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夥頤

bookmark

趙國內郡,邯鄲最富,恆山最窮。

但哪怕是恆山郡中,也有曲逆這種人口三萬戶的大縣,南北通衢,富誇燕趙,多虧了蒯徹的運作,使燕趙數十城一舉降趙,此城並未因戰爭有太大影響。

當然,有富就有窮,最窮的番吾縣(河北平山縣)只有五千戶,其地多爲山丘,山上多有柏樹,所以後世會出現一個叫“西柏坡”的地名。太行餘脈在此舒展骨骼,哪怕是滹沱河兩岸的平地,也有些蹊蹺的山包……

總之就是個沒什麼油水的縣,趙國時有過幾位小封君,根本就不想來這過日子,只每年派人收租。後來李牧將軍又在此和秦軍打了一仗,讓趙國滅亡延緩數年,此外再無任何史書給過它筆墨,就算恆山郡本地的豪貴士大夫,也極少來此窮山惡水之地。

但近日,重新歸趙快大半年的番吾卻熱鬧非凡,秋風料峭中,還有一羣人,在番吾縣一處山包下揮舞鋤頭,揮汗如雨。

帶頭的是個頭上戴冠的軍吏,他這邊在幹活,卻有兩個親衛在一旁捧着他卸下的精良甲冑,絲錦冠帶,有些不知所措,幾名本郡文士更在遠處納涼處竊竊私語,對這一幕有些好笑。

“貴爲一郡都尉,怎能親自下地與庶人勞作呢?”

“聽說他本是陳地陽城人,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文士老看不起,恆山郡本地的輕俠庶人倒是對這位與士卒同甘共苦的都尉心生好感,喝水的間隙誇他道:

“陳郡尉刨得一手好地啊!”

“陳郡尉”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收買人心,博得底層士卒好感的機會,擦着額頭的汗,用帶着楚音的恆山方言笑道:

“我與汝等一樣,家中不富裕,少時嘗與人傭耕。”

他又開始講那個故事了。

“勞作之餘,就像現在,輟耕之壟上時,常摸着手上的繭子,空空的腹中,悵恨良久,於是我便對一起庸耕的同鄉說了一句話。”

“說了什麼?”士卒們好奇地湊過來。

“我說‘苟富貴,無相忘’!”

陳勝這一句話嚷得很大,彷彿也是對身旁數百士卒說的。

他站起了身,指着腳下土地道:“富貴就在腳下,第一個刨到的人,倍其賞,加酒肉!”

這下士卒們好似打了雞血,復又站起來,在山包腳下拼命幹活,挖出的土又被人運走,整個過程極其熟練。

陳勝滿意地看着這一幕,招呼遠處的一名方士過來。

“這下面,當真有大墓?”

生活不易,改行當了摸金定穴的方士一口咬定:“郡尉放心,此必爲中山國的大冢!”

原來,陳勝帶着這批人來此窮縣,可不是爲了開荒種地,而是“盜發冢”。

在秦朝,盜墓可是大罪,律令規定,當與傷人致殘、訛詐、殺人及拐賣人口等同罪,都應處以磔刑,南郡安陸縣某黑亭長上任之初,就因爲捕獲一羣盜墓賊而揚名發跡。

但眼下番吾復歸趙國,出於對秦的憤恨,趙王歇將秦律一概廢棄,複用趙國律法,看似有法,實則整個國家都成了法外之地,輕俠賊人的樂園,社會一片混亂,被派在各地的都尉、司馬們甚至還有裝成盜匪劫持來往行人,殺人放火。

這都沒人管,陳勝不過是盜個墓,更無人來說他了。

至於道德譴責……更不存在。

“入鄉隨俗啊。”

陳勝也不由嗟嘆:“若在陽城,在楚地,我這麼做,恐怕要被人戳脊梁骨,咒罵我斷子絕孫,但在恆山郡,盜冢不過是尋常事,飯後談資耳。”

這恆山郡地薄人衆,光靠那點土地可養不活數十萬百姓,於是就形成了懁急,仰機利而食的民俗。

男子們平日裡不喜勞作,相聚遊戲,悲歌慷慨,沒錢花了就相約剽掠搶劫,晚上挖墳盜墓,私鑄錢幣。女子的興趣也不再是織布好好過日子,常彈奏琴瑟,跕着木屣,到處遊走,向權貴富豪獻媚討好,入後宮,遍諸侯,再不濟也能做倡優。

