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醞釀大計

第242章 醞釀大計

“牧翁(堵胤錫)公忠體國,勇於任事,鞠躬盡瘁,死而後矣。朝廷須從重卹典,以伸張正氣,激勵後人。” 堵胤錫爲重臣,但政敵甚多,卹典太重或太輕都不合適。卹典之事歸禮部管,禮部尚書朱天麟爲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深知茲事重大,特與內閣諸臣商量。至於如何卹典,內閣已有議論,文安之也已知曉。

“牧翁遺疏已經遞到朝廷,言辭懇切,讀畢令人潸然淚下,身後卹典自應從厚。琢如爲勳鎮翹楚,有何建議?”文安之輕飄飄兩句話,把皮球踢給了岑丹初。

丹初也不客氣,說道:“牧翁生前官爵雖不如中湘王,功勞實不在中湘王之下。若論以身涉險,顧全大局,忍辱負重,千難萬苦,牧翁又在中湘王之上。身後卹典,至少得按中湘王之例從厚。”

何騰蛟生前已加太師,封定興侯,任督師,位極人臣。死後,朝廷輟朝七日,贈何騰蛟中極殿大學士,追封中湘王,諡文烈。

堵胤錫生前只是光化伯,總督軍務,加太子太保,官爵比何騰蛟矮一截。身後卹典,自然要與何騰蛟相區別。

內閣四個輔臣,首輔、次輔,包括朱天麟,皆敵視農民軍,與堵胤錫政見不合。王化澄主張聯寇平虜,算是堵胤錫的奧援,但他有才而無德,名望不高,說話份量不夠。

因此,內閣議定的卹典並不隆重,擬贈堵胤錫上柱國、太傅、中極殿大學士、柳國公。最重要的還是諡號,這是朝廷對堵胤錫的蓋棺定論,內閣爭執最烈。經過一番爭論,最終擬諡堵胤錫爲“忠肅”。

按照岑丹初的說法,堵胤錫的卹典要向何騰蛟看齊,這可就難了。

文安之深感爲難,卻不動聲色,沉吟片刻,說道:“琢如請細講。”

這個老油條,真是滴水不漏。丹初耐住性子,說道:“總得贈太師、中極殿大學士、二字王,諡號得用‘文忠’。”

聽到‘文忠’二字,文安之神色一動。文忠,這可是所有文臣夢寐以求的諡號。

明制,文臣最高諡號是“文正”,其次是“文貞”,再次爲“文成”,之後便是“文忠”。

自明初至崇禎末年,大臣被諡爲文正的有二人(李東陽、謝遷),諡文貞的有三人(楊士奇、徐階、錢象坤),諡文成的兩人(劉基、王守仁),諡文忠的略多,但也不過七個人。

在朝臣眼中,何騰蛟功勞素著,撐起大明湖廣戰局,壯烈殉節,死後不過諡爲文烈。內閣擬諡堵胤錫爲“忠肅”,比“文忠”差遠了。

丹初爲堵胤錫請諡文忠,蓋在何騰蛟之上,等於打朝廷的臉,批評朝廷用人不明,貽誤大局。

文安之說道:“中湘王生前爲督師,位極人臣,諡號只爲文烈。牧翁由中湘王舉薦,也算出自中湘王門外,若諡爲文忠,反在中湘王之上,不合朝廷體制。”

“不然,古人云,名諡雖小,關係天下氣運。”丹初毫不相讓,駁道:“牧翁生前忠勇任事,顧全大局,遠在中湘王之上。及病逝,忠貞營全軍縞素,將士失聲痛哭。不諡爲文忠,實難以安天下人心。”

聽到“忠貞營”三字,文安之神色一震。他是湖廣江夏人,離夔東近。有些大順軍不肯降清,聚集在夔東一帶,聲勢頗壯,清軍莫能奈何。這些農民軍多爲百戰精銳,比南明官軍強多了。

