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勸降

王導提議推行土斷之策,就是藉機向琅琊王表明王家對朝廷的忠心,減少琅琊王對王氏的戒心。一方面非威名素著之輩無法完成土斷,另一方面通過土斷緩和王敦與琅琊王之間的關係。

琅琊王、王敦均非愚笨之人,自然看清了王導的良苦用心。王敦且不說,琅琊王自是十分感激。司馬睿很清楚若行土斷之策,非王敦不能推行,而且土斷對增加江左財政收入大有好處,實是增加江左實力的良策。

而王敦雖有些不以爲然,可考慮到遼東越來越強大,他也不得不選擇與琅琊王聯合,不然日後不用遼東來攻,江左內部就得爆發內亂。更何況推行土斷雖然有損世家利益,但他作爲主導者,自然有法子讓王家毫髮無損。

“不知處仲意下如何?”

“爲江左考慮,臣願主持推行土斷!”

籲!看到江左兩大巨頭終於有了和解跡象,讓在場衆人統統鬆了一口氣。面對來自遼東越來越大的壓力,不少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王敦與琅琊王之間的對立,已嚴重影響到江左整體利益。

就在江左忙着增加稅源時,爲了減少傷亡,莫含代表遼東準備進入長安城實施勸降。莫含小心翼翼爬進吊籃,被城頭上的秦州兵拽上了城牆。

莫含抖抖衣角,從吊籃中很從容地站了出來,對於即將到來的談判勸降,他沒有感到一絲緊張,反倒像是來長安遊玩一般。

“在下莫含,不知閣下是……”莫含上下打量了一下楊曼問道。

“在下楊曼,歡迎莫長史到長安。”楊曼拱手道。

“原來是楊參軍,幸會幸會!”

“請莫長史移駕皇宮,陛下已經等候多時了。”

莫含撇撇嘴沒有在意楊曼稱呼南陽王爲天子,反正要不了多久,南陽王就得去帝號伏法。

“既如此請楊參軍前面帶路!”

從城牆到皇宮不過僅僅數十里地,莫含可以優哉遊哉享受路邊景色,但楊曼卻恨不得這段路永遠也不要走到盡頭。因爲一旦到達目的地,以南陽王爲首的秦州系將極其屈辱的同遼東商討投降事宜。

當楊曼、莫含一行抵達宮門時,門口早有一隊鮮衣怒馬的宮衛前來接應,打頭的正是南陽王的心腹將領張春。

張春惡狠狠盯了莫含一眼後,有氣無力道:“陛下請莫長史進去,二位請隨我來。”

“呵呵,有勞將軍了!”面對張春的惡意,莫含毫不在意,依舊一副笑眯眯的樣子。

很快一行人就來到了大殿上,整個殿內除了南陽王跟他的幾個心腹外,再無其他人。自從長安北包圍,南陽王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被遼東軍攻破長安。但也不知怎麼回事,遼東軍包圍長安以後並未主動發起攻擊。

每日裡站在城牆上的秦州人就能遠遠看到遼東軍大營內,一隊隊整齊劃一的遼東軍士兵在操練,那些士兵各個精神抖擻士氣高昂,嘹亮的歌聲傳遍了整個長安。見識過遼東軍整齊的軍容,犀利的弩炮之後,南陽王對死守長安再也不抱任何希望。

就在南陽王諸人心驚膽顫等待最後審判時,鎮北大將軍衛朔竟傳信城內,表示願意跟南陽王商討和平解決爭端的辦法。

得知遼東有意勸降後,南陽王彷彿抓住了最後一根稻草,忙不迭的答應下來。雖然所謂談判其實就是投降,但南陽王能不能有個體面投降,就得看此次會談的結果了。

楊曼作爲南陽王的智囊,眼下他有點兒摸不清遼東真實意圖所在。在他看來,眼下遼東佔據着全面優勢,只要鎮北將軍願意大可立即揮兵攻城就是,用不了多久整座長安就是其囊中之物,何須大費周章派人談判!

是想借機羞辱秦州一系?還是另有企圖?楊曼想不明白,就只能盯着莫含一舉一動,企圖找到蛛絲馬跡,很可惜莫含表現得始終很完美。

“幽州牧麾下右長史莫含,拜見大王!”

南陽王身形一滯,從莫含剛剛對他的稱呼,看出遼東肯定不會讓其繼續當大晉皇帝。雖早料到了這一點,可真當其發生時,司馬保心中頗感不爽。

“長史快快請起,寡人曾聞先生之名如雷貫耳,不想今日才得見真容,真是可喜可賀!”

“大王過獎了,含不過一商賈,出身低賤,幸得遇鎮北大將軍,方有機會一展胸中所長!”

等雙方寒暄已畢,交談內容逐漸迴歸正題。莫含語氣舒緩道:“大王,鎮北將軍讓某轉告諸位,希望大王能順應形勢開城投降。”

莫含話語一出,把在場秦州諸將氣得臉上一陣紅一陣白。

而脾氣有些暴躁的楊次當即忍不住對着莫含譏諷道:“投降?哼!鎮北將軍未必太小瞧人了!難道你們真以爲長安城防是紙糊的?”

莫含聞言立即露出了鄙夷神色,撇了楊次一眼道:“在遼東軍眼中,長安城防可不就是紙糊的?”

