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和王季同兩人一文一理,而這場晚宴其實就是一場事關今後政策走向的辯論,而且這很可能是最後一場涉及整個國家制度調整的辯論。之前楊銳的方向是飄忽的、是不確定的,即便嘴上說着要百姓服務,可他從來就沒有落實這一點,或者換句話說,他做的那些事情看似落實了,可背後依然留有後手,就像保定那個誰也不知道的總理特別辦公室一樣。
要想讓這樣一個善於隨機應變的人(楊銳要是知道國粹黨們對自己的評價是隨機應變,估計要笑趴下。他所知道的無非是斯公模式、鄧公模式、以及現在走的美國模式,它們都是實現工業化的途徑,而外交和內政將決定中國採取那種模式。中華不是麥克思主義國家、列強沒有封鎖自己、更沒有一個強大的蘇聯來幫自己建設工業化,所以不走斯公模式是自然而然的選擇),不再像之前那樣左右遊弋,確實是一件頗爲頭疼的事情。分封法案就是一個定海神針,同時也是一個測試,即便它不代表百姓的利益,可楊銳對此也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拒絕,要麼接受,而不管拒絕還是接受,他的立場都會顯現出來,無法遊移。
以王季同的判斷,楊銳最可能的選擇是斷然否定分封法案,而後宣佈大中華國的權力屬於五萬萬民衆,他很有可能會代表五萬萬民衆和分封集團劃清界線。如果是這樣,那自己等人就很有可能替代齊清源的角色對其施行苦勸逼宮,因爲一旦楊銳離開通化回到北京,他必定會採取反制措施,也許是清洗、也許是下臺,反正不管是什麼手段。自己這些人是不可能再在政壇上呆下去。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齊清源先跳了出來,然後蔡元培在京城發動政變。楊銳九死一生後居然否定了之前的立場,變得和自己這些人一模一樣。開始王季同還不敢相信。但聽聞後面的宗教政治和宗族政策,他感覺楊銳說的最少有八成是真的。只是他還要和章太炎不斷的與其辯論,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這樣想的,還是對自己的緩兵之計,好在以後一網打盡。
聽完楊銳稅收減少後對於美國威脅的工業策略,王季同斷然道:“竟成,如果只是戰前三年開始軍工建設,時間肯定來不及。”
“軍火工業提前三年就可以了。軍事相關的工業在神武十八年啓動,也就是美國發生經濟危機之後就開始,投入要看局勢。我相信在美國第三十一屆總統任期時,我們就能務實工業基礎。雖然規模不會像美國那樣龐大,可也是五臟俱全,而且是戰備級別。我以前說的東北油田也將在這個時候開發,萬一北庭那邊發生意外,我們還有另外一個石油來源。”楊銳道。
他說罷見王季同還是一臉嚴肅模樣,只好再道:“真要和美國發生戰爭,我們的工業不管怎麼建設也是拼不過它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以現有的工業規模拖個三五年,等混元彈出來了,我們便有勝利的希望。”
“可它能在二十年內出來嗎?”王季同問道。對於這種毀滅天地的利器。他之前是畏懼,現在卻是巴不得早早研究出來。
王季同知道原子彈威力,章太炎卻是不懂這些的,他道:“只要有這個,美國人就會投降?”
“不是美國人投降,而是停止戰爭、簽訂合約。”楊銳糾正道。“混元彈原理我們早就有了,真正難的是把理論變成實踐,二十年的時間應該足夠了。”
楊銳想着高中課本和衆多穿越文提供的資料,感覺最少在理論和路徑上自己是完全無誤的。二十年都研究不出原子彈,那隻能說是人品不好、天滅華夏了。見章太炎和王季同還是擔憂。他索性科普道:“以前的戰爭不去提,從歐戰之後。戰爭便進入機械化戰爭時代,這有別於之前的鐵路戰爭。因爲這是一個國家的工業總體戰,而且是全天候、全地形作戰,比拼的就是國家工業實力。
歐戰最後一兩年,機械化戰爭已經露出了雛形,飛機、戰車、艦隊……,誰的機械更多、更強,那往往誰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按照這種戰爭模式,以美國的工業潛力,它可以挑戰全世界。但機械戰爭之後的戰爭模式卻是由混元彈主導的,因爲混元彈既然能殲滅一座城市,那自然能殲滅正在集結的美國艦隊,戰爭已經演化成互相扔混元彈了,可大規模投擲這個東西,其結果就是毀滅世界,所以戰爭在這種模式下反而會得到節制。
我們的目的很明確,不是爲了佔領美國,也不是去搶什麼殖民地,我們要做的是夯實內部、建設國家,再有就是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藉此不斷髮揮我們的科技優勢。美國如果不能打爛我們,其結果將不言而喻,下一次工業革命不會再有它什麼事情,世界的未來依舊在亞歐大陸上,世界霸主可能還是英國。我們就要這麼個結果。”
軍事上的理論章、王兩人不懂,但外界,包括洋人對楊銳在軍事上的評價都是極高的,這得益於復興軍在歐洲的表現,更得益於德國那些將軍對楊銳的推崇。此時聽聞他說到以後的戰爭模式,王季同忽然問道:“那美國會不會也研發出混元彈?”
