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操縱輿論

大將軍府內,文昭聽着程昱的彙報,心緒久久不寧。

污人清名,殺人全家,也許他一直沒有想過,自己有一日也會做這種事情。

想起那兩個小孩面帶微笑着赴死,一種難以言喻的愧疚之情,不可抑制充滿心頭。

又想起了在大將軍府門口,那些誓死請願的學員,想着一條條鮮活生命倒在血泊之中,文昭心中更是有種難以忍受的痛。

直到此時他才明白,政治是一件多麼複雜的事情,有時候人在朝堂,縱然大權獨攬,亦是身不由己。

特別是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他只有恩澤百姓的同時,再輔以鐵血手挽鎮壓四方,才能成就大業。

站在孔融的立場上,他有錯麼?孔融的兩個孩子以及全家,有罪麼?那些前來請願,充滿熱血的學員,真的該死麼?

不,他們沒有錯,沒有罪,更不該死。

可錯就錯在,他們不應該在這個敏感的時候,參與了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既然參與了,就會無可避免成爲犧牲品。

程昱站在一旁,看着文昭臉上掙扎的神色,微微嘆了一口氣。

他追隨陳旭這麼長時間,如何不曉得自家主公的性格?可是大勢所趨,非以殘酷手段不能震懾朝中衆人。

不可否認,程昱帶領甲士滅孔融滿門,的確有報復孔融的心思。可是如此行事,對於文昭亦是非常必要之舉動。

他輕聲安慰着說道:“主公無需愧疚,每個人都必須爲自己的所作所爲,付出與之相對等的代價。”

“他們落得今日之局面,完全是咎由自取。”

“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書寫,當主公奪取天下之後,這些人也只不過是螳臂當車,妄圖阻攔天下大勢的跳樑小醜罷了,何足道哉?”

文昭嘴角扯出了一個難看的酷弧度,問道:“那些太學生的屍體,處理的怎麼樣了?”

程昱道:“他們屍體,已經全部被掛在了城牆上面。”

陳旭再問:“可有通知這些人的家屬,讓他們前來收屍?”

程昱道:“已經派人過去了,並且文優還派遣了死士,前往探查這些人所在家族的態度。”

聽到這裡,文昭揉了揉眉頭,而後說道:“這些人所在家族,若有不滿者,以孔融同黨論處,滅族!”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真正殘酷的政治鬥爭,可不想小說中那樣,總是會爲自己留下仇敵與後患。

要麼不動手殺人,只要舉起了屠刀,文昭就不介意讓其沾滿鮮血。

無論如何,文昭終究是一個,在屍山血海中成長出來的男人,早已見慣了生死。

他心中雖有遺憾與愧疚,可是卻不會被這些情緒所左右,該殺人的時候,他仍舊不會手軟。

現在的他,與初來漢末的那個人,已經有了本質上的不同。

可以說,這不單單是一場殺戮盛宴,更是文昭在以強硬手段,以堆積的屍骨與鮮血,來震懾那些心懷不軌之輩。

想必看到了文昭如此暴虐的一面,有許多人再想着與他作對之時,必定會心驚膽戰,不敢再胡言亂語。

程昱微微點了點頭,對於一個腹黑、狠辣的謀士而言,殺人滅族只不過是間微不足道的事情罷了。

兩人又聊了一陣,文昭忽然說道:“太尉楊彪居然也看不清局勢,對於天子如此忠誠。只殺孔融一人,恐怕難以震懾所有公卿。”

“吾欲再殺楊彪,不知仲德以爲如何?”

