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很好辦。”賈詡笑眯眯的說道:“把公孫伯珪調離幽州就行了。如今大漢朝良將這麼多,換一個能跟劉幽州配合的將領即可。”
說是這麼說,但是這也不容易。賈詡的思路肯定是對的,既然兩個人不和,那就調離其中一個即可。只是....公孫瓚的根基就在幽州,朝廷若是讓他調離,他不一定會願意。若是用強,以公孫瓚的性子,說不得就得出什麼岔子。
“還請文和先生教我。”董明對賈詡行了一禮。
賈詡聞言擺擺手道:“不至於,辦法其實也簡單。公孫伯珪的根基在幽州,若是讓他離開,必然會引起他的反彈。但有一點,若是朝廷能給他足夠的好處的話,幽州的基業,也不是不能放棄。”
“好處?”董明沉默了一下,朝廷眼下剛剛接觸財政危機能給公孫伯珪什麼好處呢?
賈詡指了指自己道:“在下爲什麼會在這裡?”
“啊?”董明有些懵,道:“這個文和不是知道嗎?因爲......”
他剛想說因爲董卓的緣故,說道一半忽然反應過來賈詡是什麼意思:“文和先生的意思是,讓公孫瓚去西涼?”
“然也。”賈詡笑道:“反正朝廷也要派人去西涼彈壓地方,公孫伯珪恰恰是個好人選。打鮮卑也好、打烏丸也好、打羌族也好。總之都是合了他公孫伯珪意了。而且到了那裡,可沒有人跟他唱對臺戲。想來他不會有什麼意見的。”
董明聞言點點頭,道:“這件事,在下會考慮的。多謝文和先生了。”
賈詡笑眯眯的說道:“沒事兒沒事兒。”
董明對賈詡的法子還是很認可的,只是覺得有些奇怪,賈文和就這麼把董卓的基業轉手送給了公孫瓚嗎?雖然董卓被貶官了,可是董卓的老家可還有一批死忠呢。
賈詡提議將公孫瓚送過去,卻沒有提這些人該怎麼安排。那意思就很明確了,由着公孫瓚去處置他們。
用腳後跟想都能明白,以公孫瓚的性子,肯定不會留着這些人的。好一點的結果就是,董卓的這些人夾着尾巴做人....當然最有可能的結果,一定是被公孫瓚隨便找一個理由給弄死。
帶着兩人去了班房,李儒拉着賈詡在門口候着,放董明自己進去。
入了尚書檯,來到自己的位置,董明一屁股坐了下去。
“伯照你有兩個學生來尋你了。”董明剛剛坐下,一旁的田豐就笑着說了一句。
“學生?”董明一愣,然後道:“人呢?在哪裡?”
“在一旁等着呢。”
“哦,我去看看。”董明站了起來。
班房旁邊的一個小房間裡,裡面坐着兩個年輕人。董明進來的時候,兩個人正在閒聊。見到董明進來,兩人連忙停下聊天,對董明行了一禮。
“學生見過老師。”兩人異口同聲的說道。
董明伸手示意,讓他們坐下:“你們來了?”
來人是楊修,另外一個則是杜海。
兩人點點頭,楊修先開口說道:“老師,學生是來問有關蒸汽機的事情的。”
董明笑了一下,坐到了主位上:“你的事情,一會兒說。先說說你,伯遠,你知道爲師讓你過來是做什麼的嗎?”
伯遠是杜海的字。
“還請老師示下。”杜海難得沒有喝酒,今日過來的時候還在納悶,莫非是要懲罰自己嗎?此刻董明一發話,他就老老實實的站起來。
董明見狀搖搖頭道:“指南針是你製造出來的?”
“也不全是,還有其他師兄弟的幫忙。”杜海很是謙虛。
“不用謙虛。”董明繼續道:“你喜歡航海嗎?”
“航海?”杜海眼神中露出一絲的迷茫,然後道:“是在大海上航行嗎?”
“你這麼理解也不算錯。”
杜海搖搖頭:“學生不喜歡。”
這一下董明有些驚訝了:“不喜歡?”
“學生爲什麼要喜歡?”杜海有些奇怪的看着董明:“學生只是因爲從小生活在船上,所以比較喜歡造船罷了。”
“額.....”董明有些尷尬了,本來他還以爲是找到了未來的海軍將領,沒成想杜海只是喜歡造船而已。不過卻也不錯了,畢竟若是沒有人能造船的話,海軍也不可能成型的。
再者說了,董明一開始對杜海留心上了,不就是因爲他能夠造樓船嘛。
“你會建造樓船?”董明換了一個問法。
杜海沒有說是也沒有說不是,而是面露回憶之色:“樓船啊......”
“嗯,樓船。”
“學生也不知道能不能造出來,畢竟沒有真的動手做過。”杜海很是直接的說道:“如果人手和資金足夠,還有科學司支持的話,學生倒是有信心能夠做出來。只是....這肯定是個耗資巨大,費時頗多的事情。”
這就夠了。
董明笑着道:“先不着急這些,你若是想的話,可以現在科學司內設一個船舶研究所。不過一開始先不要弄什麼樓船了。根據已有的技術,想辦法做一些載重量大一些的貨船來。”
杜海聞言眼睛一亮:“學生真的可以嗎?”
