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決心西征

?在確定了益州刺史人選後,衛朔又與衆人議起當前形勢,隨着燕國全取蜀地,奠定了統一天下之絕對優勢。

不少人鼓動衛朔趁勢渡江南下奪取江東,以完成統一天下之大業。

但衛朔深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中原、蜀地初定之際,冒然南下絕非最佳選擇。倒不是他擔心會兵敗江東,因爲他從未將東晉朝廷上下放在眼裡。

而且燕國真正的敵人,從來就不是江左東晉朝廷,而是躲在江東的世家大族。雖說目前已有不少世家選擇了臣服,但仍有大量世家聚集在江東試圖負隅頑抗。

在完全沒有消化掉前來投靠的世家前,衛朔不會貪多嚼不爛,妄想解決所有世家。

可惜有時候人光是躲着麻煩是沒用的,因爲麻煩事總會自己找上門。

“稟大王,據右路軍主將姚弋仲稱,晉寧州刺史王遜竊據朱提郡,並沿着瀘水(今金沙江)一線佈防,阻止我軍收復朱提郡。面對嚴陣以待之晉軍,姚將軍不敢擅專,特向大王請示該如何處置?”

隨着樞密院左使高瞻敘說,頓時引起現場一片譁然。

不少大學士叫囂着立即出兵給寧州兵一個教訓,並南下奪取寧州。

面對吵成一團的衆人,衛朔眉頭緊皺,深深陷入沉思之中。他有點兒搞不明白寧州刺史王遜之真實意圖,不知進佔朱提郡是寧州私下行動,還是暗中奉有天子密旨。

若是王遜私下圖謀,只想趁着燕軍入蜀佔點兒便宜的話,燕國便無須大動干戈,直接交由前線姚弋仲負責即可。

怕就怕這是東晉對燕國試探,若真是這樣的話,那燕國就要做好完全之策了。

衛朔擔心晉國會得寸進尺,在佔領了朱提郡後,會覬覦其他郡縣。而今益州初定,各地人心不穩,此時萬一晉軍大舉入侵,難保不會讓剛剛穩定的益州再次爆發動亂。

“諸位愛卿,爾等以爲寧州此舉是私下行動?還是暗奉天子旨意?”

“大王,臣以爲王遜背後應當有朝廷支持,不然借寧州刺史王遜天大膽子,他也不敢與強大的燕國硬碰硬。很可能是天子在獲知成漢行將滅亡,在無力阻止的情況下,遂指示寧州見機行事,先撈些好處再說。”

說到這兒,莫含臉上帶着三分譏誚之色道:“天子英明,爲人剛斷果決,其志遠勝先帝。以前天子受王敦牽制,眼下內患已除,他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看着益州落入燕國手中。”

“不過,天子也太小覷我燕國,憑一個寧州刺史,就想阻止燕軍全取蜀地?白日做夢!”

“臣請大王立即調兵好好教訓一下王遜,最好能借機南下收復寧州,全取南中之地。”

對於莫含的建議,溫嶠則不贊同道:“大王,臣有不同意見,據說南中瘴氣密佈,夷漢雜居,攻之不易。再者寧州刺史王遜鎮守南中十幾年,威名素著,遠近懾服,又熟悉當地地理,曾多次領兵擊退成漢入侵。”

“燕軍雖強勢,但多北人,在西南邊遠之地常有水土不服之狀,故不應冒然出兵,以免被晉軍所乘,墜我軍威,挫傷士氣。”

“以太真之見,當如何應對西南局勢?難不成眼睜睜看着晉軍侵佔朱提郡?”

“當然不能坐視晉軍侵擾益州,不然難保其不會得寸進尺。但臣也不應反應太過,反正眼下我燕國沒有與東晉大打出手的打算,只需稍使手段,讓晉軍知難而退出朱提郡即可。”

“好!就依太真之議,寡人這就下令徐州都督曹宏、豫州都督毛寶沿淮河加強戒備,同時調水師內河艦隊沿淮河巡視,爭取逼江東主動退去。”

衛朔之所以選擇溫嶠提出的相對溫和的建議,是因爲其當下的確沒有跟東晉爆發衝突的想法。倒不是他心慈手軟,而是燕國需要時間來穩定蜀地、中原等新佔領的州郡。

衛朔擺擺手止住還要勸諫的莫含等激進派,道:“之所以以較爲溫和的方式處理此次燕晉衝突,並非懼怕對方,而是因爲我要西征!不久前,西域長史府傳來警訊,稱西域各國有聯合起來武力對抗燕國之跡象。”

“爲了全力西征對付西域,燕國只能暫時以恫嚇逼晉國退讓。”

隨即他又有些歉意地向莫含解釋道:“這是軍情署剛剛接到的軍報,尚未向內閣通報。”

莫含一怔,旋即又有帶着幾分遺憾道:“臣並非在意這一點,而是有點兒遺憾不能助大王藉機讓燕國脫離大晉。假若按照臣的建議,讓姚弋仲南下攻打寧州,等於是徹底與大晉撕破臉皮,大王就能趁機脫離大晉,並自立爲帝。”

“呵呵呵,愛卿應該知道寡人不好虛名,有沒有皇帝頭銜,沒什麼大不了。而今我最大願望是讓燕國重塑華夏雄風,實現萬國來朝的宏偉盛世。”

