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791章 曲水臨流

皇帝答道:“寡人虛歲二十有一。”

雷又招道:“聽閉合堂的人說,太后已經開始選美了。皇上這一回去,便是大婚,然後是親政。恭喜了。”

“同喜。”皇帝淡淡應道。

雷又招道:“皇上大婚,自然是普天同喜之事。不過,如果皇后出自於四川,出自於我們的家鄉秭歸,我們會更高興的。”

雷絕招道:“我們的家鄉秭歸地處巴山龍眼,集日月之精華,賦天地之造化,山川綺麗,地藉英靈,民昌業盛,文稱偉煜。秭歸的美女,更是端莊淑惠,俊影難描。選秭歸美女爲後,實乃上佳之策。”

二人這番話,聽起來就像是在自薦一般。皇帝及旁人都不好應答,只能等待下文。誰知雷絕招話鋒一轉,卻沒了下文:“三姐,今日見駕,他日向人說起,旁人不信怎麼辦?我看得向皇上要點物件,以作憑證纔是。”

“不錯。”雷又招道:“只是玉佩、摺扇之類的物件也說不清楚。不如要龍袍,你看怎麼樣?”

“好,就是龍袍。”雷絕招思忖道:“但是我們該回贈皇上一點什麼東西呢?”

雷又招道:“這好辦,就送手印。”

“手印?手印怎麼送呀?”雷絕招佯裝不懂。

“看我的。”雷又招道:“粟監軍,拿文房四寶。”

粟世雄領命而去,一會兒,拿來了紙筆墨硯,並立即開始磨墨。磨好了之後,雷又招左手將紙展開,右手在墨盤裡拂了幾下,“啪”的一個手印,蓋在了紙上:“打盆水來,我要洗手。”粟世雄再次跑了出去。

雷絕招過來,提筆先在雷又招手印之上寫了個“請”字,在後面遠處寫下“出兵”二字,然後再印上自己的手印。完整地看,就成了“請‘雷又招’、‘雷絕招’出兵……”

雷又招洗完手,走了過來,道:“皇上需要之時,可遣武侍郎將此手印送至泰山。就這樣吧。我們到帳外去。粟監軍,你留下,等皇上脫了龍袍,你拿出來給我。”

臘月十五日,皇帝離開軍營,進入成都。

“經過這次的事情,我們認爲有必要培養一名全軍的參謀。今後我們再有什麼不測,就能應付了。”雷又招道。

溫玉華道:“兩位該不會是萌生退意了吧?”

“沒有啊。溫姑娘素有退隱之意,這我們知道。我們現在還沒有。”雷又招轉念又道:“哦,你是指讓皇上選秭歸美女當皇后的事吧。那只是隨便說說,絕不是我們的志向。我們只是爲了送他兵符,打了個幌子。”

“就是蓋有手印的那張紙吧。那是什麼意思?”

雷又招道:“數月之後中原必燃戰火。因爲我軍勢大,初期朝庭必不會調動我軍。到後來支撐不下去的時候,病急亂投病,纔有可能想到我軍。送他一張兵符,是給他提個醒。是否進兵,還得看那時候的情況。如果需要進兵,我軍就成了奉旨東征,師出有名了。”

雷絕招突然插言道:“不過,在我看來,因爲我軍的擴張,四川的強盛,太后必定不會讓秭歸美人當皇后的。而我們既已明確提出,太后也不能置之不理,最後只能是隨便封個名號,然後就身居冷宮。”

溫玉華問道:“這是在說誰呀?”

雷又招道:“沒有誰的,她只是瞎說。還是談談統帥的事吧。溫姑娘認爲誰比較合適?”

溫玉華想了想,道:“似乎敖聞喜、萬臨山二人稍可。”

“那就定萬臨山吧。假女婿一事,我們欠了他。”雷又招道:“定他還有個好處:全軍將士誤以爲我們姐妹之一有可能要嫁給他,會想當然地把他與我們等同起來,從而遵從他的號令。”

溫玉華問道:“怎麼,你們肯定都不會嫁給他嗎?”

雷又招道:“啊,不,不肯定。說不定四妹要嫁給他。”

“呸,你纔要嫁呢”雷絕招道。

一名士兵走了進來,行禮道:“啓稟二位軍師,啓稟溫姑娘,外面有一位名叫天心的人求見。”

“帶他進來。”溫玉華吩咐完士兵,又解釋道:“他現在只是草民,我可不能去迎接。”隨即,將張永對峨嵋派掌門渡元的評語對雷又招、雷絕招二人擇要說了。

天心進到帥帳,與溫玉華見禮。一轉頭,道:“二位雷姑娘本來就年輕,今日相見,怎麼好似又年輕了幾歲?”