“他們當然會,可情報局很早就開始做安排,以後也還會做安排,會有不少物理學家發生這樣那樣的意外,美國人只有等我們研究並裝備混元彈後,纔會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們會有三到四年的先發優勢。”楊銳道。“而且混元彈重達數噸,怎麼投擲也是一個大問題,它可不是中日戰爭中那些簡陋拼湊起來的魚雷轟炸機和潛艇,它們是毀滅世界的致命武器,等美國人把這些問題都解決完了,戰爭早就結束了。”
楊銳說完花廳裡靜了好一會兒,不懂物理所以更早從楊銳描述中解脫出來的章太炎道:“那要是美國人在神武二十四年就開戰呢?這怕到戰爭結束混元彈也還沒有影子吧。”
“確實可能存在混元彈沒有研發完的情況下開戰。”楊銳點頭。“但我們還有蝙蝠。與美國的戰爭其實就是海戰,海戰如果勝利了,那菲律賓上面有多少美軍其結果都只能投降。我剛纔說過。歐洲戰爭只是露出了機械化戰爭的雛形,但並不是所有人能明白機械化戰爭到底是什麼模樣、它和之前的站在有什麼不同、軍隊到底應該怎麼打等等。
美*隊也是這樣。雖然有一些人鼓吹航母將淘汰戰列艦,可即便是這些人,也不知道航母將來應該怎麼作戰、應該怎麼編隊、怎麼指揮,可我知道!”楊銳無比自信的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我知道航母應該怎麼編隊、怎麼作戰,可以取到什麼作用。雖然知道的不是很具體,但基本的原則是完全清楚的,細節可以通過十數年的摸索解決。我相信我們能拖到混元彈研發出來的那一天。如果神武二十四年開戰的話。
所以這段時間我想來想去,美國的威脅並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他要戰,那便戰。我相信在戰爭的前兩年他一定會節節敗退,但第三年、第四年則能靠工業優勢逐漸扳回劣勢,開始用航母和飛機碾壓我們,但這個時候我們已經不再陪他們玩機械化戰爭了,混元彈將結束一切!她要是還不妥協,或者也弄出混元彈,那就互扔混元彈好了,看是北美大陸先渺無人煙。還是東亞大陸先渺無人煙。呵呵,日本這次估計是要沉了,可我們這邊。西安以東可以全部核平!”
“那蝙蝠可以幹什麼?”楊銳憧憬着日本陸沉,可王季同卻是萬不得已絕不想戰爭打成那個樣子,所以想知道蝙蝠能幹什麼。
“蝙蝠不用眼睛也能視物,借用它的原理,可以發明一種機器,通過接受自己發出的無線電波的回波,來判斷前方有無飛機之類的障礙物。未來的戰爭是航母戰爭,航母是通過飛機進攻的,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機器。那麼美國飛機還沒到我們就做好了準備,甚至還可以埋伏他們。”楊銳道:“即便是機械化戰爭。美國人也要兩三年之後才能明白機械化海戰是什麼模式,關鍵之處又在哪裡。神武二十四年。美國人一定無法研製出蝙蝠,即便是有,也是會比我們落後許多,不過戰爭進行到第四年、第五年我們還沒有研製出混元彈,那情況就不容樂觀了,海戰很可能已經輸了,接下來……”
楊銳基本可以叛黨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美國人真要登陸,那最少要有一千萬以上的兵力,最多也就是兩千萬,這其中還要分兵對付日本。如同抗日一般,宜昌以西她是難以進入的,她真正最有可能的策略是佔領沿海地區後,用b29實施戰略轟炸。不過到這時候,蘇聯說不定已經佔領了北庭、蒙古和東北,看來沒有元首中國還是要倒黴啊。
楊銳想着這種最壞的局勢,覺得三線建設,四川油田、陝西油田、攀枝花鐵礦還想辦法建設的,成昆鐵路也應該在神武二十年之前建好……
“竟成,美國人真會舉國來戰嗎?”楊銳擔憂着最壞的局面,王季同則忽然覺得這事情真的是太誇張了,如此廣袤的太平洋怎會容不下中美。
“當然!”楊銳點頭,雖然後世美國一向在乎人命,可在一二戰中,以上帝選民自詡的美帝一旦開戰就是幾百萬上千萬的動員。想到此,楊銳忽然覺得中國似乎和德國調轉了命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不在是歐洲,而是亞洲。
正恍惚間,章太炎忽然說道:“打仗我是不懂,不過我要說,一旦開戰江浙是守不住的。哪裡的宗族士紳也靠不住。用北方話說,從明末東林黨開始,江浙就是個棒槌,自己人和自己斗的很厲害,可一旦強敵來犯,那馬上就會舉旗皆降。別看那些士紳現在說的多好聽、多有氣節,真要美國人來了,他們又會和滿人來了差不多,馬上做個順民。”
章太炎就是浙人,而王季同雖是蒙古種。可自小就生在江蘇,他聞言居然也點頭道:“我同意枚叔的說法。江浙的士紳不團結,總以爲自己比別人跟聰明。自己能匡濟天下,別人則全都是小人。這不要說打仗。統一思想都要花費無數功夫,這地方我不贊成交給宗族。”
“啊!”楊銳驚訝着,“那全國有那幾個地方可以交給宗族?或者,全國有哪幾個地方的人可以團結在一起?”
