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彪那裡的結果,自然是不如人意的。好在,楊彪還念着同朝爲官的體面,並沒有把事情做絕,表示雖然不會全力支持,但也不會拖後腿。
有這個結果,董明已經很高興了。從楊家出來,已經是下午了。這個時候也沒辦法再去下一家,董明和田豐兩個人商量了一下之後,便回了尚書檯。
回到尚書檯之後,田豐負責處理具體的事務,董明則低着頭在寫東西。偶爾有田豐不能決斷,或者說沒有辦法決斷的事情,就會找到董明,後者會給出相應的意見。處理好的事情會整理好,全都交給劉宏。
不過劉宏基本上不會反對尚書檯給的處理意見。劉宏那邊同意之後,會再下發給三公,三公豈是沒啥實權,就是走個形式。當然,眼下這種情況是除外的。蔡邕、皇甫嵩等人各自擁有一部分原本宰相的權柄。
三公這邊通過之後,纔會下發到各個具體的衙門去實施。也就是說,事情報上來,尚書檯給出具體的處理意見,劉宏同意之後,讓三公擇人去施行。看起來尚書檯只是一個幕僚機構,事實上,卻是大漢朝國政真正的核心衙門。
雖然不會負責具體實施,但是卻是給出實施方案的人。同時還會監督每一項工作的進度。董明入主尚書檯之後,更是逐漸開始插手具體事務。當然眼下尚書檯只是插手了一個新衙門,是老早就定下來的科學司。
科學司是個新鮮事物,朝臣們雖然不至於不當回事,但是對尚書檯直接管轄科學司也沒什麼太大的意見。
眼下董明在寫的,就是科學司今年的任務。
一共三個任務:
第一個任務就是爲皇甫嵩的軍屯提供技術支持,從選種到開墾荒地到種植再到最後的收成,全方位無死角的提供技術支持。
第二個任務則是攀科技樹,董明直接從系統兌換了一部分資料。這些資料並不是值錢,主要還是因爲資料上的科技進步幅度並不是很大。預期是說是科技進步,倒不如說是技術改良。而全都是生產側的技術改良,包括種植業和手工業。
第三個任務則是以科學司的名義,開設一家商號,主營食鹽。當然這個得等到下半年才能開業了。在這之前,還得去選址,建廠,等出鹽量穩定了,才能開業。
說出來簡單,事實上每一個任務,董明都給了特別詳細的交待,甚至具體到每一個時間節點。雖然說這樣有些大包大攬了,但是他也沒辦法。
眼下一切都剛起步,謹慎一些總是好的。等局勢穩定,變法平穩推行,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後,他就可以只給各個衙門制定大略的目標,讓下面的人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完成就可以了。
等寫完的時候,已經月上中天了。董明伸了一個懶腰,發現田豐還在工作。
“元皓,去歇息一下吧。”董明輕聲說道。
這些日子還是太忙了。班房裡除了他二人之外,還有十來個侍郎、令使沒有走。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尚書檯可以說是三班倒,連軸轉。尤其是董明、劉正、田豐、沮授四人,每天頂多也就睡兩個半時辰。
“最後一件。”田豐頭也沒擡,聲音聽起來仍然很有精神的樣子:“青州和徐州那邊好像有些不太妙,自年一月份以來,到現在都是滴水未下,恐怕今年會有旱災。”
董明聞言皺了皺眉頭,道:“青州和徐州兩地水利工程冠絕天下,若是小旱災倒沒什麼。不過還是要準備一下救災事宜。先把糧食準備好,然後通知青州和徐州兩地官員,隨時做好抗旱救災的準備。”
“喏。”
揉了揉眉心,董明只覺得萬事艱難。他用腳指甲都能想到,一旦出現旱災,那肯定會有人妖言惑衆,說他董明搞變法,老天爺發怒了。
尤其是這可能出現的旱災,還是在青州和徐州兩地。因爲當年的州郡考和一些興修水利的建議,青州和徐州算是最支持變法的兩個州部了。可是眼下偏偏這兩個州,可能會出現旱災。
有心人稍微一煽動,董明就會變得很被動。
不過天災這玩意,董明也沒什麼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將旱災的破壞力降到最低。同時還要早做準備,以防有人假借天命,攻擊變法。
“得了,今天也不用回去了。”董明搖了搖頭,站起來活動了一下筋骨,然後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攤開一張紙,他埋頭開始寫新的東西。
這一次,他要寫的東西,又是個劃時代的玩意。
《論氣候變化的原因與影響》
提筆寫下題目之後,董明笑了笑,知道這篇文章一出來,又得得罪不少人。但有一點他可以肯定,劉宏一定會非常喜歡。
原因倒也簡單。以往有災害了,這鍋都是劉宏來背的。出現天災,還不是因爲你這個天子做的不好,讓老天爺不高興了?所以你該道歉道歉,該祈求老天爺的原諒就祈求老天爺的原諒。
但劉宏是誰?茅坑拉屎臉朝外的漢子,他比誰都清楚,天人感應就是漢武帝用來忽悠百姓,增加皇權的神秘性、權威性和穩定性的。天災人禍幹老子屁事,年景不好就怪皇帝沒當好,這什麼狗屁道理。
但劉宏又不能這麼說,畢竟如果這麼說了,那麼就熱鬧了。這皇權不是老天爺給的,那是哪來的呢?