“好了,都別吵了!光知道逞口舌之利,有何用?”

楊曼一看諸將漸漸被挑起了火氣,生怕一言不合激怒莫含,徹底堵死了和談門檻,忙出言呵斥衆將。

見狀南陽王忙出來打圓場道:“莫長史莫氣惱,寡人手下都是些粗人,不懂禮數讓長史見笑了。”

“大王,我也不跟爾等廢話了!說實話真正希望和談的只是鎮北將軍一人而已,不管是某,還是劉遐將軍,我們都不同意和談。用劉遐將軍的話來說,他只需一個回合就能拿下長安,根本用不着什麼和談。”

“然而鎮北將軍憐惜長安百姓,不忍加諸戰爭讓他們受苦,纔派含前來與諸位和談。廢話也不多說,只要爾等願意放下武器投降,我遼東可以考慮給諸位一個體面的結局。”

“不知所謂的體面結局是什麼?”楊曼面色難堪得問。

“遼東不會擅自決定爾等生死,你們最終有沒有命下去就得看新天子表現了。”

“新天子?”聞言南陽王、楊曼等人目瞪口呆。

“沒錯,眼下南陽王退位已成定局,但國不可一日無君,鎮北將軍認爲還需一位宗室站出來繼承皇位。至於爾等命運,只能等新皇即位後來處置了。”

“那……那不知鎮北將軍有意讓哪個宗室即位?”南陽王面色不虞道。

“無論從實力還是從名望上看,江左琅琊王都是皇位的唯一繼承者!因此等長安戰事一結束,包括大王在內的秦州系將全部被送往建鄴,日後爾等命運將完全由琅琊王決定。”

“遼東爲何讓我等去建鄴?放寡人回上邽不行嗎?只要鎮北將軍答應寡人回秦州,寡人將立即下旨讓守軍投降。”

說完司馬保滿臉希冀望着莫含,他不怎麼願意去建鄴,因爲那意味着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中。就算琅琊王大度饒他一命,等待他的也是無休無止的軟禁。

“呵呵,不好意思,在遼東消滅掉秦州叛亂氐族之前,大王是不可能回到秦州的。”

見莫含油鹽不進,張春非常惱怒地質問道:“那這樣我等投降與不投降有什麼區別?”

“呵呵,當然有區別,若是爾等堅持不投降,一旦遼東軍攻破城池,爾等決無倖免之理!相反投降了,卻可以爲自己爭取一線生機,儘管希望十分渺茫,可總歸是有希望不是?”

額!這下南陽王等人徹底無語了,搞了半天,原來遼東的勸降不過是讓他們選一個早死或者晚死的結局罷了。(。)

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第446章 仇池滅亡第640章 宋褘立功第195章 邵續反了?!第629章 成立內務府第203章 戰後餘波第526章 接見張茂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323章 謝艾與韋謏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416章 入長安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56章 留縣大捷!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6章 暴利!絕對的暴利!第35章 徐州新軍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342章 蒲津古橋第285章 上郡大捷第545章 建鄴城破第609章 伐蜀之議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60章 有人來打劫!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523章 不甘心的祖約、蘇峻第93章 僥倖過關第7章 美好前景!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546章 范陽陷落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202章 陌刀的威力!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122 章 遼東對第534章 各方準備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313章 蠢蠢欲動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312章 吞併劉琨部衆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478章 影響(下)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69章 返回祝其縣第221章 先攻段氏,再滅慕容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97章 水泥作坊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335章 自取滅亡第641章 車師前國內附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409章 榆眉會戰之背城而戰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375章 雖遠必誅!第14章 立下根基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154章 大鍊鋼鐵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164章 王浚驕縱中計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214章 連鎖反應第7章 美好前景!第13章 安撫流民第519章 走西口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157章 邵續來訪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402章 祖逖的擔憂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27章 百年河患第335章 自取滅亡第73章 對自由的嚮往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402章 祖逖的擔憂
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第446章 仇池滅亡第640章 宋褘立功第195章 邵續反了?!第629章 成立內務府第203章 戰後餘波第526章 接見張茂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323章 謝艾與韋謏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416章 入長安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56章 留縣大捷!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6章 暴利!絕對的暴利!第35章 徐州新軍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342章 蒲津古橋第285章 上郡大捷第545章 建鄴城破第609章 伐蜀之議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60章 有人來打劫!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523章 不甘心的祖約、蘇峻第93章 僥倖過關第7章 美好前景!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546章 范陽陷落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202章 陌刀的威力!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122 章 遼東對第534章 各方準備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313章 蠢蠢欲動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312章 吞併劉琨部衆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478章 影響(下)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69章 返回祝其縣第221章 先攻段氏,再滅慕容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97章 水泥作坊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335章 自取滅亡第641章 車師前國內附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409章 榆眉會戰之背城而戰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375章 雖遠必誅!第14章 立下根基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154章 大鍊鋼鐵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164章 王浚驕縱中計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214章 連鎖反應第7章 美好前景!第13章 安撫流民第519章 走西口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157章 邵續來訪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402章 祖逖的擔憂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27章 百年河患第335章 自取滅亡第73章 對自由的嚮往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402章 祖逖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