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回 談利論弊

?安十七年秋末。?

因爲一些亂七八糟的因素,漢中的張魯這會兒還很安靜,沒有受到什麼威脅的劉璋自然不會想起什麼遣使入都求援的事,連帶着在原本歷史上建安十六年劉備就舉兵入蜀的事並沒有發生。不過現在的劉備擁有除桂陽、長沙兩郡之外的整個荊州。桂陽是老早就落入了陸仁的手中,而長沙卻是諸葛亮出於與孫吳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友好程度的考慮,作出了以退爲進的打算,勸劉備把長沙讓給了孫權。再怎麼說孫權在赤壁之戰時是出工出力不討好,給點安慰獎還是有必要的。?

“軍不可強爭一地之利而誤全謀!”這是諸葛亮勸諫劉備讓出長沙的話。?

只是此刻的襄陽城中,劉備着實有些頭痛不已。前些天陸仁親自趕到襄陽,與劉備相約密談。等陸仁一說清來意,劉備的頭不大才怪了。說句實在話,劉備對獻帝到不是不想救,而是以他現在的這點實力基礎似乎根本就不適合去救。有心想以什麼“聖上安危爲重”之類的話推辭,可是這些話劉備當着幾個人的面實在是說不出來,誰讓他以前拼命的說什麼要扶持漢室之類的話來着?密談時身邊的幾個親近之人中,張飛還好些,關羽的興奮神色溢於顏表,趙雲雖說冷靜如常,但是摩拳擦掌時手指骨節的格格輕響劉備可是聽得一清二楚。而最重要的,是劉備用求助的目光掃向諸葛亮與龐統的時候,臥龍鳳雛竟然向劉備同時稍稍點頭!劉備不解其意,又不好馬上就答應下來,只能推說事情太大,然後“且容商議”。?

招待陸仁的事當然是交給竺去做,論親疏竺是陸仁的大舅子嘛。等把陸仁送走,關張趙這三位也先哄出廳去,廳中只剩下劉備與龍鳳的時候。劉備急不可待的向龍鳳軍師問道:“孔明、士元,陸仁此來所議之事何其之大,一但稍有差池那可……”?

諸葛亮與龐統對望了一眼,相顧一笑又互相比了個“你來說”的手勢,把一旁地劉備給急得都不知道說什麼纔好。接下來的事就着實有些搞笑,龍鳳軍師居然無聲的猜起了拳。你來我往的比劃的好幾分鐘,終究是諸葛亮輸了三拳,手指指着龐統。微笑間頭也搖搖扇也搖搖。再看那邊的劉備,頭就已經不知搖了有多久了。?

自龍鳳軍師同歸劉備以來,晚來一些地龐統雖然也很想爭些功,但又怕會搶掉孔明的光彩而傷了友情;反過來諸葛亮又一直很想讓龐統多些表現的機會。一來二去間兩個人就總是會相互推崇,當然這其實是一種好事,只不過在推讓之餘誰都不好先開口,於是就把同窗求學時地猜拳給搬了出來,誰輸了誰來說。這也就是在劉備手下,換了別的主君只怕早都把鼻子給氣歪了。?

卻說劉備對龍鳳軍師在沒有旁人在場時的這種做法也是早就習以爲常,乾等了幾分鐘見諸葛亮輸了拳。知道是要由諸葛亮來說,也不等諸葛亮開口就急問道:“孔明,這件事要如何應對?”?

諸葛亮習慣性的搖着大羽扇笑道:“主公心中的擔憂,亮與士元早已知曉。只是主公爲何只見其弊卻未見其利呢?”?

“利?何利之有?”?

諸葛亮笑道:“利莫大焉!主公,自古以來挾天子以令諸侯本就是上上之謀,曹賊今日能有如此浩大的聲勢本就與此有着莫大的關係。而主公本是漢室宗親,之前又有血帶詔之盟,若真的能以此計救出天子並恭而奉之。於主公聲勢上的助力不可限量。”說完諸葛亮拿眼瞄了下龐統。示意龐統接着往下說。?

