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

夏日炎炎,溽熱難當,不利交戰。岑丹初坐鎮衡州,按兵不動,並不急着反攻。事情仍舊很多,讓人一刻也閒不下來。

當務之急,自然是擴充兵馬,儘快編成步兵第四鎮。其次,赤軍奪下湖廣永州府、衡州府、郴州三地,若要站穩腳跟,必須儘快建立政權,招集流民,恢復生產。

江西方面終於傳來捷報:赤軍封鎖贛州六個月,終於在七月二十六日破城。

據第二鎮鎮統匡時的奏報,守軍糧食已盡,一石大米賣到二百六十兩白銀,一隻老鼠賣到八兩銀子。滿洲兵異常暴虐,殺人取食。城內漢軍、綠營人心惶惶,崩潰在即,不時有將領暗通赤軍。

珠瑪喇屢禁不止,只得率滿蒙八旗移駐城南,親自守衛最爲險要的鎮南門。滿蒙八旗連同阿哈也就兩千多人,加上戰死、病死者,勉強守住鎮南、百勝兩座南門。

七月二十五日,耿繼茂決意投降,於五更時打開城西北西津門,向赤軍請降。赤軍挑選敢死隊,先沿西津門浮橋渡過章水,直抵西津門外,先佔領西津門,再接應大軍入城。

等珠瑪喇得知消息時,赤軍大隊已經入城。靖南藩軍剪去辮子,與赤軍一道進攻滿蒙八旗。

二十六日,經過激烈巷戰,滿蒙旗兵全數被殺,赤軍攻克贛州。

“沒想到,挑頭內應的竟然是耿繼茂。他一投降,東江鎮三王一公就只剩沈永忠一支人馬了。”錢秉鐙嘆道:“沈永忠本事最差,人馬最弱,正聽從洪承疇的節制,在長沙、嶽州一帶設防。國主後面提兵北伐,可一舉殲滅沈永忠,蕩除這些東江餘孽。”

“嗯,”丹初沉吟道:“依卿之計,當如何處置耿繼茂?”

“靖南王的爵位肯定是要褫除的。當初三藩入寇嶺南,朝廷曾派馮耀出使尚可喜、耿繼茂,封尚可喜爲平虜侯、耿繼茂爲靖虜侯。國主不妨援引此例,爲耿繼茂請封靖虜侯的爵位,以示籠絡。”

這倒是條妙計,隱約有羞辱、敲打之意。當初赤軍威名未顯,尚可喜、耿繼茂無所顧忌,直接把馮耀處死。岑丹初再次封他爲靖虜侯,可就耐人尋味了。

“善,那就封他爲侯爵吧。”

爵位倒是其次的,反正南明小朝廷的官爵也不值錢。岑丹初稱南越國主之後,繞過朝廷自行軍政,赤軍官職都是實職,含金量比朝廷官職大多了。

教導局長褚永培主管軍中人事,建議道:“耿繼茂雖有獻門之功,畢竟是走投無路,雖有統戰價值,畢竟舊惡昭彰。若授之以協統,軍中必然不服,不如授之爲標統。”

丹初亦有此意,說道:“贛州降敵必衆,可仿照親兵第二協之例,吸收義師、降兵,在步兵第四協的基礎上擴充兵馬。一部改編爲虎賁鎮親兵第三協,由岑廣雲任協統,轉隸虎賁鎮。另一部仍稱步兵第四協,仍歸第二鎮,由李元胤任協統。耿繼茂這支靖南藩軍,就隸屬第四協罷。”

第二鎮第四協多由廣西瑤侗少數民族組成,協統爲田州土司岑廣雲,勇猛敢戰,戰功赫赫。

丹初有意擴充虎賁鎮,親兵第三協成立後,虎賁鎮將下轄七協,包括一協騎兵、一協炮兵、一協水師、一協輔兵、三協親兵,總人數達到七萬人,是不折不扣的赤軍精銳。

爲了養兵,就得儘快佔領江西富庶之地。好在鰲拜已經遠赴南京,赤軍正可乘機北掠,奪取整個江西。

“傳令匡時,催促他儘快北上南昌。第二鎮若能奪下南昌,江西各地自然傳檄而定。”丹初說道,信心倍增。

“請示國主,親兵第二協是否仍舊配屬步兵第二鎮?”作戰局長何肇基問道。

“先配屬給第二鎮,待奪下南昌後,再視情歸建虎賁鎮。”

赤軍攻下了贛州,意義非同尋常。衆人心情大悅,錢秉鐙說道:

“赤軍據有兩粵,不日將席捲湖南、江西。朝廷官爵紊亂,武將無不總兵,文官無不督撫,有功者難賞,無功者濫封。若不釐定官制,便不能激勵將士,不能澄清政治,不能結束湖廣亂局。”

