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羌患始末

“今涼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髮左衽,而與漢人雜處,習俗既異,言語不通。數爲小吏黠人所見侵奪,窮恚無聊,故致反叛。”

“此等言語,皆是荒誕無稽之論也。”

東漢羌人叛亂不休,漢朝的有志之士,也都在尋找着羌人叛亂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有一部分人認爲,羌人之所以叛亂,是因爲漢羌雜居,言語不通,並且有不少官吏侵奪羌人錢財,這才逼迫羌人反叛。

但是賈詡的這卷書,開篇就否決了此等觀點。

靜下心來,陳旭細細品讀着這卷厚厚的書籍。才知道,與其說這是一篇平羌之策,倒不如說是一部記載了羌人之亂的史書。

讀完之後,文昭才深切瞭解到了,關於羌人叛亂的一切。他帶着賈詡的書卷回到家中,久久難以入眠,一直思考着裡面的內容。

自古以來,遊牧名族都是華夏最大的敵人。

在遊牧民族眼中,漢朝的邊郡就是好像是自己家後花園一般,他們時不時就會寇掠邊境,搶奪錢糧、擄掠人口。

如果說劫掠是因爲部落貧窮,生活不下去纔不得已爲之的話,倒也無妨。

然而這些遊牧民族,他們有時甚至會燒燬漢人百姓的房屋、踐踏耕地,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高順的家庭以往還算富裕,正是因爲鮮卑人的劫掠、破壞,高家才徹底敗落。

書中還提到:更有甚者,遊牧民族甚至會挖墳掘墓地。須知,漢人最注重孝道,掘人祖墳簡直就是對他麼最大的羞辱。

由於遊牧民族大多都是騎兵,來無影去無蹤。雖然大漢在邊境駐紮了不少軍隊,但是這些漢軍就好像後世的電視劇一樣,警察總是在事情完結以後纔出現。

西漢時期,對於大漢威脅最大的遊牧民族,就是匈奴。爲了安撫匈奴以換取和平,這纔有了和親的政策。

然而,當帝國傳至劉徹時候,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不願再屈辱的與匈奴講和。

漢武帝十六歲登基,直到二十二歲竇太后去世,他才得以掌握大權才。

初掌大權的的漢武帝,就展示出了過人的手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削藩,實行推恩令;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將鹽鐵收歸國有,禁止諸侯國造錢。

加強了中央集權以後,漢武帝仗着帝國數代積累的龐大財富,就着手訓練大漢鐵騎,發展軍事力量,準備解決匈奴這個心腹大患。

西漢新生的精銳騎兵軍團,由衛青、霍去病率領,數次遠赴塞外,北擊匈奴,獲得了空前絕後的大勝利。也使得華夏的疆域,變得空前絕後的廣袤。

匈奴原來佔據大漢北方的土地,羌人佔據了大漢西部的土地。本來兩個遊牧民族之間經常有交流,很多時候還聯合進犯大漢。

爲了隔絕這兩個遊牧民族之間的交流,漢武帝直接讓人,打下了涼州這片廣袤的土地。

涼州的地形,就好似一塊中間細小,兩邊寬廣的骨頭形狀。當然,這塊骨頭是平面的,而不是立體的。

骨頭形狀的涼州東南部與司隸接壤,然後一直向西北延伸到很遠、很遠。骨頭的兩邊,東北乃是匈奴,西南卻是羌人以及西域各國。

咯隴西雖然打下來了,這裡卻是一片不毛之地。一個無人居住的地方,哪怕戰略位置再如何重要,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於是乎,漢武帝就在那片地區,先後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隴西四郡。隨後,他又數次從內地遷徙百姓,充實這塊不毛之地的人口。

這個政策無疑是非常正確,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然而漢武帝本人,卻被這個政策所連累,被描述爲一個橫徵暴斂、窮兵黷武的暴君。

若只是北擊匈奴,憑藉大漢數代的積累,完全能夠支撐下去。

但是向隴西四郡,這樣偏遠、荒涼的地方遷徙百姓、建造城池。這種消耗,絲毫不亞於一場持久的大規模戰爭。

西漢向隴西四郡的移民,大約有一二十萬。這些人過去之後,他們最初幾年需要的糧食,必須從內地運輸過去。

當時交通落後,只能用人力、車馬進行運輸。只是運輸糧草的民夫,他們來回消耗的錢糧,都是一個龐大到不可估量的數字。

這種消耗,甚至是遷徙往隴西四郡,所有百姓所需要糧草的數倍。再加上連年征戰不休,西漢的底蘊中就此消耗一空。

漢武帝爲了籌集資金,甚至出賣爵位,允許以錢贖罪,還不分青紅皁白,將諸多商賈鉅富收監,抄掠他們的家產。

正是一系列這樣的所作所爲,才讓漢武帝給人留下了橫徵暴斂,窮兵黷武的印象。甚至於,晚年的漢武帝,不得不下罪己詔,用以平息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