劉備遲疑道:“話雖有理,可是……萬一曹賊盡起軍兵前來爭奪又當如何?東吳那邊聞訊起兵又當如何?前者二位先生也都說荊州乃四戰之地,實難保守。若曹賊盡起大軍前來攻伐,荊州豈不勢反危矣?”?

龐統大笑道:“主公多慮了!想曹賊征討四方,出師皆假以天子之名。若天子就在荊襄之地。曹賊若敢舉兵來奪便是爲叛逆者矣!曹賊如今雖然勢大。但仍需以漢室之名來招攬人心,若行叛逆之興則人心必失。至於江東孫權則無須理會。概而論之,若天子在荊襄新立國都,反而可保主公的荊襄之地萬無一失。”?

“哦——!”劉備這纔有些心領神會地點點頭。?

接下來又輪到諸葛亮開了口:“想主公昔日與吾在隆中相談之時,吾曾向主公進獻三分天下之計,如今略已初成,但對蜀中卻始終未有能進兵討取之名。若是天子在此,主公大可以蜀中劉璋多年未曾進貢於朝爲由,再以天子之名興兵攻取。彼既無名,主公又有天子之詔,或許傳檄即可一定蜀中,之後再進圖漢中張魯。此事若成,則天下三分之勢可定也!”?

劉備想了很久,又問道:“此爲利處,但那弊端……”?

諸葛亮道:“主公無須多慮。若信得過我二人,就將此事交由我二人來主理吧。?

明日主公便可回覆陸仁,應允此事。另外此事事關重大,當囑咐關張趙三將,萬萬不可走漏消息。陸仁他想必也是心中有數,所以纔會相約主公密談。”?

劉備道:“那……二位先生就自去安排吧。但有人員調撥,無需上稟於我,皆聽二位裁處。”?

諸葛亮與龐統領命而退,留下個劉備仍舊在廳中緊鎖眉頭。?

——————?

龐統府,諸葛亮與龐統對席而坐。諸葛亮看看龐統的居所擺設,搖頭笑道:“我說士元,主公前前後後賞賜給你的那麼多錢帛,只怕你全都拿來買酒喝了吧?”?

龐統哈哈大笑道:“差不多吧。不過老實說我就怕碰上張翼德,他一來我這裡我的酒還不夠他一個人喝的。”?

諸葛亮?

品了一口酒笑道:“那不是正好?你一直找不到好的?

龐統扁扁大嘴,不加評論。幾杯酒下肚,龐統道:“談點正事吧。陸仁此來提議救聖上出許都一事,你我各見其利,但其弊端也着實不小,你我也該都心知肚明纔是。”?

諸葛亮道:“別的還好說,我到是沒想到陸仁會直接說將聖上交給主公。僅以此而論,陸仁不外乎就是想嫁禍給主公。?

自己又不得罪到曹操。嫁禍一計我們不怕,若應對妥當反爲大福矣。我真正擔心的是聖上來此後,那些會隨後趕來地漢室舊臣。這些人要是一來荊襄,主公以後地日子可不太好過啊。士元……”諸葛亮臉上的笑意退去,平靜地望向龐統道:“我想知道你心底的想法是不是和我一樣。”?

龐統也沒有了笑意,閉上雙眼把玩了酒杯許久才陰沉着聲音道:“該來的讓他來。不該來地……就讓他們永遠地留在許都吧。沒辦法,主公於世有仁義之名,也依仗這仁義之名來收攏人心。有些惡事必須得是我們在暗中幫主公去做。”?

諸葛亮默默的點點頭。沉吟許久後才道:“不過這個陸仁真地很會挑時候,先是把荀文若從許都挖走,讓許都之中人心動盪,然後又是選擇曹賊出兵合肥的這個時機。”?

龐統道:“話是不錯,可是你認爲這個陸仁所說的已經有所準備真信得過嗎?”?

諸葛亮道:“當然信得過。這個陸仁做事一向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時就肯定是已經作好地萬全的準備,之所以沒有向主公說出什麼,多半也是有他自己的顧慮,必竟這件事保密爲第一原則。再者他向主公提出的要求其實很低不是嗎?只是希望主公能借幾員戰將,另外就是在救聖上出許都。逃至荊北的時候派兵救應一下而已。縱然其事未成,對主公而言也沒有多大的損失。”?

