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

bookmark

黑夫任命的新郡官,可不止蕭何一人。

“豫章郡守仍爲殷通,除利鹹爲豫章尉。”

“除小陶爲長沙尉,長沙守既肯投誠南師,仍官居原職。”

嶺南那邊,黑夫也打了幾個補丁:

“吳芮任閩中守,總領閩越、東甌、東冶三地之越兵。共敖爲南海守,使裨將趙佗仍爲桂林守,讓他帶着桂林兵北上鐔城塞,招降洞庭郡!”

雖不經法律程序,但事急從權,放民國初年,那就是軍閥大帥任命shengzhang,也沒毛病。

到了江陵解放的第四天,四月初五,眼看傷患俘虜皆已安頓下來,街上秩序也恢復如戰前一般,在黑夫居住的小院子裡,黑夫召集了部屬,商議下一步的進軍計劃。

除了黑夫外,韓信、共尉、利倉、吳臣、滿等人擠在裡面,剛抵達江陵的陸賈負責記錄。

可別嫌院落狹小,共和國建立前,我黨歷次決定命運的會議,瓦窯堡之類,不多是在小屋子裡敲定的麼?

韓信思慮已久,立刻建言道:“君侯已得江陵,接下來,當攻取南郡諸縣,乃至於整個荊州!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必先取之以爲立足之資!”

《禹貢》裡說:荊及衡陽惟荊州。戰國時荊州的地域,北到荊山(湖北南漳縣),南到衡山(湖南衡陽市),大致就是楚國西部疆土。不過現如今南境稍有擴大,已至五嶺,大體相當於南郡、衡山、長沙、洞庭、豫章五郡。因爲黑夫的緣故,豫章郡西楚移民居多,在這個位面,也常被算作荊州的一部分。

韓信的提議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利倉附議道:“南征軍大多數人,便徵發於荊州五郡,就算不考慮以後,全取諸郡縣,以安將士之心,也是眼下最緊要的事。”

黑夫頷首:“夫江陵者,荊州之中也,北有當陽之蔽,西有夷陵之防,東有安陸之援,南則有孱陵爲後庭,眼下便優先略取這四處罷。”

他讓陸賈將南郡的地圖在案几上攤開,作爲昔日的南郡兵曹左史,南郡的地理道路,黑夫爛熟於心,都不用湊近去看,只遠遠地信手指點道:

“竟陵、安陸等地(湖北潛江、孝感),北控冥厄三關,南通武昌,居鄢、郢之左腋,爲邾、鄂之上游,水陸流通,山川環峙。春秋時,楚人用此以得志於中原者也,更是吾等故土,不可不復……利倉!”

“諾!”

黑夫給了他一塊新制的虎符:“任汝爲假都尉,帶上辛夷,以及安陸青壯子弟一萬人,向東支援季嬰,讓辛夷馳騁諸縣,招降取竟陵、雲杜、新市秦吏,同時收復安陸!消滅馮毋擇軍殘部!”

利倉領命而去,黑夫的目光,又看向了共尉。

“當陽縣(湖北荊門市)居江、漢之間,南捍江陵,北援襄陽,東護隨縣脅,西控荊山,扼夏道咽喉,爲四集之路。當陽固,則江陵有所恃。汝母家就在當陽,且令你爲別部司馬,率五千人去奪取此縣,再北圖鄢縣!”

當陽長阪坡之名,黑夫後世亦有耳聞,此地爲江陵的北門戶,也是最後一道險隘,必須守好了,否則朝廷的軍隊可長驅直入,威脅江陵。

想到可以回老家一趟,共尉摩拳擦掌地走了,接下來輪到吳臣。

黑夫道:“我曾經去過夷陵(湖北宜昌),自巴地歷三峽東下,連山疊嶂,直到此地,水流才漸平,山勢也漸緩,故夷陵乃江陵西門戶,是從巴蜀來江陵的必經之地。昔日秦將司馬錯取夷陵,江陵便腹背受敵,楚王只能棄之東逃,故知失之非損一城,全郡可憂也。”

“汝亦爲別部司馬,率師三千,且取道枝江,定要奪下夷陵,阻擋可能到來的巴蜀之師!”

