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高瞻遺計助幷州

“姨丈把外甥找來不知有何貴幹?”

“太真先坐下!其實也沒什麼大事,只是姨丈心有疑問,想請太真爲我解惑。”

“當初高長史離去之時,姨丈曾就幷州局勢向其討教。後高長史被纏得沒辦法,就向我獻了一計。然此計太過冒險,我一直不敢輕易下決心去實施。”

溫嶠聽說是高瞻獻的計策,不由大感興趣,對於高瞻的本事,他是欽佩的,忙問道:“哦?不知高長史對姨丈說什麼,竟讓您如此爲難?”

劉琨猶豫了一會兒,一咬牙道:“高先生說拓跋猗盧年事已高,一旦其故去,拓跋鮮卑未必會再像以前那樣對我幷州保持友好之態。”

“景前此言甚是有理!不要說拓跋部落了,就是在中原人亡政息的情況還少了?”

劉琨聞言頷首道:“嗯,我也正有此擔心!不管之前拓跋猗盧如何貪心、蠻橫,可總歸是幫了幷州不少忙!正是拓跋猗盧的幫助,才讓我們在平陽的威脅下,維持住眼前的局面。”

“假如將來真發生如高先生所料的那樣,無論拓跋猗盧哪個兒子繼位,幷州與拓跋部落之間還會不會維持眼前這種關係,實在是難以預料啊!”

說到這兒,劉琨頓了一下,苦笑了幾聲道:“其實這還不是最讓我擔心的事,高長史曾提醒我說未來隨着拓跋猗盧去世,拓跋部落很有可能圍繞大單于之位發生一場內亂。”

“怎麼會?!”

這一下溫嶠再也無法保持保持鎮定了,只因他一向不怎麼關心拓跋部落內部的事,倒是對拓跋父子三人之間的齷齪關係不太瞭解。今日被劉琨曝出驚天猛料,溫嶠如何不失態?!拓跋部落發生內亂肯定無暇理會幷州,若劉聰趁機來攻,僅憑幷州的實力怎麼應付得了?接下來陽曲、晉陽就危險了,他怎能不急?

“你也很震驚是吧?說實話,姨丈第一次聽高先生談的時候都不敢相信!可冷靜下來後,再想想以前莫含暗中傳遞回來的情報。我才猛然發現拓跋部落內部竟真暗藏隱患。莫從事之前也提過,說拓跋猗盧非常偏愛小兒子拓跋比延,他有意在百年之後將大單于之位傳給小兒子拓跋比延。”

“爲了讓拓跋比延順利接位,拓跋猗盧不惜徵發民夫在灅水北面修建南都——新平城。並以總管南部部落爲藉口,將長子拓跋六修一腳踢出了北都盛樂,派到新平城鎮守。聽說拓跋六修對此十分不滿,常常口出怨言。”

聞言溫嶠一臉恨恨道:“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也!沒想到拓跋猗盧英明一世。到老卻犯了糊塗!那拓跋六修乃拓跋部落中的右賢王,在部落中威望甚高,有衆多的擁護者,與左賢王拓跋普根並稱,是拓跋部落中兩大實權派之一。”

“無論從實力還是威望來看,拓跋六修都是大單于之位的不二人選!若拓跋猗盧敢立拓跋比延爲下任大單于,拓跋六修必然要起兵叛亂!如此看來一場席捲整個拓跋部落的叛亂無可避免了!拓跋部落發生內亂勢必再無力援我幷州,到時若劉聰趁勢來攻,晉陽、陽曲必將不保。”

“太真,你說若是我寫封信勸勸拓跋猗盧如何?”

劉琨骨子裡那股浪漫主義思想又氾濫了。竟幻想着說服拓跋猗盧放棄廢長立幼的打算,不成想溫嶠卻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千萬不要!”溫嶠一臉嚴肅地解釋道:“姨丈,不管怎麼說這都是拓跋鮮卑自己的事,身爲外人我們不宜插手。不然會讓拓跋猗盧誤會您與拓跋六修朋比爲奸,萬一引起什麼爭端來就不好啦。”

劉琨一臉頹然道:“唉,你和高長史的見解竟一般無二!當初高長史也是如此勸解在下的。”

“姨丈,高長史智謀深遠,我聽說衛大人對他言聽計從,他的話您可一定要聽啊!”

溫嶠擔心劉琨再犯耳根子軟的毛病,不惜一遍又一遍的叮囑劉琨。

“姨丈。以景前的爲人,他既已看到了拓跋部落的隱患,那肯定給您留下了什麼應對之策吧?”

“嗯,高長史建議幷州儘快從晉陽一線收縮兵力。將兵力集中在陽曲、九原一帶,減少幷州軍正面承受的壓力。另外,鑑於陽曲太過靠近前線,高長史還建議我將刺史府遷至定襄。”

溫嶠想了一會兒才說道:“丟掉已無任何軍事價值的殘破晉陽,景前是讓咱們收縮防線,將有限的兵力集中在一起!鑑於幷州早就是外強中乾。故高長史所獻之策甚好,宜儘快實施,姨丈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這時,劉琨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之色,從軍事上來說高瞻的建議很好,可他卻有不得已的苦衷。皇帝剛剛晉升其爲司空,都督幽冀並三州,正指望劉琨打勝仗消滅胡虜呢,可他轉眼就棄守了幷州治所——晉陽城,這如何讓他向皇帝、朝廷上下交代?

