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焦土

bookmark

因爲是人爲放火,幾處同時發難,又隨着江上勁風一吹,大火的蔓延,使得貿然入城搜糧的英布及數千楚卒被迫撤離。

邾城雖然比不了江陵,但好歹是一郡首府,步行夠走許久了,楚軍突煙冒火,尋路奔走,急急奔出,軍士自相踐踏,死者傷者頗多。

人是出來了,但整個城市,卻已難以挽救,火焰在里閭間遊走,一直燒了整整一天一夜,火光映紅了數裡江面,站在對岸的鄂縣(湖北鄂城市),看得清清楚楚。

但身爲衡山郡守,尉驚卻毫無隔岸觀火之感,看着那火焰騰空而起,濃煙飄過江來,他心中實與渡江而來,望着家園焚燒的邾城居民一樣,有無盡的痛苦。

“我愧對衡山人之厚望,也愧對仲兄信任!”

自從秦始皇三十七年,與安圃將豫章兵連克鐵山、銅綠山,入鄂城殺僞楚王襄強,江陵之戰後,南方大勢已定,又匯合東門豹攻佔邾縣,自那以後,近兩年時間裡,尉驚從未離開此地。

他的能力和大多數黑夫舊部一樣,只算平庸,初任郡守,戰戰兢兢,生怕自己搞砸了事,還是黑夫教了他一個辦法。

“你覺得自己比南郡守蕭何,孰賢?”

尉驚老老實實地回答:“弟遠不及蕭郡守。”

黑夫便教他:“你且看着隔壁的蕭何,他怎麼做,你便怎麼做。”

“這就叫蕭規驚隨!”

於是尉驚便一板一眼緊隨江陵城腳步,蕭何做什麼,他便做什麼。蕭何又是個聰明人,明白黑夫的意思,隨將政令一式兩份,也給衡山送去,還特地標明如何損益,能適應衡山民情。

兩地一衣帶水,言語風俗相通,能在南郡推行的政令,在衡山郡也差不到哪去,兩年下來,還真被尉驚搞得有聲有色,衡山和南郡一起,成了黑夫打贏南北戰爭的關鍵,南郡出人出糧,衡山則出鐵出銅,源源不斷供應前線。

後來蕭河北上爲治粟內史,但尉驚也算出了事,依然沿用故政,與當地氏族豪長交好,讓安陸人在武昌屯田居住,充當南郡與江東的交通中點,甚至在淮南之戰裡,救了丹陽兵……

但這平靜,卻在楚軍西進時被打破了,尉驚是真的大驚失色,一面調集郡兵在柏舉守備,一面請求江東、南郡支援。

正當他打算親自前往柏舉,與楚人決一死戰時,總攬荊州五郡之政的利鹹卻下達了一個令人驚駭的命令:

“撤離邾城,徙民於鄂城、武昌,堅壁清野!”

江東的三郡也派船隻抵達,聲稱鞭長莫及,難以救援,但他們會斷楚軍後路,希望南郡、衡山配合……

“尉陽這孺子!這是見死不救麼?”

尉驚大怒,卻又無奈,只好硬着頭皮執行這焦土之策。

邾城雖是首府,然其人口,不過相當於一個大縣,靠着江漢地區海量的船舶,將滿城人口陸續轉移到了一江之隔的鄂城、武昌安置,至於郊外的縣、鄉,便難以盡遷了……

在這遷徙過程中難免有衝突,邾城中的朱氏倒是積極響應,但另有近郊的大族黃氏拒絕遷徙,其家主年邁,八十多歲的老爺子,甚至拄着鳩杖,在尉驚派去的人面前,歷數起自己吃過的鹽來:

“老夫年歲八十有二。”

“自生至今,一直在此鄉居住,傅籍,娶妻,生子,如今又有了許多兒孫。”

“汝等絕非第一個站在此,威逼利誘,讓我遷走的人。”