吳臣很明白事理,應諾後到:“待奪取夷陵後,下臣立刻派出使者,西叩巫縣,將江漢天翻地覆的消息,傳到巴郡去!”

這相當於是在警告巴氏:“快些把我家君侯的夫人、君子送回來!”

東、北、西皆有派兵,最後便輪到了南邊。

“滿。”

黑夫親自來到滿的身邊,滿受寵若驚,連忙作揖。

“你我乃昔日同僚,無須多禮,可還記得十多年前,夷道巴人叛亂,你我共平此亂,守夷道孤城,又耀兵孱陵(湖北公安)之事?”

“下吏自然記得。”黑夫不忘舊日之誼,滿十分感動。

黑夫道:“荊江以南的夷道、高成、孱陵等地,環列重山,縈繞大澤,雖然戶籍稀少,但北連江陵,爲之襟帶,更是進入洞庭郡的必經之路,實江漢之藩垣也,你對那邊熟悉,亦爲別部司馬,帶兩千人走水路,去爲我招降諸縣。”

滿接令而出,離開前,還有些不服氣地瞥了一眼曾“羞辱”他的韓信,心中暗道:“看吧,故舊就是故舊,不需多久,我也能當上都尉,與你平起平坐!”

最早提出“先取荊州爲家”的韓信眼看衆人皆得軍令,各自離去,唯獨他沒被點到名,年輕人氣盛,不免有些心急,起身拱手道:“君侯……”

“韓信啊。”

黑夫卻道:“可是見衆人皆有使命,心癢了?”

“你自從北出五嶺後,先在興樂水以囊沙破敵之計,水淹三軍。又與小陶圍攻臨湘,擒得李由。接着奉我之命,白衣渡江,奪取江陵,又出城馳援,南征軍方能獲此大勝,韓信,你堪稱首功!但兩月三戰,想來也乏了,且休整一段時日。“

被黑夫誇爲“首功”,韓信自然高興,但仍作揖請命道:“韓信還能戰!”

黑夫卻搖頭:“你是能戰,那些從嶺南步行千里,月餘以來經歷大小數戰,幾乎沒有片刻停歇的將士們,還能戰麼?就算不體恤自己,也要體恤士卒啊。”

他拍着韓信的肩膀,笑道:“再說了,大戰已畢,接下來,不過是奪取幾個小縣城罷了,這種肘腋事,衆人可爲之,反倒是坐鎮心腹,看好那萬餘俘虜,非大將不可!”

“原來是這樣……”韓信似乎明白了。

黑夫道:“你且養精蓄銳,繼續訓練士卒,爲我守好江陵城。等到下一場大決戰時,本侯還要指望你再建奇功!”

話已至此,韓信仔細想想似乎也對,遂應承下來。

黑夫親自挽着韓信出院,還壓低聲音,對韓信私語道:

“在我眼裡,你韓信,可不止是一把宰牛刀。”

“而是一柄,屠龍寶刀!”

……

沒撈到差事的韓信被誇得心花怒放,心滿意足地走了,卻不知黑夫回到院中,卻暗自搖頭:

“再不壓一壓,讓被甩後面的衆人多立點功趕上來,你這把刀,我很快就用不動了。”

過去月餘時間,黑夫幾乎每一仗都在行險,對韓信是不得不用,若無此人,長沙、江陵的戰事,勝負還真很難說。

眼看危局已過,短時間之內不會有大戰,就乘機將這把刀收一收藏一藏。

這時候,陸賈過來,除了今日會議的記錄外,還獻上了一篇熬夜寫就的文章。

“這麼快?”

