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

擊敗了高句麗人後,衛朔終於騰出手來可以好好規劃一下廣闊的遼南地區。如今加上張統從帶方、樂浪兩郡遷徙而來的三萬漢人,如今聚集在遼東半島南部的漢民共有近七萬人,若是再加上兩萬高句麗俘虜,整個遼南聚集了近十萬人。

大戰一結束,衛朔就與麾下幕僚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春耕,由於使用了新式耕具,再加上馬耕技術的推廣,使得近萬青壯遼民竟然開墾了超過八百萬畝土地。

根據衛朔和衆人商量好的計劃,所有遼民都將被安置在地廣人稀的遼南、遼東。此時的遼南、遼東根本沒有多少人,只有西安平一個縣城,很多地方都是無主荒地,區區七八萬人口輕輕鬆鬆就消化掉了,也省去了‘打土豪’的麻煩。

在這裡推行均田制,衛朔一點兒也不擔心受到阻力。在安置遷民的一、兩個月中衛朔與麾下最重要的就是統計戶籍、丈量土地。

經過統計,在遼東衛朔麾下聚集了一萬七千餘戶,共七萬兩千餘人。這裡面還包括從帶方、樂浪遷徙來的以及最近一段時間從遼東西部自發逃過來的流民。衛朔看着手上的統計數據,不禁有些欲哭無淚。

整個遼南的總人口甚至比不上徐州轄下的一個縣的人口多,要知道這可是遼地兩個郡外加一個縣的總人口。就這還要算上從幽州各地逃難而來的流民,要不然真不知會有多慘。

到了五月左右,隨着各地的丈量統計和安置都完成的差不多了,衛朔準備在遼南實行均田制。官府招募流民到南邊開荒的消息,一下子在西安平內傳揚開來。大量聚集在此地的流民頓時像炸了鍋一般,紛紛聚集在縣府門口打探消息。

“大郎,大郎,快帶我去看看!這消息是從哪裡來的?”縣城內一個破落的房屋中,一位上了年紀的老者從屋內探出身子,直朝門外喊道。

一個年輕漢子聞聲,從外面匆匆跑了回來,邊跑最終邊喊道:“阿爹,縣府門口都張貼了告示!怕我等看不懂,官府還專門派人在一邊宣讀,現在正有許多人聚集在縣府門口聽講呢!我這不是擔心阿爹着急,特意回來叫您了嗎?”

年輕漢子說完,忙上前攙扶住出門的老者,兩人便要出去看那告示。這時,從屋內走出一個老婆子,開口道:“我說老頭子,你都一大把年紀了還去湊什麼熱鬧?!讓咱家大郎去聽聽不就得了?萬一人多擠着碰着你了,咋辦?”

那老者回頭瞪了自家老婆子一眼道:“你一個婦道人家懂什麼?!幕民分田乃是關係到我等庶民生死存亡的大事,作爲家主我若不親眼看一看如何能放下心來?”

“哎呀,爹,娘你們就別爭了,再晚一會兒,說不定官府就講完了!”老婆子還沒說什麼,旁邊的年輕漢子卻等不急了。

老者一想起告示的事,就熄了與自家婆娘爭吵的心思,在兒子的陪伴下疾步朝縣府走去。當老者與兒子趕到的時候,縣府門口已聚集了大量前來打探消息的流民。因爲來晚了,老者一邊聽還一邊向周圍的人打探前面的內容。

“官府說了,每戶人家至少分三百畝荒地,耕馬一匹,還有一套新式耕具!除了田地外,馬匹、耕具都算是官府借給我們的,等秋收之後,各家根據收成繳納一定的糧食作爲償還。當然了,不是一定要今年全部償還,如果今年收成不是很好,債務還可以往後延遲三到五年。”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沒什麼好說的!官府既然肯借給我們馬匹與耕具,就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老朽只關心官府規定的稅賦是多少?”老者不關心還債的事,他只擔心官府收取過多的賦稅。

那人見問稅賦的事,頓時臉上露出一絲興奮之色道:“呵呵,老丈有所不知,衛大人體恤我等流民生活不易,特意將每畝佃租下降至十五稅一!”

那老者聞言不禁動容,道:“真是十五稅一?”

“嘁!這等大事我還能騙你不成?不信你問周圍人?”

這時,四周的流民紛紛點點頭,證實那人並未誆騙老者。不料,老者卻一下子熱淚盈眶,多少年了,自文景之後,農民賦稅從未降至今天這麼低過。像他這樣的佃戶流民,祖祖輩輩四處與人當佃戶,如無根之木般苦熬了這麼許多年,不成想臨了在他的身上,擁有了祖輩夢寐以求的土地。

……

另外,鑑於遼南地理的特殊性,衛朔在營建中旅順港內設立了市舶司,將統一管理遼地對外貿易事宜。根據規定,遼地將統一關稅,按不同商品在交易時一次性徵收不等的交易稅,之後商品就可以在遼南自由通行,而不必再行繳納稅賦。

此舉旨在活躍遼地的商業,作爲現代人,衛朔深知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無工不強的道理。因此在均田制走上正軌,遼地農業發展初步穩定後,衛朔就把注意力放在了郡內的商業發展上。

“主公,將鹽鐵實行官府專賣我等可以理解,可爲何還要將茶葉也劃入其中呢?”

