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遙遙領先

“沒錯,我們用的是史記中陳涉說過的一句話,那就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燕雀雖小,但是五臟俱全,性能對標頭部廠商的最新產品也毫不遜色。

我們採取的是最新的ARM A8的技術架構,使用當下主流的130nm技術,主頻在256MB,可以支撐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智能手機應用。

對於拳頭手機遊戲商店中的大部分遊戲都能做到流暢運行.”大嘴在上面對燕雀這款芯片侃侃而談。

下面手機廠商們聽得很認真。

因爲有點腦子都知道鴻鵠芯片至少要比燕雀高一個級別,在當下華國,低價纔是王道,只有把手機賣出去量在供應鏈中有足夠的話語權,能夠壓價、先貨後款、能夠有充沛現金流。

大家都是業內人士,對燕雀的關注度要比鴻鵠更高,他們更需要燕雀這樣的手機芯片來走中低端路線。

至於高端路線,不是沒有手機廠商想過走這條路,高端路線利潤高,有助於樹立品牌形象,甚至培養一幫狂熱支持者出來,哪個品牌不想走高端路線?

後世蘋果樹立了高端品牌形象,這其中有天時地利人和種種因素在其中,蘋果作爲移動互聯網時代絕對王者,在iphoneX之後擺爛也是事實。

但是無論蘋果怎麼擺爛怎麼擠牙膏,連個靈動島都能當成巨大優化忽悠的果粉心甘情願買單。蘋果的高端品牌形象讓他們後期在全球市場上口碑沒贏過,銷量沒輸過。

建立一個高端品牌,即便不那麼成功,都能享受到大量好處,以蔚來爲例,蔚來車主維護蔚來的勁頭可比蘋果用戶還更強,蔚來也是少有在高端汽車市場站穩腳跟的華國品牌。

因此高端市場屬於唐僧肉,誰都想來吃一口,真正有能力吃到嘴裡的是少數,尤其對於國內的手機廠商來說。

去年的時候TCL推出過自己的高端子品牌,叫Genesee,中文名是神典,用了所謂來自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真皮製作,推向市場後銷量慘淡,投入大量營銷資源,四千多元的價位,銷量連十萬都沒有突破。

TCL失敗後,其他手機廠商就更不敢做嘗試了。

“周總,恭喜新芯,我有預感燕雀和鴻鵠將是新芯科技的又一力作,也將爲申海地區的芯片產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坐在周新身邊的政府官員說道。

這次在申海開的小型閉門會議,因爲涉及到芯片產業的新突破,因此華國方面很重視,地方就更重視了,申海方面派了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工作組長來參會。

周新說:“其實我內心是很忐忑的,鴻鵠和燕雀投入了新芯大量心血,實際上去年年中樣品已經完成研發了,之所以一直到今年才正式發售。

是因爲我們希望進行一定程度的捆綁銷售。

到底有多少客戶願意接受這樣的捆綁銷售,這是未知數。”

組長聽完之後說:“還是新芯有創新精神,一直在追逐企業邊界的路上。

張江正是因爲有新芯這樣的企業在,我們纔有追趕硅谷的底氣。”

這話雖然聽上去有點舔,但是確實沒說錯,新芯搬到張江就好比英特爾搬到張江的意義同樣重大,它是全產業鏈的企業,同時又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和行業地位,在智能手機芯片領域更是排名第一。

申海老話是寧要浦西一張牀,不要浦東一套房,現在浦東的張江高科技園區周邊房價是整個申海房價最高的地方。

周新在臺下和組長閒聊,餘大嘴在臺上指點江山:

“我們都知道自從Matrix推出Mphone1之後,大量的頂尖半導體企業都開始進入這個行業,德州儀器、IBM、英特爾、AMD還有三星等等,他們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機CPU。

既然市面上有這麼多CPU,爲什麼選擇新芯,選擇燕雀和鴻鵠?”

燕雀和鴻鵠最大的區別就是製程不一樣,鴻鵠要比燕雀領先一代,同時Mphone A系列芯片裡的一些先進技術也下放給了鴻鵠。

介紹完參數之後,在座的手機廠商們並沒有誰很心動,因爲沒有新意,其他手機廠商搞的CPU都差不多。

新芯搞出來的是手機處理器,又不是手機,也沒有辦法不服跑個分,因此整個發佈會缺乏爆點。

大家現在就期待價格,能給一個實惠的價格,性價比纔是華國企業永恆的王牌。

在介紹完參數之後,餘大嘴纔開始說乾貨:

“大家都知道手機芯片分了DSP芯片、藍牙芯片、電池管理芯片、CPU、GPU、通信基帶等等。

最早的時候只有Mphone的手機芯片是把這些芯片都集成在了一塊叫SOC的芯片上。

一直到前年,德州儀器在推出了他們的OMAP平臺,把通信基帶、CPU和GPU集成到一起。就我瞭解到的消息,三星、英特爾和AMD也一直想做這件事。

但是他們到目前爲止,這方面的研發都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將芯片集成的好處不需要我多說,能有更低的能耗,有更多的空間,因爲芯片集成,會有更快的內部信號傳輸速度等等。