聽見文昭這些話,哪怕在寒冷的冬天,程昱也感覺後背差點被汗溼了。

他急忙說道:“明公萬萬不可,楊氏乃弘農名門,其先祖楊敞,曾於昭帝時官至丞相;其高祖楊寶,乃名聞天下之大儒,隱居不仕。”

“更爲重要的是,其曾祖楊震曾官至太尉;祖父楊秉,官至太尉;其父楊賜,官至太尉、司空,封臨晉侯,卒贈驃騎將軍,諡曰文烈。”

“楊彪本人更是聞名海內,官至太尉。楊氏四世四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絕非孔融所能比擬。”

“孔融雖然乃聖人後代,祖上幾代都未出現顯赫人物,殺之無妨;明公若殺楊彪,天下士子必定與明公離心。”

聽着程昱這番話,文昭居然有種心驚肉跳的感覺。

他知道弘農楊氏非常顯赫,卻沒想到居然顯赫到了這種程度,四世四公,哪怕比起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亦是更勝一籌。

楊氏數代積累下來的人脈,絕對是一股龐大到不可想象的勢力。這股隱形勢力,哪怕實力乃是諸侯之首的文昭,也不敢輕易觸動。

震驚過後,文昭心中不可抑制涌出了忌憚的心思。

直到此時,他才曉得爲何歷史上曹操在迎獻帝之時,宴席中看到楊彪臉色不愉,就心中害怕了。

他也明白了,曹操爲什麼會因爲雞肋之事,義無反顧的殺掉了楊修。

楊氏勢力實在太過龐大,縱然曹操有信心能夠壓制住弘農楊氏,卻也沒有信心自己的兒子,可以壓制聰慧異常的楊修。

楊修之死,不僅僅因爲他自作聰明,犯了曹操的忌諱;更主要的原因,卻是因爲他背後勢力太過龐大,以至於讓曹操都感到了不安。

在屋內來回走動幾次,文昭忽然說道:“縱然不能殺掉楊彪,也不可以讓其繼續在朝中任職。”

程昱聽到這裡,才常常舒了一口氣,他還真怕陳旭腦子一熱,非要殺死楊彪。如此一來,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單單將楊彪罷官,也不過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罷了。

敲定了楊彪之事以後,程昱卻是說道:“明公此次給孔融治罪,殺掉請願的太學生,固然能夠震懾心懷不軌之輩,可是太學生以及天下士子,也會對此頗有微詞吧。”

陳旭聞言,卻是滿不在乎的說道:“想要解決這件事情,並非太難。你與文和可以籌備晨報,用以操縱輿論走向。”

程昱卻是一頭霧水,問道:“何爲晨報,何爲操縱輿論?”

身爲一個漢代人氏,程昱自然不瞭解報紙是什麼東西,更不知道這東西用來操縱輿論,引導百姓思維,是個多麼犀利的工具。

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823章 下馬威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309章 劉備第116章 很年輕第753章 反攻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792章 田豐投劉第41章 白馬失守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224章 襲城第310章 馬騰第379章 圖謀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70章 報仇第487章 臨江仙第144章 鬥將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98章 黃巾不死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18章 神勇第1008章 去世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326章 誘敵第102章 馬驚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377章 驚變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66章 攻破濮陽第956章 鬥陣(中)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856章 傷勢第491章 心憂第744章 糾結第659章 誣陷第328章 龜兒子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744章 糾結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249章 匯合第196章 靈帝崩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70章 報仇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73章 暴走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207章 於夫羅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28章 返鄉第220章 徐晃第353章 烏龍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989章 刺客第453章 張遼至第224章 襲城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11章 訛詐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570章 離別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380章 謀兵權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223章 安頓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489章 糾結第655章 鬧事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226章 百態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719章 風起隴西
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823章 下馬威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309章 劉備第116章 很年輕第753章 反攻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792章 田豐投劉第41章 白馬失守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224章 襲城第310章 馬騰第379章 圖謀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70章 報仇第487章 臨江仙第144章 鬥將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98章 黃巾不死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18章 神勇第1008章 去世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326章 誘敵第102章 馬驚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377章 驚變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66章 攻破濮陽第956章 鬥陣(中)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856章 傷勢第491章 心憂第744章 糾結第659章 誣陷第328章 龜兒子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744章 糾結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249章 匯合第196章 靈帝崩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70章 報仇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73章 暴走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207章 於夫羅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28章 返鄉第220章 徐晃第353章 烏龍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989章 刺客第453章 張遼至第224章 襲城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11章 訛詐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570章 離別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380章 謀兵權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223章 安頓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489章 糾結第655章 鬧事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226章 百態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719章 風起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