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輸不起

bookmark

六國聯軍的總指揮部設在臨晉城,這裡本是大荔戎國的都城,大荔爲秦所滅後,臨晉被經營成了關中東部重鎮,也是通往河東的通衢之所。

過去百年來,秦軍去掃滅燕、趙的軍隊由此出發東去,早已被秦人同化的大荔人是秦軍中不可忽視的一支悍勇之師,他們歸家時也帶回了大量戰利品,樑楚的絹帛,趙魏的漆器,甚至是燕國的牛羊,以六國的精美器物,裝飾他們簡樸的家。

這裡談不上多麼富庶,但也有許多軍功地主的小莊園點綴在平原上,里閭間。

但自從去年開始,不少男丁先前都被胡亥徵去南方“平叛”,要麼就去河東、函谷關增加東方的防禦,根本沒料到河東尉趙成竟然降敵。

六國軍隊沒遭到任何抵抗就穿過了河東,入侵西河,臨晉首當其衝。

面對忽然打上門的六國羣盜,臨晉的縣令、尉下意識做出了抵抗的命令,但難敵對方數萬之師,城邑三日便告破了。

現如今,一切都調轉過來,在臨晉人看來,那些身材矮小,滿口楚地蠻音的楚國羣盜,胸中充溢着一種可怕的瘋狂。

名爲復仇的瘋狂。

從一年多前起兵開始,項氏便向楚人們一遍遍灌輸着楚國的百年之恥:從張儀的欺騙,楚懷王入關中不返,到鄢郢的十多萬死者,先王之陵被秦人肆意焚燒,項氏三代人戰死沙場,壽春郢宮中,寧願縱深跳下高臺,也不願爲秦人折辱的楚國公主季羋……

就算是最漠然的楚人,對亡國之仇感觸不深,可一遍遍耳濡目染,也足以對秦朝產生憤恨。更何況,過去十餘載,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遠戍咸陽、嶺南的苦役,那些來自故秦人的折辱鞭打,都是留在記憶乃至身上的傷痕。

於是從楚人進入臨晉伊始,便毫無軍紀可言。

他們像惡犬那樣狂吠,像烏鴉一樣雲集,掠奪府庫,踐踏勳廟,將白起、司馬錯的靈位丟到地上,踏上一萬隻腳。

對待平民百姓,也口出惡言,屠殺男丁,從母親手中搶奪孩童,從孩童身邊奪走母親,肆意凌辱少女,既不怕軍規的懲罰,也再不畏懼秦律的報復。

楚軍毒打一切穿玄衣的秦吏,拳腳相向,惡狠狠地鞭笞他們的身體,將法冠取下來做尿壺,又砍掉腦袋,高高插在矛尖,臨晉街道上血流成河,許多人像羊一樣被拖去宰殺了。

不知出於何種邏輯,儘管項羽認爲仲父與匈奴聯合,是可笑的與禽獸爲伍,但對臨晉城裡真正的禽獸暴行,他卻是默許的態度,甚至還以爲,這是正當的報復。

“昔日暴秦如何對待六國,今日六國就將如何對待暴秦!”

“報讎雪恨,以彼虎狼之道,還之彼身!”

暴行就這樣在臨晉,徵縣、大荔等曾劇烈抵抗六國聯軍的城邑持續了半個月:

無論是在寬闊的大道,還是擁擠的里閭,沒有秦人能夠逃脫這場劫難,到處是哭喊聲、淚水、哀哭和乞求聲,男人痛苦的呻吟,女人們的尖叫,受害者被砍成肉泥,淫褻的行爲,平民被賣爲隸臣,家庭骨肉分離,貴族和德高望重的三老遭到可恥的虐待,人們哭成一團,富人被洗劫一空。

和數百里外,北伐軍進入咸陽時嚴明的軍紀,幾無冒犯相比,洛水兩岸,真是一邊天堂,一邊地獄。

直到范增到來,極力勸阻項羽,這些暴行纔有所收斂。但整個臨晉早已被狂亂的數萬楚人禍害成了一座空城,居民要麼被殺,要麼拼命渡過洛水朝西方逃去。

西河人開始用腳投票了。

一時間,六國聯軍連協助輸送糧秣的本地人都找不出來。

聯軍的戰爭會議,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於臨晉縣寺召開:

楚軍最高統帥,項籍坐於最高處,他年輕勇銳,一身赤甲閃閃發亮。

他的仲父,武信君項梁及亞父范增位於左右,項梁戴着的大冠將殘缺的耳朵遮住,范增則簡陋地插了個簪,若有所思。

西席上則是趙、魏、韓三方的代表:趙軍統帥廣武君李左車、苦陘君陳餘、客卿蒯徹;魏國則是魏相張耳,其子張敖;韓國則只有隨項羽入擊函谷關的韓信(公孫信)。

本來蒯徹提議,知曉關中虛實的趙高也欲與會,但卻被項籍粗暴拒絕,關在了大門之外。

今日,聯軍的主要爭議,是派往黑夫處的三名使者,只回來了一人。而項羽更是慍怒,因爲他直到武涉歸來,方纔得知,負責楚國外交之權的范增,瞞着他幹了什麼事。

“只是爲了試探黑夫,並非欲與之立約。”

范增如此解釋:“如今其意已明,擺明了是要繼秦始皇之暴政,視吾等爲羣盜而非諸侯,對和談共分天下也毫無興趣,反欲滅之而後快!”

