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燕晉第二次爭鋒

太寧元年十二月初,燕王收下成漢降表,詔命李雄攜李氏諸子入洛陽定居。

同時衛朔任命謝艾爲益州都督,囑其與益州刺史乙逸共同負責益州軍政。

燕國滅成漢之戰,收復益樑兩州十六郡之地,得戶約四十萬,人口一百九十餘萬。

雖還遠不如漢巔峰時數百萬之多,但與當年蜀漢滅亡時只有九十餘萬相比,人口數量至少增加一倍。

能有這麼多人口既是李雄十多年來輕徭薄賦、勵精圖治之功勞,又與晉末戰亂致使雍秦百姓爲求生而大舉入蜀有關。

說起來李雄一家便是當年入蜀流民,後來在官逼民反之下,李家借勢一飛沖天,割據蜀地,建立成漢政權。

蜀地捷報傳至洛陽時,正值春節臨近,洛陽內外頓時一片歡騰。

這是古都洛陽自太康盛世以來,首次變得熱鬧起來。無數商家爲了慶祝蜀地大捷,紛紛推出各種優惠活動,而多災多難的中原百姓終於能夠喘口氣了。

又恰逢今年是燕國首個春節,內閣有意藉此次大捷好好慶祝一番,遂奏請燕王批准。

衛朔接到內閣奏請,稍一思索便同意了。

今年是燕國稱藩建國的第一年,雖說中間波折不斷,比如中原出現大規模旱災、蝗災以及漠北、成漢相繼爆發衝突。

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有驚無險,燕國化解了立國之初時面臨的危險,扎牢了燕國根基,的確值得燕國上下慶祝。

而且滅掉了成漢之後,讓衛朔把懸着的心一大半放回了肚子裡,再也不用擔心燕國重蹈前秦、曹魏之覆轍。日後等益、樑穩定下來後,燕國就能騰出手來收拾最後一個割據勢力――大晉。

與此同時,徐州都督曹宏、豫州都督毛寶在接到燕王指令後,立即指揮大軍沿着淮河一線舉行大演習。?一時間淮北大地鐵騎縱橫、塵煙瀰漫,同時淮河上水師戰船來回巡視。

眼見燕軍擺出一副即將大舉南下的態勢,嚇得郭默、蘇峻、祖約三人一邊積極整頓兵馬;一邊向匆忙後方告急,要求朝廷出兵支援淮南。

此時,與燕國上下歡欣鼓舞不同,東晉得知成漢覆亡的消息後,世家們各個如喪考妣。

說起來江左世家也算有些本事,當年他們憑藉江東一隅之地挫敗了曹操統一天下的野望。

後來更是與北地世家合作,在中原大亂時,保住了江南半壁江山。

然而這一次似乎不同以往,北地燕國蒸蒸日上,而今更是一舉滅掉了成漢割據勢力。面對燕國猶如泰山壓頂一般之優勢,江東世家徹底慌了了,再不復之前優哉遊哉的樣子。

當燕國水師、徐州駐軍、豫州駐軍沿着淮河一線頻頻調動時,東晉上下更是坐臥不寧。

十二月初五,大朝會上,此時東晉君臣是一片愁雲慘淡,殿內氣氛極其壓抑。

天子司馬紹左看看、右瞅瞅,發現衆位朝臣哭喪着臉,顯然都在爲目前局勢擔憂。

“衆卿家,燕軍已經平滅成漢,如今又將兵鋒指向江東,值此生死存亡之際,各位可有計策教朕?”

見天子開口問計,大多數人把目光均投向站在最前面的王導身上,然而王導恍若未覺仍舊似塑像一般立在原處一動不動。自從王敦覆滅後,王導就很少在朝廷主動上發表意見。

而司馬紹出於對琅琊王氏的忌憚,除非衆人皆仿徨無計,不然他同樣很少再向王導求教,打破了其父司馬睿堅持的‘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面對天子刻意冷落,王導自然十分不滿,但他也清楚之前琅琊王氏太囂張了,囂張到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從而招致皇族嫉恨,以至於差點兒埋下滅族之禍。

因此,面對司馬紹掌權後削弱王氏的舉措,王導只能暫時以沉默表達不滿。

看到朝堂上大多數人以王導唯馬首是瞻,司馬紹臉上隱隱閃過一絲不滿,他對琅琊王氏把持朝堂大權早有不滿,不然也不會剛一滅掉王敦後,就立即拿下了琅琊王氏把持的荊江兩州刺史之位。

“咳咳,爾等倒是說話呀?都啞巴了?平時不是自詡有經天緯地之才,而今到了爾等效力之際,爲何閉口不言?”

面對天子逼問,大多數官員縮着脖子沉默不語,最後還是郗鑑站出來道:“淮南一線軍報過於簡略,只是極言燕軍勢大,但到底燕軍有多少兵力?調動方向?卻是言語不詳!”

說到這兒郗鑑環顧四周朗聲道:“因此,臣以爲當務之急應當讓祖、蘇、郭三人將淮北燕軍詳細情況調查清楚,看看燕軍此舉是真的要攻打淮南,還是爲了恫嚇朝廷!”

“恫嚇朝廷?”不少朝臣不解其意。

“沒錯!當今天下雖說是燕強而晉弱,但我大晉也並非毫無還手之力。臣以爲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燕王當不會貿然南下。而今其之所以在淮北大軍調動頻頻,多半還是爲西南變局之故!”