龐統道:“的確如此。不過我還是有些想不通,陸仁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縱觀全計,自始自終陸仁都是在暗中行事,並不在此計中露一下名。雖有嫁禍之嫌,但我還是看不出來他到底能在這裡面撈到些什麼好處。真的只是爲了向聖上盡忠?我看他並不像是那種人啊。”?

諸葛亮沉吟道:“我到是有看出來兩點。第一是制約,也就是制約住曹操繼續一家獨大下去的勢頭;第二就是制約住之後,他才能夠保持住現在的地位與舊有地商路。計陸仁就是怕曹操的實力越來越強。真的有朝一日會一鼓作氣的滅掉主公與東吳。那樣的話他的商路不但保不住,只怕連三州之地都會盡入曹操之手。據我所知,今日的曹操一但擒住陸仁,那可是絕對不會留的。其實不論對誰而言,這個陸仁都是個掌控不住地人物。不殺不行啊。”?

(陸仁此刻在襄陽館驛中可是噴嚏連連。心說不知道是誰在說他地壞話^O^)?

龍鳳軍師又對飲了幾杯,龐統問道:“陸仁的借將一事。孔明你打算是借誰給他?今日密談之中,我看關、張、趙三將都有躍躍欲試之意……”?

諸葛亮哂笑道:“你一向最喜歡評論人物,看人的眼光也極毒,該派誰去你心裡會沒底?”?

龐統笑道:“瞞不過你!主公手下至勇者當屬關張趙三將,其次當屬魏文長。不過關雲長相貌太過出衆,舊日裡又曾在許都住過多時,一入許都便會被人認將出來,瞞不過人;張翼德嘛,性子太過急燥,他去只會壞事;魏文長心性高傲不肯服人,一但有自作主張之舉鐵定壞事。如此計來,只有趙子龍可擔此任。不過趙子龍在新野、長阪兩役何等的威風,曹營中認得他的人也不在少數,想瞞天過海只怕還得費些功夫吧?”?

諸葛亮道:“這個交給陸仁去費心吧,我想陸仁自有他地辦法。前者挖走荀文若,多半是陸仁他自己去過許都才成地事。實在不行,讓拙荊月英出馬便是。”?

龐統的一口酒噴到了地上,呀然道:“你還真捨得啊!不過論易容之術,確實無人能出你地黃夫人之右。唉!當初我怎麼就沒看出來,不然的話……”?

諸葛亮臉一沉,示威性的端起酒杯道:“你再敢往下說信不信我潑你一身的酒!?”?

“不說不說!真惹得你動了怒我還打不過你那!”?

——————?

合肥那邊,曹操與孫權正在兵。而在襄陽,劉備與陸仁都在暗中作着前往許都的準備。事情太大,陸仁憑着些許的記憶,推測出曹操會在建安十八年春留兵,也就是孫權寫下那“足下不死,孤不得安”這八字真言的那件事。時間比較緊,所以動作一定要快。?

史阿帶領的死士部曲當時是隨陸仁先停留在了桂陽,等陸仁一接到劉備的答覆之後馬上就趕去了襄陽會合。此外陸仁還特意把徐庶給調了過來作爲這次任務的主事人,陸仁自己則留在桂陽坐鎮,等候消息。之所以派徐庶去,除了陸仁相信徐庶有能夠掌控全局的能力之外,徐庶自身頗高的劍藝也是入選原因之一。再就是以徐庶原先和劉備的關係,中間相信能免去不少的麻煩事。?