人,最怕的就是開始思考,一旦他開始思考,那麼慾望和野心就會無限的膨脹了。到時候老劉家啥也不幹,只能去四處鎮壓那些喊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了。
這個道理其實古今都是一樣了,只不過眼下是愚民,老百姓啥也不知道,只要知道皇權的神聖和權威就行了。後世則要溫情一點,你儘管思考,但是從小我就教你往哪個方向去思考。如果你思考錯了方向,那也成。只不過從此以後,你就是敵人,是敵對分子。
董明寫的這篇文章,自然不會去挑戰皇權的權威性,但是會解釋爲什麼會出現各種氣候變化和災害。這篇文章寫出來,經過適當的宣傳,就可以將災害對變法的傷害變到最小,甚至是沒有。
壞處也有,那就是皇權就少了一層枷鎖。
董仲舒那一套理論,雖然愚民,但是也變相給皇權上了套子。到底是好還是壞,很難說清楚。哪怕是站在歷史下游,你也很難去評判。
好在董明也不是傻子,解開了一層枷鎖之後,他有的是辦法再給皇權上兩道枷鎖。後世的成功經驗這麼多,隨便學一兩招也夠了。
翌日,洛陽南市,一隊風塵僕僕的騎士,出現在南市街頭,騎士後面還跟着兩輛馬車。一行人下了馬,以一個臉色有些蒼白的年輕人爲首,牽着馬緩緩前行。
年輕人旁邊還有一個壯漢,此時壯漢正一臉的納悶:“主簿,咱們爲什麼要來南市?”
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孫挺,如今是漢中的主簿。跟他搭話的壯漢則是前些年投奔劉備的周倉。
孫挺蓄起了鬍子,整個人看起來清瘦了不少,聽到周倉的問題之後,輕聲解釋道:“如今老師開始變法。這變法到底如何,還是民間的反應最爲真實。因此某家要在去之前,先看看,這天子腳下,首善之地對變法的看法。”
“這樣啊,屬下倒是不懂這些,只是聽關將軍提起過,對尚書令大人可是交口稱讚,想來這變法一定是極好的。”周倉笑着說道。
孫挺點點頭,然後道:“還是要看過了才知道。”
周倉四下看了看,然後一臉驚歎的說道:“果然不愧洛陽,天下之中心。沒成想這天才剛亮,就有這麼多的店鋪開門,各路商人也都來了,甚至這街頭巷尾,都是鋪席買賣的地方。果然是極爲繁華。”
“以前不是這樣的。”孫挺小聲說了一句。不過卻也沒再跟周倉說話,而是默默的往前走。
一個隨行的騎士上前幫孫挺牽着馬,一行人跟在他身後。孫挺也不去打聽,就是在各個店鋪,各個攤位走動。時而問問價格,時而問問生意如何,有時候也會買一兩件東西。
在南市晃悠了兩個時辰,他才帶着一行人入城。周倉在一旁看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小聲問道:“主簿,您剛纔怎麼沒問大家對變法的看法?”
“已經知道了。”
“啊?”
“沒什麼,先去找吳蘭,他不是通過科考了嗎?”孫挺沒有解釋什麼,而是說起了另外一件事:“之前來信說,眼下他跟子喬一起呢。咱們先過去。”
“不先去尚書令那裡嗎?”
“安頓下來之後,寫一個拜帖,鄭重一些的好。”孫挺解釋道。
“主簿大人說了算。”周倉來的時候,關羽早有交代,一路上只要聽孫挺的話就成了。一行人入了城,按照吳蘭信中所說的地址,找了過去。
找到地方的時候,恰好吳蘭正準備出門。與他通行的還有張肅、張鬆兄弟和高沛三人。孫挺一行人又是戰馬又是馬車的很是扎眼。吳蘭看了一眼,先認出來人高馬大的周倉,然後纔看到孫挺。
“呀!先生怎的過來了?!”吳蘭連忙上前。
這個時候張鬆也看到了孫挺,立刻跑了過來,興奮的說道:“老師,您怎麼來洛陽了?”
“進去說話。”孫挺顯得有些冷淡。
但是衆人卻不覺得奇怪,早就習慣了孫挺這種一臉冷漠的表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