“陛下,您忘了嗎?月前您曾暗中詔示寧州刺史王遜,要求其在燕軍攻蜀時,趁機北上試探一二。若臣所料不錯,應該是王刺史所爲激怒了燕國,而燕王又不像在剛剛滅掉成漢後與大晉開戰,只要做出一副大打出手的樣子,然後逼迫晉國退讓。”

“以道徽之意,此次當有驚無險?”司馬紹頗爲激動道。

“十有八九會如此,縱觀十多年來燕王行事風格,其講究的是謀定而後動,絕不會在剛剛結束一場大戰的情況,立即投入到另一場大戰中。臣敢斷言,只要陛下下旨讓王遜退出所佔之朱提郡,聲勢浩大的淮北會立即安靜下來。”

這時有個官員問了個愚蠢的問題,“既然郗大人判斷燕軍不是要南下江東,那爲何還要歸還朱提郡?”

看到這樣的蠢貨,司馬紹再次對選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感到失望,同時亦堅定了在江東推行科舉制的決心。不可否認九品中正制能夠選拔一些如庾亮、郗鑑、王導、庾冰、應詹等大才,但更多選拔出來的卻是不通俗物的廢物名士。

你讓這些名士吟詩作賦、寄情山水還行,真要讓他們處理政務,只能依靠寒門幕僚。

郗鑑看了一眼那個滿臉漲紅的世家官員,好心解釋道:“大晉不退出所佔之朱提郡,燕王就不會善罷甘休。雖說燕國暫時不會南下江東,但誰又能保證其不會奪取淮南?”

“淮南乃江東屏障,絕不能被燕國佔去,不然大晉將全面陷入被動。”

聽了郗鑑的分析,司馬紹終於拿定了注意,他立即吩咐中書監庾亮,讓他代自己給寧州刺史王遜擬旨,讓寧州兵全面從朱提撤離。

“諸位,如今燕國愈發強勢,而我大晉頹勢愈顯,爲日後計,寡人慾效仿燕國全面改革大晉,不知衆卿以爲如何?”

見天子又提起改革一事,王導心中不由暗歎一口氣,天子還是年輕氣盛,什麼事總想着一蹴而就。可惜他忘了,天下之事哪有那麼容易成功,連大名鼎鼎的燕王,也是小心經營了數年才一鳴驚人。

前段時間在土地改革上嚐到了些許甜頭後,讓天子再也按捺不住改革的決心,近來更是頻頻爲改革張目,要求在政治上、經濟上效仿燕國對大晉進行全面改革。

可惜天子小覷了世家力量,上次世家在土地改革上退縮,不是因爲天子勢大,而是世家迫於外部壓力,再加上他王導從中調和,才讓經過改良的新土地政策得以實施。

王導擔心天子再這麼毫無顧忌的推行改革,很有可能將世家逼向絕路,到時不但無法繼續推動改革,恐怕連天子人身安全也無法保證。(。)

第664章 弩破胡騎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139章 大戰來臨第441章 擒獲李琀、李稚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415章 勸降第355章 ‘瓊林宴’第439章 陰差陽錯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481章 形勢不妙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173章 州學開學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466章 陣斬拓跋鬱律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389章 徐兗變局第411章 榆眉會戰之大獲全勝第409章 榆眉會戰之背城而戰第77章 石勒崛起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582章 波斯王子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45章 曹宏入軍營第262章 勢不可擋第439章 陰差陽錯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660章 前哨戰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瀾第236章 血戰飛狐口第177章 公主也要當先生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534章 各方準備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瀾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518章 羅馬商人在遼東第619章 大迂迴戰略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627章 百年河患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285章 上郡大捷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545章 建鄴城破第428章 宴請隱士第326章 討胡檄文!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571章 兵臨城下第195章 邵續反了?!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478章 影響(下)第459章 拓跋鬱律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267章 劉遐入關第12章 拖!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310章 裴嶷說王家第395章 宴會上的羅馬人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241章 喜得貴子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國城第98章 籌謀遼東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534章 各方準備第230章 挑撥離間第97章 水泥作坊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333章 眼花繚亂第514章 欲霸西域,必先得涼州第120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590章 餘波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345章 薛氏強兵
第664章 弩破胡騎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139章 大戰來臨第441章 擒獲李琀、李稚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415章 勸降第355章 ‘瓊林宴’第439章 陰差陽錯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481章 形勢不妙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173章 州學開學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466章 陣斬拓跋鬱律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389章 徐兗變局第411章 榆眉會戰之大獲全勝第409章 榆眉會戰之背城而戰第77章 石勒崛起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582章 波斯王子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45章 曹宏入軍營第262章 勢不可擋第439章 陰差陽錯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660章 前哨戰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瀾第236章 血戰飛狐口第177章 公主也要當先生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534章 各方準備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瀾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518章 羅馬商人在遼東第619章 大迂迴戰略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627章 百年河患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285章 上郡大捷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545章 建鄴城破第428章 宴請隱士第326章 討胡檄文!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571章 兵臨城下第195章 邵續反了?!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478章 影響(下)第459章 拓跋鬱律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267章 劉遐入關第12章 拖!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310章 裴嶷說王家第395章 宴會上的羅馬人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241章 喜得貴子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國城第98章 籌謀遼東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534章 各方準備第230章 挑撥離間第97章 水泥作坊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333章 眼花繚亂第514章 欲霸西域,必先得涼州第120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590章 餘波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345章 薛氏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