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560章 鼓角亂雲

薩九牧笑道:“哈哈。我知道了,大雁定是見着另外兩位絕色美女,羞愧得栽下去的。”

萬臨山道:“薩將軍見微知著,舉一番三,定然用兵如神。”

薩九牧道:“好了。長江太遠了,你且說說後來這兩位女子在什麼地方?”

萬臨山道:“大雁說了,這兩位女子是靜棲觀的弟子。在下尚未去過靜棲觀,不過青城山就這麼大,沿途向人打聽,總是能找到的。”

巫苓燕突然插言道:“靜棲觀,就是溫玉華的那個靜棲觀。”

薩九牧聞言大驚,道:“好啊,你這病鬼,差點被你誆進去了。你小子這是借刀殺人之計。”旁邊一位吐谷渾武士道:“這小子說完話了。這便動手了麼?”

薩九牧一聲令下:“下馬。”所有吐谷渾武士紛紛下馬,各執兵刃,圍了過來。薩九牧道:“我數一二三,給他倆來個亂刃分屍。”

“景亭兄請。”“還是見良兄請吧。”“不,還是烏兄出手吧。”

一道人影突然射了出來。

來人左手在薩九牧臉上一晃,薩九牧舉刀一封,來人夾手奪過單刀,擲於地上。緊跟着。來人一個盤旋,或一招,或兩招,頃刻間奪下了所有吐谷渾武士的兵刃,擲於地上。叮叮噹噹,不絕於耳。

萬臨山一看,原來此人乃那日黑夜中伏擊自己的三人之中姓烏的那位。這時,但見他一聲大喝:“還不快滾!”十位呆呆站立的吐谷渾武士如夢初醒,匆匆上馬逃逸。因慌不擇路,來時一道,現在走時卻分作了三個方向。

姓烏的迴轉身來,對萬臨山一抱拳,道:“那日的誤會,尊駕可以揭過了吧。”

萬臨山欲抱拳還禮,手擡了擡,卻提不起來,只好說道:“多謝相助。”

“後會有期。”姓烏的說完,展輕功飛馳而去。

巫苓燕嘆道:“啊,來如閃電,去如颶風,這纔是真正的俠士。什麼時候,民女也有這樣的神通就好了。”

“唉,”萬臨山卻嘆道:“忘了請他揹我了。”

巫苓燕道:“若讓他來背,未免有些不美。”

萬臨山道:“怎麼,巫姑娘認識他麼?”

巫苓燕道:“不認識。”

“哪又有何不美?”

“他長相可沒有民女美。民女雖然比不上壯士所認識的四位美女,但總比他長得要好看一點。是不是?”巫苓燕道。

萬臨山聞得此言,只得道:“姑娘武功不高。在下不忍心讓姑娘太辛苦。”

巫苓燕道:“那四位美女的武功高不高?”

萬臨山道:“這個,有高有低,不說也罷。”

“原來真的有啊,民女可要見見。”

萬臨山見此情形不易說清,便乾脆不說話了。巫苓燕停了半晌,又道:“壯士讓薩九牧去擒拿四位美女,可是出賣朋友了。”

聞此言,萬臨山不得不說,便道:“她們四位,又豈是隨便什麼人能出賣得了的。聽姑娘剛纔言語,是知道溫玉華的了。青城山這兩位,便是溫玉華的師妹。長江邊上那兩位,比溫玉華還要可怕。”略頓,道:“不說了,不說了。”

“民女亂猜亂說,對壯士不敬,該打。”巫苓燕道。見萬臨山不語,巫苓燕又道:“歇得差不多了,又該走了。”

中心村有馬無車。萬臨山沒有尋找前番放棄的馬匹,而是另外買了一匹。由巫苓燕在後面扶住萬臨山。巫苓燕騎術精良,將馬兒馳得又快又穩。天色剛剛向晚。便到了灌縣。

萬臨山胡謅了個名字,在一家官府開的醫館就診。調理了十來天之後,萬臨山經脈通暢,氣機煥發,身體已基本康復。巫苓燕剛下青城山時所受創傷也已痊癒。

臨行時,醫家對萬臨山囑咐道:“心病還需心藥醫。年輕人心中有結,可上青城山找張天師問道。張天師乃得道高人,答疑解難,不在話下。”

萬臨山想道這些天來,巫苓燕爲服侍自己,常常衣不解帶,熬更守夜,顏色已大爲憔悴。於是,先在集市上轉上一圈,爲巫苓燕買了一套新衣,換下了破損的衣裳。從巫苓燕換衣後的表情,卻看不出是愁還是喜。

再買了一匹馬。上馬之後,萬臨山才道:“在下此行,欲往青城後山,至靜棲觀安身。姑娘既然也到靜棲觀,正好可作一路。”

巫苓燕皺了皺眉頭,道:“到靜棲觀不光是避難,民女還想見見那兩位美女呢。”

萬臨山道:“她二人,其實多半不在。駕!”

