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魯人性格

翻看古代山東的歷史,你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每當外敵侵入山東,在山東境內的正規軍往往很快被擊潰,或者經過短暫抵抗後直接投降。而在之後,山東各地的民間反抗的力量卻快速崛起。他們以幾百人爲一股,上千人爲一簇,不斷起義反抗,捨生忘死,不計損失的抗擊外敵。

這樣看起來矛盾的兩面性,在整個中國也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存在。實際上,這樣獨特的現象是由山東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山東人的性格所決定的。

中國古代主要的矛盾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矛盾。遊牧民族以騎兵爲主,來去自如,攻勢如風,在與步卒的對戰中,佔着絕對的優勢。而農耕民族,除了少數強盛的朝代,大部分時候採取的都是守勢。他們所能倚仗的只有武器之利,地形之優。大部分時候,燕雲一帶是抗敵的最前線。而一旦燕雲失陷,往往是退守河南,只能依靠黃河天險以及一些堅固的城池來禦敵。

山東地處偏南,作爲北京、洛陽、開封等這些常爲都城的輔翼,大部分時候它是作爲後方來使用的。每當前方發生戰事,山東之兵便前往支援,而關乎國運的決戰之地就是這些地方。一旦燕雲之地失陷,黃河天險失守,整個山東便像一個被掏空身子的巨人。大部分山東正規軍隨朝廷主力戰死在外,損失慘重。而留守在山東兵卒的少之又少,還大部分是當地駐兵,戰力十分有限。

而山東的地形,中西部以平原爲主,無險可守,卻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大約佔了山東總人口的六七成。但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戰力。而原本留守的那些正規兵卒數量太少,面對已經擊潰朝廷主力的強大騎兵,根本沒有反抗之力。中西部失陷之後,依託中東部山陵縱橫的地理特徵,尚能抵抗。但這些地方往往土地貧瘠,人口稀少,駐兵比中西部更少,根本左右不了整個山東的局勢。

因而,山東的正規軍不是不抵抗,而是抵抗不住。

但山東是齊魯文化的發源地,文風鼎盛,百姓多看重忠義二字。但這個忠未必完全是對朝廷的忠,更多是對文化的忠,對華夏血統的忠。義有對國家的大義,同時也有另一層的對個人的小義。他們重情義,有血性,有一種士爲知己者死的俠士之風。但這樣的風氣,往往讓他們效忠於的某個個人。因而在山東,多出現梁山好漢那樣的任務,卻很難形成像秦人那樣完全以法令行事,而最終形成像秦那樣的強大帝國。

山東多山多陵的地形特徵導致有些地方十分貧瘠,百姓困苦,因而極具抗爭精神。在當地獨特的文化環境,以及山東人性格的催化下,這些普通百姓在山東淪陷後,這才捨生忘死,拋棄身家性命頑強抵抗。

但這種抵抗力量分散,在大勢面前往往以悲情收場。但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告訴天下之人,魯人不負華夏。

劉澤清叛明,月餘時間便掠取大部分山東州府。除了其擁有絕對的軍力優勢外,還因爲大部分山東人認同他山東人的身份。而他採用的策略也有可取之處,他對境內的各藩勢力,分化拉攏,只是表面上享有統治權,而不剝奪底下人享有的軍權。內部的複雜派系,使劉澤清所擁的真實實力遠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那麼強,卻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他掌握了山東的大部州府,成爲任何一方都不可以忽視的一股巨大勢力。目前,除了一個沂州,整個山東已經落入劉澤清手中。

沂州爲魯南重鎮,在古代被稱琅琊,地理位置極其優越。但因爲它的位置較爲偏向東南,臨近萊州高密,相對於將本營設在濟南的劉澤清而言,它的位置便沒有那麼重要了。因而在分地盤的時候,劉澤清將它畫給了新歸附他的王俊,而將青州較爲富裕的淄博、益都等地盡皆交給了自己手下的將領鄭隆芳。

王俊雖然不滿,但也無可奈何,誰讓他在之前只是賊,並非劉澤清的嫡系呢!朱以派登基稱帝之後,給王俊封了總兵,授予他在魯南領政招兵之權。靠着這個職位,王俊在控制了青州之南數個州縣,招兵買馬,實力迅速擴張,目前總兵力已高達五萬。但王俊本身是賊,其所能倚仗的就是最初跟隨他的近萬賊人,戰力本就十分有限。而那些新招募的士卒,實力更加不值一提,這就讓周顯下定了先滅王俊,再攻劉澤清的決心。

王俊爲山賊,最擅長的就是到處流竄,以前官軍多次圍剿都奈何不了他,就是這個原因。周顯從來沒把王俊放在眼中,但青州多山。如若他戰敗之後,只守要隘之處,或者將殘兵隱藏起來,那將給自己帶來無窮的麻煩。周顯想的是要麼不戰,要麼一戰就徹底打殘王俊。

沂州只要堅守下去,就會逼的王俊不得不將他的主力渡過沂水。到時候在沂州城下,他想逃都沒地方逃。但如若在此之前,沂州城破,那周顯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崇禎帝在不久之前聽聞了山東各府盡降,唯有高名衡在沂州堅守的事情,下旨任命他爲山東巡撫。高名衡之前便擔任過河南巡撫,論資格,這並不過分。但時機卻有點不恰當,畢竟目前高名衡還被圍困在沂州城中呢!如若他城破被擒,或者死在沂州城內,不僅將對山東的局勢將會產生十分惡劣的影響,周顯也會因爲失陷大臣而被追究。況且,在沂州城中,還有趙勤所率的一千大明將士。