魯昌、韓壽等人有些不理解衛朔爲何執意將不起眼的茶葉也列入官府專賣,在他們看來,茶葉一年的稅賦不過幾萬錢根本不值得如此大費周章。魏晉時期因茶葉尚未向下層百姓普及,使得衆人都不看好茶葉的稅收前景,但衛朔卻不這樣看。

他相信隨着時間推移,茶葉早晚會像鹽一樣成爲百姓家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再說草原胡族同樣對茶葉需求量極大,現在提前將茶葉列專賣,日後說不定可以作爲制衡胡人的手段。

爲了打消諸人的疑慮,眼下衛朔還是十分耐心的向衆人解釋道:“在座諸位應該都品嚐過嶗山的炒茶,都知道它是有多麼的吸引人,我相信茶葉早晚會像食鹽一樣成爲百姓日常離不開的消費品。現在將其列爲專賣產品,就是爲了避免日後產生麻煩。”

儘管衛朔這個理由有些牽強,可衆人考慮到主公一貫正確,只好選擇了順從。處理好農業、商業方面的事情後,衛朔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教育上。爲了培養後備人才,衛朔準備在遼南設郡、縣、鄉三級學校。

凡遼地百姓,家中有超過六歲的孩童,無論男女都可免費入鄉學,接受蒙學教育;六年之後,通過考試可入縣學;再過三年,就可參加郡學入學考試;如果學子順利通過了郡學畢業考試,又拿到了州學入學通知,將來可以到州學學習。

按照衛朔的設想,只有從州學出來的學子,纔有資格參加日後官府舉行的文官招募考試。衛朔吸取了歷史上歷代科舉經驗,將官員考試與學業考試完全分開來。在歷史上,官府正是沒有將二者區分開來,才使得科舉制漸漸走入了歧途。

今後在遼南,只要學子從州學畢業,就取得了相應的學位等級,就可以憑此從事相應的職業。而要想做官,則必須參加官府一年一度舉行的科舉考試,只有通過了科舉考試纔有資格做官。

爲了籌建各級學校,衛朔讓剛剛投奔自己的平原劉讚、會稽朱左車、太山胡毋翼、魯國孔纂擔任遼東學政一職,專門負責各級學校籌建過程中的一切事宜。劉讚與其他世家名士不同,是這個時代不多的精通儒學之輩。再加上會稽朱左車、太山胡毋翼、魯國孔纂三人協助,相信用不了多久,遼東各地就會建滿學校。

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48章 祖逖來了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525章 郗鑑獻策第150章 尋找鐵礦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48章 祖逖來了第309章 北宮純重出江湖第172章 祥瑞帶來麻煩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404章 襲取華陰第438章 成漢入援仇池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411章 榆眉會戰之大獲全勝第571章 兵臨城下第328章 上黨攻略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394章 孤立宗室勢力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487章 即將鉅變的涼州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636章 江東新政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290章 盧水胡精騎?屁!第519章 走西口第84章 再見祖逖第652章 西域使者!第291章 各方反應第3章 跟着張大郎去買鹽第677章 最後一戰第585章 祭祀炎黃第348章 欲徵南洋第554章 羯胡中計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91章 曹嶷邀請第485章 東、西羅馬之爭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413章 兵臨城下第389章 徐兗變局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395章 宴會上的羅馬人第477章 影響(上)第152章 河北邵續第457章 大戰之前第171章 祥瑞白鹿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428章 宴請隱士第203章 戰後餘波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30章 挑撥離間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538章 王敦佔上風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339章 整合政務(上)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437章 美女是間諜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171章 祥瑞白鹿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請封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475章 國葬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182章 農牧場建設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333章 眼花繚亂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609章 伐蜀之議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598章 吳蜀聯合
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48章 祖逖來了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525章 郗鑑獻策第150章 尋找鐵礦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48章 祖逖來了第309章 北宮純重出江湖第172章 祥瑞帶來麻煩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404章 襲取華陰第438章 成漢入援仇池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411章 榆眉會戰之大獲全勝第571章 兵臨城下第328章 上黨攻略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394章 孤立宗室勢力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487章 即將鉅變的涼州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636章 江東新政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290章 盧水胡精騎?屁!第519章 走西口第84章 再見祖逖第652章 西域使者!第291章 各方反應第3章 跟着張大郎去買鹽第677章 最後一戰第585章 祭祀炎黃第348章 欲徵南洋第554章 羯胡中計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91章 曹嶷邀請第485章 東、西羅馬之爭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413章 兵臨城下第389章 徐兗變局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395章 宴會上的羅馬人第477章 影響(上)第152章 河北邵續第457章 大戰之前第171章 祥瑞白鹿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428章 宴請隱士第203章 戰後餘波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30章 挑撥離間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538章 王敦佔上風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339章 整合政務(上)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437章 美女是間諜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171章 祥瑞白鹿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請封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475章 國葬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182章 農牧場建設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333章 眼花繚亂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609章 伐蜀之議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598章 吳蜀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