“關外就不說了。”王季同道,“關內十九省,福建、安徽、山西這幾省的士紳是極爲抱團的,兩廣、四川、湖南、江西勉強,那邊的宗族很多是因爲土客矛盾纔有的。唯一值得的讚許的是這些地方要比江浙士紳能打敢拼,真要大敵壓境,也許會擰成一股繩。江浙真的不行,江浙士紳做順民坐慣了,年紀輕的或許有些骨氣,可年紀輕的根本做不了主。”
福建自古排外,二十一世紀也還排外,這個楊銳知道,而安徽有淮軍,可山西怎麼會比湖南好。楊銳奇怪問道:“這山西和湖南怎麼回事?”
“山西士紳最爲團結。”王季同看了章太炎一眼。章太炎那邊也點頭,“湖南士紳也還好,可湖南的情況和江浙一樣。就是聰明人太多了,這種人一多,想法就多,好在湖南人血氣更足,不似江浙,全是清流。”
“竟成你的辦法我看得調整一下。”章太炎出聲了,他顯然是已把思路捋了一遍,他道:“我就說宗教和宗族。前者,路子是對的。用革命的話語來說,革命理論是要在革命行動前先編纂好的。我們是這樣,布爾什維克也是這樣;再往大處說。太平天國也是這樣,還有不成事的康有爲,走的都是這條路子。”
說到此處章太炎用扇子敲了敲頭,笑道:“康有爲之前可是想建一個儒教,當時我在武昌,對此是嗤之以鼻,不想二十年後卻要去幹康有爲沒幹好的事情。
將憲法藏於宗教教義,並使人信仰,確實好過將憲法存於稽疑院,不過你用佛教就不對了。我國不是沒有宗教戰爭,只是它不是以宗教戰爭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已。比如義和團是不是宗教戰爭?在慈禧之前,沒有士紳們的煽動和默許,農民不可能鬧到那個地步,只是士紳們不出面,讓大師兄出面,也不掛宗教牌子,只當是白蓮教作亂。
還有清季遍及各地的教案、還有農會潛在排斥那些洋教教徒,這些都是士紳們極力支持的。我們不是沒有信教者、不是沒有爲信仰獻身者,鄉間這樣的人比比皆是,他們就等同於西洋的教區牧師,若是有誰不守婦道、不忠不孝,他們就會前去勸解聲討。佛教不管怎麼改宗,都不能將這些人網入其中,而缺少這些人,那宗教就沒有號召力,所以儒家必要納入宗教之內。這一點,康有爲看的最是清楚。”
“可y大師是佛教徒啊。”楊銳對着章太炎道,“你總不能說他是儒生吧?日本地震之後,y大師幾成活佛,這樣的號召力還不夠嗎?”