劉備方面派出了趙雲爲首的極少數精銳中的精銳——趙雲親自訓練出來的新白馬義從,人數雖然不多,但絕對可以說是當時的極品特種兵。此外還調了劉封、關平這兩員小將給趙雲爲輔,還有趙雲的新夫人馬雲緣也算上了一份。再一個就是陸仁還真沒想到,諸葛亮竟然真的把黃月英給派了出來參與此計。這樣算過去,如此陣容着實讓陸仁咋舌不已……

第78回 探手西涼第四回第212回 挖牆角第一百九十回第16回 援與困第124回 和解之鬥第70回 各有心思第52回 再送佳人第76回 殘局未了第159回 當次奸商第214回 未見之的第一回第47回 追擊劉備第215回 鐵碗熱湯(上)第19回 利劍第150回 郡主孫仁第132回 冰釋第12回 急信第60回 另置之地第67回 公私混雜第四十四回第116回 耀武揚威第26回 牢中三日第130回 兩難第113回 破滅第80回 摯友郭嘉(下)第104回 走在別人的前面第6回 是非之爭第七十七回 中第九十回第105回 明歡暗憂第64回 錯綜複雜第七十九回 下第125回 迴歸第144回 意外的來客第30回 借人收人第4回 於路胡鬧第13回 接納第35回 獲救生還第74回 明暗交替第121回 雜事一堆第八十一回第27回 游龍出淵(下)第27回 游龍出淵(下)第108回 大戰初始第231回 上第35回 以殺求存第21回 似是而非(下)第133回 漸進第111回 正與奇第79回 可行之事第3回 前兆第199回 海風第一百一十五回第三十回第八十八回第30回 旗誓第十二回第8回 長安之戰(中)第159回 當次奸商第162回 蝴蝶翼折第65回 迴歸正途第76回 許都暗流(上)第62回 夜靜沉思第60回 另置之地第28回 使從吳來第13回 接納第73回 深夜突圍(上)第一百九十四回第二百一十回第76回 殘局未了第24回 吸血山蝠(下)第171回 貨去人來第153回 行商賑災第90回 出城第218回 求救第7回 乞討出城(上)第106回 求情……第212回 挖牆角·續第54回 各有心事外篇之一豬腳在自己的時代第76回 殘局未了第113回 手下再留情第70回 上第158回 賢內助第二百一十一回第40回 東岸戰事第32回 談曲論美第155回 初航趣事第221回 幾誤第133回 漸進第16回 援與困第220回 對恃第65回 迴歸正途第141回 誤人子弟?第155回 初航趣事第148回 狼窩小宴(下)第35回 以殺求存
第78回 探手西涼第四回第212回 挖牆角第一百九十回第16回 援與困第124回 和解之鬥第70回 各有心思第52回 再送佳人第76回 殘局未了第159回 當次奸商第214回 未見之的第一回第47回 追擊劉備第215回 鐵碗熱湯(上)第19回 利劍第150回 郡主孫仁第132回 冰釋第12回 急信第60回 另置之地第67回 公私混雜第四十四回第116回 耀武揚威第26回 牢中三日第130回 兩難第113回 破滅第80回 摯友郭嘉(下)第104回 走在別人的前面第6回 是非之爭第七十七回 中第九十回第105回 明歡暗憂第64回 錯綜複雜第七十九回 下第125回 迴歸第144回 意外的來客第30回 借人收人第4回 於路胡鬧第13回 接納第35回 獲救生還第74回 明暗交替第121回 雜事一堆第八十一回第27回 游龍出淵(下)第27回 游龍出淵(下)第108回 大戰初始第231回 上第35回 以殺求存第21回 似是而非(下)第133回 漸進第111回 正與奇第79回 可行之事第3回 前兆第199回 海風第一百一十五回第三十回第八十八回第30回 旗誓第十二回第8回 長安之戰(中)第159回 當次奸商第162回 蝴蝶翼折第65回 迴歸正途第76回 許都暗流(上)第62回 夜靜沉思第60回 另置之地第28回 使從吳來第13回 接納第73回 深夜突圍(上)第一百九十四回第二百一十回第76回 殘局未了第24回 吸血山蝠(下)第171回 貨去人來第153回 行商賑災第90回 出城第218回 求救第7回 乞討出城(上)第106回 求情……第212回 挖牆角·續第54回 各有心事外篇之一豬腳在自己的時代第76回 殘局未了第113回 手下再留情第70回 上第158回 賢內助第二百一十一回第40回 東岸戰事第32回 談曲論美第155回 初航趣事第221回 幾誤第133回 漸進第16回 援與困第220回 對恃第65回 迴歸正途第141回 誤人子弟?第155回 初航趣事第148回 狼窩小宴(下)第35回 以殺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