前一次,夜上青城,萬臨山惴惴不安。這一次,雖大事依然未決,但因有巫苓燕同行,而且巫苓燕勢單力薄。又有吐谷渾武士尾隨追殺,需要自己的保護,萬臨山頓時感覺不同。男人,天生就是要保護女人的。

鏤玉裁冰着句,高山流水知音。一路嬌塵軟霧,兩三行旅。有美同行,亦步亦趨。似此秋風落葉,應有笑語,偏偏巫苓燕束馬於後,默默跟行。

萬臨山將馬一拉,待與巫苓燕並排之時,說道:“貴國王子逼婚,巫姑娘逃了出來,可喜可賀。往後天下之大,何處不可安身?看姑娘神色,莫非是牽掛遠方的親人?”

巫苓燕搖了搖頭,眼眶裡卻涌出淚水。

萬臨山心想,巫苓燕雖然自己認爲是在贖罪,但一連十幾天,對自己這麼好,自己也應該有所回報纔是。於是,萬臨山說道:“以貴國王子的權勢,在下難當其鋒。不過。若是將姑娘的家人救出來,倒也不是什麼難事。”

萬臨山話聲一落,巫苓燕猛地一收繮繩,馬兒人立起來。巫苓燕飄身下馬,衝了幾步,跑到一顆樹後哭了起來。

萬臨山不勸當然不是,若勸卻又不知說些什麼纔好。躊躇了一下,萬臨山還是下了馬,剛走了幾步,巫苓燕已經擦乾淚水,從樹後出來了。

二人默默地重新上馬。緩緩地前行。走了一陣,巫苓燕道:“當淚水涌來之時,民女怎麼也忍不住。壯士的一番好意,民女恐怕只有辜負了。”

萬臨山欲聞下文,故不言語。果然,只隔了一小會兒,巫苓燕便緩緩地說道:“莽莽昆倉的東邊,貧瘠苦寒的柴達木,是我們吐谷渾休養生息之地。我們穿岷山,越祁連,翻阿爾金,爬可可西里。哪兒水草肥美我們就在哪兒安身,哪兒林木茂盛我們就在哪兒打獵。我們的羊羣,從不把一個地方的野草吃光。我們的獵手,從不把一個地方的野獸殺完。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周而復始,輾轉循環。

“民女自幼跟着父母跋涉千山,穿越萬水。在我們那裡,有一位金老伯與我父親情如兄弟。每次搬遷,金老伯和我們總是相互提攜,相互照應。暫時住下的時候,又總是比鄰而居。金家有一子,名叫金旺福,比民女大兩歲。小時候我們在一起玩耍,長大了在一起幹活。他渴了,民女送水;民女病了,他去採藥。人們說,我們是金童yu女。民女說,民女的名字裡可沒有那個‘玉’字。

“幾個月前,金大哥抄來了一首天朝的名叫《上邪》的詩,金大哥對我講述了詩中的意思。民女被詩中的感情強烈地震動了。民女發誓,也要像詩中所寫的那樣──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那一天,我們情意相通,互表了心跡,約定就在今年的中秋。稟告雙方的父母。

“中秋之會,風雲突變之會。中秋節那天,王子帶着一幫人來到我們那個圈子。王子見到了民女,被民女的美貌所打動,遣人問民女的父母許人家沒有。父母說沒有。王子當即下聘,父母欣然答應。就這樣,噩運便降臨在民女的頭上。

“那晚,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王子向民女求婚的消息,然而民女卻不知道。直到大家都歡呼起來,民女這才知道。民女找到母親,說不願意。母親說,女大當嫁,有什麼害羞的,是不是心中早有人了?民女說正是。母親當即追回是誰,是不是金大哥?民女正要說是,忽然見到人叢之中,金大哥與人們一同在狂歡。

“民女想,金大哥爲何不說?可能是害怕與王子衝突。這樣,如果民女說出他來,王子同樣可能對金大哥不利,於是民女就沒有說。誰知這樣一來,父母就把我的拒絕當作是害羞,向王子回話了。