然而,漢武帝的所作所爲,終究還是讓漢人在隴西站住了跟腳。之後匈奴與羌人雖對此地有所反撲,卻每次都被西漢的強大武力碾壓。

通過對河西走廊的有效經營,西漢達到了通西域、制匈奴的目的,開闢了聞名後世的絲綢之路。在武帝之後,西漢王朝蓬勃發展,持續了好幾十年的輝煌。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再強大的王朝,總有衰敗的時候。

西漢的輝煌,隨着王莽篡位而徹底消失。隨着新莽王朝的崩潰,遊牧民族瞅準時機,再一次打起精神,恢復了對內地的進犯。

待漢光武帝劉秀統一全國,消滅了割據隴西的隗囂之後,才發現那裡已經有了爲數不少的羌人。

這些羌人,趁着漢人因爲戰亂大量減少的時機,佔據了以往漢人在隴西的生存空間。有些羌人,甚至是隗囂招募的士卒。

大量羌人趁着華夏內亂涌入隴西,劉秀無奈之下,只得並設置了‘護羌校尉’一職,將羌人當做自己的國民進行管理。

然而,從東漢政府建立起,西北邊疆就沒太平過,羌人三天兩頭造反,這就是東漢的噩夢——羌患。

東漢建國伊始,羌人就開始不安分。東漢開國名將來歙、馬援,也曾數次平定羌人叛亂。

羌人遠不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漢軍,他們每次一吃敗仗,就乞求投降。

華夏乃禮儀之邦,對於願意投降的異族,向來不會趕盡殺絕。不僅如此,還會分發錢糧給那些投降的羌人,而後將他們全都放回去。

然而,被放回去的羌人安靜不了多長時間,又會再次鬧騰起來。無奈之下,朝廷只得讓羌人往大漢內部遷徙。

由於西漢末年,長時間大規模的戰亂,中導致原地區人口劇烈減少。

東漢朝廷覺得,將羌人內遷既能約束他們,又能充實內地的人口,是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於是乎,大量羌人被遷出隴西四郡,來到了涼州東部土地富饒的郡縣。

讓天子以百官始料不及的是,內遷的羌人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與邊疆造反的羌人遙相呼應,將整個涼州折騰的雞犬不寧。

哪怕東漢時期,出現了數位賢明君主,反覆無常的羌人仍舊叛亂不停,將整個東漢政權拖入了戰爭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百餘年來,由於西羌叛亂的緣故,不知消耗掉了大漢多少錢糧。甚至於,東漢最終走向覆滅,也未嘗沒有羌患的緣故。

然而,羌患爲何如此難以解決?同樣是遊牧民族,爲何匈奴依附漢室以後,卻能與漢朝之間保持長久的和平?

賈詡書中提到:匈奴與羌人,雖然都是遊牧民族,但他們的政治體制,卻有很大的差異。

匈奴是個相對統一的民族,單于在這個民族裡面,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望。只要漢室能夠控制單于,就能保證匈奴不會叛亂。

甚至於,漢室還經常以冊封單于的名義,挑起匈奴的內亂,不停削弱他們的實力。正是因爲這個緣故,自南匈奴附漢,終東漢一代,匈奴都沒有成爲邊疆之患。

然而,羌人卻並沒有統一的政權。他們大大小小的部落無數,各自爲政,但是又會有些聯繫。有一些羌人部落,還會相互仇殺。

面對這樣鬆散卻又有組織的羌人,漢室卻找不到一個控制的對象。拉攏了這個部落,那麼羌人部落又造反了,剿滅了這個叛逆,他的盟友又開始作亂。

而且,面對羌人的屢次叛亂,東漢政權在處理問題上也有些問題。

東漢前期,對待羌患的手段,主要是鎮壓和內遷。然而,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哪怕漢軍裝備精良、驍勇善戰,在與羌人作戰的過程中,也有兵敗的時候。

漢和帝去世不久,朝廷徵發千餘羌人戍邊西域。這些羌人不遵調令,半路上就都逃跑了。官府派人前來抓逃兵,結果這些羌人跑到塞外,內外羌人一同起事,西北邊境頓時天翻地覆。

當時的大將軍鄧騭調集五萬部隊征剿羌人,反被打得大敗。

勝利使得羌人更加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有些比較強大的部落首領,甚至自稱‘天子’。

