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三堵牆

第217章 三堵牆 晚秋,天氣漸漸轉涼。忠貞營兵馬數萬,沿潯江北岸徐徐西進,隊伍綿延近百里。他們家眷甚衆,只好搶奪民船,逆水行舟,艱難上行,速度甚慢。

赤軍則在五屯所以東嚴陣以待,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大將曹煜奉命出使忠貞營,一直被李赤心軟禁。大戰在即,曹煜終得自由,匆匆返回赤軍覆命。

“老曹,你在忠貞營怎麼樣?李赤心、高必正可曾折辱你?”見到曹煜,丹初一臉關切的問道。

“爵帥放心。我剛入忠貞營時,李赤心擺下刀斧手,妄圖給我下馬威。我老曹也是見過世面的人,偏偏不吃這一套,昂首直立,長揖不拜。忠貞營外強中乾,進退失據,李、高二人還不敢與赤軍交惡,故對我十分客氣。”

曹煜喝了口茶水,潤了潤乾澀的喉嚨,繼續說道:“李赤心雖爲忠貞營主帥,卻狡詐粗魯,威信不高。高必正心思細膩,小有謀略,屈居李赤心之下。這兩人貌合神離,全靠高夫人壓著。高夫人慵弱怕事,只想找個地盤過上安穩日子,並不想開戰。”

“忠貞營的意圖摸清楚了嗎?是要取南寧?還是取柳州?”

“我走時,李赤心還對我說,忠貞營此番西進,並不是要取南寧。不過,依我看,忠貞營十有八九是要取南寧。”

曹煜言辭篤定,丹初問道:“何以見得?”

“一、柳州與貴州、雲南相近,靠近西軍地盤。忠貞營與西軍勢同水火,自不願去柳州。二、陳邦傅媚事忠貞營,把女兒嫁給了高必正。三、南寧近而柳州遠,忠貞營有十餘萬之衆,家眷衆多,疫病叢生,難以長途跋涉。四、劉希堯劉芳亮二人態度明確,願取南寧安置家眷,自請爲先鋒……”

劉希堯資歷比李自成還老,號“治世王”,是革、左五營時期的驍將。劉芳亮同樣是李自成心腹大將,武勇僅次於劉宗敏,號“白馬銀槍無敵將”,被譽爲“羅成在世,趙雲重生”,在闖軍中擔任“前部正印先鋒官”。

“情報局說,劉希堯、劉芳亮與李赤心、高必正不睦,何以自請爲先鋒?”

“劉希堯、劉芳亮不願歸順朝廷,主張繼續扯起大順旗號。這次西進五屯所,二劉先斬後奏,先拔營,然後自請先鋒,逼迫李赤心離開梧州。”

丹初總算是弄清楚了,說道:“還得是你老曹,深入敵營,才能獲得一手情報。忠貞營大將不和,不足爲慮,我只需擊敗二劉,自能令忠貞營屈服。”

於是,岑丹初開始排兵佈陣。步兵第一標從南寧進駐橫州,威脅潯州,牽制陳邦傅。步兵第三標從昭平順流而下,威脅忠貞營側背。步兵第二標、步四標向五屯所集結,會合親兵標迎擊忠貞營。水師標只練出了兩營戰兵,共二十二艘戰船,全部前出至五屯所一帶江面。

另派使者向忠貞營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忠貞營避開赤軍汛地。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忠貞營在藤縣渡過潯江,改從潯江南岸西進,至桂平再次渡江,從潯江北岸西進。否則,赤軍將訴諸武力,不惜大戰。

忠貞營軍紀敗壞,所過剽掠無遺。對於赤軍來說,忠貞營過境,絕非小事。對於忠貞營來說,十餘萬軍民來回渡江,也不是鬧著玩的,赤軍的最後通牒是無法接受的。

八月二十五日,劉希堯、劉芳亮率先鋒逼近五屯所。

赤軍繼續結硬寨、打呆仗,在五屯所以東結成數座大營,攔住忠貞營去路。忠貞營軍紀敗壞,聲名狼藉,還沒到五屯所,百姓就驚恐不安,自發組織民兵,組成民團,配合赤軍作戰。 明朝一向就有組織民兵的傳統,赤軍在五屯所經營已久,羣衆基礎很好,對付忠貞營更有把握。