“民女錯了麼?上天說錯了,不然爲什麼民女會因此而遭受這麼多的苦難。但是,民女錯在哪裡?到底錯在哪裡?民女,實在不知道啊。”

巫苓燕平息了一下情緒,續道:“第二天,金大哥找了個機會,質問民女爲何答應王子的要求。民女說,民女沒有答應,民女拒絕了。金大哥說,那叫什麼拒絕?若是真心拒絕,爲何不說出與他相好的事情。民女照當時的想法說了。誰知金大哥卻說,中秋節那晚,他之所以不說,就是爲了看民女說不說。因爲世上總有一些人願意爲了榮華富貴而拋棄心愛的人,他爲民女着想,給民女一個拋棄他的機會。民女說:‘我是那樣的人麼?’

“那一日,我們不歡而散。民女獨自爬上後山,痛哭了一天一夜。下山之時,正是又一次遷移的時候。民女清清楚楚地聽到父母罵民女出爾反爾,丟了他們的臉。聽到金大伯勸父母,說苓燕跑了也就算了,就當沒有這個女兒算了。而我的金大哥,卻在一旁說道:‘也許苓燕等不及了,提前跑到王子那兒去了。’

“民女自問,自己沒有錯。父母沒有錯,金大伯沒有錯,金大哥也沒有錯。王子平時囂張跋扈,然而就這件事來說,他也沒有錯。但是,爲何偏偏是民女落得這般下場?

“父母不要民女了,金大哥不要民女了,民女只好到處漂流。王子不死心,派武士到處搜索。好幾次,民女都差點被捉住。最近,有一位老人對民女說,道法高強、天下無敵、也是女兒身的溫玉華,就住在青城山的靜棲觀。這位老人說,若是民女躲在靜棲觀,就好了。”

這番遭遇,萬臨山聽得極爲難受。一方面禍起蕭牆,變生肘腋,有從高處墜下的失落;另方面正如巫苓燕所說,慘劇滋生於誰也沒有錯,或者說滋生於誰也沒有大錯。後者,與自己的經歷頗爲近似。

不過,人生嘛,總得拋開過去,笑對未來纔是。於是,萬臨山爲了沖淡悲傷的氣氛,問道:“那日追來的那位叫薩九牧的,不知是何人的弟子?”

巫苓燕道:“敝國武藝不按師傳。薩九牧那幾個小隊屬於付芷江、薩靖西兩位教頭統領。”

萬臨山又道:“中原禮義之邦,對官府中人,方自稱民女。巫姑娘今後不要再老是‘民女’、‘民女’的了。”

“民女倒是聽到戲文裡有人自稱‘小妾’、‘婢女’,但是民女不喜歡。”巫苓燕道。

“不用那麼麻煩。對年長之人,可自稱小妹;對長一輩,可自稱侄女;或者,乾脆用一個字:‘我’。”萬臨山道:“另外,對我,巫姑娘可稱‘萬兄’、‘萬少俠’。”

巫苓燕道:“民女若是自稱‘小妹’,對壯士稱呼‘萬兄’,豈不是兄妹了?”

“江湖有云:‘五湖四海皆兄弟’,就是這個意思。”

巫苓燕道:“那麼,小妹改個名字好不好?”

“改什麼名字?”

“就叫‘萬臨燕’,好聽嗎?”

萬臨山道:“這是改姓,得稟告祖宗神位的。”

青翠幽邃的青城山,就像一塊純潔的碧玉鑲嵌在西蜀大地。它因林木幽深,青翠常綠,黛峰環拱,狀若城廊,故謂之“青城”。全山背靠岷山雪嶺,面向成都平原,以大面爲主峰,高臺山爲樞軸,逶迤三十六峰,座座精雕細琢,景色秀麗。山姿峻秀奇絕,山境深靜清雅。曲徑通幽,林木蔽天。一入山,便令人有隔絕塵寰之感。