“如今燕國已北定草原、南平海洋,打下了萬里江山。不管是高句麗、柔然、敕勒、扶余等陸上蠻夷,還是扶南、頓遜等海洋屬國,無不紛紛臣服我燕國。”

“唯有西域各國不服王化,欲合兵以抗中原。爲了重建西域霸權,掌控絲綢之路,寡人打算舉兵西征。”

聽到衛朔欲西征,在場衆人都沒有感到一絲震驚,對此大多數人早有預料。對燕國上下而言,西征不單單是要恢復西域霸權,最重要的事是控制絲綢之路。

西域,作爲絲綢之路上極爲重要的地段,西域各國依託絲綢之路大賺特賺,積累了鉅額財富。卻因此損害了燕國利益,畢竟各國從中抽取鉅額稅賦,極大地阻礙了燕國跟蔥嶺以西國家間的貿易往來。

因此西征對燕國而言,不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其中還蘊藏着巨大的經濟利益。

шшш TтkΛ n ¢ Ο “目前西征恰逢其時,首先,橫貫西北的東西大動脈已完工,這條水泥馬路起自敦煌西北的玉門關,向東一直延伸至涼州姑臧,而後又與秦州上邽相連,最終越過隴山,直達雍州長安。有了這條大動脈,燕國就能往西北調集足夠多的兵力與物資,以保證西征順利進行。”

“另外,據苻洪來報,車師前王舉國內附,讓燕國不戰而得高昌這個戰略要地。有了樓蘭、高昌兩處據點,燕國在西域的形勢一片大好。”

“最後,伐蜀之戰順利結束,讓燕國騰出手來可以專心對付西域各國。而且,由於李雄投降,燕軍繳獲了囤積成都內的大量糧草、錢財,幾乎填補了伐蜀之戰中燕國付出。”

“嘖嘖,不得不說李雄治理蜀地還是很用心的,燕國打了那麼多仗,哪一次不是要替對方填補窟窿?唯有此次不但沒有賠本,反而還賺了不少,由此可見成漢之富裕。”

提到燕軍在成都繳獲的物資,裴嶷、莫含等人臉上露出些許笑容。成漢十幾年和平並非虛度,由於李雄用心治理,成漢物資儲備十分豐富,最後都便宜了燕國。

“大王,李雄雖說直到最後一刻才投降,但看在封存府庫的面上,也不要過於苛責對方,不說像涼州張家那樣賞對方一個國公之位,起碼也得封個侯爵。”

“這……好吧,原本寡人還想着饒他一命就不錯了,如今看來也不能太虧待李雄。這樣吧,待其來到洛陽後,就封其爲歸義侯吧。”

原本衛朔十分不滿李雄頑抗,根本就沒想着詔封對方爵位,可剛剛聽了內閣勸諫,讓他意識到不好太薄待李雄,權衡之下,決定將歷史上成漢末代皇帝李勢歸降東晉時獲封的爵位賞給對方。(。)

第597章 不同的選擇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671章 東晉變天(上)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537章 雙方備戰第36章 劉隗的招攬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371章 古代馬六甲第597章 不同的選擇第307章 三襲陽曲第263章 慕容廆欲決戰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379章 南洋新秩序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107章 遼東會盟第293章 大儒——皇甫方回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522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11章 再進縣城!第630章 王敦將死第353章 租賃朱涯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434章 秦州局勢第456章 請鮮卑人離開華夏故土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336章 落下帷幕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417章 秦州諸胡第10章 練兵不易!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49章 野心家們都跳了出來!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139章 大戰來臨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86章 兩棲登陸戰第73章 對自由的嚮往第15章 琅琅書聲第463章 馬踏彈汗山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550章 薛濤守涿縣第254章 封鎖江面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130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462章 第二次河南之戰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374章 被激怒的遼東軍第450章 欲伐草原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431章 初見司馬紹第276章 關中求援第244章 欲發橫財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58章 內憂外患第492章 大戰之後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48章 祖逖來了第639章 收復越巂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219章 高瞻遺計助幷州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469章 長城會盟(上)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189章 公私分開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436章 宋、衛初見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385章 嘿!羅馬!第1章 天顯異象
第597章 不同的選擇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671章 東晉變天(上)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537章 雙方備戰第36章 劉隗的招攬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371章 古代馬六甲第597章 不同的選擇第307章 三襲陽曲第263章 慕容廆欲決戰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379章 南洋新秩序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107章 遼東會盟第293章 大儒——皇甫方回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522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11章 再進縣城!第630章 王敦將死第353章 租賃朱涯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434章 秦州局勢第456章 請鮮卑人離開華夏故土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336章 落下帷幕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417章 秦州諸胡第10章 練兵不易!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49章 野心家們都跳了出來!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139章 大戰來臨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86章 兩棲登陸戰第73章 對自由的嚮往第15章 琅琅書聲第463章 馬踏彈汗山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550章 薛濤守涿縣第254章 封鎖江面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130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462章 第二次河南之戰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374章 被激怒的遼東軍第450章 欲伐草原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431章 初見司馬紹第276章 關中求援第244章 欲發橫財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58章 內憂外患第492章 大戰之後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48章 祖逖來了第639章 收復越巂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219章 高瞻遺計助幷州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469章 長城會盟(上)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189章 公私分開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436章 宋、衛初見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385章 嘿!羅馬!第1章 天顯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