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曹孫動向

徐州之內,曹操看着袁紹信使遞過來的書信,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奉孝,文若,公達,吾等正欲起兵爭奪豫州,卻不想袁本初已經迫不及待,要將豫州拱手相讓了。”

郭嘉、荀攸、荀彧聞言,臉上也都露出了喜色。

這些年來,曹操盤踞在青、徐兩州,一直沒有較大的動作,導致很多人自動忽略了曹操這個,發起諸侯討董的首倡者。

數年的積累,已經使得曹操境內糧草充足、甲冑精良、士卒精銳。

如今乃大爭之世,諸侯都在儘量擴充自己的實力,曹操身爲一代梟雄,又豈會一直默默蟄伏?

與曹操相鄰的幾個諸侯,只有劉備實力最爲弱小,曹操亦時常懷着吞併整個豫州之心。

只不過他知曉袁紹素來有奪取豫州之意,而且劉備的靠山乃是陳文昭。故此,曹操才一直厲兵秣馬,沒有妄動。

前段時間,曹操得知關中兵攻入幽、冀兩州,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曹操本來準備,只待袁紹退兵以後,就立刻出兵佔領整個豫州。

讓他想不到的事,袁紹居然會向他作書一封,讓他攻取豫州之地。

荀攸捋了捋自己的鬍鬚,有些感嘆的說道:“袁本初麾下也不乏智謀之士啊,他將豫州讓給主公,既能夠安然退回冀州,也不用再擔心劉備揮兵北上。”

“此舉更是可以賣個天大的人情與主公,當真是好算計!”

郭嘉卻是笑道:“可惜袁本初魄力不足,如今豫州只剩下汝南未克,只要破釜沉舟一戰,未嘗不能迅速佔據整個豫州。”

“那個時候,撤兵尚未晚也。”

曹操聞言亦是微微頷首,假如他遇到這種情況,雖然也會擔憂自己的大本營有失,也很有可能會孤注一擲,先破汝南再回師。

就好似當初兗州反叛,曹操直接放棄整個兗州,趁勢用計奪取青、徐兩州一樣。若是換成其他人,肯定不可能有如此強大的魄力。

出於謹慎考慮,袁紹的選擇也沒有什麼不妥,只是相比起曹操,終究還是遜色一籌。

曹操反覆將書信看了幾遍,這才奮然說道:“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吾欲盡起大軍攻入豫州,何人願爲先鋒?”

曹操話音剛落,只見一個大漢上前說道:“某請精兵一萬,殺入豫州生擒劉備,獻於主公帳下。”