先前陳勝自告奮勇,隨陳餘離開楚國北上入趙,又一同投了趙王,奉命來收取恆山郡。靠着陳餘是苦陘大氏的女婿,得到了本郡豪貴士人響應,輕易得手,陳餘做了苦陘君,恆山守,陳勝則作爲他的副手,恆山尉。

理論上,在陳餘南下隨項羽西擊秦時,恆山郡該由陳勝說了算,但陳勝很快就發現了,當地豪貴士人欺自己是外地人,竟公然架空自己,在郡治東垣發號施令,他們還買通趙王近臣,打發陳勝到西邊攻打井陘關。

陳勝心裡憋屈,但初來乍到根基淺薄,只能領命。

只是月餘前,陳勝久攻不克的井陘關卻不戰而降,原來是秦河東守趙成投靠了六國,趙軍李左車部順利從河東進入太原,全取此郡,井陘遂下。

陳勝揣度聯軍西擊秦是場硬仗,且項羽吝嗇,有功不賞,故不願參與,滯留在恆山郡靈壽縣。

入秋後,先前趙人出於報復心,屠戮秦吏,焚燬縣寺的惡果開始顯現。

趙歇名爲趙王,實則失去了對基層的控制,曾被秦人壓制的各地豪貴鄉老開始擡頭,接管了地方,趙國在事實上,又恢復了封建制。

如此一來,不論是田租、口賦,都得先從鄉紳手中過一道,最後給到陳勝這郡尉頭上的就極少。

“我如浮萍,難以在恆山紮根,這樣下去可不行。”

陳勝在發覺自己不論怎麼做都無法融入恆山本地豪貴士人中去後,陳勝開始改變思路,從下層着手……

“我,黔首之子也!”

陳勝開始模仿他聽到的,南方武忠侯的治軍之法,不再掩藏自己低微的身份,欲與底層人打成一片,獲得立足之地。

除此之外,既然在趙王歇處討要不要養兵的錢帛,陳勝開始另闢蹊徑,對當地傳聞已久的“番吾中山王墓”打起了主意。

中山國爲古代鮮虞人所建立,被魏國滅亡了一次,後又復國,逐漸強盛起來,聯合魏、韓、趙、燕“五國相王”。而在這五個國家中,唯有中山國是“千乘之國”,而番吾,便是歷代中山王的墓地。

陳勝對中山國的歷史不感興趣,他關心的,是地下是否有大墓,裡面的寶器是否完好,能讓自己擴充多少軍隊……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的志向,可絕對不止一個沒有實權的郡尉!

他本性是得志猖狂的,但這些時日,卻忍着作威作福的慾望,做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甚至與”燕雀“打成一片。

並非是他真覺得自己與他們出自一個階級,應當共享富貴,在陌生的他鄉拉攏更多人,以取得實權,更是爲了讓自己這鴻鵠,踩在衆人肩膀上,飛得更高!

但要做大事要有人手,想擴軍則需要金帛,而陳勝能想到的法子,只有盜墓。

只可惜,這次方士看走了眼。

挖了三天,土丘下一無所獲,憤怒的士卒們叫囂着將方士烹了,但陳勝只是讓人打掉了方士兩顆牙。

“再給你一次機會,就算走遍這百里山川,也定要爲我找到中山王大冢!”

如此威脅方士後,陳勝氣呼呼回到了靈壽,眼下是八月底,扶蘇在碣石大敗燕人的消息尚未傳來,先到的,卻是西邊六國聯軍西河撤離的敗訊。

還有幾個不速之客。

“陳涉,陳涉!”

回到府邸前,熟悉的陳地楚音響起,陳勝讓馬車停下,探頭一看,卻是幾個被門吏綁在地上的人……

“汝等是……陳地人?”

他看着幾人面善,有些驚訝,陳地離此相隔甚遠,除了跟自己北上的千人外,幾無楚人,這也是陳勝在恆山無人可用的原因之一。

門吏前來稟報,說這數人是從西河戰場,跟着陳餘手下回趙國來的,自稱是陳勝好友,敲門大呼“吾欲見涉”,態度囂張,門吏見他們無禮,就綁了起來……

見到陳涉,那幾人更高興了,嚷嚷着要門吏鬆綁,還大聲喊道:

“當年在田埂上,你說苟富貴勿相忘,難道這就忘了麼?”

