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一)

李勇點頭答道:“不錯。此地距離新野城三十里,敵人駐有馬步軍三萬,將關隘守的嚴嚴實實。雖然過新野城百餘里,就是咱們大楚治下,想要衝殺過去,我看是難於登天。”

唐偉亦道:“若是往鄧州,敵人兵馬足有十萬,衝的過去,就有方達將軍接應。可惜,萬難衝過。唐州方向、信陽,都有大股敵軍。咱們這些天來,攪的是天翻地覆,使得蒙兀人和僞朝丟光了臉面。他們下了血本,一定要將咱們擒住,才肯罷休啊。”

說到這裡,各人都是面色沉重,低下頭去。無論多勇猛的戰士,在象他們一般連續征戰了這麼多年,那種疲乏和無助的感覺,已經深入骨隋,難以消除。再想到身邊都是虎視眈眈,一心要將他們全數擒住的敵軍,這種無力感便更加強大,令人難以自恃。

正在各人垂頭喪氣之際,卻聽張守仁嘿然一笑,向他們道:“些許小事,哪裡值得如此。突圍返回襄城一事,我心中早有定計,不足爲慮!”

張守仁帶着部下,在大澤內整整休息了三天。因爲澤深草茂,四處搜尋他們的敵軍並沒有發現一絲一毫的蹤跡。

待兵士與戰馬都恢復精力之後,這一小股軍隊又如同出柙猛虎一般,迅猛而出,在敵人防線最薄弱的西面,撕開一道口子,直插而出,又往東京方向返回。

除了張守仁外,再也沒有人知道,他原本的突圍路線,就是他帶領着屬下千辛萬苦剛剛廝殺出來的東京。

敵人的大股軍隊,少量的精兵,還有蒙兀人的騎兵,全在鄧州一帶搜索着這一小隊楚軍,卻怎麼也想象不到,他們竟然敢斷然回頭,二百人輕騎而奔,直往東京方向逃去。

待敵軍上下反應過來,這一隊楚軍早以日夜三百里的速度,三天時間就回到了東京城外。與上次相同,留守東京的仍然是老弱殘兵,面對耀武揚威的敵軍,只敢閉門自守,眼睜睜看着這股敵軍繞城四周,呼喝叫罵,然後絕塵而去。就在當日渡河的地方,又從容離去。

尾追而來的蒙兀騎兵,到底是反應慢了兩天,等他們渡河一路直追,張守仁早又再次渡河,與方達等部成功接頭。六百人的背崽軍加上兩千遊奕,縱是相同數目的蒙兀兵也不是對手,輕騎直追的敵軍如何敢與他們接陣,只得眼睜睜看着他們一路南行,終於平安返回襄城地界。

如果說,上一次張守仁保住襄城的靈機一動,尚且不足以讓他名聞天下,這一次的洛城及東京之戰,卻已經足以使他成爲一個傳奇。

距離襄城尚有十里路程之遠時,全城的百姓早就全數出動,在官府的維持下整齊的排列在道路兩邊,歡迎他們心目中難得的大英雄。

自本朝太祖逝後,漢人一向被異族欺凌羞辱,偶爾得勝,也是守城或是以多打少。只有張守仁這一次行動,來回縱橫數千裡,兩百人在數十萬敵軍中如入無人之境,不但打的敵人丟盔卸甲,整整兩隊的背崽軍士,死傷的人還不到十人。

如此大勝,如此光彩、乾淨凌厲,完全沒有枝節的大勝,在漢人的歷史上,已經數百年沒有過。

不但是身爲主將的張守仁,每一個隨軍出征的戰士,都得到了從末有過的尊重與歡迎。整個大楚雖然仍是重文輕武,身處前線的襄城百姓卻深知軍人對國家及百姓的重要性,無論如何,這一仗揚眉吐氣,將數十萬敵軍及蒙兀人戲弄於股掌之上,這是值得驕傲及尊重的。

