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簡雍

樂浪郡的治所乃是朝鮮,漢代的朝鮮是一個縣城,而不是後世的那個國家。

樂浪郡境內有一條自北向南橫貫全境的大河,就是列水。朝鮮位於樂浪郡的正中部,也正是位於列水中段的位置。

公孫瓚兵敗以後,本來準備逃到朝鮮據城死守。奈何張郃率領一彪烏桓鐵騎,星夜兼程提前趕往朝鮮。

不得不說,朝鮮易守難攻,再加上城中還有不少守軍,故此縱然張郃領兵突襲朝鮮,仍舊沒能攻下這座城池。

然而,張郃卻堵死了公孫瓚逃往朝鮮的道路,迫使公孫瓚不得不領着敗兵繼續南下。

樂浪郡境內除了中部的朝鮮以外,南部的帶方縣城,由於乃是抵擋三韓的最前線,這座城的規模絲毫不比朝鮮差上多少。

甚至於,歷史上在東漢末年時期,遼東太守公孫康曾經將樂浪郡拆分,另外分出來了一個帶方郡。而帶方郡的治所,就是在帶方縣城。

漢代的樂浪郡,也就是後世的朝鮮,位於朝鮮半島的西部,乃是漢武帝時期打下來的疆域。

漢武帝時期,曾經派兵由水、陸兩路進攻,攻入衛滿朝鮮,將其滅國。

而後,他在這片土地上置辦了四個郡城,分別是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郡,隸屬幽州管轄。

後來,這四個郡城中的異族,幾乎都被遷徙到了臨屯郡、真番郡。

真番郡相當於後世朝鮮一大半的領土,還要加上韓國西南部的領地。臨屯郡,卻是後世韓國東北的廣大區域。

至於樂浪郡的治所朝鮮城,也就是以前被漢武帝滅掉衛氏朝鮮的都城。到了東漢末年,真番郡、臨屯郡早就再次被異族佔領,不復爲大漢所有。

遼東的樂浪郡、玄菟郡,雖說名義上一直屬於大漢管轄。然而,由於此地實在太過偏遠,因此大漢朝廷很少真正掌控遼東半島。

事實上,大漢本地的士人,基本沒有人會正眼瞧一下遼東之地。

因爲遼東不但乃是偏遠、荒涼之地,而且想要遷往遼東,勢必會通過烏桓人的勢力範圍,還要跨越幾個沙漠。

故此,公孫瓚就想當然的以爲,他躲到了遼東,袁紹就不會再步步緊逼。

卻沒有想到,今年開春袁軍突然攻打遼東,猝不及防之下,實力本就處於劣勢的公孫瓚,自然是一敗再敗。

公孫瓚領着殘兵敗將,龜縮進了帶方,就將附近郡縣所有的糧草搜刮一空,將其運入城中。

不得不說,公孫氏在遼東的勢力極強,哪怕公孫瓚兵敗逃亡帶方,袁紹一路之上也是遭受到了非常激烈的抵抗。

正是沿途縣城的反抗,纔給公孫瓚爭取到了搜刮糧草、堅壁清野的時間。等到袁紹領兵南下,將帶方城團團圍住的時候,公孫瓚已經完全準備好了。

袁紹遣人數次強攻帶方,卻始終沒有辦法攻進城去。饒是如此,公孫瓚仍舊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就在此時,有人向他獻計:“主公與劉玄德乃是同窗,私下的交情更是非比尋常。如今玄德公佔據豫州之地,麾下兵馬不少,更有關羽、張飛爲爪牙。”

“如今袁紹盡起大軍遠征遼東,境內必定十分空虛,主公何不向玄德公求救,使其發兵攻打袁紹”

“若玄德公果真出兵,袁紹懼怕根基有失,必定會撤出遼東,此乃圍魏救趙之計也。”

公孫瓚聞言,當即大喜過望,就讓人突圍前往豫州求援。這纔有了,劉備拿着書信糾結之事。

“公佑,吾與伯圭乃是好友,曾經更是受過伯圭兄之恩惠。今日他被圍帶方命懸一線,吾若不發兵前去救援,豈不會遭人恥笑”

