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戰局驟變

諸葛亮乃是劉備下屬,而且劉備與關中之間,有着根本無可調和的仇深似海。

最爲最重要的是,諸侯之中劉備最弱,陳旭對於荊州虎視眈眈。

假如不能消滅陳旭,荊州覆滅也只是早晚的事情,故此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劉備都是不遺餘力的支持着諸葛亮。

眼看袁譚、曹操、孫權三人先後表態,劉備也開口說話了。

只見劉備上前一步,說道:“我等與陳文昭交戰將近三載,期間折損兵將不計其數,耗費錢糧亦是無可估量。”

“現在陳文昭被迫退守長安,聯軍士卒氣勢正盛,若現在因爲糧草問題而相互推諉,豈非前功盡棄?”

說到這裡,劉備一改往常的溫文爾雅,反而有些鋒芒畢露。

環視衆人一眼,劉備忽然拔高了聲音,繼續說道:“我知諸位都有苦衷,我荊州也同樣有苦衷。”

“然而,我仍舊願意傾盡全力,爲討伐旭賊而獻上所有!”

“啪啪啪!”

曹操聽到這裡,當即忍不住鼓起了掌,而後嘆道:“玄德一心爲公,真乃我等表率是也。”

劉備能看清楚的事情,曹操又豈會看不明白,只不過後勤的確壓力巨大,曹操認爲聯軍必須要正視此事才行。

至於曹操本人,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將聯軍弄得四分五裂。

稱讚完了劉備以後,曹操正色道:“玄德意思曹某又豈會不懂,然而並非我等推諉,只是沿途運輸糧草,人吃馬嚼耗費甚衆。”

“民夫們在途中消耗的錢糧,甚至比士卒們消耗的錢糧更多,此事不得不引起重視啊。”

曹操所言並沒有錯。

在古代戰爭中,一個士卒的後勤補給,至少要需要三個民夫才能完成。

如果是騎兵以及精銳兵種,這個數字只會越來越大。

而且隨着聯軍補給線的拉長,三個民夫供給一個士卒的後勤,已經支撐不下去了。

聯軍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五十萬之衆,可是爲了保障這五十萬大軍的後勤,四大諸侯徵發的民夫,卻是將近兩百萬之衆。

雖然一個民夫消耗的錢糧,根本比不上一個士卒,卻也奈不過人多啊。

更何況,民夫長途跋涉運輸糧草也非常辛苦,消耗的錢糧也不比士卒們少太多。

故此,聯軍維持這場戰爭,所要供給的不僅僅是五十萬軍隊,還有兩百萬左右的民夫。

這種龐大的人口基數,消耗的糧草每日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袁譚、孫權聞言,也都暗暗點頭。

現在武關被聯軍拿下,荊州就可以直接從武關運輸糧草,將會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只不過,由於戰線向西部的推進,其餘諸侯的補給線拉得越來越長。

如此一來,民夫們運輸糧草,在沿途之中消耗的錢糧,也會越來越多。

劉備聽到這裡,卻也無話可說,徵發大量民夫運輸糧草,也是迫不得已的做法。

只不過,民夫運輸糧草的沿途損耗,也的確太過驚人。

而且,由於聯軍徵發了太多民夫,境內生產能力也是大大降低,糧食產量也大不如從前。

眼下聯軍的困境,不是參戰士卒消耗錢糧太多,而是在運輸糧草的過程中,消耗了太多糧草。

諸葛亮眉頭微皺,過了許久纔開口道:“諸位給我半個月時間,我會將兩百萬負責運輸糧草的民夫,減少到四十萬左右。”

衆人聞言,都是驚疑不定的看着諸葛亮,眼中多有不信之色。

諸葛亮卻是深深向衆人行了一禮,而後說道:“我始終在研究一種器械,這種器械被我稱爲木牛流馬。”

“木牛流馬可以裝載大量糧草,在運糧的過程中卻不會消耗錢糧,只需要每個木牛流馬,配給一個民夫即可。”

“如此一來,就能盡最大程度,減少由於徵發民夫過多,而在運輸過程中對於糧草的消耗了。”

諸葛亮所研究的木牛流馬,並非後世傳說的那種,能夠自己產生動力的東西。

這種木牛流馬,採用了能量轉化的原理,再利用槓桿定律,催動木牛流馬行走。

每一個木牛流馬,只要有一個民夫跟隨,不停操作槓桿,將人體動能轉化爲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化到木牛流馬之上,令其產生動能,就可以讓木牛流馬自行走動。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負責提供能量的民夫,也必須給木牛流馬掌舵才行。