他說的是釐定官制,岑丹初卻想得更遠。明朝歷經三百年,官制、兵制、賦稅等各項制度已經腐朽不堪。

岑丹初另起爐竈,創設赤軍,自專軍政,擺脫了南明小朝廷的掣肘,遂有今日成就。以現在的形勢,他還不足以改旗易幟,但已有進封一字王的資本。

教導局長褚永培很清楚他的心思,說道:“國主王號爲南越王,南越只涵蓋嶺南。只要赤軍席捲江西、湖南,國主便可進封一字王,凌駕於孫可望、朱成功之上。號召人心、撫理軍政,更得其便也。”

丹初笑了笑,說道:“先不談一字王的事,錢先生說得很有道理。我藩奪取贛州、衡州,恢復江西、湖南指日可待。若不能釐定官制,便不能建強政權,便不能號召文武。”

官制不妨看成是官爵制度,可分爲官職和爵位。從法理上講,丹初哪怕已是南明國主,亦只能封賞官職,不能封賞爵位。

明末禮樂崩壞,弘光以後,散佈在各地的總督、大學士不下十幾位。爲方便招撫義師,朝廷頒發給他們不少空白敕印,授予他們封賞官爵之權。

由此而造成官爵氾濫。早在隆武時期,何騰蛟連空白敕印都沒有,就敢擅封伯侯。

湖廣、江西一帶,諸鎮多爲公、侯。就算是幾百上千人的義師,不是總兵就是伯、侯。若論兵權,若論軍威,他們連赤軍一個標統都比不了。

赤軍步兵標統管三千兵馬,可以敬稱爲標臺,已是赤軍中級武將。但這些標統多爲赤軍嫡系,大多拔於卒伍,沒有爵位,和諸鎮、義師相比多少有些黯然失色。

丹初決意先釐定官制,今後在南越國官方文書、正式場合中,一律使用赤軍官制。

武官,定爲五品十級。以帶兵官爲例,最高爲將軍,正一品,不常設。遇有大戰,丹初可擇一大將拜爲將軍,授命統轄數鎮。將軍以下依次爲鎮統(正二品)、協統(正三品)、標統(正四品)、營長(正五品)。隊長以下不入流。

岑丹初在赤軍稱元帥,超品級。左參軍定爲正一品,右參軍定爲從一品,參軍僉事、軍諮府各局局長定爲正二品,其他類推。

文官,同樣定爲五品十級。左參政爲正一品,右參政爲從一品。各部尚書、參政僉事、各省巡撫定爲正二品。省以下,知府定爲正三品,知縣定爲正四品,鄉長定爲正五品。

赤軍倡導平等,把官員定爲五品十級,較前朝已經大爲精簡。

可資參考的是,周有命數,自一命至九命;漢有祿秩,自二千石至百石,凡十六等(東漢爲十三等);魏立九品之制,爲品級之始,北魏每品分正、從,四品以下各品又各分上、下階,共三十階。元、明、清文武官皆分九品,各有正、從,無上、下階之分。

以上可視爲實職官,職級較少,有利於集權。但如今正是打天下的時候,職級較少又不利於封賞功臣,激勵將士。

乃仿照明朝勳階制度,把勳階、散階合二爲一,設置十五勳十五等勳階。

武官五勳爲將軍、護軍、都尉、校尉、騎尉,每勳三階,如將軍爲上將軍、中將軍、少將軍。

這就有點軍銜制的意思,但又與軍銜制不相同。明朝的勳階制度遠比西方軍銜制複雜,丹初設置五勳十五等勳階,已經大爲簡化。

文官五勳爲柱國、輔國、正治、資治、贊治,每勳三階,如上柱國、中柱國、少柱國。

至於爵位,擬恢復公、侯、伯、子、男五爵,每爵三等,如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但丹初尚無封爵之權,此事暫時不提。

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117章 問政鄉村第331章 太后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297章 破城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291章 攻克嚴關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190章 無力追擊第八十章 合陣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四十一章 東徵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疇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九章 管隊第九章 管隊第117章 問政鄉村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八十五章 亡國也要內鬥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416章 先克南昌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113章 增設鄉長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233章 寧國公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121章 李成棟第265章 步兵第三協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405章 赤王第306章 南越王第271章 鶯鶯燕燕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第四章 敵襲第六十章 土司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115章 民心之辯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281章 反攻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203章 撤退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232章 擴軍第五章 殲敵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300章 孔四貞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
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117章 問政鄉村第331章 太后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297章 破城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291章 攻克嚴關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190章 無力追擊第八十章 合陣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四十一章 東徵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疇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九章 管隊第九章 管隊第117章 問政鄉村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八十五章 亡國也要內鬥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416章 先克南昌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113章 增設鄉長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233章 寧國公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121章 李成棟第265章 步兵第三協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405章 赤王第306章 南越王第271章 鶯鶯燕燕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第四章 敵襲第六十章 土司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115章 民心之辯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281章 反攻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203章 撤退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232章 擴軍第五章 殲敵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300章 孔四貞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