曹操急忙視之,才發現出言之人乃是猛將許褚是也。

許褚乃沛國譙縣人氏,與曹操乃是同鄉。許褚出身譙縣大族,宗族子弟以及壯丁不計其數。

在許褚年輕的時候,亂世雖然尚未出現,盜賊卻早已蜂擁四起。許褚當時聚集壯丁和宗族數千人,共同修建防禦設施來抵禦盜賊入侵。

當時汝南葛陂率領賊兵萬餘人,攻打許褚所在的宗族。許褚寡不敵衆,戰得精疲力盡,箭矢也用完了,就下令男女都去找大石禦敵。

當敵兵衝上來時,許褚以飛石退之,於是賊兵便不敢靠近。

直到糧食將盡,許褚便假意與賊請和,商量用牛換取食物。許褚得到糧食以後,見賊人正拉着牛前行,就追上去扯着牛尾巴,生生將牛倒拉百餘步。

賊人見到許褚如此神勇,當即駭然失色,也不敢再向許褚要牛,奔散而逃。從那以後,淮、汝、陳、樑之地的人,聽到許褚之名都感到畏懼。

當時袁術兵敗身亡,袁紹、曹操、孫策、劉備瓜分袁術地盤,曹操趁機奪取了豫州的魯國、沛國。

沛國乃是曹操故鄉,他自然要回到譙縣去招募兵卒。

當時他聽聞了許褚的名聲以後,就帶着麾下幾員大將,想要見識許褚的勇武。

一開始,許褚還以爲曹操是準備攻打他的宗族,當即聚集青壯與曹操相抗。曹操麾下大將與許褚交戰,卻都不是許褚的對手。

後來曹操詐敗,這才生擒了許褚,許褚投降。

雖說許褚投降曹操時日已久,然而這些年卻根本沒有立下什麼戰功,故此聽聞曹操要出兵豫州以後,當即奮然請戰。

曹操看到許褚請戰,大喜過望,就令許褚爲先鋒,領兵攻打樑國。至於曹操自己,卻是親率大軍西進。

揚州,九江郡,歷陽。

由於文昭的出現,歷史早已發生了很大改變,孫策平定江東的時間,也比歷史上早了許多。

孫策驍勇善戰,謀而有成,胸懷大志,時常有北上中原,逐鹿天下之志。故此平定揚州以後,孫策再次將揚州治所改爲歷陽。

歷陽位於揚州西北方,分別與徐州、豫州接壤。

歷陽乃江淮水陸之要衝,左挾長江,右控昭關,梁山峙其東,濠滁環其北,爲‘淮南之藩維’,‘江表’之保障。

自古以來,歷陽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孫策敢將治所定於歷陽,不僅是因爲他有北涿中原的野望,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氣魄。

州牧府中,江東帳下文武齊聚一堂。

孫策拿出袁紹遞過來的書信,說道:“袁本初與我相約攻打劉備,不知諸位以爲如何?”

張昭道:“吾聽說陳文昭出兵攻打幽、冀兩州,此必是袁本初懼怕根基有失,這纔想要退兵,讓主公爲他牽制劉玄德罷了。”

“主公若動,劉表又豈會坐視不理?愚以爲,出兵汝南不可取也。”

周瑜卻是說道:“子布之言雖然不錯,然而如今劉備勢弱,汝南空虛,正是我等揮兵北上,逐鹿中原之大好時機。”

“又豈能因爲忌憚劉表,而放過這個良機?”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主公當盡起精兵猛將,趁着劉玄德尚未恢復元氣之時,爭奪豫州!”

聽見周瑜之言,孫策眼中露出了興奮的神采。他本來就不是一個安於現狀之人,早就想要奪取汝南。

特別是南征山越,擄掠到許多人口以後,孫策對於北伐擴充勢力之事,更是極爲上心。

他厲聲說道:“如今天下大亂,諸侯並起,若不奮勇爭先,早晚都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公瑾之言大善,吾欲盡起大軍奇襲汝南,爾等休要再言其他!”

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35章 仲達第906章 再設計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370章 詐城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505章 求情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727章 始末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791章 入敵營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31章 練兵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956章 鬥陣(中)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620章 追與逃第1007章 託孤第378章 殺眭固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114章 田豐第74章 滿腚傷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280章 司馬懿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252章 密謀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802章 狼煙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823章 下馬威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17章 殺人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237章 借貸第570章 離別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765章 對峙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22章 不允盜請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456章 中伏第976章 曲有誤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435章 得汝南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902章 錦囊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608章 盜竊案第28章 返鄉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317章 謀關中第516章 再審第265章 驚變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345章 面聖第659章 誣陷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674章 秦宓死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345章 面聖第481章 春耕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1001章 怒火
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35章 仲達第906章 再設計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370章 詐城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505章 求情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727章 始末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791章 入敵營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31章 練兵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956章 鬥陣(中)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620章 追與逃第1007章 託孤第378章 殺眭固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114章 田豐第74章 滿腚傷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280章 司馬懿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252章 密謀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802章 狼煙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823章 下馬威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17章 殺人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237章 借貸第570章 離別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765章 對峙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22章 不允盜請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456章 中伏第976章 曲有誤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435章 得汝南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902章 錦囊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608章 盜竊案第28章 返鄉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317章 謀關中第516章 再審第265章 驚變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345章 面聖第659章 誣陷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674章 秦宓死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345章 面聖第481章 春耕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1001章 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