張耳深以爲然:”黑賊滅我之心不死,六國是時候放下偏見,一致對敵了,胡亥雖亡,然暴秦未滅,反較以往更強!“

“然也。”

趙國客卿蒯徹附議道:“一韓、魏、齊、楚、燕、趙以從親,以畔秦。令天下之將相會於洹水之上,通質,刳白馬而盟,不然,黑夫已據攝政之位,待其廓清關中,必效昔日秦王,出函谷以害山東矣。”

策士的身份本就是多變的,橫不離縱,縱不離橫,全視天下形勢強弱而定,蒯徹這會扮演的,卻是力主合縱的蘇秦了。

但李左車卻拆了自家客卿的臺:“六國再度合縱,一致對敵強秦,可也,但若欲引匈奴入塞,恕趙人恥於與胡虜爲伍!”

當是之時,冠帶戰國七,而燕趙秦三國邊於匈奴,邊境之民常苦其爲害,皆與之爲敵,從未有哪一國爲了進攻鄰國,而引匈奴入寇,這已成了一種默契,直到燕代將亡時,才被走投無路的燕國太傅鞠武打破。

而李左車是李牧的嫡親孫子,他大父便是在雁門對抗匈奴時一舉成名的,而李左車隱匿在代北,當秦北逐匈奴時,亦壯其氣,也佩服黑夫爲大父李牧設祠悼念的舉動。

眼下要李左車與匈奴人結盟,怎麼可能,若使匈奴再度坐大,最先受苦的,不還是他們趙人麼!

但國土偏南的魏國人就有些難以理解了,大言不慚地說道:“吾等邀匈奴一同對付暴秦,這與趙國軍中徵樓煩人爲騎,有何不同?”

他見李左車軍中,就有不少頭戴皮帽,長相奇異的婁煩騎士,都是胡人,既然可以利用婁煩,爲何不能利用匈奴呢?

李左車彬彬有禮,嘴上卻絲毫不落下風:“敢問魏相,家養的犬與野外的狼,能一概而論?”

總之,趙國人的意見擺在這了:合縱可以,但絕不同意將匈奴也拉進來。

張耳還欲勸說,作爲在場衆人的主心骨,項籍的聲音卻響了起來。

“廣武君之言,籍深以爲然!”

“六國之仇,不必籍匈奴之力,惹天下人嗤笑,而當靠吾等自己來報償!”

既然聯軍裡最強大的楚、趙主帥都不同意與匈奴結盟,那此事便不了了之了,反正匈奴那邊似乎也沒什麼誠意,至今仍在上郡邊緣遊弋,並無舉族南下的打算。

項梁心中嘆了口氣,他明白,將強大新秦國絞殺的機會,就這樣失去了,匈奴人本就只想乘火打劫,既然六國不願盟誓,冒頓自不會全力相助。

“那現在的問題是,諸侯留在西河對敵,還是退回去?”

接下來是持續的爭論,三國的主事者尚未說話,其下的各路小帥都尉、軍師策士便各抒己見,他們也把握機會,卯足全力……或大吼大叫、或高聲咒罵、或曉之以理、或語帶玩笑。

楚、趙、魏各自掌握的情報被分享出來。

趙國方面說,偵察到黑夫軍一部兩三萬人,正沿洛水北上,似是韓信的部隊,看上去是要去上郡的,而趙軍忙於進攻太原,這邊卻連少梁山負隅頑抗的秦軍殘部都未能解決。

魏國方面也稟報,風陵渡對岸的斥候,發現也有一支三四萬人的大軍,沿着馳道向東行進,進入魏軍久攻不下的桃林之塞,桃林塞的秦人守卒稍作猶豫後,開城迎東門豹進入,想來抵達函谷關,威脅三川郡,只是時間問題……

而楚國方面則坦言,黑夫主力十餘萬大軍,已離開了高陵,向東進發至櫟陽一帶,兵日漸向西河靠近。

最終得出結論,看來黑夫是想搞一出三方鉗擊,與六國在西河決戰了!