當然,木牛流馬的製造過程十分複雜,哪怕諸葛亮研究了很久,都未能將其徹底研究出來。

只不過,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雛形。

可是諸葛亮有自信,如果自己將軍中所有工匠聚集在一起,傾盡全力研發木牛流馬,最多一個月時間,就能將這個東西研究出來。

曹操等人,聽到了諸葛亮的描述,對於那個所謂的木牛流馬,都感覺十分好奇。

若是其他人這麼說話,諸侯肯定不會相信,可是換成了諸葛亮,他們自然也就信了幾分。

如果木牛流馬,真有諸葛亮說的那般神奇,就可以剔除很多用以運輸糧草的民夫,讓他們迴歸家鄉進行耕種了。

如此一來,運輸糧草的途中,不僅會節省大量錢糧,諸侯境內的糧食產量,也會因爲民夫的迴歸而增加不少。

故此,諸侯本來有些浮動的心思,此時都沉靜了下來。

衆人商議了一陣,正準備散會,忽然看見陳到有些慌張的跑了進來,來到劉備身旁耳語幾遍。

劉備聽着聽着,臉色忽然變得十分難看。

曹操眼神一動,急忙問道:“玄德,可是荊州發生了變故?”

此時,衆人都將目光放在了劉備身上,就連諸葛亮眼神之中,也露出了探尋之色。

劉備深吸一口氣,道:“陳政小兒起兵十萬,徐晃起兵五萬,二人屯兵荊、益兩州邊境,對於荊州虎視眈眈,使得荊州境內人心惶惶。”

衆人聞言,都是駭然失色。

袁譚驚叫道:“益州怎會有這麼多兵馬?”

也不怪袁譚會如此吃驚,須知當初的益州,已經向關中派遣了十幾萬援軍,境內最多隻剩餘幾萬兵馬。

可是現在,十五萬大軍屯於荊州邊境,這種恐怖的兵力,甚至要比得上一方諸侯的所有兵馬了。

劉備還沒有答話,諸葛亮當即說道:“益州能有這麼多兵馬,並不奇怪。”

“益州人口稠密,人口基數甚至不在荊州之下,能夠徵發二十多萬大軍,並非難事。”

劉備憑藉荊州之地,就先後徵發了幾十萬大軍,雖然屢戰屢敗,仍舊能夠聚集十幾萬兵馬。

益州的人口不在荊州之下,雖然屢次與冀州軍交戰,卻也沒有傷亡太多,能夠擁有這麼大的戰爭潛力,並不以爲過。

要知道,歷史上蜀國憑藉益州一州之地,就與魏國相抗衡數十載,富庶程度可見一斑。

孫權臉色也不太好看,問道:“既然益州能夠徵發這麼多兵馬,爲何一直引而不發?”

孫權的話,也問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曹操沉吟半晌,答道:“陳文昭向來喜歡以少勝多,而且對於轄下內政十分重視。”

“益州先後徵發二十多萬軍隊,必定已經動搖了益州之根基,若是儘早發動,不能擊潰我等的聯合軍隊,益州民生也會直線下降。”

“而且,若吾所料不差,這些新徵召的軍隊,前兩年肯定是半耕種半訓練,直到今日纔有一些戰鬥力。”

“更何況,我等已經兵臨城下,若是長安再被攻克,則陳文昭大事去矣。”

“到了現在,陳文昭也顧不上有礙民生髮展了,這才傾盡益州之力攻打荊州,好爲處於長安的關中軍減輕壓力。”

曹操猜測雖然不全部正確,卻也已經八九不離十了。

益州先向關中支援了十幾萬軍隊,而後又徵召十萬大軍,雖然不至於徹底動搖根基,卻也嚴重阻礙了民生的發展。

前兩年,陳政將這些新徵召的軍隊,全都分散開來屯田,尚且可以保證糧草收益源源不斷。

可是,一旦調集這些軍隊與荊州開戰,整個益州的發展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要知道,開戰以後,不僅僅缺少了十來萬青壯勞動力,還會因爲戰爭的需要,徵發五十萬左右的民夫運輸糧草。

更何況,益州還要向關中運輸糧草,用以保證長安城內糧草充足。

哪怕益州再如何人口衆多,土地肥沃再如何多,也不可能堅持太長時間。

如果戰局持續下去,陳政又不能有所進展的話,整個益州都可能會被拖垮。

後勤運輸以及壓力,永遠是古代戰爭中,最消耗人力物力的事情。

這也是爲什麼,陳旭境內人口明明很多,卻始終不願過多徵召,反而寧願在與聯軍交戰的時候,始終佔據兵力劣勢了。

事實上,聯軍這些年來,幾乎已經要將家底耗空,若是兩年之內不能結束戰爭,縱然陳旭不發動反攻,聯軍也會瞬間崩潰。

反觀陳旭,雖然戰爭一直處於劣勢,而且一退再退,可是這兩年多時間裡,幷州、涼州、益州的生產力,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也就是說,陳旭以前期的劣勢,換來了後期戰爭的優勢,以及龐大的戰爭潛力。