“七十年前,白起殘破夷陵時,楚王逃跑,我年十二。邾縣還不叫邾縣,當地的楚國縣公讓吾等隨他們去往江南之地,吾父母不從,帶着我躲在井中,秦軍來到此地,卻也未將吾等如何,日子依然照過,就是律令多了些,租子高了點。”

“之後邾縣幾次在秦楚之間易主,幾次更名,鄰人遷來徙往,唯獨我家哪都不去,產業自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富,外人來了,都得敬着三分。吾有子數人,死於歷次秦楚交戰,但子又有孫,孫兒長大,嚷嚷着要去參加南征,有的死在嶺南林中,有的則隨那位武忠侯打了回來。”

他鳩杖重重一敲:

“老朽見識了那麼多,現在卻要我走,摒棄祖墳?”

“但項籍兇殘,會屠城!”尉驚手下的官吏如此嚇唬老人家。

老丈卻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當年楚國縣公說秦人虎狼之師,貪婪古板,會屠戮所有人的腦袋,系以爲虜。”

“那些秦吏則又言楚人皆是羣盜,毫無秩序可言,歸來後,會縱亂兵劫我家財。”

“就連汝等南征軍,也被說成叛逃的戍卒,見人就殺……“

“說來道去,都是爲了騙吾等離開,我若次次都信了,這世上,恐怕早無黃氏了。”

他嘟囔着,難以理解這世道:

“秦國?楚國?有何區別?邾縣人現在誰說得清自己究竟是秦是楚,汝等南郡人亦然,可還分得清?”

最後化作三個硬邦邦的字。

“我不走!”

尉驚聽聞此事後,一下子想起他妻子的祖父,匾裡的閻公,就是被胡亥、趙高強遷時,不屈而氣絕身亡的。

他沒硬下心腸,讓人不必爲難這位老朽,只告訴了他一個事實。

“等全城人走了,邾縣會被燒燬。”

最後的結果是,老丈默然半響後,接受了這個事實,但依舊不走,只是搖頭:

“燒屠了邾縣的,是汝等,不是所謂的楚兵啊……”

“是啊……”

此刻腦海中回想起那老者的話,尉驚不由自責:“拋棄邾縣,讓數萬人顛沛流離的,分明是無能的我啊。”

他只希望,那位留在江北的老人家,能順利度過他人生中,不知第幾次動盪……

但數日後,當尉驚抵達武昌,與南郡守利鹹匯合,計劃在漢水阻擊楚軍時,利鹹對此事,卻有不同的看法。

“你啊你,真是糊塗,說成是楚盜所燒即可,何必爲自己攬過?”

“更何況,不論是從這一戰,還是站在長遠看,燒了邾縣,其實是好事!”

……

“好事?”

尉驚有些難以接受,對這位昔日上司黑了臉:

“一萬戶人家拋棄田宅祖墳,被強遷至他鄉,每天半飢不飽,是好事?”

“邾縣百年經營,幾千座屋舍化爲灰燼,那些工坊、集市,好不容易免於戰火,皆是滿城軍民一年來用心經營恢復,如今毀於一旦,被自己人燒了,利君,這是好事?”

他就想不通了,利鹹怎能如此冷血?

利鹹年紀較長,已近五旬,作爲整個集團裡第一個尊黑夫爲主的人,他地位非凡,是安陸系的智囊,也是黑夫留在南方的定海神針。

見尉驚還是那麼感情用事,利鹹頓時皺起眉來,斥責道:

“驚,你若是想有朝一日,躋身朝堂,便不能只盯着一城一池,而應看到全局!”