每個人身上都披上了百姓奉上的紅綢,吹鼓手在前鼓吹引導,數千城衛軍在周圍警戒護衛,衆星拱月一般,將張守仁一行送至城下。

待到得襄城城門處,由襄城兵馬統治使呂奐領頭,六軍兵馬使、各廂的指揮使,再有襄城知府、推官,各縣知縣,全數來到城外,一見張守仁到來,呂奐面露微笑,伸手虛按。

一時間樂聲漸止,原本吵嚷不停的百姓也停止吵鬧,靜等着呂奐說話。

呂奐臉上浮現出一絲滿意的笑容。二十年經營襄城的心血,並沒有白費。不論朝廷也好,軍人也罷。只有他呂奐,纔是這一方土地真正的主人。

只是這一絲笑容轉瞬即逝。

張守仁。這個年青人,二十一二的年紀,已經立下如此的戰功。自己要如何安置他,將他放在什麼位置上才能遏制這個年青人孜孜向上的野心。

不及細想,張守仁頭頂着正午耀眼的陽光,已經行到他的身前。光線是如此的強烈,刺的呂奐雙眼微微一閉,臉上卻又呈現出一縷親熱的笑容。

“統治使大人,末將方達、石鄣、張守仁,前來繳令。”

“好好好!諸將將軍戰功赫赫,揚我大楚國威,真是可喜可賀。”

呂奐迎上前去,親手將方達跪呈的軍令接去,然後方又將三人一一扶起,微笑道:“方將軍,此次背崽軍得了如此大勝,皇帝陛下也很是歡喜。聽聞諸位將軍獲得如此大勝,陛下天顏大悅之後,詔命內使送來牛酒、彩果、綢緞,用來頒賜全軍。至於三位將軍,還別有賞賜。”

他終於扭轉頭去,目視着張守仁,輕捊自己仍然烏黑的鬍鬚,向張守仁笑道:“守仁將軍,了不得啊!現在朝野上下,均是在議論將軍的大功。將軍如此年輕,已經立下了與衛青,霍去病等名將一般的大功,此時榮華富貴必定跑不了你的,將來青史之上,也必定會留下將軍大名。”

張守仁到得此時,方能擡頭。與呂奐對視一視,只見對方面孔上滿是親切溫馨的笑容,只是雙眼黑不見底,閃閃發亮,自己不過看了一眼,就已感覺到對方眼神中的冷意。

他微微一顫,心道:“來了。”

木秀於林,風必揣之。

這一條古訓,不論放到任何時候,任何朝代,果然還是適用的真理。

張守仁心中暗自感慨,卻並不敢怠慢這個威權自重的統制使,呂大帥。他低下頭,以誠摯的語調向呂奐道:“大帥,末將些許功勞,算的了什麼。不過是僥倖進入敵境做戰罷了。象是方達校尉,在鄧州附近與十數萬敵軍周旋,不落下風。象是大帥,以六萬餘人依襄城抵抗蒙兀人二十人,使得這些胡人匹馬不得過江。論說起功勞來,大帥纔是國之柱樑。”

他的頭,越發的低垂下去,用低沉的嗓音總結道:“總之,末將不過是小勝,等若在敵人身上撓癢的跳蚤。只要大帥能保住襄城,大楚就安然無事。將來青史留名,被後人景仰讚歎的,還是大帥,而不是末將。”

呂奐大是高興。張守仁的這一番言辭,其實也正是他上表朝廷,力陳不可對張守仁提拔太速的理由。在他看來,他纔是國家柱石。張守仁帶着區區兩百兵馬,所得的榮譽卻已經遠遠超過自己二十年來所得。

這怎麼能讓人心服!

況且,不但是他,城內六軍的兵馬使也是心中吃味,難以服氣。大楚軍中很重資歷,兩個月前,呂奐提拔張守仁一個小小隊正爲背崽別將,已經是越級提拔。現下聽聞消息,朝廷中幾位樞密使,再有各派的勢力對張守仁都極感興趣,只怕這小子進京陛見後,甚至可能被提升到與六軍兵馬使相同的地位,這如何能讓衆人高興的起來。

既然此人還知道進退,不但沒有志得意滿,言語間還很是謙遜有禮,呂奐忍不住在張守仁肩頭一拍,微笑道:“很好,很好。”

在這樣的場合,到也不便多說。當下由呂奐牽引着張守仁的手,在城邊與各級將領並文官見面。

在夾雜着嫉妒、羨慕、敬佩、冷淡,甚至是仇視的目光中,張守仁繞行一週,陪盡笑臉。原本就是虛禮俗套,卻偏要笑的如同發自內心一般,笑的臉都酸了,當真是苦事一樁。待過百的襄城文武官員介紹已畢,張守仁已經是汗流浹背,苦不堪言。

此後一連三天,方達與張守仁三人,先是在統制府赴宴,與軍方的要員把酒言歡,繼而又是知府等文官邀請。可憐張守仁轉戰數千裡,終於得回襄城,卻每天都喝的爛醉,不得不在軍營中留宿,連家都沒有回過。

直待三日過後,闔城上下有頭面的官員富商又合請過一桌,在席間將這少年將軍灌的爛醉,整車的奉承話全數Lang費,待到黃昏時分,各人也眼見沒勁了,主家命幾個僕役將張守仁送出府外,其餘人等,也亂紛紛作鳥獸散。

張守仁腳踩着青磚製成的寬敞路面,眼前青蔥翠綠一片,耳邊是不遠處傳來的絲竹聲響,身旁兩個僕役小心翼翼的扶架着他,一直將他送到府牆側門的乘騎處方止。

“你們回去吧,我自己騎馬便是。”

“將軍,不需要我們陪同照料麼?”

