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88章 不要臉

“東門豹帶五百人守廟東,利鹹帶五百人守廟西,小陶帶着弓弩材官守在街口,不得放任何一人過去!”

一一下達命令後,黑夫對衆人道:“二三子,今日大王點了安陸率與郎中令軍、中車府衛一同護翼王駕,是何等的尊榮,雖然守的是最外圍,但亦不可大意!”

“諾!”

衆軍吏挺直了腰板,聲音喊得老大,感覺自豪不已,因爲這份差事,是他們靠自己贏來的。

昨日,秦王依舊停留在軍中,讓人宰羊殺彘,大饗三軍,秦軍士氣大振。隨後秦王還在各營巡視軍容,在李由的建議下,比往常多了一個節目,那就是南郡兵團的”兵球“表演。

有秦王觀看,黑夫亦少不得也親自上陣,與李由的短兵親衛比賽。秦王見衆人披甲戴胄,在場地上列伍對峙,還真有點軍爭的意思,便來了興趣,還爲他們添了個彩頭:

趙高替王傳話道:“安陸一率與李由短兵親衛,誰若能勝於球場之上,明日巡視淮陽,便可爲王護翼衛戍!”

秦軍從軍官到小卒,無不對秦王視之如神,兩邊的球員頓時生出了無限的氣力。於是黑夫便經歷了半年來最艱難的一場比賽,雙方比分膠着,拼殺異常激烈,最後在付出了數人衝撞受傷的代價後,安陸一率堪堪獲勝。

於是今天,秦王帶着百官衆將入淮陽城巡視,除了內側的郎中令軍、中車府衛外,安陸一率也得以在外圍清場。

黑夫安排好衆人守在各處後,自己也匆匆往舜廟的位置走去,一路上的郎衛、中車府衛竟都已認識了他,黑夫被秦王召見並親自賜鶡冠,他爵位職務雖仍不高,卻儼然成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舜廟位於淮陽西城,西周時,虞舜之後被周武王封於此地,奉守虞舜的宗祀,於是便興建了此廟,所以看上去建築古樸,起碼也有七八百年曆史了。

現如今,這裡的外圍已經被郎衛和中車府衛團團圍着,廟門、屋瓦都修繕一新,這是秦王進入淮陽後的第一站。

“畢竟前日纔將秦滅楚國之事,與虞舜驅逐三苗相提並論,不祭祀一下說不過去……”

黑夫走到廟門處時,奉常安排樂官們所奏的有虞氏之樂《大韶》正好告一段落,然後就是大段大段的拗口祭文:

“舜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jí)鯀(gǔn)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此虞舜之威也!”

秦王今日穿着再度穿上了正式場合才穿的冕服,正在廟中祭祀,身後除了奉常等官員外,還跟着兩個高戴儒冠,身着寬大儒服的……儒生?方纔念那拗口長文的就是他們。

李由也混不到入廟,只在廟廊處站着,便對黑夫道:“是來自薛郡的儒生。”

薛郡,是秦王在新徵服的楚淮北地設立的四個郡之一,其分別是陳郡,治所爲淮陽;泗水郡,治所爲留縣;東海郡,治所爲郯縣;還有薛郡,治所魯縣。

薛郡其實就是原來的魯國故地,以及滕、薛、鄒等地,鄒魯是孔孟的大本營,天下間儒生最多的地方。不過,秦國一向不喜儒生,可他們怎能跟在秦王身後登堂入室?這倒是奇事。

黑夫發問,李由便有些輕蔑地說道:“儒者這種人,誇誇其談,能說會道,你與其講律令,其與你說仁義,高傲任性自以爲是;然眼高手低,小事不願意做,大事卻做不了,還不服管,此韓非所謂‘儒以文亂法’是也。”

“別看其口中喊着忠君愛國,實則四處遊說乞求官祿,誰給一口飯吃就供奉誰。秦未破楚時,這些人都在楚國做事,痛罵秦是虎狼之國,如今楚國滅亡,便又匆匆來投秦,贊秦軍乃仁義之師。用彼輩來治國,國必弱亂,用來管禮儀倒是還行,畢竟那些登降之禮,趨詳之節,偶爾還能派上用場,一般人一生都學不精通。故大王令其爲博士,協助奉常主持此次祭祀,但這些儒生還以爲要被大王重用呢,你瞧他們那神情,何等的得意!”