羌人部落以爲漢軍不堪一擊,更是聯合起來抄掠邊地,漢室的河西走廊被切斷,甚至連三輔之地也蒙受其難。

朝廷迫於財政壓力,放棄了繼續用兵,決定將那裡的漢人內遷,徹底丟棄涼州。

然而,自從武帝開始,那裡的漢人已經在當地紮根,誰願意放棄自己的家園和財富?於是乎,西北的漢人也開始反叛。當時著名的羌人領袖杜季貢,就是一個地地道道漢人。

羌人叛軍與漢人叛軍勾搭在一起之後,羌人部落首領才發現,漢人的腦子真的非常好用。並且有漢人當領頭羊,他們遭受本地漢人百姓的抵抗,也不會那麼強烈。

更爲重要的是,若是戰敗,他們就可以將罪行都推到漢人身上,自己卻能夠留住性命。自那以後,羌人造反,推舉漢人之中有名望的人當做首領,就成爲了傳統。

這也是爲什麼,北宮伯玉等人反叛,會挾持涼州名士邊章、韓遂,讓他們充當首領了。

涼州的羌人、漢人聯合叛亂,聲勢浩大。東漢爲此消耗兩百多億錢,近百年的國庫積蓄爲之一空。

無奈之下,東漢耗費鉅額錢財,建立了一批精銳騎兵。甚至於,還向南匈奴借了一支騎兵,才結束了這場戰爭。

大規模的叛亂雖然停息,羌人仍舊在涼州折騰了二十多年。

及至後來,羌人再一次大規模造反,東漢老將馬賢戰死,三輔地區再一次迎來了劫掠的羌人。

然而,這一次羌人造反只持續了幾年。因爲東漢朝廷,找到了一個新平定叛亂的方法,那就是‘招降’。

只要羌人叛亂,漢庭就派人過去跟羌人談條件,爭取能夠招安叛亂的羌人。哪怕名將皇甫規、張奐等人,也都是如此行事。

然而,這個綏靖政策,卻是個無底洞。

當被招安的羌人首領,花完了手上的賞錢以後,再次帶領羌民揭竿而起。一來二去之下,東漢朝廷一次又一次拿錢去餵飽羌人。

還有那些被羌人,推舉爲叛軍首領的涼州名士,他們也從羌人叛亂之中,找到了一個升官發財的路子。

須知,平常這些人想要成爲一方太守,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這個機會。

然而,只要帶領羌人叛亂,朝廷招安的時候,自然會籠絡他們這些所謂的首領,對他們進行封官賜爵。

因此,這些漢人有時也心甘情願帶領羌人造反。當他們接受招安,成爲一方官吏以後,仍舊與羌人私底下勾結。

這真是應了後世的一句話:要升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哪怕韓遂、馬騰,他們之所有擁有現在的官職、地位,也與帶領羌人叛亂不無關係。

就這樣,羌人叛亂成爲了一個惡性循環。朝廷爲了避免大規模戰爭,消耗無數的錢糧,就使用綏靖政策,不停利用官職、錢糧平息羌患。

至於羌人,以及一些涼州名士,卻將叛亂當成了自己的發財之路、晉升之階。

看完了賈詡介紹羌人叛亂的書卷,文昭纔對於羌人有着更加深刻的認識。

第364章 赦令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611章 三問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528章 安置第82章 李儒三策第816章 天子崩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458章 大逆轉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446章 考覈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319章 邀戰第247章 反攻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957章 鬥陣(下)第740章 戰畢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80章 前途堪憂第251章 祭奠第33章 離間第1004章 病危第603章 孫尚香第902章 錦囊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144章 鬥將第365章 攻城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431章 羣狼噬虎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92章 離去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601章 魯肅(下)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92章 離去第677章 拒絕第13章 火起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81章 董卓第769章 詭異第802章 狼煙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844章 叔侄第32章 賊兵來犯第1008章 去世第811章 滅族第795章 益州定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358章 臨陣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489章 糾結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194章 陷陣營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380章 謀兵權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626章 建言第85章 張角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771章 擒張任第251章 祭奠第21章 相邀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965章 一封信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884章 決定第241章 殺意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233章 斬將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804章 爭鋒第494章 關平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46章 再議黃巾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768章 劍閣城下
第364章 赦令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611章 三問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528章 安置第82章 李儒三策第816章 天子崩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458章 大逆轉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446章 考覈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319章 邀戰第247章 反攻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957章 鬥陣(下)第740章 戰畢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80章 前途堪憂第251章 祭奠第33章 離間第1004章 病危第603章 孫尚香第902章 錦囊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144章 鬥將第365章 攻城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431章 羣狼噬虎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92章 離去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601章 魯肅(下)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92章 離去第677章 拒絕第13章 火起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81章 董卓第769章 詭異第802章 狼煙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844章 叔侄第32章 賊兵來犯第1008章 去世第811章 滅族第795章 益州定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358章 臨陣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489章 糾結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194章 陷陣營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380章 謀兵權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626章 建言第85章 張角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771章 擒張任第251章 祭奠第21章 相邀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965章 一封信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884章 決定第241章 殺意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233章 斬將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804章 爭鋒第494章 關平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46章 再議黃巾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768章 劍閣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