黑夫有些吃驚,要知道,陸賈可是昨天半夜纔到啊,雖然自己跟他說了所需文章的大概內容但光是想那些典故,就得好一會吧。

陸賈笑道:“來到江陵,聞君侯之大勝,見南郡之新貌,不由欣喜,故文思如泉涌,這篇文章,按照君侯所籌畫的草稿,加以補益,一氣呵成,請君侯觀之……”

說着陸賈將輕薄的紙張雙手奉上。

文章的開頭並不出彩,無非是如復讀機般重複過去的話,聲討奸臣逆子弒君篡位,搞得天下板蕩,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強調了南征軍“靖難”的正義性。

接着又說明武忠侯在江陵的政策:包括減租減息,廢除部分百姓詬病的嚴苛條律,但又將維持《賊》、《盜》等律,以保證江陵的治安。

最後幾段纔是最重要的,不僅要在江陵散播,還要讓天下皆知!

“自古邦國執政之臣,曷嘗不得賢人君子佐之,周公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今江陵初定,荊州不安,靖難未成,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天下大亂時,最重要的是什麼?

人才!

而且只嫌少,不嫌多,隨着控制地盤的的擴大,黑夫的幕府也咎待擴充。

在用人上,黑夫可以說是廣開門徑,希望社會各階層的有才之士,都能踊躍加入自己。

他同意讓投誠的江陵諸吏官居原職,如自己的故舊滿、唐覺等,更委以重任,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嫺熟律令戶籍的秦吏,是新政府的基石。

在此之餘,黑夫還延續了昔日在膠東的政策,向本地豪長勢力示好,讓三老、豪長們舉薦族中良家子弟來,充當親衛、近吏,得了這羣地頭蛇投靠,辦事就方便多了。

這都不新鮮,新鮮的是第三條,給了那些在秦朝體制內沒有出頭之日的人,一個全新的躋身階梯:

“古人云,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知非獨官府豪門,里閭陋巷之中,亦多賢能之士。”

“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今荊州五郡,戶數十萬,人文薈萃,不論布衣、贅婿、商賈之屬,但有文武之才,或能出長策、奇計,而助餘靖難功成者,且效毛遂自薦,凡有真才實學者,吾必得而用之!”

——《武忠侯告荊州父老書》!

……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624章 快活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1002章 積木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845章 遺臭萬年第712章 亡秦者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939章 胠篋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1028章 敵友第1022章 驕兵必敗第633章 甜棗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287章 鶡冠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678章 風暴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443章 紅氅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601章 衛滿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965章 劃江而治第964章 越兵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290章 燈下黑第122章 積粟第915章 爲何而戰?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729章 有的人活着第803章 漢東之國隨爲大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572章 君臣第337章 梟子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601章 衛滿第256章 王翦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790章 不值一提第810章 結盟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511章 稷下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875章 萬事俱備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53章 鄉里鄉親第551章 朕安第236章 威懾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981章 籍田第1031章 扶桑第851章 伊尹周公之事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128章 爭首第255章 行矣第345章 隸書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639章 韓信第876章 武城第836章 鼠第1002章 積木第991章 鍾離眛第92章 贈馬第954章 東出第619章 項氏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54章 衷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173章 人之賢與不肖第541章 莫如樹谷第550章 今欲舉大事!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78章 大行於世第806章 沛公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43章 舂穀持作飯第619章 項氏
第624章 快活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1002章 積木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845章 遺臭萬年第712章 亡秦者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939章 胠篋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1028章 敵友第1022章 驕兵必敗第633章 甜棗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287章 鶡冠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678章 風暴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443章 紅氅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601章 衛滿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965章 劃江而治第964章 越兵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290章 燈下黑第122章 積粟第915章 爲何而戰?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729章 有的人活着第803章 漢東之國隨爲大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572章 君臣第337章 梟子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601章 衛滿第256章 王翦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790章 不值一提第810章 結盟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511章 稷下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875章 萬事俱備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53章 鄉里鄉親第551章 朕安第236章 威懾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981章 籍田第1031章 扶桑第851章 伊尹周公之事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128章 爭首第255章 行矣第345章 隸書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639章 韓信第876章 武城第836章 鼠第1002章 積木第991章 鍾離眛第92章 贈馬第954章 東出第619章 項氏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54章 衷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173章 人之賢與不肖第541章 莫如樹谷第550章 今欲舉大事!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78章 大行於世第806章 沛公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43章 舂穀持作飯第619章 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