雷又招道:“大叔前番所見,是我們的姐姐。”

“如果說來,二位便是軍師”天心立即大禮參拜。雷又招、雷絕招二人端坐案後,各自“嗯”了一聲,表示還禮。

天心向溫玉華道:“前日青城山上,老夫曾說要找溫姑娘商量要事。今日老夫至此,便爲此事。”

溫玉華喚士兵爲天心設下座位,然後問道:“我師父答應做天師道的副教主了?”

“不敢謊言,確實答應了。”

溫玉華道:“那不就行了。爲何還要找我?”

“仙師張道凌說,必須先讓溫姑娘答應出任天師道的總護法,然後才能與老夫詳談。”

溫玉華又問:“最終談妥之後,天師道的教主、副教主就是張道凌和我師父嗎?”

“正是。”

“大叔您將是什麼職位?”

“老夫將出任教主的簿記。”

溫玉華道:“好。等你們談妥之後,張道凌答應出任教主,我就答應出任總護法。現在,因爲我手握兵權,故此還不能答應。”

“溫姑娘你這是……這不是互爲前提嘛。”天心急道:“溫姑娘當日在青城山上可是說過‘好商量’的。”

“當日我急呀,現在不急了。”溫玉華微笑道:“好商量是不錯的,我們現在不正是在好好地商量嗎?”

天心爲之語塞。良久,“唉”嘆了口氣,道:“說來說去,都是因爲老夫曾經戰敗,你們有所不信。老夫不爲名不爲利,但求胸中的治國之策能夠應用。正好,兩位軍師在此,老夫懇請兩位軍師就治國之策考考老夫。老夫如果應答不上,寧願當場自刎。”

雷又招道:“大叔言重了。我們不考你,不是因爲大叔曾經敗給王濟恩。天生萬物,一物降一物。蟲能蛀木,木能傷虎,卻不能說蟲能勝虎。用兵方面,大叔輸給王濟恩,王濟恩輸給溫姑娘,溫姑娘自認不如我們,還不能說我們就定能勝過大叔。更何況治國方面,我們一竅不通,要考也無法出題。依我看,只有張道凌才能考你。”

“關鍵是,”天心道:“仙師先要溫姑娘答應出任總護法之職才肯與老夫詳談,而溫姑娘卻要老夫先與張仙師談好之後才答應出任總護法。這是一個死結。”

“解開死結,才能證明大叔聰明。”雷絕招道:“雖然說能者各有側重,但不夠聰明的人在自己側重的方面也不會有多高造詣的。大叔如果解不開這個死結,也就不用治國了。”

“好,老夫領教了。這個死結,容老夫慢慢細想。”天心繼而又道:“今日老夫既然到此,欲以治國之術講述一二。不知三位姑娘有時間聽否?”

雷又招答道:“給你半個時辰。請講。”

天心沉吟了一下,道:“有人抓來一隻老虎,關在籠子裡,送給了一個沒有老虎的國家,讓百姓觀賞。人們因爲從來沒有見過老虎,紛紛趕來觀看。有人說,多漂亮呀。有人說,幹嘛把它關在籠子裡,多委屈它呀。於是就有人打開籠子,放出了老虎。

“張永對於四川的治理,就等於是打開了籠子。而老夫的治國之策,就相當於要把老虎趕上山去。

“有一首詩,名叫‘憫農’,三位可能都知道。詩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這首詩的原意,乃是替農夫叫屈,乃是向苛捐雜稅及其自然災害的控訴。從治國的意義上講,這首詩還有特別的深意。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並不是說,每種一粒粟都能收到萬顆子。實際上,農夫在播種的時候,也不可能一粒一粒地種。秋收萬顆子,並非指萬倍的收成,只是形容多。‘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指的是一年的收成足夠農夫全家之用,在上交各種捐稅之後,還略有剩餘的一種自然的民生現象。

“在這種自然的狀態之下,農夫們年年有餘,年復一年,積累在不斷地增加。而積累過多就會產生本質的變化。爲了維持自然民生的平衡,於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天災人禍隨之應運而生。各種災禍,旨在殺雞取卵,旨在衝減積累,旨在將天下的百姓重新打到原始的狀態中去。於是又開始了下一個輪迴。

