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末路

冀州的戰事,牽動着無數人的心緒。

曾經,通四郡之要道,扼兩河之天險的廣宗,卻因爲它獨特的地理位置,而變成了一座絕望之城。

廣宗北方,安平國的郡國兵駐紮在經縣,堵死了黃巾軍北上的道路。

西邊與南邊的曲周與丘縣,已經被皇甫嵩攻佔,有鉅鹿郡與魏郡的郡國兵駐守。

廣宗東邊的清河國,更是派出軍隊攻佔了清河的界橋,駐守清河河畔。

四面被圍困的黃巾軍,兵力捉襟見肘。爲了避免被皇甫嵩各個擊破,最後有人向張樑建議,撤出威縣人馬,將黃巾軍全部集結到廣宗,而後跟皇甫嵩決一死戰。

張樑思考良久,採納了這個建議。

皇甫嵩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撫掌大笑,說道:“賊人不識兵法,豈不知孤城難守?如此行事,真是自掘墳墓!”

而後,皇甫嵩帶三萬精銳官兵進入威縣,與廣宗遙遙對峙。

廣宗城內,自從張角病死以後,黃巾軍就已經沒有了進取之心。他們既沒有主動攻擊官兵,也沒有思考退路,只是每日呆在廣宗,加固城牆。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個口號,已經很久沒人喊過了。

張角的去世,對於黃巾軍的打擊是無比巨大的。他們不僅失去了自己敬愛的大賢良師,失去了黃巾軍的最高統帥,更是失去了心中的信仰。

說好的‘黃天當立’呢?說好的太平世界呢?

信仰崩塌的黃巾軍,看不到明日的曙光。沒有了信仰的他們,宛如行屍走肉一般。

要回到以前被欺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嗎?不,絕不!在這些人的心中,沒有退縮。

哀莫大於心死。張角的死,使得整個廣宗的黃巾軍,都成了哀兵。皇甫嵩得到威縣以後,讓大軍休整了兩日,而後就開始向廣宗發起進攻。

皇甫嵩帶領了將近三萬人的官兵精銳,張樑手下卻只有七萬黃巾軍,其中還包括了從廣宗剛剛徵召的一萬人馬。

七萬對三萬,看起來黃巾軍好似佔據了上風。但是縱觀兩軍軍容,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別。

官兵衣甲鮮明,武器精良,三萬人馬排成整齊的方陣,一語不發,給人一種強大的壓迫感。

反觀黃巾軍,他們很多人都是衣不蔽體,能夠穿上盔甲的士卒更是少之又少。他們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門。與官兵相比,他們的隊伍雖然沒有那麼整齊,亦是不發一語,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氣勢。

威縣與廣宗之間,官兵數次與黃巾交戰,卻是屢攻不克。

將生死置之度外的黃巾軍,他們的戰鬥力,絕對可怕無比。相比較而言,官兵雖然精銳,但是人數畢竟比不上黃巾軍。幾場戰爭下來,黃巾軍損失將近兩萬,官兵亦是折損了八千餘人。

皇甫嵩無奈,只得退守威縣,緊守城池,不再出戰。

清河國境內,陳旭聽到斥候報告的消息,面沉如水。廣宗黃巾軍,他們現在雖然與官兵對峙,不分勝負。但是孤城難守,廣宗遲早都會被官兵攻破。

更重要的是,張樑絲毫沒有突圍保存實力的想法。他只想率領所有廣宗的黃巾軍,與官兵決一死戰,無論生死,亦不後悔。

“如今界橋已經被清河國郡兵佔領,我等若是想要進入廣宗,必定要先攻破這裡。”

分析過斥候傳來的情報,陳旭在心中暗暗想着。他看着黃巾軍收刮來的地圖,將目光投向了甘陵。

清河國,甘陵,國相府。

清河國國相處理完手上的公務,揉了揉眉頭。前段時間,黃巾軍大破官兵,全殲威縣守軍的消息傳過來以後,他每日都是心驚膽顫,生怕黃巾軍渡過清河,前來進犯清河國。

特別是後來,有一萬多黃巾軍進入清河國境內,更是讓他緊張萬分。他傳令清河國各個縣城,讓他們緊閉城門,嚴密防守,防備黃巾軍攻城。

陳旭這一路人馬的行蹤,一直在他的掌控之中。待他看到黃巾軍所過之處,秋毫無犯,直接朝平原郡方向趕去之時,纔在心中舒了一口氣。

就在此時,皇甫嵩的將令傳來,要他派遣郡國兵駐守在清河東岸,防止黃巾軍逃到清河國。

看到皇甫嵩的將令,他雖然心中不願,卻也不敢違背。

皇甫嵩討伐黃巾之前,就被漢靈帝授予持節的身份。

《晉書.職官志》記載:“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

‘節’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節的使臣,就代表皇帝親臨,象徵皇帝與國家,可行使權利。

皇甫嵩乃持節使臣,他所過之處,但凡有所要求,附近的郡縣都要竭力配合,不然便是大罪。

況且,若是黃巾軍果真流竄到清河國,對他而言也沒有什麼好處。

所以,待陳旭等人進入平原郡以後,清河國國相便派遣郡國兵前往界橋,駐守在清河東岸。

好景不長,他剛派出郡國兵沒多久,就發現那支進入平原郡的黃巾軍,居然再次回到清河國,而且直奔清河國首府甘陵。

清河國國相大驚失色,他連忙召集國中官吏,商討應敵之策。

國相府,帳下有一員官吏,上前獻策:“我等不如召回駐守界橋的郡國兵,防守甘陵?”