是的,無論是燕雀還是鴻鵠,都是SOC芯片,並且把主要的智能手機芯片都集成到了SoC上,還是和之前新芯推出的傳統手機集成芯片一樣,各位在購買燕雀和鴻鵠之後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少,主要集中在軟件層面,集中在手機操作系統層面。”

SoC不算新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電視的解碼芯片,芯片廠商們把視頻模擬數字轉換、梳狀濾波器、視頻解碼、逐行掃描、縮放器這些芯片集成到一塊芯片上,就叫SOC了。

因爲電視的體積足夠大,所以做電視的集成芯片不是什麼難事,三星已經對於電視的SOC駕輕就熟了。

手機芯片不一樣,因爲手機體積要小得多,無論是產品選型還是芯片整合,又或者是技術上的具體實現,自從Mphone2推出後大家纔有概念。

Mphone1是沒有采用集成芯片的。

德州儀器花了一年時間搞出了個大概能商用的基礎版SoC已經很牛了。

集成芯片和在場手機廠商們的利益切身相關,因此餘大嘴在說完SoC之後,各家廠商代表們開始交談起來。

“果然不出我所料,如果只是一款智能手機CPU的話,壓根不需要新總親自來參加。

我在進來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前排新芯在國內的高管幾乎都齊了,連新總本人都來了。

他旁邊坐着的明顯就是政府派來的,看來新芯對這兩款芯片寄予了厚望。”

“確實牛啊,德州儀器的那款SOC我看過,他們這比德州儀器的SoC還要更厲害。”

“應該是針對Mphone2的A芯片做了減配,然後賣給我們,現在就是不知道價格。

就怕新芯仗着技術優勢咬我們一口。”

“咬就咬吧,沒有新芯的話,國外廠商們搞出來也要咬我們,現在新芯的話,大家好歹都是華國企業。

沒看到三星和索尼的代表臉色都不好了嗎?”

索尼代表如果聽到的話,他想說其實我還好,因爲本來索尼愛立信就和新芯算是深度合作。包括新芯的SoC採用的ISP芯片也是來源於索尼,大家是合作關係,他們並不介意推出採用新芯芯片的手機。

真正臉色難看的是三星的代表。

這次來參加新芯科技發佈會的不僅有三星手機條線的負責人,還有三星本部的高管,特意從高麗飛過來參加的。

三星本部高管身邊的翻譯一直在做同傳,每傳一句,他的嘴角就要往下拉一分。

因爲自從新芯的手機集成芯片火了之後,三星在聯發科之後推出了手機集成芯片,前面有新芯和聯發科擺在前面,銷量十分慘淡,幾乎只有三星科健在用。

他們不甘心,在Mphone2推出後,三星認爲智能手機集成芯片將有巨大的市場,他們希望在這一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而且根據三星內部估算,智能手機集成芯片將會是更廣闊的市場,爲此三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研發費用,結果還是慢新芯一步,這一步至少是半年時間。

半年過去黃花菜都涼了。

華國對三星來說是巨大的市場,三星不是後來的三星,他們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市場份額還不如索尼愛立信。

涉及到手機芯片這樣量越大,營收和利潤也就越多,下一代產品有更多資金研發,使用人數多這一代的產品問題才能暴露的更完整,下一代纔有更多經驗去進行優化改進。

量是手機芯片的生命線,這樣形容絲毫不爲過。

“鴻鵠芯片是90nm的架構,新芯有沒有可能產能不夠。

新芯自身的產能要給Mphone2供應A系列的芯片,同時還要製造鴻鵠芯片。

他們產能有限的話,我們如果能在半年之後推出我們的S芯片,那我們還有機會。”三星高管問另外的下屬。

“根據最新消息,新芯在獅城的第二座晶圓廠已經投產,他們目前在獅城有一共五條90nm的生產線。

包括他們把一些訂單給德州儀器、臺積電還有我們,產能方面應該是不會出問題。

除非華國每年能消耗掉1000萬片的鴻鵠CPU。

以我們對華國的瞭解,燕雀和鴻鵠推出後,華國市場的主流應該還是燕雀。

想依靠產能給我們追趕的機會恐怕很難。”

這裡心最涼的是三星,其次就是英特爾。

英特爾和新芯在智能手機芯片上是競爭對手,但是在電腦芯片上是合作伙伴,因此也受邀參加了新芯的春季產品發佈會。

他們和三星有類似的戰略,但是他們比三星好的點在於,英特爾藉助自己的品牌形象,即便新芯先推出,他們也有合作伙伴願意買單。

“帕特先生,你放心,我們下一代聯想手機一定會搭載英特爾的SoC。”沒錯,就是聯想。

聯想一直都是手機市場的玩家,只是沒有做大而已。

“聯想也會推出基於新芯芯片的手機,但是我們的旗艦系列一定會搭載英特爾的智能手機芯片的。

因爲旗艦系列要足夠高端,有什麼比搭載一枚英特爾芯片更能體現高端的呢?”

