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覬被任命爲教育司二把手的當天,就來到了尚書檯。可惜的是董明不在,他只好來董明家裡,想要蹲一蹲董明。
一直到晚上的時候,董明纔回來。
董明今兒個出城了,去書院跟高大壯聊了一下。他的那些個亂七八糟的同胞,董明打算借用一下。不過這些人的漢話說的沒有高大壯好,有幾個人乾脆就不會說。董明便將他們都安排到了書院,一邊打工一邊跟高大壯學語言。
晚上回來的時候,見到張覬,他還覺得奇怪。得知張覬等了他半天,便邀請他一起泡澡。
這個邀請稍微有些奇怪了,但好在張覬也是個灑脫之人,稍微猶豫一下就答應了下來。兩人進了浴室,董明先進去,在池子裡泡着等張覬。
張覬估計是第一次來,有些不太習慣,磨蹭了一會兒,才進來。腰間纏着一個白毛巾,耷拉到膝蓋那裡。
董明見狀笑了:“都是大老爺們,有什麼好擋着的。”
張覬臉上有些掛不住,同時也對董明很是好奇。本來他對這位尚書令可是高山仰止的敬重,平日裡見到了也恭敬的緊。
今日倒是有些不同了。
他將毛巾扯下來,進了水池,跟董明之間大概隔了有一步的距離。
“你今兒過來是爲了書院的事情吧?”董明知道張覬的來意,笑着問道。
張覬點點頭,然後道:“大人,這書院有什麼具體的要求嗎?除了規模之外,其他的呢?授課內容,授課時間安排等等。”
董明用毛巾沾了一些熱水,撩起來澆到頭上,道:“說說你的想法吧。”
張覬聞言下意識的捏緊了毛巾,整個人也下意識的坐得筆直,一臉認真的說道:“下官是這樣想的,這一批書院,包括以後全天下的書院,都教同樣的東西。考慮到書院都是孩子,還是成千上玩的孩子,那這教授的內容就不能太過晦澀難懂。畢竟他們只有三年的時間,恐怕詩三百都無法學會。”
董明摸了摸鼻子,詩經什麼的,背一背就行了。
“所以下官就想着...自己做一套..嗯用來教授給學生們的文章之類的東西。”張覬說到這裡臉上有些不好意思了:“只不過,這件事學生覺得做起來有些難度。”
董明正在擦肩膀頭子,這兩天有些痠疼,熱水敷一下還挺舒坦的。聽張覬說這麼熱鬧,其實核心就一個,他想做一套教材出來。
這是個好事兒。
如今的教育實在是太虎了。以董明爲例....祖傳的《毛詩》,甭管你啥天份,多大年紀,只要能學習了,那就上《毛詩》!全都背下來只是基礎,還得一個字一個字的摳,一句話一句話的理解。
特別的扯淡,也特別的偏科。
如果有了統一的教材那就更好了。而且也必須得有統一的教材才行。畢竟董明對公立書院的要求是,人文和自然並重。光靠四書五經那一套,不現實。
“想做教材是吧?說一說你的具體想法。”董明給張覬一個鼓勵的眼神。
張覬自然也有了想法,聽到董明要聽,他便說了出來:“下官看過大人做的詳細計劃。按照大人的意思,書院跟其他的私塾、太學、官學不同的是,要教授自然學科、算學等內容。這些內容在下不是很懂,因此想跟大人商量一下,用一下大人早年間的教材。”
“剩下的部分,則分爲兩個階段,一開始的開蒙,下官想編一套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教材,讓孩子們在學認字的時候,能夠輕鬆一些。第二個階段也不用太深奧,能夠通讀成誦一些經典即可。”
“下官選的《尚書》、《論語》、《禮記》、《詩經》這四本。”
張覬說完之後,又道:“還有一點,下官有個建議,能否將書院學生的讀書年限提高一些?三年的話...時間有些短了,不如改爲五年?入學年齡限制一下,最低六歲,最高十歲。這樣您覺得合適嗎?”