他站起身來,講述自己做出這個艱難決定的緣由。

“我在豫章時便遣暗探入淮南,故知所謂六國餘孽,唯楚獨強,其中更以項籍最爲驍勇,麾下衆將也久經戰陣,橫行兩淮中原,不易相與。”

“攝政主力在關中,而南方無大將,故去歲淮南之役,雖有斬獲,卻最終功敗垂成,若無善戰之將,若無百戰之師回援,光靠南方的老弱婦孺,蠻夷越兵,決計無法獨自與楚國角力,故不可攻,甚至不可守,而應當避其鋒芒……”

“若依你之見,集結江東、荊州之兵與項籍戰於曠野,反而是正中其下懷,此人猶如賭徒,他是在賭國運,賭一戰而勝,徹底扭轉局勢,而吾等卻不必與他對賭,只需要慢慢磨,堅壁清野。從兩年前起,安陸早已空無一人,如今只需撤空邾、西陵、夏口三縣,渡江安置,而青壯則可爲上萬民兵,助我阻楚軍於江漢。”

“楚軍在邾縣無以掠食,必不能久,若原路撤退,過大別南麓歸淮南,將遭到我軍銜尾追擊,而丹陽、吳越之兵擾其後。”

“若繼續向前,欲進攻人口繁盛的南郡西部諸縣,則必先經過這數百里無人焦土,時值嚴冬,寒風料峭,必死傷慘重,其後還要強渡漢水,進入雲夢曠野。”

“而兩郡精兵,則可效仿當年攝政授予季嬰的故計,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定要讓項賊困於雲夢!只要拖到趙佗抵達南郡,將其包圍,則項籍必死,楚國必亡矣!”

打不過,就苟!這是多年來,利鹹他們從某人身上學到的妙招。

在利鹹看來,當項籍無法接受淮南的損失,定要出兵來衡山找場子時,他便中計了。

對楚人而言,局勢如一個泥潭,越是掙扎,陷得越深,但若不掙扎,也最終是死路一條。

從西河到江東,絞索早在黑夫擊破武關那一刻,便套在六國脖子上了!剩下的事,只是慢慢繫緊而已!

“這是從此戰的角度看,爲了最終的勝利,衡山,必須做出犧牲!”

利鹹是那種命令屬下去死,也會不眨眼睛的人,他的心裡,永遠計較的都是損益得失。

尉驚頷首,雖然心裡仍有些自責,但他並非不識大局之人,但還是喃喃道:”身爲長吏,失我治所守地,使我百姓流亡,驚之罪也,此戰之後,我或將辭去郡守之職……”

“我果然,只適合做一富家翁。”兩年經營一朝蕩然無存,尉驚依然有些頹唐。

“豈能作此小兒女態!你真是糊塗,戰後的衡山,纔是吾輩大有作爲之地!”

利鹹又斥了尉驚一通:“攝政早已說過,衡山地方狹小,南北又有大江相隔,之所以能立郡,因爲鐵山、銅綠山的緣故,而非邾縣,如今看來,那地方港灣狹小,難堪大任,並不適合做郡府……”

“最合適的地方,恰恰是武昌!”

被黑夫以整個荊州五郡託付,利鹹對此地未來的發展,戰略重點,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侃侃而談道:

“依我之見,荊州之形勝有三,武昌、襄陽、江陵!”

“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荊州言之,則重在江陵;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

“襄陽、江陵兩地無需多言,何言乎重在武昌也?夫武昌者,扼束江、漢,襟帶吳、楚。春秋時,吳、楚相攻,即有事於夏口,蓋其地通接荊、峴,江、漢合流,爲兵衝要地。東南形勝必在上流也,順流直下,則豫章、江東盡在域內,故曰重在武昌也。”

“攝政眼光獨到,早在武昌還是一片荒地時,便相中此處,南征軍以此爲基,設大營,中轉輜重兵卒,各地舟車彙集,一年成市。”

“北伐時,又以安陸的老弱婦孺在此屯田築邑,漸成規模,一年成城。”

“今更藉着避楚軍屠城之機,讓衡山人南徙,此戰之後,便可撤銷邾縣,將漢水以東諸縣併入,稱之爲江夏郡,治所位於武昌,再一年,必成江南都邑,此地的戶口、商賈、繁盛,將十倍於邾縣!”