聯想確實有點舔了。

餘大嘴則在臺上喊:“自從Mphone1推出後,市面上有不少智能手機CPU問世,像德州儀器、IBM、英特爾、AMD都推出了自家的智能手機CPU。

新芯科技這次推出的燕雀和鴻鵠,無論是在性能上還是功耗上,又或者是適配度上,都要遙遙領先。”

說完後周新率先鼓掌,然後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鼓掌完,坐在周新旁邊的組長問:“周總,國內的芯片產業突破還是得看新芯。”

周新說:“新芯會盡自己一切可能,在技術領域實現突破。

我們希望能夠和申海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這點您放心,這是肯定的,新芯是整個申海優先級最高的企業,哪怕是申海的親兒子寶鋼,在優先級上都不如新芯。

不知道新芯的高管有沒有跟您說,每年我們批給新芯的落戶人數是全申海企業裡最多的,無論是從絕對人數還是從比例來說,都是最多的。”

“感謝。”

臺上餘大嘴背後已經不是CPU了,而是幾個英文:

“Android”

“我們這次同時還要推出一款開放源代碼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英文名叫Android,中文名叫安卓。”

安卓原本將在2003年成立,因爲Mphone1的出現,安卓在2001年就成立了。

後來到了2002年年底的時候,周新才注意到這家公司。

因爲百度想收購安卓,谷歌系的高管在董事會上提出要收購安卓,但是被百度系的高管給駁回了,認爲收購這玩意一來和百度的主營業務不符,二來壓根就沒有什麼變現方式。

周新在看百度董事會會議內容的時候看到,他這才意識到安卓已經成立了,百度沒有收購安卓,他直接讓新興投資去全資收購了安卓。

同時在國內也成立了安卓公司,申海和硅谷聯合繼續推進安卓操作系統。

因爲新芯在做手機SoC,去年燕雀和鴻鵠的樣品出來之後,安迪·魯賓就帶着一幫人做操作系統適配。

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164章 在申海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107章 明新會(求訂閱!)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196章 銷量第162章 約會(6k)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82章 過高的門檻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47章 反響強烈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213章 爲Matrix尋找新的管理者第71章 新興投資的成立與困境第276章 經典調侃環節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302章 不同的風格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352章 老倒黴蛋了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191章 引爆華國輿論(1W!!!)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274章 什麼樣的籌碼能打動周新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338章 引爆第372章 終章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300章 餘額寶的推出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140章 CAAS成立與Matrix發佈會前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315章 優勢第360章 從棋子到棋手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68章 爲什麼只有Newman可以?第47章 反響強烈第107章 明新會(求訂閱!)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366章 小米在擴張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139章 在紐約的日子第90章 Matrix第321章 合作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321章 合作第145章 堅持去做你認爲正確的事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155章 風暴效應第221章 你就說投不投吧第232章 宿敵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57章 關鍵鷹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324章 估值第338章 引爆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264章 公有云第156章 用戶第248章 技術的幽靈沒有離去第247章 攪局者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337章 交易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338章 引爆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20章 新百度上市第341章 意外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232章 宿敵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321章 合作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297章 畢業第302章 不同的風格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255章 E3展會
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164章 在申海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107章 明新會(求訂閱!)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196章 銷量第162章 約會(6k)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82章 過高的門檻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47章 反響強烈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213章 爲Matrix尋找新的管理者第71章 新興投資的成立與困境第276章 經典調侃環節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302章 不同的風格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352章 老倒黴蛋了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191章 引爆華國輿論(1W!!!)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274章 什麼樣的籌碼能打動周新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338章 引爆第372章 終章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300章 餘額寶的推出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140章 CAAS成立與Matrix發佈會前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315章 優勢第360章 從棋子到棋手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68章 爲什麼只有Newman可以?第47章 反響強烈第107章 明新會(求訂閱!)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366章 小米在擴張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139章 在紐約的日子第90章 Matrix第321章 合作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321章 合作第145章 堅持去做你認爲正確的事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155章 風暴效應第221章 你就說投不投吧第232章 宿敵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57章 關鍵鷹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324章 估值第338章 引爆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264章 公有云第156章 用戶第248章 技術的幽靈沒有離去第247章 攪局者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337章 交易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338章 引爆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20章 新百度上市第341章 意外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232章 宿敵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321章 合作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297章 畢業第302章 不同的風格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255章 E3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