清河國郡丞,頗有才學,當即反駁道:“皇甫將軍持節,令國相派遣郡國兵防守清河東岸,若是我等現在撤兵,豈不是打亂皇甫將軍的部署?”

“賊兵果真攻城尚好,若我等將界橋的郡國兵撤回,郡中的那支賊兵又不攻打甘陵,轉而奔襲界橋,該如何是好?打亂了皇甫將軍的部署,豈不爲國相增添麻煩?”

方纔出言那人口中諷刺道:“若是不調兵回來,賊人果真攻城,甘陵豈非不保?汝欲陷我等於死地乎?”

郡丞指着出言的那人,憤然罵道:“汝貪生怕死耶?”

“賊人雖有一萬餘人,然而甘陵城郭高大,易守難攻。我等只需徵召豪強家中私兵,以及一些義兵,就可守住城池。”

“若是賊人果真來犯,守城艱難,我等再一面向皇甫將軍彙報,一面調回界橋兵卒。只需數日,便可回援。如此,何懼賊人?”

兩人在國相府爭得面紅耳赤,又有一個官吏插話道:“國相不如秘密調回界橋守軍,而後派少許人馬駐紮彼處,多豎旗幟,迷惑敵人。如此,黃巾軍必然不敢渡過清河。”

“這樣一來,既不會誤了皇甫將軍大事,又不懼怕賊人攻打甘陵,何樂而不爲?”

國相聞言,大喜過望,就採納了此人的建議。郡丞數次勸說未果,回到家中,心中憤憤不已。

他思來想去,覺得若是果真誤了皇甫將軍大事,日後清河國所有官吏,恐怕都難辭其咎。念及於此,他便掛印而走。

卻說冀州南部戰場,官兵圍困廣宗一月有餘,也不與黃巾軍交戰。

初時,黃巾軍還守備嚴密,但是他們幾次挑釁官兵,官兵都是避而不戰之後,黃巾軍就開始漸漸懈怠起來。

隨着時間的推移,黃巾軍漸漸忘卻了大賢良師死後的傷痛,他們曾經那股視死如歸的氣勢,也漸漸冰消瓦解。螻蟻尚且貪生,何況人類乎?

廣宗的糧草與越來越少,眼見已經快要無法支撐城中消耗,很多黃巾士卒開始騷動起來。

現在廣宗的黃巾軍,不再是萬衆一心。有些人仍然固執的要死守廣宗,與官兵決一死戰;有些人卻想突圍,保存實力。

爲了調解城中漸漸出現的矛盾,張樑每日東奔西走,勸說帳下渠帥,更是沒有心思防備官兵。

這一晚,張樑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到營帳之中,倒頭就睡。忽然,城內火光沖天,喊殺之聲四起。張樑從夢中驚醒,連忙穿上衣服。

他剛跑出縣衙,就看到一彪官兵殺了過來。張樑猝不及防之下,被官兵亂刀砍死。

官兵們在城中縱橫馳騁,倉促應戰的黃巾軍被殺得四散而逃。很多黃巾軍在夢中驚醒,尚且來及不反應,就被官兵殺死。

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60章 欲殺文昭第289章 疑惑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40章 戰畢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955章 鬥陣(上)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549章 水淹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241章 殺意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11章 勸諸葛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277章 張裕第747章 快來了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176章 困境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567章 玉門關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490章 狩獵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328章 龜兒子第677章 拒絕第260章 分歧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805章 約戰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12章 太平道第799章 陳沫第489章 糾結第70章 報仇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66章 攻破濮陽第456章 中伏第74章 滿腚傷第316章 赴長安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95章 皇甫嵩第807章 勸降第53章 王延中箭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89章 必敗論第39章 王延之謀第219章 白波軍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196章 靈帝崩第19章 名揚州郡第800章 繼承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836章 天佑巴郡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372章 勸降第539章 戰!第78章 折服第47章 黃巾再起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481章 春耕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737章 餘波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412章 獻策第255章 逼宮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769章 詭異第86章 甦醒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412章 獻策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270章 交鋒第254章 詐死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27章 亂起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979章 追殺孔明
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60章 欲殺文昭第289章 疑惑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40章 戰畢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955章 鬥陣(上)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549章 水淹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241章 殺意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11章 勸諸葛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277章 張裕第747章 快來了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176章 困境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567章 玉門關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490章 狩獵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328章 龜兒子第677章 拒絕第260章 分歧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805章 約戰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12章 太平道第799章 陳沫第489章 糾結第70章 報仇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66章 攻破濮陽第456章 中伏第74章 滿腚傷第316章 赴長安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95章 皇甫嵩第807章 勸降第53章 王延中箭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89章 必敗論第39章 王延之謀第219章 白波軍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196章 靈帝崩第19章 名揚州郡第800章 繼承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836章 天佑巴郡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372章 勸降第539章 戰!第78章 折服第47章 黃巾再起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481章 春耕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737章 餘波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412章 獻策第255章 逼宮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769章 詭異第86章 甦醒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412章 獻策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270章 交鋒第254章 詐死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27章 亂起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979章 追殺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