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二卷 第313章 登船接戰第二卷 第274章 數字名字第二卷 第302章 青州巨船第二卷 第68章 公共安全第二卷 第315章 未奉軍令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229章 先當陸軍第二卷 第209章 孫策投軍第二卷 第256章 戰況多變第二卷 第433章 畫堂花月第二卷 第593章 溼雨穿花第二卷 第724章 初坼桃花第二卷 第716章 墮葉香砌第二卷 第406章 蹙破眉峰第二卷 第314章 水軍都督第二卷 第520章 豔歌無間第二卷 第750章 幾聲啼鳥第二卷 第286章 騷擾戰鬥第二卷 第785章 襟懷不盡第二卷 第250章 平定江南第二卷 第355章 圍紅盛集第二卷 第312章 海水略黃第一卷 第21章 廣宗首戰第二卷 第99章 登牆肉搏第一卷 第44章 繞道澠池第二卷 第813章 今生夕宴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一卷 第29章 一場屠殺第二卷 第201章 進駐范陽第二卷 第777章 霓旌瑞霧第二卷 第739章 漲海千里第二卷 第653章 四季當窗第二卷 第676章 寒灰炙手第二卷 第437章 江天雪意第二卷 第402章 山重水遠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二卷 第330章 臺殿竹風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216章 調虎離山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一卷 第44章 繞道澠池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620章 紅顏暗與第二卷 第307章 糧食生產第二卷 第437章 江天雪意第二卷 第605章 疏篁一徑第二卷 第195章 黑夜劫殺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二卷 第368章 好雨新晴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711章 一場消黯第二卷 第802章 拂曉針線第二卷 第652章 香散東風第二卷 第288章 下關海溝第二卷 第671章 流波墜葉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89章 騎兵剋星第二卷 第801章 風翻成陣第二卷 第333章 徵鴻凝睇第二卷 第102章 面首干政第二卷 第546章 紙書難足第二卷 第786章 半下香銷第二卷 第254章 得意忘形第一卷 第13章 招降高順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第二卷 第360章 雪添蕊佩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654章 欲下偷眼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288章 下關海溝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一卷 第50章 毛城縣令第二卷 第573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134章 殲滅管亥第二卷 第558章 濃潤侵衣第二卷 第565章 鳳台沙苑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815章 層樓東風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二卷 第678章 共佔春風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第一卷 第26章 駐紮城西第二卷 第448章 雨滴空階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206章 長者陶謙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445章 乍遷芳樹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
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二卷 第313章 登船接戰第二卷 第274章 數字名字第二卷 第302章 青州巨船第二卷 第68章 公共安全第二卷 第315章 未奉軍令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229章 先當陸軍第二卷 第209章 孫策投軍第二卷 第256章 戰況多變第二卷 第433章 畫堂花月第二卷 第593章 溼雨穿花第二卷 第724章 初坼桃花第二卷 第716章 墮葉香砌第二卷 第406章 蹙破眉峰第二卷 第314章 水軍都督第二卷 第520章 豔歌無間第二卷 第750章 幾聲啼鳥第二卷 第286章 騷擾戰鬥第二卷 第785章 襟懷不盡第二卷 第250章 平定江南第二卷 第355章 圍紅盛集第二卷 第312章 海水略黃第一卷 第21章 廣宗首戰第二卷 第99章 登牆肉搏第一卷 第44章 繞道澠池第二卷 第813章 今生夕宴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一卷 第29章 一場屠殺第二卷 第201章 進駐范陽第二卷 第777章 霓旌瑞霧第二卷 第739章 漲海千里第二卷 第653章 四季當窗第二卷 第676章 寒灰炙手第二卷 第437章 江天雪意第二卷 第402章 山重水遠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二卷 第330章 臺殿竹風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216章 調虎離山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一卷 第44章 繞道澠池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620章 紅顏暗與第二卷 第307章 糧食生產第二卷 第437章 江天雪意第二卷 第605章 疏篁一徑第二卷 第195章 黑夜劫殺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戰鬥第二卷 第368章 好雨新晴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711章 一場消黯第二卷 第802章 拂曉針線第二卷 第652章 香散東風第二卷 第288章 下關海溝第二卷 第671章 流波墜葉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89章 騎兵剋星第二卷 第801章 風翻成陣第二卷 第333章 徵鴻凝睇第二卷 第102章 面首干政第二卷 第546章 紙書難足第二卷 第786章 半下香銷第二卷 第254章 得意忘形第一卷 第13章 招降高順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第二卷 第360章 雪添蕊佩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654章 欲下偷眼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288章 下關海溝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一卷 第50章 毛城縣令第二卷 第573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134章 殲滅管亥第二卷 第558章 濃潤侵衣第二卷 第565章 鳳台沙苑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815章 層樓東風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二卷 第678章 共佔春風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第一卷 第26章 駐紮城西第二卷 第448章 雨滴空階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206章 長者陶謙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445章 乍遷芳樹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