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

呼喊聲中,一艘長約十丈,寬約四丈“民用船”劃破海浪緩緩靠近棧橋。

西海鎮守呂端穿着公服站在岸上,目光越過先行下船的護衛,直接看向正在朝下走的一衆官員。

打頭的一位身着赤色公服,樣貌看上去要比呂端大上一輪。

見其下船,呂端連忙上前幾步:“西海鎮守呂端見過白少監!”

少府少監白茅連忙回禮:“呂鎮守不必多禮。”

隨即,白茅一一爲呂端介紹身後衆人。

傳法院令賈黃中、太湖水軍第一旅都指揮使苗崇安,即將上任的石見令焦守節,以及被任命爲日本道錄令的五鬆道人和道錄丞釋圓成法師。

呂端招呼僚屬安排後續船隻靠岸以及隨行將士護衛住處,他自帶着白茅等人回城中官邸。

據呂端所言,西海城內有不少日本商人和貧民,爲了展示國威,衆人將儀仗擺開。

但幾人沒有各自分開,而是一同坐在一輛巨大的木製馬車中,三面障塵重重放下,前方則只放下一層擋飛塵的薄紗。

此時正是秋收季節,一路看去,路邊農田不少衣着破爛的農夫正在彎腰收割。

白茅不由感嘆:“此間夷民,頗類中國!”

呂端聞言笑道:“正是如此,且此間百姓多祭淫祀邪神,故下官請求朝廷委派道釋二教法師前來傳法。”

說着,他扭頭朝賈黃中笑笑:“當然,日本世家貴族還要仰仗賈院長的傳法院。”

賈黃中等人盡皆點頭,其中五鬆態度最爲平淡,賈、釋二人要熱情一些。

不過呂端並不在意。

白茅一行人剛出海,他就知道了這一行人的身份。

少府少監白茅,周山書院的學生,當今首相在京兆府時的舊部。

石見令焦守節,參知政事焦繼勳嫡子。

苗崇安,樞密使巴寧泰遠親。

五鬆道人是首相舊識,先後師從彭曉、陳摶。

就連釋圓成,也是在洛陽文武將官圈子裡出了名,纔會被選中來西海鎮守府。

這裡面,背景最小的也就賈黃中了,即便如此,他也有一個做過前朝宰相的祖先和一個神童的名頭。

西海城是一座新築的城池,嚴格按照中原規制,執行興國元年頒佈的《天下城池營造法式》,注重防水、防火以及守城戰。

穿過城門,一眼就能看到碎石路另一頭的鎮守衙門。

路兩旁普通的臨街商鋪,能看得出來大部分都是國人。

而從主路分出去的街道就全都是普通的土路,房子也都高低不同,唯一的相同點就是從主路這邊看去,看不到木製結構的房子,絕大部分都是土木混築,偶爾能看到磚石建築。

這是營造法式裡面的要求,城內禁止連片的木製建築。

新築的城池要遵循此條,老城池則要逐步用土木混築甚至磚石取代木製建築。

即便是再古板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按照營造法式整修城池之後,水火之災似乎要比以往來得少。

其弊端,大概就是麻煩與花錢,因此許多城市出現了一個被稱爲“房產建築”新行當,專門買地建房然後或租或賣。

能幹這行當的,基本都有官面上的關係,還有一些本就是當地任俠組織的,然後搭上官府。

西海城這邊沒有這樣的人,建房賣房都得鎮守府自己來幹,比如臨街的這些店鋪,全都是鎮守府的產業,那些商人只是租了下來。

雖然算起來租肯定不如買划算,但中原人擔心朝廷什麼時候就會放棄這裡,自然不願意花錢買;日本人則是覺得如果周國放棄這邊,他們就能白得一間鋪子,也不願意花錢買。

呂端在給哥哥呂胤的信中時常自嘲渾身市儈。

一行人浩浩蕩蕩穿過半座城池抵達鎮守府。

鎮守府大堂裡早已擺好桌椅輿圖。

謙讓一番,呂端坐在主位,白茅坐到主賓位,其餘人等依照尊卑長幼落座。

喝茶閒談一番,呂端起身走到地圖前。

“白少監和諸君遠渡重洋而來,本該叫諸君好生歇息一二,只是局勢緊急,不得不盡快叫諸君知曉現狀,有失禮之處,還望原諒則個。”

白茅身爲職位最高的,直接開口道:“呂鎮守不必如此,我等來此是爲朝廷公事,非是爲了享樂宴飲。”

呂端點點頭,側身站在地圖前,目光主要放在白茅身上。

“渤海海軍第一艦隊和第四都、第七都現在位於石見,第一都、第二都、第五都位於石見長門,按照日本的郡國劃分,大概在阿武郡和鹿足郡境內。

“年初的時候,日本國主成明和左大臣藤原實賴爲了獲得朝廷支持,同意將他們的西海道進獻給朝廷,周邊各地雖對朝廷懷有敵意,可少有交惡之舉。”【1】

他說的簡單,但實際上,哪怕中樞爭權,第一反應也該是驅逐敵人,而非割土求援。

日本中樞選擇進獻土地和民衆,純粹是之前屢戰屢敗,甚至被渤海海軍威逼都城!

爲了不讓對手有投靠周國的機會,成明和藤原實賴不約而同地選擇率先示好周國,沒料到兩人想一塊去了,割地一事就進展得十分迅速。

“海軍主力基本都用在鎮壓西海鎮守司境內匪軍上,不過自從六月發現石見、安藝境內有金銀礦,海軍丁都監力排衆議出兵石見,周邊各國現在都有異動,據傳要組成聯軍進攻我等。”【2】

金銀礦!

這是白茅過來的主要原因。

興國以來,大宗交易中的金銀使用越來越頻繁。原本錢鈔署發行紙鈔能夠用於大額交易,可惜平章事嚴令錢鈔署發行的紙鈔必須能夠隨時在國庫兌換成足額金銀銅,限制了紙鈔的數量。

當海軍發現金銀礦之後,太府卿立刻找到少府,然後聯合少府監一起上奏,讓少府少監白茅親自來負責日本金銀礦事宜。

或者爲了制衡,也或者爲了其它,於是一個沒有確定縣界的石見縣成立了,縣令焦守節孤身一人上任。

白茅直接詢問:“可知敵軍有多少人?”

“據參謀估算,日本所謂一國,可糾集兵力三千至九千人,只是因日本國國政混亂,且西海依然進獻給朝廷,兼之丁都監拿下金銀礦之後未有其它動作,周邊各地一直沒能下定決心與朝廷爲敵。”

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有些話,不吐不快
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有些話,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