關中軍的一次次潰敗以及撤退,就好像溫水煮青蛙一般,逐漸將聯軍拖入了泥潭之中。

那個時候,如果關中軍敗得太過迅速,就不能將聯軍拖垮,而且也容易引起聯軍的疑心。

若是抵抗太過堅決,使得聯軍不得寸進,聯軍很有可能會瞬間崩潰,天下局勢將會再回到以前,諸侯割據的局面。

那個時候,縱然關中危局解除,陳旭想要消滅其餘諸侯,也非常困難。

故此,陳旭索性做好了一路潰敗的準備,而後又拼盡全力與聯軍交戰,再一步步引誘他們拉長戰線。

事實上,無論是虎牢關失守,還是關中水軍潰敗,亦或是箕關被破,其實都在陳旭預料之外。

只不過,由於這幾場大敗,反而促進了關中大戰略的推進,陳旭以及關中幾位重要謀士,才一直不急不緩。

聯軍也正是在這種艱苦的勝利中,纔會一步步往前推進,以至於忘記了後勤壓力。

只不過,當陳旭退到長安以後,已經退無可退,註定要與長安共存亡。

再加上聯軍局勢並不算好,到了這個時候,關中軍以前隱藏的力量,已經到了浮出水面的時候了。

這個時候,衆人都將目光聚集在了劉備身上,不知道他下一刻會如何抉擇。

憑藉荊州現在留守的兵力,很難擋住十五萬益州軍,若是劉備想要保住荊州不失,只能脫離聯盟領兵回援。

不過如此一來,這次耗費甚巨討伐陳旭的戰役,就會因此而失敗。

劉備臉上變幻不定,而後深吸了一口氣,將目光放在了諸葛亮身上,眼中露出了探尋之色。

一方面是自己的根基,另一方面卻是討賊大業,劉備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諸葛亮深吸一口氣,而後對着劉備說道:“主公,如果這次沒有消滅陳文昭,他日後起兵的第一目標,將會是哪裡?”

“荊州。”

“如果陳文昭傾盡全力來攻,主公可有把握守住荊州?”

“沒有把握。”

“那麼,主公是否相信元直,認爲他能保住襄陽不失?”

這一次,劉備沉吟許久,才答道:“我相信!”

說完這句話以後,劉備一掃方纔的糾結,眼中閃過一道狠色,拔劍在手喝道:“不破旭賊,哪怕荊州覆滅,吾亦絕不退兵!”

其餘諸侯,聽見了劉備如此決絕的話,都是心中大震。

直到此時,諸葛亮臉上才浮現出了笑意,而後說道:“其實主公根本無需太過擔心,陳政雖然起兵十五萬,這些士卒卻大多都是新兵。”

“而且如今乃是冬季,陳政根本不敢率領新兵,前去攻打襄陽。”

“以元直的才華,給他一個冬天作爲緩衝時間,哪怕最終陳政傾盡全力,前去攻打襄陽,也不見得能夠攻打下來。”

劉備聽到諸葛亮之言,這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然而就在此時,呂曠闖了進來,對着袁譚驚慌失措的說道:“主公,陳宮、王延起兵十萬,屯兵冀州、幽州邊境,境內人心惶惶!”

袁譚聞言大駭,當即有些六神無主,心中亦是有些惶恐不安。

第933章 狙擊戰第254章 詐死第486章 授課第872章 野炊第608章 盜竊案第55章 假借天命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365章 攻城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804章 爭鋒第240章 被圍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196章 靈帝崩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322章 饑荒第14章 請罪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682章 不安第48章 東阿危急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487章 臨江仙第246章 追擊第451章 馬玩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807章 勸降第255章 逼宮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608章 盜竊案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751章 叛徒第751章 叛徒第17章 殺人第107章 身亡?第54章 約戰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638章 諸葛至第558章 張鬆第508章 出巡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23章 擊賊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44章 一病不起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176章 困境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384章 下一代第1005章 回家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999章 刺殺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33章 離間第95章 皇甫嵩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437章 離間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57章 驚變第923章 對策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328章 龜兒子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505章 求情第176章 困境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135章 趙家村第100章 議事第64章 野心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15章 買糧第331章 賭約第1006章 家宴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188章 依附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71章 勸說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156章 伏兵第57章 驚變第379章 圖謀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745章 小貓返鄉
第933章 狙擊戰第254章 詐死第486章 授課第872章 野炊第608章 盜竊案第55章 假借天命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365章 攻城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804章 爭鋒第240章 被圍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196章 靈帝崩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322章 饑荒第14章 請罪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682章 不安第48章 東阿危急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487章 臨江仙第246章 追擊第451章 馬玩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807章 勸降第255章 逼宮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608章 盜竊案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751章 叛徒第751章 叛徒第17章 殺人第107章 身亡?第54章 約戰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638章 諸葛至第558章 張鬆第508章 出巡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23章 擊賊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44章 一病不起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176章 困境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384章 下一代第1005章 回家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999章 刺殺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33章 離間第95章 皇甫嵩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437章 離間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57章 驚變第923章 對策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328章 龜兒子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505章 求情第176章 困境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135章 趙家村第100章 議事第64章 野心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15章 買糧第331章 賭約第1006章 家宴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188章 依附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71章 勸說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156章 伏兵第57章 驚變第379章 圖謀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745章 小貓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