巳時,劉希堯率軍逼近赤軍大營。

丹初身爲邊軍之後,從父輩那裡聽說過不少大順軍的故事。今日,赤軍第一次與大順軍交鋒,丹初不敢怠慢,親臨前線指揮。

卻聽偵侯、斥候交相彙報,說劉希堯驅使難民爲前驅,中爲騎兵,後爲步兵,正是大順軍有名的“三堵牆”戰術。

大順軍精銳來源於西北邊民和投降的邊軍。這些人生長邊地,擅長騎射,機動能力極強。李自成從榆林鎮邊軍中學會了三疊陣戰術,將其發揚爲“三堵牆”:“臨陣,列馬三萬,名三堵牆。前者返顧,後者殺之。戰久不勝,馬兵佯敗誘官兵,步卒長槍三萬,擊刺如飛,馬兵回擊,無不大勝。”

只不過,大順軍的“三堵鎮”戰術,只能打打內地明軍。到了山海關戰役時,大順軍用“三堵牆”對付關寧鐵騎就已失效,更遑論如日中天的滿洲八旗了。

以赤軍當前的實力,未必能比得上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但劉希堯、劉芳亮雖爲忠貞營先鋒,卻早已今非昔比,加上軍中疫病流行,手下兵馬緊缺,“三堵牆”已經名不副實了。

“劉希堯是革、左五營時期的老將,劉芳亮號稱白馬銀槍無敵將。這麼多年過去了,怎麼他們毫無長進,竟驅使難民爲先鋒。沒出息,沒出息。”

丹初搖頭冷笑不止。

步兵第二標標統匡時提議:“爵帥,不如趁忠貞營後隊未至,先集中兵力消滅劉希堯、劉芳亮。二劉一滅,李赤心、高必正必定膽寒。”

“嗯,”丹初贊同匡時的建議,說道:“正合我議。只是,二劉驅使難民爲先導。我向來倡導仁義,必不能加害難民。如何破敵,尚需斟酌。走,咱們親去偵察一番。”

忠貞營的戰鬥力不如八旗。丹初更爲大膽從容,在一隊親兵的護衛下,出營偵察敵情。

纔出營二里,便見遠處塵土飛揚,似有千軍萬馬。透過望遠鏡,丹初果然見到無數衣衫襤褸的難民。前面有數十名斥候,一人兩馬。難民之後,精騎一望無際,至少有千餘騎兵,盔甲齊備,軍械精利,大旗隨風飄逝,“劉”字隱約可見。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忠貞營雖然沒落,實力依舊不容小覷。劉希堯、劉芳亮久經戰陣,決非等閒之輩。

丹初率隊回到大營,傳令:“各營緊閉營門,無令不得出戰。”

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196章 極度被動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127章 擴軍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306章 南越王第135章 上架感言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四章 敵襲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121章 李成棟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五十九章 夜校379.第379章 郭都賢蒞臨集思堂372.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281章 反攻第405章 赤王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417章 破城在即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388章 大聖人再世第三十章 摩擦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125章 五屯所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273章 四面楚歌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316章 野戰失利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102章 反攻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三十八章 教頭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35章 上架感言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
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196章 極度被動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127章 擴軍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306章 南越王第135章 上架感言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四章 敵襲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121章 李成棟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五十九章 夜校379.第379章 郭都賢蒞臨集思堂372.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281章 反攻第405章 赤王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417章 破城在即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388章 大聖人再世第三十章 摩擦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125章 五屯所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273章 四面楚歌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316章 野戰失利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102章 反攻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三十八章 教頭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35章 上架感言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