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李信

bookmark

從咸陽宮偏殿中走出時,李信面上依然鎮定,他接過殿門衛士遞來的劍,將它穩穩掛回腰間,又朝他們點了點頭,在持戟郎衛們豔羨而崇拜的目光中,緩緩走下高臺。

可實際上,李信心中早已激盪不已,恨不能直接一個跟頭翻下臺階,開懷大笑了!

李信才二十九歲,身材高達八尺,俊朗的臉上棱角分明,雙眉如同利劍一般直刺髮際,昭顯了他勇銳果敢的性格。

這是一位年輕秦國將軍該有的個性,李信是土生土長的關中人,他生於黃土累累的槐裡北莽塬上,喝着渭河水長大,從小便與弓馬爲伴。十七歲時,他成了一位走能逐奔馬,及而馳戰車的武騎士,力能束縛旌旗、拉滿二石弓,馳騎彀射,可射前後左右皆嫺熟運用,是槐裡出了名的尚武青年。

靠着祖、父皆是郡守高官的優勢,以及這份本領,年輕的李信便被選入咸陽,爲秦王郎衛。

郎衛皆是秦國將吏之後,或由關中良家子弟充當,掌管門戶、車騎等事,內充秦王侍衛,外則從軍作戰。

與李信同時擔任郎衛的,還有蒙武的長子蒙恬,李斯之子李由等。他們平日的任務,就是頂盔貫甲、手執長鈹,分別站立在咸陽宮的各個角落,一站就是半日。這讓習慣了吹着渭原大風,縱馬馳騁的李信極不自在,覺得自己不過是這宮中的擺設品。

但是錐子,總會脫穎而出,那一年,隴西、上郡送來駿馬,秦王命令衆郎衛各自挑選,在校場上當場馴馬,李信挑了一匹最烈最野的馬,人馬一陣博弈後,成功將其馴服。

他那一天的表現,給秦王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就是從這一天起,李信開始官運亨通。先是從一個守殿衛士,被秦王調到身邊,成爲親信侍從人員。有了秦王的賞識,而後兩年的時間中,他又從一個普通的郎衛,升到像他的年齡很少有過的郎官。

那時候的秦王同樣年輕,剛剛族滅了把持朝政多年的嫪毐,罷免了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這個國家,目光則掃向了山東六國……

秦王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他需要那些經驗老道的宿將,也需要一大批與他一樣勇於進取,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信從近衛郎官,被調入軍中。

秦國的軍隊,是一個講究資歷和年齡的地方,那些鬢角斑白的宿將老人們,在李信進入軍隊後,總喜歡倚老賣老,視他爲“黃頷小兒”,在李信得到任命,率軍作戰時,站出來質疑,因爲他的年齡,質疑他的能力。

李信努力適應了軍中的環境,除了蓄鬚,讓自己看上去更爲沉穩成熟外,他還用一場場漂亮仗,成功讓那些半截身子入土,保守而木訥的老將軍們閉了嘴。

很快,他便從率長升到了都尉,甚至在滅趙之戰裡,被任命爲裨將!

當是時,王翦將數十萬之衆距漳、鄴,而李信率數萬精兵出太原、雲中。

這是李信第一次統領過萬的軍隊,他的表現依然出衆,出太原定中山,又配合王翦橫掃了鉅鹿、河間,但也出了一個大紕漏——他未能堵住趙國公子嘉,使其帶着趙國宗室數百,逃到了代郡、上谷,自稱代王,苟延殘喘。

秦王不認爲這是李信的過錯,李信卻暗地裡自責,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完美。

但兩年後的滅燕之戰裡,同樣作爲裨將的李信沒有再重蹈覆轍,他親率車騎數千,追擊逃出燕都的燕王喜和太子丹,在衍水大敗燕國殘軍,逼得燕王喜不得不殺太子丹,向秦求和……

那是李信的成名之戰,一時間,他成了秦國年輕人崇拜的對象。當李信函燕太子丹之首回到咸陽時,數萬民衆列隊歡呼,男孩們個個興高采烈地走在隊伍旁邊,高昂着頭,敬仰地看着他們年輕的英雄。

據說在那之後,整個關中的少年,在騎着竹馬玩耍時,不再自稱“王老將軍麾下”,開始改稱“李將軍麾下”了……

人們總是喜歡年輕將軍勇於進取,終獲成功的傳奇經歷,卻在習慣後,容易忘記沉穩如山的宿將之功。在秦王的有意宣揚下,年輕小將李信的風頭,隱隱有蓋過王翦父子的架勢。

秦王也不吝顯示他對李信信重,李信依然記得,去年大軍從燕地返師後,秦王爲諸將士慶功,最後卻獨獨留下了李信,問了他一個問題。

“李將軍以爲,齊楚何先?”

當時魏國尚存,但在秦王眼中,大梁已註定要成爲廢墟,魏地已變爲秦國治下的郡縣,根本不放在眼裡。

李信面對這個猝不及防的問題,略一思索後答道:“楚地廣,齊地狹。楚人勇,齊人怯。請先從事於易……”

他主張先對齊國動手,這樣,李信就能帶着他較爲熟悉的車騎,效仿樂毅舊事,從濟西濟北長驅直入,一舉滅齊!