“嗯....”董明想了想,道:“入學年限的事情,這個很好說。改成五年也無妨,其他的對應五年做一個修改就行了。你可以看着辦,畢竟只有司隸之地,咱們摸着石頭過河便是。”
“喏。”
“至於教材....”董明想了想道:“教材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了,我自己編一套教材給你。就按照五年的份額來編。到時候你拿過去看看合不合適。”
張覬聞言激動地直接站起來了,攪動起一片水花:“那真是再好不過了!可是...會不會有些麻煩大人?”
董明笑着搖搖頭,這種引導百姓思想的好機會,只要他不累死就不會放棄。更何況,他一點兒都不會累,不是還有系統呢嗎?這段日子基本上沒怎麼搭理系統,聲望值早就爆表了,正好消費一波!
“說說其他的。”
張覬點點頭,詳細的說着自己對書院的一些安排。包括上課時間的安排、老師的招聘、學生的招收等等,很是詳細。
都說完之後,他有些期待的看着董明。
董明眯着眼睛,回顧了一下張覬的計劃。
學制五年,寄宿制管理,這一點沒毛病,可以通過;學生束脩,也就是學費,每個人每年兩千錢,這也沒有什麼問題,不高不低。完全免費不可能,書院又不是義舍,再者說了不花錢誰會珍惜呢?
書院的建設由教育司統一安排,工程交給建設兵團,建設兵團出圖紙和人工,教育司掏錢,這也沒有問題。
老師的招聘、學生的招收計劃得也很詳實。尤其是老師這一塊,張覬打算現在就着手做,現招來,每個月發三千錢補助養着,等書院建起來再分配出去。在這之前,可以先放在太學裡養着,順便讓他們熟悉新教材。
這麼做的原因是,科考剛剛結束沒有多久,有不少落榜的士子還沒有離開洛陽。甚至有不少落榜的士子乾脆就在洛陽待着了,等着下一屆繼續考。
這些落榜的士子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參加縣試和鄉試,也能參加下一屆的科考。當然了,下一次再考不過,就得回家從頭開始考了。
不過縣試、鄉試、會試這個三級跳的考試模式,董昭那邊還在完善,下半年纔會公佈。在做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些考了一屆,甚至考了兩屆都落榜的士子該怎麼參加下一屆可靠了。
張覬就是瞄準了這些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比較年輕,容易接受新事物,熟悉教材的速度也很快。而且有很多寒門士子,在洛陽過的很是拮据。每個月三千錢,還有地方住,對他們的吸引力還是非常大的。
就算要當三到五年老師,也有不少人願意。畢竟很多人才二十出頭,三五年之後仍然算是年輕人。有這三五年的時間作爲緩衝,說不定就考上了。考不上也不所謂,拿幾十上百萬錢回老家,也能當個小地主不是?
董明梳理了一下張覬的計劃之後,真要誇讚一聲,忽然發現有些不對,便問道:“怎麼沒有寒暑假?”
“嗯?什麼是寒暑假?”張覬有些懵。
“每年最冷最熱的幾個月給孩子們放個假吧。”董明說道:“天氣太惡劣了。”
張覬聞言沉默了一下,然後道:“意思是說,每年大概會有三個月的實踐,學生們不能來書院上課?”
“對啊,勞逸結合嘛!”董明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
“這不好吧。”張覬猶豫了一下,還是勸道:“到時候不管是孩子們,還是他們的父母都會有怨言的。”
“嗯?”董明愣了,繼而反應過來,這特麼是教育資源被統治階級壟斷時代,不是後世求着孩子去上學的時代。
“那就算了,每年中秋、正旦的時候各休息三天。平常的話,每旬休息一天,這樣可以吧?”董明又問道。
“可以。”張覬點點頭,然後又補充道:“但是有一點,休息的時候書院不能休息。看學生意願,他們願意休息的話,書院不攔着。不願意的,可以在書院溫書。”
“額,你看着安排,總之一定要保證孩子們每年能有一個月休息的時間,不然書讀的再好,人垮了也沒用。”董明強調了一下。
“大人放心吧!”張覬點點頭,不過看他的模樣,他顯然不覺得有人會願意在有機會讀書的時候,選擇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