利鹹語氣稍稍溫和了些:“屆時,吾等再稟於攝政,以江夏郡爲夏公世代封地,減其徭役、租稅。”

他對荊州未來的規劃,需要尉驚幫忙背書,得到採納的成功率更高,而他,也能借此機會,一舉進入朝中,爲君侯,爲九卿!

有效果了,這未來的願景讓尉驚有些癡迷,他喃喃說道:

“仲兄起兵時說過,他是想徹底結束這亂世罷……”

尉驚又想起,那個邾城郊外,堅決不遷的黃氏老丈了。

安土重遷,這纔是人之常情啊。

“我只願吾子吾孫,從出生到垂老入葬,都只用待在一個地方,再也不必經歷戰亂流離!”

“你放心。”

利鹹拍着他的肩,激勵尉驚與自己攜手度過這難關:“這是南郡人最初的期盼。”

“也是全天下人的願望!”

驚頷首,旋即眼中有些驚訝,又閃過幾分喜氣,他站起身,指着外面道:

“雪……下雪了。”

利鹹回過頭,果然看到洋洋灑灑的雪,從陰鬱的天際飄落,落在武昌城,排隊住進北伐軍故壘屋舍的衡山難民頭頂。

它們也落在百里外,大江對岸,烈火熄滅後,一片焦土的邾縣地上,好似在醜陋的瘡疤上,撒了層鹽霜……

利鹹的嘴角開始上揚,而後是狂喜的大笑:

“天助!天助!”

“這場仗,是吾等勝了!”

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572章 君臣第625章 碣石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392章 牛羊課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745章 戰長沙第998章 驅虎吞狼第596章 起風了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325章 李斯第93章 案發現場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389章 狡兔飛鳥第81章 掠賣第878章 狗血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362章 蘄年宮第997章 泗水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713章 言語就像風第800章 善攻者第991章 鍾離眛第28章 旬日演兵第72章 亂世銅爐第11章 自食其果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648章 蠱禍第458章 好男兒第253章 兵成第797章 北線無戰事第964章 越兵第315章 入關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635章 薪火(上)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338章 叛徒!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108章 張子房第961章 猗氏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203章 退婚第124章 攻權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102章 諜影第642章 法吏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562章 人禍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104章 謊言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964章 越兵第49章 善假於物第944章 成都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261章 堅壁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543章 田官第976章 祖國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88章 罪與罰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31章 盆滿鉢滿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461章 糖氏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985章 千鈞第886章 影子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889章 主角第754章 廣闊天地第312章 水深第569章 蒿里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769章 三楚第979章 長平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66章 監守自盜抱歉啊晚上的一章鴿了,今天趕不及了emmm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831章 帝國之壁
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572章 君臣第625章 碣石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392章 牛羊課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745章 戰長沙第998章 驅虎吞狼第596章 起風了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325章 李斯第93章 案發現場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389章 狡兔飛鳥第81章 掠賣第878章 狗血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362章 蘄年宮第997章 泗水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713章 言語就像風第800章 善攻者第991章 鍾離眛第28章 旬日演兵第72章 亂世銅爐第11章 自食其果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648章 蠱禍第458章 好男兒第253章 兵成第797章 北線無戰事第964章 越兵第315章 入關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635章 薪火(上)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338章 叛徒!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108章 張子房第961章 猗氏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203章 退婚第124章 攻權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102章 諜影第642章 法吏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562章 人禍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104章 謊言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964章 越兵第49章 善假於物第944章 成都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261章 堅壁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543章 田官第976章 祖國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88章 罪與罰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31章 盆滿鉢滿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461章 糖氏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985章 千鈞第886章 影子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889章 主角第754章 廣闊天地第312章 水深第569章 蒿里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769章 三楚第979章 長平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66章 監守自盜抱歉啊晚上的一章鴿了,今天趕不及了emmm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831章 帝國之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