李由的父親李斯是法家,與儒家不相善。尤其傳統的魯儒,幾如水火,所以李由對儒生頗多嘲諷,這也是秦國大多數文法吏和武官對儒生的看法,秦王也就是拿他們來做裝飾品。

祭祀正在進行,黑夫卻看到季嬰匆匆過來,連忙過去問:“出了何事?”

季嬰道:“街口抓到一個年輕儒生,說是來應大王之召……”

“祭祀都開始了,怎麼纔來?”

黑夫覺得有詐,又將此事告知了李由,李由微微皺眉:“大王的確徵辟了三名儒者,卻只來了兩人,還有一人未至,吾等且去看看。”

他們來到守備森嚴的街口處時,正好看到一個二十左右,寬袍大袖的儒生正在那裡和東門豹解釋,這可真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儒生被東門豹反擰胳膊放倒,在他身上搜了搜,卻只找到了一卷竹簡。

這時候,小儒生也見到李由、黑夫過來,看他們像是軍官,便大呼冤枉。

李由更是覺得有問題:“汝乃何人?黃口孺子,卻冒充老儒!意欲何爲!”

“小人乃孔子八世孫,魯地大儒孔鮒弟子,叔孫通。”

……

李由很清楚,孔鮒正是秦王徵辟爲博士的第三名儒生,也是三人中分量最重的人。

首先因爲其是孔子後代,天然有家學和聲望傳承;其次,孔鮒之父孔慎曾做過九個月魏相,還得了魏國的封君之號,在魏、魯都頗有名望;其三,則是孔鮒的確博通經史,文采絕妙,善論古今。

但他本人不應召,卻派了個弟子來,是什麼意思?

黑夫也接過那封竹簡,掃了幾眼後,奉與李由過目,這是孔鮒寫給秦王的信。

孔鮒在信中說,聽聞秦王有召,誠惶誠恐,恨不能立刻來助秦王祭祀,然他正在服母喪,不能離開家中草廬半步,故命弟子叔孫通來拜謝秦王……

李由和黑夫面面相覷,他們覺得,這是藉口,孔鮒就是不想來。

“好個高傲的儒生,真不愧是孔子之後。”李由冷笑。

看李由黑了臉,叔孫通冷汗直冒,其實他老師是說着“昔日孔子周遊列國而不入秦,子孫豈能入之?”是打算就這麼死扛着不來的,叔孫通知道這是取死之道,好說歹說勸他寫了一封信,自己巴巴送來,希望能用自己的巧舌,消除秦王的怒火。

但可別秦王見不到,自己就被外面的秦人給轟走了!

於是他眼珠一轉,朝二人恭恭敬敬地拱手道:“家師還有一句話,讓我務必親口告之秦王,此涉及到秦得天下之正!“

李由本不信,但這小儒生言之鑿鑿,加上他也摸不清楚秦王的意思,便皺着眉讓黑夫將叔孫通好好搜一遍,他自去請示秦王。

李由走後,黑夫讓人將這小儒生的高冠寬袍通通扒下來,從裡到外搜了一遍,令人稱奇的是,叔孫通雖然被扒光了身子,站在大街上,卻沒有絲毫不快,反而笑談不斷,一口關中話頗爲流利,難怪方纔季嬰他們能聽懂。

“你是哪裡人?”黑夫總覺得“叔孫通”這名,他似乎有些印象,或許又是一個歷史名人吧。

“小人乃薛人。”

“薛人爲何會說秦人之言?”黑夫將衣物拋還給他,檢查之後,這儒生果然身無寸刃,應該不是刺客。

“我曾隨夫子在大梁,居於魏相府上,常能遇見秦使者過魏,便與其扈從僕役攀談,久而久之就會了。”

他笑道:“小人當時就覺得,秦必大出而並天下,吾等或許都要成爲秦王治下子民,早點學會關中話,並無壞處。”

這倒是個機智的儒生,和黑夫印象中的迂腐道古之儒不太一樣。

這時候,李由也派人過來,告訴黑夫他們,大王已結束了祭祀,讓他將叔孫通押過去。

是押不是請,看來秦王對孔鮒不應召還是有些生氣的。

“對不住了。”黑夫對叔孫通笑着拱手,然後就讓東門豹等人將瘦小的叔孫通左右一夾,直接提拎到了虞舜廟門口,將他往地上一按,正好在秦王腳前數步。

秦王身高八尺有餘,加上冠冕,更顯得高若參天,他負手看着叔孫通,影子籠罩在他身上,淡淡地說道:

“寡人聽聞,魯侯有召,孔子不等到車馬套好就立刻起行,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看來孔鮒雖是孔子之後,但卻將祖先之言行忘得一乾二淨了,天子有召,竟如此怠慢,就派了個小弟子來應付寡人?”