“自古至今,天下的民生就這樣不斷地輪迴。憫農詩,就表述這樣一個輪迴的興衰。而張永的入川,則打破了這種輪迴,放出了百姓的‘生產能力’那樣一隻籠中之虎。

第二卷 第678章 共佔春風第二卷 第620章 紅顏暗與第二卷 第187章 火油位置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曉妝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親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432章 水闊魚沈第二卷 第657章 未到愁腸第二卷 第388章 曉鶯朝雲第二卷 第121章 死灰復燃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281章 基本軍情第二卷 第71章 吸納人口第二卷 第604章 閒垂風絮第二卷 第536章 屈指尋思第二卷 第817章 階下殘花第二卷 第437章 江天雪意第二卷 第708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第二卷 第382章 飛雨落花第一卷 第47章 當日餘戰第二卷 第808章 黃花衰草第二卷 第587章 地僻門靜第二卷 第588章 閨中今夜第二卷 第434章 宿粉棲香第二卷 第149章 重蹈覆轍第二卷 第591章 錦犀光豔第二卷 第440章 拂鞍沾袖第二卷 第135章 不救徐州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第二卷 第576章 延壽金縷第二卷 第651章 千葉早梅第一卷 第47章 當日餘戰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541章 愁悶朝夕第二卷 第209章 孫策投軍第一卷 第33章 矢石如雨第二卷 第708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51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 第665章 重繞回廊第二卷 第666章 雪盡寒輕第二卷 第674章 散花卻病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78章 關前混戰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703章 攜杖曾遊第二卷 第75章 矯詔檄文第二卷 第239章 婦女行乞第二卷 第591章 錦犀光豔第一卷 第30章 廣宗換人第二卷 第394章 斜紅淡蕊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660章 當時留住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273章 風暴來襲第二卷 第299章 漁家姑娘第二卷 第539章 笏金章貴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667章 淡月西風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292章 故計重施第二卷 第749章 簾卷霜曉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二卷 第395章 葉下間關第二卷 第358章 飛紅半溼第二卷 第334章 雨霽輕塵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219章 計長計短第二卷 第757章 神京佳會第二卷 第438章 對酒開顏第一卷 第13章 招降高順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252章 轉逃爲擾第二卷 第811章 濃勝香醪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二卷 第390章 月細風尖第二卷 第234章 長文閒聊第二卷 第269章 愁思何處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529章 春撩狂興第二卷 第479章 繞溪東注第二卷 第171章 京城舊事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584章 風露中香第二卷 第636章 雲間玉簫第二卷 第321章 軟硬結合第二卷 第159章 寫字找錢第二卷 第819章 絮軟絲輕第二卷 第164章 不學軍陣第二卷 第322章 橫衝直撞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458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320章 霹靂投石
第二卷 第678章 共佔春風第二卷 第620章 紅顏暗與第二卷 第187章 火油位置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曉妝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親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432章 水闊魚沈第二卷 第657章 未到愁腸第二卷 第388章 曉鶯朝雲第二卷 第121章 死灰復燃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281章 基本軍情第二卷 第71章 吸納人口第二卷 第604章 閒垂風絮第二卷 第536章 屈指尋思第二卷 第817章 階下殘花第二卷 第437章 江天雪意第二卷 第708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第二卷 第382章 飛雨落花第一卷 第47章 當日餘戰第二卷 第808章 黃花衰草第二卷 第587章 地僻門靜第二卷 第588章 閨中今夜第二卷 第434章 宿粉棲香第二卷 第149章 重蹈覆轍第二卷 第591章 錦犀光豔第二卷 第440章 拂鞍沾袖第二卷 第135章 不救徐州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第二卷 第576章 延壽金縷第二卷 第651章 千葉早梅第一卷 第47章 當日餘戰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541章 愁悶朝夕第二卷 第209章 孫策投軍第一卷 第33章 矢石如雨第二卷 第708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51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 第665章 重繞回廊第二卷 第666章 雪盡寒輕第二卷 第674章 散花卻病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78章 關前混戰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703章 攜杖曾遊第二卷 第75章 矯詔檄文第二卷 第239章 婦女行乞第二卷 第591章 錦犀光豔第一卷 第30章 廣宗換人第二卷 第394章 斜紅淡蕊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660章 當時留住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273章 風暴來襲第二卷 第299章 漁家姑娘第二卷 第539章 笏金章貴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667章 淡月西風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292章 故計重施第二卷 第749章 簾卷霜曉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二卷 第395章 葉下間關第二卷 第358章 飛紅半溼第二卷 第334章 雨霽輕塵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219章 計長計短第二卷 第757章 神京佳會第二卷 第438章 對酒開顏第一卷 第13章 招降高順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252章 轉逃爲擾第二卷 第811章 濃勝香醪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二卷 第390章 月細風尖第二卷 第234章 長文閒聊第二卷 第269章 愁思何處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529章 春撩狂興第二卷 第479章 繞溪東注第二卷 第171章 京城舊事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584章 風露中香第二卷 第636章 雲間玉簫第二卷 第321章 軟硬結合第二卷 第159章 寫字找錢第二卷 第819章 絮軟絲輕第二卷 第164章 不學軍陣第二卷 第322章 橫衝直撞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458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320章 霹靂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