、統軍的和尚32、會州城下(三)22、過年(二)68、求援劉法(三)73、穎昌之戰(七)20、冶鐵工坊51、巡狩60、宣撫使35、南侵66、突襲河陽(二)9、聚議16、西軍砥柱一、 造船廠30、會州城下(一)17、官家趙構58、野心58、少府監1、 知識很重要54、造船60、火紅的七月44、救援太原(三)70、娶親63、創造與失望68、穎昌之戰(二)53、戰後77、升龍府54、于闐國14、童大帥20、人事34、沁河口保衛戰(三)41、何灌之死(三)45、重建晉陽6、 血夜(六)80、右江道51、汜水關(三)44、西風起30、李峴的手稿1、 知識很重要22、回紇44、西風起36、琴譜42、救援太原(一)21、金國與華夏68、求援劉法(三)41、道法琉璃?64、練軍(一)46、軍中事13、使幽州(五)68、康王67、救援劉法(二)50、汜水關(二)67、救援劉法(二)25、閒議53、汜水關(五)79、平方臘(二)83、少年從軍39、崩散77、蜀道九、親政28、京西25、再入關中42、南逃8、廢宋51、汜水關(三)79、平方臘(二)59、淮西(一)57、太學56、勳貴59、干擾45、基地問題61、統軍的和尚75、雁門79、濁浪(三)18、沒落的文明37、子弟兵78、克北寧關68、穎昌之戰(二)5、种師道1、 知識很重要48、沈深22、回紇70、娶親72、會議50、西夏人來了58、种師中5、种師道33、沁河口保衛戰(二)6、鄉誼61、淮西(三)40、三方18、沒落的文明18、沒落的文明39、鐵廠72、穎昌之戰(六)42、救援太原(一)15、太子的危機66、求援劉法(一)14、康王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