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遼東戰局

由於未能替關武減罪,關羽心中多少有些遺憾,他拒絕了文昭的邀請,獨自一人返回了家中。至於關平,卻被文昭留在了縣衙之內。

魏徵滿臉羞愧的對文昭說道:“主公,吾雖爲解縣縣令,卻不能爲民辦事,將案件的前因後果調查清楚,還請主公責罰。”

文昭卻是擺了擺手,說道:“你審理此案也的確太草率了,應該多挖掘一些內情纔對。”

“然而,面對徐將軍的試探你能堅守本心。哪怕面我步步緊逼,你亦未曾想過向強權低頭,違背自己的應當堅守的律法。僅此一條,足以使得功過相抵。”

原來,徐晃一開始對魏徵步步緊逼,倒也並不是真想要替關武說情。是因爲文昭暗中吩咐過他,讓徐晃幫忙試探一下解縣縣令。

文昭也想通過這次暗中出巡,看看境內官吏的作風究竟如何。不得不說,魏徵的表現讓他極其滿意。

聽見自己主公的話,魏徵更是羞愧不已,說道:“某所做之事,全都是爲官之本分,又何談有功”

文昭嘆了一口氣,道:“僅僅是本分,若是能夠做好,已經非常不錯了。就好像我統領關中之地,爲百姓所作所爲的也都是本分,卻得到了不少百姓的擁戴。”

“有些人或者是能力不足,連自己的本分都做不到;有些人有能力,卻是沒有盡心盡力做自己本分的工作。”

“很多時候,做好了本分,就是大功一件啊。”

魏徵聞言,當即拜服不已。就連典韋、徐晃,亦是暗暗思量自家主公的這一番話。

正如陳旭所言,做好了本分工作就是大功一件。就好像典韋乃是陳旭的親兵統領,他的本分工作就是保護自家主公的安危。

徐晃乃是軍中大將,對於他而言,自己的本分工作,就是完成陳旭佈置下來的戰略任務。

天下之間大大小小的官吏不計其數,若是果真每個人都能儘自己本分的工作,恐怕這個天下,就會成爲真正的太平盛世吧。

衆人感慨了一陣,魏徵就邀請文昭等前去赴宴。

文昭說道:“只用製備足夠我們四人,以及阿滿的飯菜即可,休要鋪張浪費。至於外面的軍士,他們自己帶有乾糧,你無須過問。”

解縣雖然屬於文昭的治下,卻沒有義務供養文昭帶來的親兵。

畢竟,縣中每年自會往官府繳納應有的賦稅,其他的財物將會留在縣衙之中,用以境內的發展。

這些錢財,可能用以應付以後突如其來的災荒之年,或者徵發、僱傭百姓挖渠道,開墾田地,修橋鋪路。

甚至於,縣中官吏以及各個亭、裡,有公職在身之人,他們的俸祿也要從這筆錢財上面扣去。

每個地方所留下來的錢糧,也都有着詳細的記載,不能隨意挪用。甚至於每一筆錢的用途,都要用在正途上才行。

三百騎兵縱然只在縣中待上一日,消耗的錢糧也不在少數。若是解縣府庫中的錢糧不太盈餘,恐怕還會爲此而導致解縣的財政赤字。

故此,文昭纔沒有讓魏徵,幫忙安排三百騎兵的飯食。

魏徵也不是個鋪張浪費之人,他爲文昭等人置辦的宴席,並不算豐盛。饒是如此,衆人也吃得津津有味。

畢竟,他們都是沙場宿將,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條件的艱苦簡直不可想象。有時候,他們甚至一連幾天都在啃乾糧。

故此,能夠有足夠的飯菜,對於他們而言已經是很好的招待了。

關平雖然沒有經歷過戰事,他卻出身貧寒,日常的伙食自然不會太過豐盛。雖說魏徵準備的宴席有些樸素,卻也比關平日常吃的飯食好上許多。

衆人津津有味的用膳,席間文昭詳細詢問了一些,關於縣中的大小事情。

宴席完畢以後,文昭卻是忽然說道:“關武殺人一案雖然事出有因,然而若是追根究底,卻也是因爲關家村本地人氏,排斥外地人而留下了禍患根源。”