溫嶠一愣,瞬間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內情,嘴角露出一絲苦笑,以自家姨丈的性格,是絕不會做出讓朝廷爲難的事。

劉琨忙保證道:“太真莫失望,姨丈心中自有打算。等過段時間,聖旨的風潮過去後,我就着手安排向定襄撤離。”

“姨丈,面對天賜之機,高先生難道沒有其他想法?”

聽到溫嶠相問,劉琨竟滿臉糾結一語不發。

溫嶠見狀不由得暗自嘀咕道:“也不知高長史臨走之前與姨丈說了什麼,竟讓其如此爲難。”

大約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劉琨才指着北方道:“高長史說,幷州南下道路已被劉聰堵死;向西過了黃河天險又是晉室地盤;向東則是綿延不絕的太行山,就算幷州順利越過太行山,將要面對的卻是比劉聰還要強大的襄國石勒。”

“故高長史說,幷州真正的出路是在北方!只要拓跋部落出現內亂,幷州北上的機會就來了。到時只要幽並兩州合作,同時出兵陘北、代兩地,就算不能將拓跋部落瓜分掉,起碼也能收復之前丟失的土地。”

“只要能吞併拓跋鮮卑,幷州必然實力大增,到時就可揮師南下征討平陽。而幽州也可乘機出兵冀州,兩路大軍協力合作,將胡人一舉壓制在中原狹小地區。如果再加上關中以及江左兩路大軍就能將胡人從四面八方包圍起來,說不定能趁機將胡人聚殲在中原大地上。”

聽劉琨講述完高瞻的戰略佈局後,溫嶠也是震撼不已。且不提江左、關中兩路不靠譜的友軍,其他無論是幽併合力瓜分拓跋鮮卑,又或者同時出兵討虜,都有很大的可操作性。

只見溫嶠眼中精光一閃,滿臉躍躍欲試之色,“主公……”

“太真,你別忘了拓跋部落可沒少幫助幷州。乘人之危,非君子所爲!拓跋部落即將內亂,我不說幫忙也就罷了,竟還密謀着要吞併自己的盟友。如果讓天下豪傑知道了,又該如何看待我劉琨?琨一世英名豈不要毀了?!”

溫嶠一臉不甘的反駁道:“可……可主公別忘了,正是您口中的‘好盟友’拓跋猗盧強行佔據了陘北、代兩地,可見他也不是什麼樂善好施的人!”

“呃……”面對溫嶠的反駁,劉琨竟一時啞口無言,過了一會兒才訥訥道:“太真,太真,你讓姨丈考慮一下!過幾天,過幾天,姨丈一定給你的結果。”

“這……好吧!”溫嶠長嘆一聲黯然離去。(。)

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293章 大儒——皇甫方回第55章 前奏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112章 騎兵拉練第610章 成漢反應第587章 勸進風起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234章 莫含的大禮第667章 西域初定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396章 宗室鼎沸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349章 水師陸戰隊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605章 權錢交易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7章 美好前景!第660章 前哨戰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91章 曹嶷邀請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40章 刀盾結合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624章 漢中震動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120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293章 大儒——皇甫方回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178章 司馬嫣在遼東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543章 遼東挖坑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310章 裴嶷說王家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214章 連鎖反應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242章 江左裴府的變化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412章 中原變局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第629章 成立內務府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333章 眼花繚亂第242章 江左裴府的變化第546章 范陽陷落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184章 大演習(下)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156章 選拔陌刀手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72章 鴻門宴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48章 祖逖來了第90章 初見蘇峻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453章 冬狩閱兵第164章 王浚驕縱中計第10章 練兵不易!第37章 偶遇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46章 永嘉之亂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
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293章 大儒——皇甫方回第55章 前奏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112章 騎兵拉練第610章 成漢反應第587章 勸進風起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234章 莫含的大禮第667章 西域初定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396章 宗室鼎沸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349章 水師陸戰隊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605章 權錢交易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7章 美好前景!第660章 前哨戰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91章 曹嶷邀請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40章 刀盾結合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624章 漢中震動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120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293章 大儒——皇甫方回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178章 司馬嫣在遼東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543章 遼東挖坑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310章 裴嶷說王家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214章 連鎖反應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242章 江左裴府的變化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412章 中原變局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第629章 成立內務府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333章 眼花繚亂第242章 江左裴府的變化第546章 范陽陷落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184章 大演習(下)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156章 選拔陌刀手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72章 鴻門宴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48章 祖逖來了第90章 初見蘇峻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453章 冬狩閱兵第164章 王浚驕縱中計第10章 練兵不易!第37章 偶遇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46章 永嘉之亂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