公佑乃是孫乾表字,孫乾乃是北海郡人氏,爲劉備的幕僚。

當初劉備救援徐州,曹操用計攻破徐州,陶謙被殺以後,孫乾就跟隨劉備突圍而去,深得劉備器重。

聽見玄德之言,孫乾當即說道:“話雖如此,可是袁本初前番主動示好主公,將幾郡之地拱手相讓,才使得主公能在豫州站住跟腳。”

“若此時發兵攻打袁本初,恐怕有些說不過去吧”

“更何況,袁本初佔據將近三州之地,手下兵多將廣,勢力強盛,又有曹孟德爲其羽翼。主公若是妄動刀兵,恐怕會惹禍上身啊。”

玄德聞言,卻是沉思不語。

孫乾的擔憂,他也曾經考慮過。然而公孫瓚畢竟是他的至交好友。劉備曾經也在公孫瓚帳下效命,受到過許多恩惠。

雖然後來劉備覺得公孫瓚有不臣之心,假借救援徐州離他而去,多少還是欠下了公孫瓚很大的人情。

劉備本來就走得是信義、忠誠、仁厚的路線,若此時不去救援公孫瓚,難保不會讓自己的名聲留下污點。

故此,現在的劉備心中非常糾結。

而此時,旁邊吊兒郎當,不修邊幅的簡雍,忽然大聲笑了起來,引起了劉備的注意。

簡雍表字憲和,乃幽州涿郡人氏,本姓耿。只是因爲幽州人的方言將耿說成簡,故此才改爲姓簡。

他是劉備的同鄉,性情簡單直接、不拘小節、不理威儀。哪怕與劉備同坐之時,亦是盤腿而坐,有時候甚至歪着身子。

簡雍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演義中,基本都屬於那種醬油貨色。只是在劉備沒有謀士的時候,充一下人數。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簡雍與劉備乃是同鄉,年少時便與劉備相識。在劉備領着義軍討伐黃巾的時候,就已經跟隨在劉備身旁。

隨後這麼多年,簡雍一直無怨無悔的跟在劉備身邊,隨他顛沛流離。

也許所有人都記得關羽、張飛與劉備結拜,隨他南征北戰,漂泊不定卻不離不棄。然而簡雍亦是最早跟隨劉備,他的忠誠不見得比關羽、張飛低。

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簡雍的事蹟。

此時的劉備尚且缺乏謀士,因此對於簡雍亦是非常器重。看到簡雍發笑之後,劉備就忍不住問道:“憲和何故發笑”

簡雍笑着搖了搖頭,也不說話,直到吊足了劉備的胃口,他才說道:“主公行事,但求心中無愧即可,何需考慮那麼多”

第611章 三問第72章 華雄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243章 陷陣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516章 再審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932章 隕將日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219章 白波軍第113章 渡河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489章 糾結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481章 春耕第337章 絕路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8章 典韋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744章 糾結第93章 以死脅迫第467章 殺羌令第713章 鄧芝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508章 出巡第364章 赦令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326章 誘敵第955章 鬥陣(上)第339章 船毀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212章 張揚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94章 策馬北上第240章 被圍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281章 往事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362章 陷陣第472章 劫營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377章 驚變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207章 於夫羅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296章 生死戰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268章 棺木第1001章 怒火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277章 張裕第16章 挾持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713章 鄧芝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490章 狩獵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109章 報仇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322章 饑荒第29章 薦文昭第101章 詭異第786章 噩耗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73章 暴走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88章 矛盾論第682章 不安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55章 假借天命第207章 於夫羅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60章 欲殺文昭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525章 名利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899章 解惑
第611章 三問第72章 華雄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243章 陷陣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516章 再審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932章 隕將日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219章 白波軍第113章 渡河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489章 糾結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481章 春耕第337章 絕路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8章 典韋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744章 糾結第93章 以死脅迫第467章 殺羌令第713章 鄧芝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508章 出巡第364章 赦令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326章 誘敵第955章 鬥陣(上)第339章 船毀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212章 張揚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94章 策馬北上第240章 被圍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281章 往事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362章 陷陣第472章 劫營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377章 驚變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207章 於夫羅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296章 生死戰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268章 棺木第1001章 怒火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277章 張裕第16章 挾持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713章 鄧芝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490章 狩獵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109章 報仇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322章 饑荒第29章 薦文昭第101章 詭異第786章 噩耗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73章 暴走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88章 矛盾論第682章 不安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55章 假借天命第207章 於夫羅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60章 欲殺文昭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525章 名利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899章 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