那時候的他,還沒敢把楚國當做自己的盤中餐,因爲秦軍內部都認爲,滅楚,恐怕非得王老將軍出馬才行。

李信雖自信,卻沒狂妄到覺得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秦王對李信的建言,不置可否。

那之後一年時間,李信便進入了休憩狀態,連滅魏之戰也沒混上,秦王反倒派了王翦之子王賁,還笑着說:“區區小魏,譬如秦之附庸,何須寡人最器重的兩位將軍爲帥?太阿之劍不出則已,出必滅萬乘大邦!”

秦王說這句話時,李信和王翦對視了一眼,但很快,他們的目光就挪開了。

李信不知道聽到秦王此言時王翦在想什麼,他只知道,自己心中升起了一股豪氣,這是秦王第一次將他與王翦並列,這也是他第一次,有種期望,期望爲大王攻城滅國的不是王氏父子,而是自己……

五月份,大梁城破,魏國滅亡,按照以往的慣例,秦國會休兵息民。但李信在咸陽城內無所事事的狀態沒有持續太久,上個月,突然有消息傳來:荊王背約,不願交出江南青陽以西三邑,並指使屈氏殺秦使者!

得知這個消息後,秦王沒有暴跳如雷,只是笑了笑,說楚王的膽子怎麼突然變大了,然後平靜地問一旁侍候的御史大夫王綰,當年楚莊王問使者被宋國所殺,是何反應?

王綰嫺熟典章,立刻作答:“楚莊王對使者申舟曰,宋殺汝,我伐之。宋國果然殺其使者,楚莊王聞之,未穿履,未佩劍,便投袂而起,隨從趕上去,直到前殿才送上鞋履,追到宮門外才送上佩劍,追到楚都的蒲胥街市,才讓楚王乘上人戎車。於是楚莊王圍宋三年,使宋易子而食,折骨爲炊,最後終向楚投降。”

“荊王背約,擊我南郡,青陽以西三邑是小,秦之國威爲大,大國之願不可違,若不懲戒,天下必輕秦!寡人豈能不如楚莊王?”

秦王政就是這樣一個人,有想要得到的東西,一定要得到,不論是各國人才,諸如韓非、尉繚,還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天子之位。

若是有怨憤,他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報償。趙國貴人曾在秦王政年幼時欺辱其母子,秦軍破邯鄲後,秦王竟親赴邯鄲,凡是曾與自己母家有怨的趙國豪貴,無一例外,皆坑殺之!燕太子丹使荊軻行刺,讓秦王驚出了一身冷汗,立刻下令伐燕,用燕都的廢墟和燕太子丹的人頭,告訴世人,一切敢反抗秦王的人,便是這個下場!

如今楚國竟敢背約,違逆秦王的意願,這是自取滅亡!

於是秦王召來王翦、李信,當面問了他們一個問題:

“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

王翦沉吟良久後,報出了他心中滅楚需要的數字:“非六十萬人不可……”

李信依然記得,當聽到這個數字時,大王的臉色雖然沒有變化,但目光卻已經離開了王翦,投向了自己。

“李將軍以爲,滅楚需兵卒幾何?”

秦王的眼神滿是鼓勵,讓李信沒辦法說出讓他失望的話來,而李信又再看了看站在自己右邊,鬢角花白,背已經微駝的王翦,覺得他似乎沒有從前那麼高大了。一時間,李信忘了自己曾謹慎提過的“楚地廣、楚人勇”,脫口而出道:“不過用二十萬人!”

秦王似乎很滿意他的答案,揮手讓王翦告退,獨讓李信留下。

等到王翦邁着略顯遲鈍的腳步走出偏殿後,秦王輕輕嘆了口氣,似乎在傷感老將的遲暮,又像是爲一代名將的和平謝幕,鬆了口氣。

但這情緒很快就消失了,秦王讓李信近王三步,勉勵他道:“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

這句話,是李信等待多年的肯定,十年來,他都作爲後輩、副手,在後方看着王老將軍偉岸的身姿,看他揮舞將旗,看他建功立業,留下滅國隳城的名望,心中有敬佩,有羨慕,也有些不甘。

秦王提攜他,讓他這個不到三十的小將,地位僅次於王翦,現如今,更直言他已經超過了王翦!

李信當場激動得三稽首,表示自己一定不負大王厚望!必縛荊王至大王面前!