堵胤錫對忠貞營有再造之恩,忠貞營正屯駐柳州,不容小覷。諡堵胤錫爲文忠,藉此結好赤軍、忠貞營,似乎划得來。

赤軍兵強馬壯,岑丹初已成廣西最大軍頭。他的意見,朝廷不能不聽。 文安之計議已定,說道:“琢如所言甚是,牧翁諡爲文忠,實至名歸,亦足以顯示皇上聖明。”

他話鋒一轉,說道:“不過,牧翁生前官爵在中湘王之下,若卹典過重,反倒不合體統,容易召致非議。總得選一樣在中湘王之下,以示謙讓。不如,不如追贈國公吧。”

似乎有點道理。丹初在最關鍵的諡號問題上達成目的,也該略作退讓,便說道:“老先生說得是,那就追贈牧翁國公吧,其他不變。”

在寬釋“五虎”問題上,兩人很快達成了意見。蓋因文安之入朝時間不長,與“五虎”衝突不多。其中的金堡、丁時魁又出自瞿式耜門下,文安之樂得營救,好賣瞿式耜一個人情。

丹初說道:“如今時局正亂,朝臣應齊心協力,共克時艱,不可擅起大獄,自亂陣腳。”

文安之對道:“‘五虎’多爲言官,雖然屢有狂悖,畢竟操心王事,不算死罪。首輔亦不贊成‘打虎’,已經上疏求救。我想,袁彭年已經丁憂解任,不必再管。其他四人已經杖責,可革職爲民,免得留在朝廷生事。”

“嗯,甚好。”丹初答道。

朝廷大計,往往醞釀於私下,而非公決於朝堂。丹初與文安之取得默契,對朝廷大計已有把握。

“慶國公心思叵測,金堡彈劾其‘十可斬’,並非危言聳聽。他在梧州一日,行在就危險一日。我這次東下援粵,已做了充足的準備,唯獨擔心皇上安危,亦擔心慶國公斷我退路。”

勳鎮紛爭,輔臣只得盡力調解。文安之小心翼翼地說道:“皇上已經詔令琢如、鄖國公、慶國公三鎮東下援粵,赤軍、忠貞營既已出兵,慶國公不能怯敵不前。”

“老先生說得是。大局糜爛,我也想跟慶國公和衷共濟。若文鬥管用,就不必武鬥。”

文鬥?武鬥?文安之聽著就頭疼,連忙說道:“琢如,此爲行在重地,韃子入寇,朝廷打虎,臣僚人心惶惶,總要以安寧爲主,不可擅起兵戈。”

“我曉得,我曉得。”丹初說道:“慶國公已經來書請和,但隻字不提援粵之事。待劉國昌到達之後,我就與他聯合,逼陳邦傅協同東下。屆時,皇上嚴旨催促,閣臣好言勸慰,陳邦傅不敢不從。”

能把陳邦傅趕走,對朝廷來說也是件好事,文安之樂見其成。

丹初又說:“愚以爲,行在重地,不宜駐紮勳鎮。陳邦傅領兵援粵,不得留兵梧州。赤軍與忠貞營,亦不得在梧州屯駐。行在專由御營駐守,免得勳鎮干擾朝政。”

文安之神色鄭重,說道:“琢如深謀遠慮,吾當共謀此事。”

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405章 赤王第217章 三堵牆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297章 破城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120章 情報局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九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397章 湘西土司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201章 陡轉直下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103章 黨同伐異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333章 浙閩大變第120章 情報局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405章 赤王第416章 先克南昌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147章 兵行險著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234章 料敵於先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299章 奇貨可居第九章 管隊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301章 投名狀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407章 傾盡國力,與虜決戰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203章 撤退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128章 攻城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331章 太后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197章 出營野戰
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405章 赤王第217章 三堵牆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297章 破城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120章 情報局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九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397章 湘西土司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201章 陡轉直下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103章 黨同伐異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333章 浙閩大變第120章 情報局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405章 赤王第416章 先克南昌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147章 兵行險著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234章 料敵於先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299章 奇貨可居第九章 管隊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301章 投名狀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407章 傾盡國力,與虜決戰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203章 撤退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128章 攻城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331章 太后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197章 出營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