“不必。”張守仁大着舌頭道:“向你們主人說,我多謝他的款侍。”

那兩個僕役見他雖然醉眼朦朧,說話到也還有條理,當下向他施一禮,便即退去。

待這兩人離開,原本還站不直身的張守仁卻立時挺直了腰,轉身回頭,看到青磚碧瓦,高聳入雲,大牆之內,那些富貴豪闊的官員紳商們,仍在歡飲。

他在鼻間重重一哼,以矯捷的姿式翻身上馬,重重一鞭,衝着自己家宅方向,急馳而去。

距離永和裡越近,原本還略有些迷糊狀的張守仁,神情卻越發的清醒。

這三日來,張守仁原本要尋找機會,將與耶律浚會面的事稟報給呂奐,怎奈這大帥除了當日在城門處對他大加褒獎之外,連日飲宴,卻只顧着與方達石鄣親熱。

張守仁數次想與他密談,卻總是被呂奐冷冰冰的拒絕。而那樣的機密大事,自然不能在大庭廣衆下直說。

他想讓方達代轉消息,怎料原來還與他很是親熱,言談不忌的方校尉,卻也是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神情。至於那石鄣,更是嫉妒與幸災樂禍的神情並重,令人生厭。

至於那些揣摩他即將提升,前來溜鬚拍馬,或是奉迎拉攏,希望將他拉入自己陣營的人,只是教張守仁厭惡罷了。

有時候,他半夜警醒,到是苦笑連連。那呂奐大帥,不知道爲什麼怎麼也看自己不順眼。若是有意將自己攏入袖中,以自己這樣一個小軍官,難道還能拒絕他不成。

至於皇帝召見一事,於他而言,更是一點吸引力也沒有。任誰都知道,當今的大楚皇帝,不理政務,不問國事,每天只狎遊後宮,追逐女色。別說自己這樣一個將軍了,便是蒙兀人攻下襄城,他也是置之不理吧。

象他這樣的皇帝,很是讓人難解。不過想想前朝兩個被胡人逮走,在冰天雪地裡赤腳走路,苦不堪言的父子皇帝,他們在位時,又何嘗管過國計民生,理會百姓死活呢。

也只有在惡劣的待遇降臨在他們頭上時,這些皇帝貴人們,纔會覺得痛苦吧。

到是此次促成皇帝召見自己的勢力,還值得研究一下吧。

當今天下,若論起權勢最大的人,自然是丞相餘波。此人居於相位三十年之久,以口密腹劍,陰沉多智聞名天下。自上一任皇帝起,就對他信用無疑,榮寵不衰。三十年來,什麼太師、特進、開府儀同三司、徹候、上柱國等各種尊貴高貴的頭銜,慢慢累加在他的頭上,使得此人的地位安穩如泰山,再也無人能夠撼動。

第七卷 血戰歸德(九)十卷 縱橫捭闔(10)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八)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六卷 劍指開封(四)第二卷 帝都風雲(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九)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六)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一)第十卷 縱橫捭闔(6)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六)第九卷 兵者詭道(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七)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四)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十一卷 天下一統(2)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三)解禁第二章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十卷 縱橫捭闔(3)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六)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2)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五卷 穎州之戰(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六)十一卷 天下一統(2)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四)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七)第十卷 縱橫捭闔(2)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七)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四卷 逐鹿中原(一)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
第七卷 血戰歸德(九)十卷 縱橫捭闔(10)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八)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六卷 劍指開封(四)第二卷 帝都風雲(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九)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六)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一)第十卷 縱橫捭闔(6)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六)第九卷 兵者詭道(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七)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四)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十一卷 天下一統(2)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三)解禁第二章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十卷 縱橫捭闔(3)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六)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2)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五卷 穎州之戰(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六)十一卷 天下一統(2)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四)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七)第十卷 縱橫捭闔(2)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七)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四卷 逐鹿中原(一)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