陳勝讓人鬆綁,一瞧,還真是當年一起庸耕過的幾名老鄉……

這幾人吐訴,說他們在楚地被項將軍徵召,推着車輿隨軍西進,一路打到西河,但因爲是輜重部隊,所以什麼好處都沒撈到,就又得了令,匆匆渡河離開。

幾人害怕被甩在後頭,遂乘着撤兵時的混亂,去找了在楚營商議事情的陳餘,跪在其馬車前痛哭流涕,說是希望能帶他們回國,來投陳勝,陳餘還真以爲是陳勝故人,他在恆山郡需要陳勝合作,遂允之。

數人跟着陳勝進了他新置辦的府邸,別看陳勝在外面標榜自己是黔首之子,可享受卻一樣沒落下,府邸是昔日趙國行宮,有殿屋帷帳,養了幾個中山美姬,美豔無比,陳勝一拍手,便上來跳了一圈當地著名的跕屣舞。

弄得幾個老鄉咂嘴不已,眼睛瞪直,直道:

“夥頤,夥頤!”

夥頤在陳地方言裡,是大的意思,也不知是在誇屋舍大,還是什麼大……

陳勝面露得意,心道:“小小燕雀,沒見識,眼下相信我是鴻鵠了罷?”

但豈料,酒過三巡,幾個情商低的老鄉,竟開始聊起當年陳勝微末時的一些糗事來,惹得一起喝酒的賓客發笑。

若是放了歷史上,已爲陳王的陳勝,肯定會面皮不好看,但他現在既然標榜自己是“黔首之子”,將“苟富貴無相忘”掛在嘴邊作爲宣言,想要拉攏底層百姓,並凝聚當初一起跟他來恆山的千餘楚人。

眼下故人來投,自要好生招待,以示自己不忘舊誼,所以只能強忍不滿。

此外,陳勝對西河之戰、黑夫入關等事也很感興趣,這羣老鄉能給他提供許多情報。

在陳勝的追問下,幾個老鄉便說起在西河的見聞來,從他們所見的屠戮,到秦人兇狠的反擊,項籍將軍的斷後,到六國聯軍在河東各自散去,各回各家,說得陳勝皺眉不已。

天下形勢,變化得比他想象中快。

“那個與汝一同在陳郡舉旗的陽夏人,吾等在西河時,曾聞其名,聽說也立了功,做了官!”

最有出息的一個老鄉做過楚軍的屯長,消息更靈通些,說起吳廣來。

“哦?”

陳勝頓時來了興趣,他還記得與吳廣分開時,二人的約定。

“汝等可知吳廣在北伐軍中做了什麼官?”

“不知,但據說他手下,已管着好幾萬刑徒兵了,還開到西河駐紮,隔着水,那吳字旗看得一清二楚!”

陳郡老鄉說得極其誇張,又飲了口酒後,口無遮攔地取笑起陳勝來。

“反正啊,比你夥頤!”

……

PS:推薦一本朋友的書《重生澎湃二十年》

嗯,沒被封的應該都是正經書。

23點30發的,這次審覈多久?

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602章 殺人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803章 漢東之國隨爲大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429章 父親第531章 大海啊你全是水!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852章 逐君側之惡人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51章 安心在外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1020章 我來第337章 梟子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66章 監守自盜第844章 瑚璉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703章 拾骨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20章 寧爲雞口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933章 結交樓煩將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987章 出關(下)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92章 贈馬第7章 喜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238章 刺殺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198章 官大夫第146章 沸鼎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811章 誤會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745章 戰長沙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347章 法術勢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587章 鷹之子第32章 伯兄第578章 邊釁第654章 三鼓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605章 你爹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754章 廣闊天地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217章 執斧斤者第71章 遲來一步第71章 遲來一步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10章 哪隻手打的你?第117章 大時代第974章 假王第624章 快活第645章 銅鐵第7章 喜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562章 人禍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299章 吳芮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608章 家園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136章 擺闊第864章 亡秦者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
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602章 殺人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803章 漢東之國隨爲大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429章 父親第531章 大海啊你全是水!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852章 逐君側之惡人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51章 安心在外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1020章 我來第337章 梟子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66章 監守自盜第844章 瑚璉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703章 拾骨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20章 寧爲雞口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933章 結交樓煩將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987章 出關(下)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92章 贈馬第7章 喜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238章 刺殺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198章 官大夫第146章 沸鼎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811章 誤會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745章 戰長沙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347章 法術勢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587章 鷹之子第32章 伯兄第578章 邊釁第654章 三鼓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605章 你爹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754章 廣闊天地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217章 執斧斤者第71章 遲來一步第71章 遲來一步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10章 哪隻手打的你?第117章 大時代第974章 假王第624章 快活第645章 銅鐵第7章 喜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562章 人禍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299章 吳芮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608章 家園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136章 擺闊第864章 亡秦者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