聽完萬元吉的提醒,周顯嘆了一口氣道:“我明白。我明日一早便率部前往膠州,然後率仁字營直驅沂州。”

萬元吉點了點頭,“我從現有糧草中撥出兩萬石,命人秘密運往高密。沂州孤城堅守兩月有餘,糧食肯定短缺。只不過即使運過去,所擁的糧草也僅能滿足我軍將士的需求,恐怕無法挪作他用了。”

第九百九十三章 南陽大戰3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策河南第九百八十章 戰後第九百三十七章 奪臨清第九百四十二章 回援濟寧第四十八章 步步誘敵第二章 山東之局2第七百八十章 天下態勢2第一百二十四章 爭執第六百四十三章 進神樞營第五十四章 兵起12第八百四十五章 趙宇炮第八百四十八章 招攬士子2第六百一十九章 周顯嘆形勢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遼三途3第四百一十五章 殿內和談3第九百六十七章 京畿情勢2第二百五十六章 懲戒第八百七十二章 重立新王第一百八十三章 張令副總兵第四百九十章 高信鐘的自白2第一百九十八章 張獻忠的決策第六百零八章 松山之戰14第四百四十九章 士商出海2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944章 朱慈烺3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宮第七百七十章 亂局3第九百九十八章 南陽之戰8第四百四十七章 黃蜚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八章 意料第二百三十章 出外保命第五百三十四章 決戰皇城島第三十六章 設伏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備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九百九十三章 南陽大戰3第五十五章 進京第三十六章 攻入滕縣第五百四十三章 安置百姓2第五十五章 攻心第六十章 審問2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嗣昌的困局第五百九十五章 逃離松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側擊太子第961章 會將2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生擒俘虜第七百八十五章 送行第九百二十三章 出兵第二十四章 改軍制第五百一十八章 賊襲登萊第七百八十九章 奪利2第八百零九章 震遼陽5第三百章 顧炎武2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備第五十八章 入京4第五百八十二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2第六百六十章 抄家2第二十三章 一支奇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滲透作戰2第一百八十七章 竹菌坪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朝鮮驚變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四百八十一章 夜襲2第六百四十一章 費珍娥第二百六十九章 懲戒污吏第四百一十章 突襲漢城2第六十六章 京師第九百零二章 穩固濟南第一百九十七章 秦良玉第七百八十五章 送行第一百八十八章 收攏敗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殿內和談3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戰18第二百九十一章 破賊4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京第七百七十四章 離間之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於七的眼光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七十六章 出京4第三百零四章 賊入登州第六百六十七章 回報第三百零一章 方正化抵萊第六百零八章 松山之戰14第五百二十三章 隔河相對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戰18第八百二十章 震遼陽16第六百七十四章 殺戮第九百零九章 德之島第八百八十六章 李巖的提議第九百五十九章 雜事2第五百九十二章 滲透作戰2第八百三十一章 引軍東向第三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再見趙宇2第六十六章 京師第一百三十章 形勢驚變第三十五章 唐王朱聿鍵
第九百九十三章 南陽大戰3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策河南第九百八十章 戰後第九百三十七章 奪臨清第九百四十二章 回援濟寧第四十八章 步步誘敵第二章 山東之局2第七百八十章 天下態勢2第一百二十四章 爭執第六百四十三章 進神樞營第五十四章 兵起12第八百四十五章 趙宇炮第八百四十八章 招攬士子2第六百一十九章 周顯嘆形勢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遼三途3第四百一十五章 殿內和談3第九百六十七章 京畿情勢2第二百五十六章 懲戒第八百七十二章 重立新王第一百八十三章 張令副總兵第四百九十章 高信鐘的自白2第一百九十八章 張獻忠的決策第六百零八章 松山之戰14第四百四十九章 士商出海2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944章 朱慈烺3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宮第七百七十章 亂局3第九百九十八章 南陽之戰8第四百四十七章 黃蜚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八章 意料第二百三十章 出外保命第五百三十四章 決戰皇城島第三十六章 設伏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備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九百九十三章 南陽大戰3第五十五章 進京第三十六章 攻入滕縣第五百四十三章 安置百姓2第五十五章 攻心第六十章 審問2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嗣昌的困局第五百九十五章 逃離松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側擊太子第961章 會將2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生擒俘虜第七百八十五章 送行第九百二十三章 出兵第二十四章 改軍制第五百一十八章 賊襲登萊第七百八十九章 奪利2第八百零九章 震遼陽5第三百章 顧炎武2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備第五十八章 入京4第五百八十二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2第六百六十章 抄家2第二十三章 一支奇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滲透作戰2第一百八十七章 竹菌坪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朝鮮驚變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四百八十一章 夜襲2第六百四十一章 費珍娥第二百六十九章 懲戒污吏第四百一十章 突襲漢城2第六十六章 京師第九百零二章 穩固濟南第一百九十七章 秦良玉第七百八十五章 送行第一百八十八章 收攏敗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殿內和談3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戰18第二百九十一章 破賊4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京第七百七十四章 離間之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於七的眼光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七十六章 出京4第三百零四章 賊入登州第六百六十七章 回報第三百零一章 方正化抵萊第六百零八章 松山之戰14第五百二十三章 隔河相對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戰18第八百二十章 震遼陽16第六百七十四章 殺戮第九百零九章 德之島第八百八十六章 李巖的提議第九百五十九章 雜事2第五百九十二章 滲透作戰2第八百三十一章 引軍東向第三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再見趙宇2第六十六章 京師第一百三十章 形勢驚變第三十五章 唐王朱聿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