“滅楚之事,便以李將軍爲主帥!徵調關中及山東郡縣戍卒,秋後糧足時發兵。”

在一番深談後,李信纔出了偏殿,此時此刻,想起那句“李將軍果勢壯勇”,腳下仍然有些飄忽……

就這樣輕飄飄地走到咸陽宮門處時,李信遇上了剛送王翦回府邸的夏無且……

……

“太醫令。”李信年輕勇銳,卻並非恃才傲物之輩,他知道夏無且是最受秦王信任的人,甚至超過了自己,便立刻拱手與其見禮……

“見過李將軍。”在宮中廝混多年,作爲與秦王關係並不算好的夏太后族人,夏無且在夏太后故去多年後,卻能日漸受到秦王器重,也足以說明其聰慧圓滑,他也下車作揖,同時笑道:“還未恭賀將軍。”

李信謙遜了一番,又低聲問道:“太醫令,王將軍無事罷?“

方纔夏無且也在殿上侍候,直到秦王讓王翦先回,才讓夏無且相送,陪同王翦回府邸。

尉繚曾說秦王少恩,但秦王並不薄倖,對功臣宿將,還是滿懷溫情的,雖然有意提攜李信,但也怕王翦今日建言不得用,這位戰功赫赫的老將軍氣出病來……

夏無且搖了搖頭,感慨了一番:”王老將軍無事,只是他從軍數十年,身經百戰,受過刃傷、矛傷、箭傷、扭傷、摔傷,我都數不清有多少。年輕時還好,如今日漸老邁,身體便大不如前了,方纔在車上,還笑着對我說,既然大王已有勇銳新將可用,他也是時候告老,回頻陽去享天倫之樂了……”

“王老將軍有意告老?”

李信面露驚訝,心中卻微微得意,王將軍的確是老了,不但身體大不如前,連思緒也遲鈍了,大王之所以問他們二人伐楚需要多少人數,是因爲秦國已連續三年用兵,想要湊六十萬人,那等到明年秋收,舉國動員才行。

大王的性情,雖曾有過一段隱忍的時光,但大權獨攬後,卻越發剛猛果決。決定的事,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必須要辦成!最好是又快又好地辦成!他不喜歡拖延。

受荊國背盟之辱,豈會再忍兩年才報復?

王將軍果然是老眼昏花了,連這都沒想清楚?

大王任將,與宮闈之爭一般,亦是新人笑,舊人哭,赫赫戰功不僅是敵人屍骨鋪成的,還得踩着那些先輩老將。

李信暗自搖頭,口頭上卻嘆息了一番歲月不饒人,而後便與夏無且告辭,徑自回府邸了,秦王將在八月向百官諸將宣佈這項任命,到時候肯定會引來無數質疑,質疑李信的年齡,質疑他經驗不足……

李信需要用完美無缺的滅楚方略,狠狠打在他們臉上!

二十萬人滅楚,他可不是在吹大話,而是有自己的一番底氣,當年武安君以數萬之師,便能舉鄢郢,破江陵,現如今楚國守着東邊的半壁江山,楚王又是個弒君自立名不正言不順的,楚國內部戰和不定,正好發動一場出其不意的戰爭……

用年少壯勇之將,憑藉銳勇之師,挾滅魏之勢,一鼓作氣,攻下楚國!這就是大王的意圖,李信覺得,自己完美領會到了,那幾年在大王身旁的郎衛生活,可沒有白費。

“伊闕之戰前,武安君突然被穰侯任命爲主將,當時的他,年方三旬,出身低微,無赫赫戰績,卻一戰而天下皆知……”

李信邁出咸陽宮大門時,又擡頭回望那高聳的冀闕,眼中滿是豪情。

“我必滅楚國八百年社稷,得勝而歸,在此們處,獻荊虜於王前!”

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788章 久違了第362章 蘄年宮第235章 潺陵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213章 利於人謂之巧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220章 上巳節第1028章 敵友第745章 戰長沙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463章 大生產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996章 招安第17章 失期當斬?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610章 商社第870章 “天之驕子”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946章 粉飾第19章 較勁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955章 酈生第886章 影子第251章 何以美土疆?第27章 最後一天第7章 喜第602章 殺人第714章 上下一日百戰第426章 軍將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89章 善惡對錯第261章 堅壁第170章 橘與枳第582章 任將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603章 三千里江山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301章 加個人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288章 不要臉第356章 黃老第366章 解夢第82章 盲山第1005章 嘗麥第1002章 積木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15章 長見識了第889章 主角第68章 鬼吹燈第565章 惡名第552章 羣雄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286章 秦王(下)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981章 籍田第58章 赴任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491章 天下無事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979章 長平第593章 海圖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860章 舟中指可掬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397章 駿馬第155章 樑崩第269章 墨攻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162章 李信
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788章 久違了第362章 蘄年宮第235章 潺陵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213章 利於人謂之巧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220章 上巳節第1028章 敵友第745章 戰長沙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463章 大生產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996章 招安第17章 失期當斬?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610章 商社第870章 “天之驕子”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946章 粉飾第19章 較勁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955章 酈生第886章 影子第251章 何以美土疆?第27章 最後一天第7章 喜第602章 殺人第714章 上下一日百戰第426章 軍將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89章 善惡對錯第261章 堅壁第170章 橘與枳第582章 任將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603章 三千里江山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301章 加個人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288章 不要臉第356章 黃老第366章 解夢第82章 盲山第1005章 嘗麥第1002章 積木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15章 長見識了第889章 主角第68章 鬼吹燈第565章 惡名第552章 羣雄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286章 秦王(下)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981章 籍田第58章 赴任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491章 天下無事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979章 長平第593章 海圖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860章 舟中指可掬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397章 駿馬第155章 樑崩第269章 墨攻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162章 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