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
首去臺灣,第一天早上即奔故宮博物院,去瞻仰久聞大名的“紅燒肉”和“翡翠白菜”。
這兩件文物並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卻有其他幾個事情讓我思考良久。
一樓展出的是皇家器具,很精美的鍋碗瓢勺以及千雕萬刻成的傢什,這個館的名字叫“子子孫孫永寶用”。館內的器具上,包括碗、蓋、鼎、珮等,都會印刻上“子孫永寶”的字樣。想來當皇帝是件愜意的事,所有的宮廷恩怨戲都基於幸福,如果真的痛苦,肯定皇家在做御器的時候會寫上:到此爲止,下不爲例。歷代君主,無論是多苦的主,都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延綿萬代,山河永固,並且這江山都歸自己姓。
人有好事的時候,便不想與人分享;有災難的時候,都希望同仇敵愾,風險共擔。比方說現在故宮博物院裡展出的這些物件,當年肯定是老百姓沒份尊享的,但國危打仗的時候,卻希望百姓愛國,守衛疆土。可想而知,這樣的朝代是不可能“永”的。那些皇室子孫都成爲過往浮華,也是必然。
這個“永”字,在書法裡,是書家必練之字。側、勒、弩、趯、策、掠、啄、磔。這八筆是楷書基本筆畫,每筆各有特色,而又互相呼應,一氣呵成。練好一個“永”字,就算書法有一定功底了。
可“永”字,不是那麼好寫的。
不懂得傾聽,則少側;不懂自律,則少勒;執政不努力勤勉,則少弩;與民爭利,則少趯;不民主,至少高堂之內無民主,則少策;濫徵私產引發民爆,則多掠;巧言令色卻不幹實事,則多啄;經濟下滑,民心渙散,則磔筆失敗。任一筆的缺控,都會造成“永”字不“永”。
要我看,解決這個“永”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三觀正確:你覺得誰是你的子孫?誰是你的臣民?如果你只把血脈當你的子孫,顯然小利超過大義,不爲大衆所願即拂了民意。沒有民意的朝廷,結果就是今天這樣,被放在展覽館裡被人像看猴子一樣看來看去。
大家帶着看寶的心去看皇室的藏品,而我看的,卻是皇家的悲涼。那些被屁股坐過的尿壺,那些被龍體暖過的凳椅,那些藏着情與愛,驕傲與至尊的家當,被人毫不留情地賣着票一覽無餘,還不如凡間平民。與其說我們看的是財富與榮耀,不如說看的是興衰史。
肯定有人看過這些後心生仰慕,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有此榮幸,我卻心有憐惜。
當年,真不如君主立憲了,像今天的英國或日本,至少還留個民衆心裡的惦記。
捨不得放權,什麼都抓在手裡,最後一定是權傾。你也許抓住了城池,抓住了疆土,抓住了在世的榮華富貴,卻沒有抓住人心。而人的心,卻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抓又最易抓的。還政於民,也就能還永於己。
我們看不見美國的總統展出什麼子孫永寶,看不見他們有什麼稀世珍寶拿來炫耀,但他們留存於世的,是三權分治,是權力像老虎一樣被關進籠子裡,是由此而被百姓追憶的總統山,那樣的紀念,永存於心。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圈走下來,心中唏噓感慨。
歷史,便是人們選擇自己願意記住的,而忘記願意忘記的事件。歷代皇權,除了留下各種戲說的故事,和從興到衰的軌跡供提醒後世,還真沒留下什麼可歌可泣。而印刻下那個時代,記錄下那些人物或故事的,竟是《清明上河圖》或《三國演義》這樣的字畫文章。
由此可見,留物件,不如留思想,留聲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