日本國內對y大師的預言是封鎖的,準確預測地震全歸於天皇的神通,而在中國,信徒們都知道y大師帶着三千人親自前往震區唸經消災。這些人按照楊銳的指示藏匿於震中奇蹟淺草區觀音堂中,在大火中居然毫髮無損,這簡直是活生生的神蹟。這一次後,信徒們基本是將y大師當成如來轉世了。
章太炎並不知道這一切的幕後指使就是楊銳,他聽聞楊銳說y大師的號召力,只道:“民衆再怎麼迷信y大師,也是些不怎麼識字的低下人等,這些人除了盲信,是不能有所作爲的。很多事情,只有士紳才能挑頭,其他人代替不了。”
“那你說宗教怎麼辦吧?不借用y大師的神通和信徒,宗教改革的效果不會太大。”楊銳懊惱道,他心中承認章太炎說的有一定道理。排除儒家,和尚們不一定能在底下呼風喚雨。
“辦法很簡單,把這三教融合起來即可。”章太炎道。“這樣儒生、y大師、還有張天師這些人都能用的上。”
“這也可以?”楊銳看着章太炎,再看看王季同,很是吃驚。
“當然可以。”章太炎道,“不但可以,而且已經有了。明嘉靖年間,閩人林兆恩就創立的三一教,其將儒、釋、道合三爲一,現在在福建莆田還有三一教祠堂。”
章太炎說完楊銳還有些幹愣,他對國內歷史上發生的一些事情確實孤陋寡聞了。見楊銳乾瞪眼,章太炎忽然笑道:“也有竟成不知道事情啊?”
“我……”楊銳也笑,“我之前在美國,回國後又鬧革命,現在更是日理萬機,哪有時間研究宗教!我不正是找你們商量嗎。”
他這麼說王季同也笑。章太炎再道:“自佛教東傳、道教初興,隋唐之際就有人提倡三教融合。宋人張伯瑞最先提出三教而一,而後白玉蟾、蕭抱珍、王重陽、王道淵、張三丰等人也都提倡過三教合一;至明時,陸王心學影響甚廣,這林兆恩之三一教受陸王心學便是極多。
宗教改革可以以三一教爲體,以儒爲主,佛道次之。y大師、張小天師既然信徒廣博,就不知道你能不能說服他們兩人轉入三一教;又或以三一教爲瓢,說服他們建一個三教合一的歸一教,這是取三教歸一、萬法歸宗之意。y大師、張小天師就是歸一教的創教祖師,這樣宗族那邊可以不另起爐竈,宗族如何管理,直接寫入歸一教教義就行了。”
“說服y大師和張小天師?”楊銳雖然沒笑,可嘴角卻彎了起來。
“是。竟成既然能說服y大師改宗,那何不讓他創一個新教呢?”章太炎認真的道。“既然宗教改革被你說的如此重要,那金山銀山,只要他要,給他又如何。”
“嗯。”楊銳點頭,他再問:“然後怎麼做?這三一教,不,這歸一教的教義怎麼寫?”
“禮部可以召集一些人來寫,但不定稿。正式的教義還是要y大師、張小天師親自寫爲好。不過儒家這邊……”佛教、道教都有人,只有儒家沒人。章太炎想了半天,忽然道:“總不能讓康有爲來寫吧?要是他把事情傳出去怎麼辦?”
“康有爲……”楊銳想起了這個挑起復闢的罪魁禍首,道:“康有爲現在正被關着,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死了;就是不死,弄不出來什麼事情。枚叔,先不說康有爲不康有爲,你先說怎麼讓他們三個湊一起?”
“這些人都是神仙,閉關後寫完教義出關就行了。”章太炎道。
“是這樣,我還以爲你要y大師還俗呢。”楊銳想着歸一教,真不知道這個是什麼東西,但既然章太炎說這教幾百年前便有了,又不覺得有多荒謬。
“宗教如果這樣處理,宗族就可以納入其中。宗族治理什麼的,還是視情況而定吧,不行地方還是用流官。”章太炎道,“竟成,我怎麼感覺我們這麼做,最終還是奔着孑民去的。分封也好、土官也好、宗族也好,這不就是地方自治嗎?地方自治就是民主的基礎,現在我們無非多弄了個歸一教而已。我怎麼感覺這麼彆扭呢?!”
“彆扭嗎?”楊銳也覺得自己把事情搞複雜了,而且結果依舊是往民主共和去的。他似乎有一個特別的本事,就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而後自己帶着一幫人在裡面瞎轉圈。
“是有些彆扭。”王季同也笑了,“這就是地方自治,只是多了歸一教罷了,這和康有爲並無什麼不同,他當初也是搞這一套的,只是沒有搞成。”
“這沒什麼彆扭的。”楊銳不承認自己是在瞎轉悠,更不承認自己和蔡元培殊途同歸,只道:“再難解的數學題,答案都只是一個數。我不喜歡看答案,我喜歡看解題的等式和計算步驟,因爲我擔心控制不住局面,整個過程最好全過一遍。好了,就這麼辦吧,你們有意見嗎?”
“沒意見!”見楊銳舉杯,章太炎和王季同也舉杯,三個人瞎折騰了半天,終於幹了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