本就不喜歡儒生的秦王,此時此刻,生出了更大的嫌惡感,本欲一揮手,讓黑夫他們將叔孫通再度拽下去,誰料叔孫通急急地稽首至地,大呼道:

“天子有召,夫子豈敢不從,然正服母喪,無法成行,但夫子亦感念大王徵辟之恩,翻閱家中所藏孔子之言,令我將一件不載於史冊,與秦國有關的事奉於大王!此關乎秦得天下之正統!”

見叔孫通如此說,秦王便又給了他一個機會,頷首令其說來。

叔孫通再稽首道:“家師回鄉居喪時,令吾等修繕老宅,卻於老宅中找到了一些古書竹簡,竟是一些數百年前的家書!乃孔子親筆所寫!”

“竟有此事!?”

秦王對孔子不感冒,只是想讓孔家人來做自己的應聲蟲和裝點,倒沒表現出什麼,反而是他身後那兩個剛被卓拔爲“博士”的年邁魯儒十分驚奇,這麼大的事情,他們怎不知道?卻只能繼續聽下去。

叔孫通擡起頭笑道:“家書上記載,魯昭公之二十年,孔子年三十矣。當時,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日秦穆公國小處闢,這樣的國家與君主,能被稱之爲霸主麼?’”

“時孔子對曰:‘秦國雖小,然穆公志大;雖處偏僻之地,然其行中正,舉百里奚,爵之爲大夫,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秦豈止可以稱霸,雖王可也!”

“原來秦國王天下之事,孔子早在三百年前,便有預言了!而大王正是繼承了穆公之霸業,一九州,將開始王道之治啊!“

叔孫通一席話畢,秦王還沒有表示什麼,倒是身後兩個老儒目瞪口呆,而李由等人則一愣神,有些沒想到。

“這傢伙。”

黑夫則低下頭,忍住笑,暗暗罵了一聲,他算是知道,叔孫通是啥樣的人了。

“也是個不要臉的!”

PS:晚上還有兩章唷

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583章 甌越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238章 刺殺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919章 魚龍第997章 泗水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426章 軍將第609章 貨殖第220章 上巳節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106章 重租第20章 寧爲雞口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558章 螳臂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820章 信第909章 鴻門第304章 六百石第300章 不可與之爲敵第624章 快活第607章 南征第811章 誤會第401章 歷史拐了個彎第259章 章邯第392章 牛羊課第136章 擺闊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222章 抄個屁!第648章 蠱禍第558章 螳臂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986章 出關(上)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100章 調虎離山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876章 武城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745章 戰長沙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423章 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向前!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861章 武關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960章 強渡第68章 鬼吹燈第579章 兩戰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689章 象箸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448章 騎戰第526章 停下!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598章 險惡第30章 第一第950章 孰立?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139章 張蒼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717章 有人天生世卿第251章 何以美土疆?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848章 深海第625章 碣石第355章 宰之第370章 風起隴西第671章 美夢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474章 冰凍三尺第109章 羔裘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139章 張蒼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797章 北線無戰事第184章 你可認識黑夫?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19章 較勁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
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583章 甌越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238章 刺殺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919章 魚龍第997章 泗水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426章 軍將第609章 貨殖第220章 上巳節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106章 重租第20章 寧爲雞口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558章 螳臂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820章 信第909章 鴻門第304章 六百石第300章 不可與之爲敵第624章 快活第607章 南征第811章 誤會第401章 歷史拐了個彎第259章 章邯第392章 牛羊課第136章 擺闊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222章 抄個屁!第648章 蠱禍第558章 螳臂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986章 出關(上)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100章 調虎離山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876章 武城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745章 戰長沙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423章 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向前!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861章 武關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960章 強渡第68章 鬼吹燈第579章 兩戰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689章 象箸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448章 騎戰第526章 停下!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598章 險惡第30章 第一第950章 孰立?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139章 張蒼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717章 有人天生世卿第251章 何以美土疆?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848章 深海第625章 碣石第355章 宰之第370章 風起隴西第671章 美夢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474章 冰凍三尺第109章 羔裘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139章 張蒼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797章 北線無戰事第184章 你可認識黑夫?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19章 較勁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