“當然可以了。”董明笑着點點頭:“具體的你可以跟高尚商量一下,地點還有資金的問題。不過有句話得先說清楚,最遲三年,你的船舶研究所要拿成績來。”
“放心吧!”杜海將胸脯拍得震天響:“學生一定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的。”
“嗯,我相信你。”
說完了杜海的事情,董明又看向了楊修。後者一臉希冀的看着董明。
“伯遠,你先回吧。”董明對杜海說道。
杜海聞言點點頭,他也知趣,知道接下來自家老師和楊修說的事情,肯定牽扯到大秘密。雖然很奇怪爲什麼這種機密的事情要交給楊修,但還是自覺地離開,沒有多問。
杜海離開之後,楊修顯得有些緊張了,這可以說是他這輩子目前爲止最緊張的時候了。他已經在蒸汽機上耗費了數年的時光,可是一直到現,蒸汽機也只是一個存在於理論中的東西。勉強做出來的鐵疙瘩,除了耐操之外,沒有任何的優點,更沒有什麼實用性。
如果說一開始研究蒸汽機是興趣使然的話,現在研究蒸汽機已經成了楊修的執念。不做出來成本不高,具有實用性的蒸汽機之前,誓不罷休的執念。
也正是這種執念,一直推動着楊修,廢寢忘食的撲在對蒸汽機的研究上。哪怕是楊彪氣的要跟他斷絕父子關係,他也不放棄。
不是爲了董明,也不是爲了變法。隨着對蒸汽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楊修已經隱約間感覺到了,自己若是將蒸汽機做成了,那絕對是要青史留名的。青史留名的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蒸汽機將引領一個新的時代。
一個由他楊修發明的蒸汽機所引領的全新的時代。
光是幻想一下這件事,就讓楊修激動地渾身發抖。
“老師.....”楊修嚥了一口唾沫,喉嚨裡的話卡在那裡,一時間有些說不出來。
董明揹負雙手,站了起來,用極爲平靜的語氣說道:“爲師這裡有一份完整的製作蒸汽機的流程。詳細到需要用到的每一個材料,該怎麼製作出來;每一個步驟該如何走。你若是拿了,只要肯花時間鑽研,一定是會做出來蒸汽機的。”
楊修聞言深吸一口氣:“老師,您說吧,學生要怎麼樣做,您才能教授學生這蒸汽機制作之法。”
“隱姓埋名,蒸汽機沒做出來之前,你必須一直留在科學司。哪怕是你最親近的人,你也不能透露半點風聲。之前的蒸汽機,你要炸燬,科學司會對外宣佈研究失敗。”董明沉聲說道:“然後在爆炸中,你會被炸死。”
“被炸死?”楊修懵了。
“假死罷了。”董明平靜的說道:“這一點,你可以告訴你父親。其他人,就算了。”
“家父.....”楊修面露苦澀:“老師....家父一定不會同意的。”
董明聞言沉默了一下:“你回去跟他好好說一說吧。總是這樣也不是辦法。若是這一次能說服他,你便過來。若是不能....那就算了。”
蒸汽機的事情,董明一開始並不在意。因爲他覺得,在東漢想要做出來蒸汽機無疑是天方夜譚。所以哪怕是他一直都知道楊修在科學司裡偷偷研究蒸汽機,也沒有當回事。甚至還想着,這算是爲日後蒸汽機的出現,提供了技術積累。
可是,當那天看到那個鋼鐵巨獸之後,董明的想法就變了。他之前一直覺得蒸汽機畢竟是工業(河蟹)革命時期才被廣泛應用的。眼下還是公元一百多年的時候,這中間差了一千多年的時間。
蒸汽機只能當個念想。
可是他卻忽略了兩個點:一來,蒸汽機的科技含量並沒有董明想象的那麼高。說句實在話,在蒸汽機被廣泛運用之前,世界的科技水平基本上都原地踏步不知道多少年了。自東漢到蒸汽機之間差的並不是上千年的科技代差。而是一層看不見摸不着阻隔。
只不過在瓦特改良蒸汽機的時候,那是一層窗戶紙,眼下隔着的是一面牆。雖然看起來結實,其實用把力氣就能推到。牆那邊就是嶄新的世界。
第二點,那就是他總是忘了自己是一個有系統的穿越衆。穿越加系統,這絕對是最大的科技增速器,他跑來當官,實在是浪費了這個系統。若是在地方潛心帶學生,用個幾十年的時間,他絕對能在系統的幫助,跨越將近兩千的時光,在東漢實現蒸汽化。
也因此,蒸汽機在東漢的出現成爲了可能。一旦有這種可能,董明就必須做到保密保密再保密。哪怕其他人學不會,他也得做好保密工作。
因爲蒸汽機,不僅僅是提供蒸汽動力那麼簡單,它帶來的一定是兩個對立的新興階級的出現。並且這兩個新興階級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沖垮舊秩序,建立新秩序。
董明必須要嚴格把控,讓一切都有序的發展,儘自己所能,讓漢人更強大,讓動亂更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