“我知百姓們鄉土情結較重,他們可能會對過往的客人非常好客、熱情。然而,若是有外地人遷徙到他們中間,反而會遭受排斥。”

“當然,這種排斥深入人心,幾乎很難消除。饒是如此,魏縣令也要在這方面多多調節一下,爭取本地人氏能夠與外來戶儘早融合。”

“畢竟,由於戰亂遷徙百姓的緣故,不僅是關家村,境內許許多多的村落,都有外來戶的存在。若是不能協調好雙方之間的關係,恐怕終究是一個禍患哪。”

魏徵聞言心中一凜,急忙應諾,聲稱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協調本地人氏與外來戶之間的關係。

豫州,州牧府中,劉備看着手中的求援書信,臉上卻露出了糾結的神色。他手中的這封書信不是其它,正是公孫瓚派人送來,向玄德求救的書信。

今年開春以後,袁紹盡起大軍遠征遼東,準備將自己的後方完全清理乾淨,佔據整個幽州。

這些年來,佔據將近三州之地的袁紹,勢力自然是擴張的非常之快。與之相反,龜縮在遼東境內的公孫瓚,在這個苦寒之地,卻是沒有很大的發展。

雙方在遼河河畔數次爆發大戰,袁紹麾下大將鞠義,帶領先登營屢次擊破公孫軍。顏良、文丑更是勇冠三軍,衝鋒陷陣無人可擋,數次險些殺掉公孫瓚。

還有張郃、高覽乃世之名將,沮授、許攸等人智謀出衆。是以袁軍連戰連捷,公孫瓚以區區三郡之地,根本沒有辦法阻擋袁軍之兵鋒。

數月下來,袁軍越過遼河,連克玄菟郡、遼東郡。最後再次於皆水河畔,與公孫瓚爆發大戰。

皆水乃是漢代對鴨綠江的稱呼,皆水河畔一戰,袁軍擊潰了公孫瓚最後組成的軍隊。而後,袁紹直接帶兵挺進了大漢最東部的樂浪郡。

公孫瓚一路往東逃竄,逃到帶方城中以後,又聚集了將近兩萬潰兵。他仗着帶方城郭高大,開始據城死守。

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1002章 郭嘉請降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117章 交談第211章 歸心第118章 敲暈第252章 密謀第302章 戲志才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747章 快來了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41章 白馬失守第582章 挑選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339章 船毀第255章 逼宮第23章 擊賊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51章 欲擒故縱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117章 交談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22章 不允盜請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222章 吹捧第267章 不可敵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617章 讒言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71章 勸說第61章 救人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298章 獅虎鬥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27章 亂起第291章 戰鼓響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304章 曹嵩第753章 反攻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32章 賊兵來犯第805章 約戰第637章 衝突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816章 天子崩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252章 密謀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193章 心思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365章 攻城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1008章 去世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867章 美人殤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212章 張揚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765章 對峙第722章 流血漂櫓
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1002章 郭嘉請降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117章 交談第211章 歸心第118章 敲暈第252章 密謀第302章 戲志才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747章 快來了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41章 白馬失守第582章 挑選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339章 船毀第255章 逼宮第23章 擊賊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51章 欲擒故縱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117章 交談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22章 不允盜請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222章 吹捧第267章 不可敵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617章 讒言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71章 勸說第61章 救人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298章 獅虎鬥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27章 亂起第291章 戰鼓響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304章 曹嵩第753章 反攻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32章 賊兵來犯第805章 約戰第637章 衝突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816章 天子崩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252章 密謀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193章 心思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365章 攻城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1008章 去世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867章 美人殤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212章 張揚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765章 對峙第722章 流血漂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