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希望暫時撤退,畢竟西河已被六國,尤其是楚軍禍害得一片狼藉,當地人抵抗不絕,大軍在此失了人和,不是決戰的好地方。

陳餘見聯合匈奴無望,遂力主暫時撤兵,更指出:眼下聯軍在西河,除了以戰養戰外,吃喝全靠河東郡提供,已難以爲繼,不妨暫退,讓疲累的軍隊得到休整。黑夫急於廓清關中,暫時不會東進,待各國休養一個冬天,再度發動舉國之兵,湊齊數十萬大軍,再合力伐秦不遲。

這個人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但項籍卻拍案道:

“不戰於秦地,難道要讓黑夫兵臨諸侯都邑之下,才匆匆拼死不成?”

他站起身來,掃視衆人:“諸將戮力而攻秦,卻聽聞黑夫入關,遂久留西河不行。趙魏之王埽境內而專屬於汝等,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何不在此與黑夫決一死戰!?”

張耳提醒項籍:“上柱國,在西河決戰,吾等輸不起……”

尤其是楚軍,距離家鄉最遠,一旦敗北,幾無歸還可能。

但就是這種逼到絕境的氣魄,才讓項籍打贏了鴻溝之戰啊!

他肅然道:“夫戰,勇氣也,一旦吾等退卻,勇氣頓失。以黑夫之軍,合關中之卒,不出一年,其甲兵將倍於六國,到那時候,秦人兵臨邯鄲、濮陽、彭城之下,吾等纔是真正的輸不起!”

“可若在西河對決,黑夫,同樣輸不起!”

“他一旦敗了,就將失去咸陽,失去關中!”

雖然是出於不服輸,不願退的單純想法,但項羽卻一語道中了六國現在的處境:西河之戰,大概是最後一次,雙方都輸不起的戰爭了……

他指出:“黑夫分兵乃是失策,雖有大批降卒及驪山徒,但不能全心信任,只能充當偏師,其主力不過十餘萬人,與我相當。”

“那以上柱國之見……”

項籍一揮手:“焚燬橋樑,燒掉糧秣,破釜沉舟,殺牛羊饗士,就在西河,與秦人決一死戰!”

“一戰定天下之勢,若勝,吾等可入咸陽,焚秦社稷,報百年之恥,若敗……”

項籍叱吒怒吼:“那也死得其所!”

這話聽着霸氣,但卻可嚇壞了衆人,在場的人,包括李左車、張耳、蒯徹都大搖其頭,覺得項籍太過意氣用事了,他們可沒有用三軍來賭博的覺悟。

就連楚國的范增、項梁,皆老成持重者,也不置可否。

軍議陷入了僵局,而就在此時,一個消息的到來,也徹底打擊了楚人在西河與黑夫決一死戰的決心。

楚國的蕭公角趨行上堂,他頂着高高的冠,繞過嘈雜的會場,來到范增面前,將一封帛書交給了亞父,又小步退下。

范增睜着有些昏花的眼睛,打開後,瞳孔微微變大,但還是將帛書塞衣袖,不動聲色地挪動腳步,來到項籍跟前,附耳道:

“上柱國,壽春急報,黑夫令舟師自江東渡江擊我淮南,九江、東海告急!”

……

PS:今天只有一章,這幾天都在路上,工作效率也低,更新不太穩定,大家見諒。

第628章 爛攤子第7章 喜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196章 卸甲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980章 結第812章 鼎烹第852章 逐君側之惡人第716章 臨之以兵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248章 言志第88章 罪與罰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648章 蠱禍第158章 受金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567章 平原津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97章 足跡學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196章 卸甲第919章 魚龍第995章 大盜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347章 法術勢第945章 癡兒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974章 假王第284章 秦王(上)第269章 墨攻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1008章 太昊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900章 不殺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172章 秦墨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972章 呂澤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118章 大梁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338章 叛徒!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393章 大買賣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288章 不要臉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196章 卸甲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194章 諾!第603章 三千里江山第732章 上病益甚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671章 美夢第59章 天狗第640章 一飯第589章 毒士第119章 絕地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68章 鬼吹燈第666章 七閩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622章 故人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386章 大原之戎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1020章 我來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231章 帆影第84章 雞血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552章 羣雄第29章 無衣第964章 越兵
第628章 爛攤子第7章 喜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196章 卸甲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980章 結第812章 鼎烹第852章 逐君側之惡人第716章 臨之以兵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248章 言志第88章 罪與罰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648章 蠱禍第158章 受金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567章 平原津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97章 足跡學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196章 卸甲第919章 魚龍第995章 大盜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347章 法術勢第945章 癡兒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974章 假王第284章 秦王(上)第269章 墨攻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1008章 太昊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900章 不殺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172章 秦墨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972章 呂澤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118章 大梁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338章 叛徒!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393章 大買賣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288章 不要臉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196章 卸甲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194章 諾!第603章 三千里江山第732章 上病益甚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671章 美夢第59章 天狗第640章 一飯第589章 毒士第119章 絕地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68章 鬼吹燈第666章 七閩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622章 故人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386章 大原之戎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1020章 我來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231章 帆影第84章 雞血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552章 羣雄第29章 無衣第964章 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