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

張任陣亡與周泰首登破城這兩條消息幾乎不分前後同時急報到陳翎耳中,一使臉上全是哀痛,另外一使雙目中皆是喜色。

兩人將詳情講來,聽罷陳翎愕然,斥退兩使,舉步欲向大軍所在處而去,不過方行走了數步,陳翎便轉身迴向營寨去。

“老臣終不侍二主!”這是陳翎記憶中張任給他的印象,本以爲這個世界徹底改變之後,張任會有所轉變,不想他依然走上了這麼一條自絕於世的死路。

張任的氣節,陳翎可揣摩一、二,他是羞見劉循,或許不想見到劉備在敗亡之前,將劉循預先砍殺。

劉備是那種人麼?

陳翎不知曉,人皆謂劉備虛僞一生,非是真正仁厚之人。

他會在明知城池不可守之前,誅殺劉循嗎?

陳翎真的不知道。

而周泰首登破城而入,在陳翎預料中毫無驚喜之情。

在自己向許昌請願爲王侯,兵圍城池這近二個月的時間內,成都城破是早已有的定論,不會因其他之事而改變。

只是沒有料到的是,周泰竟然能夠憑藉柳毅、公孫羽,張郃、馬岱四將輪番攻擊之後,便奪取了此城。

看來劉備的氣運在自己面前也僅僅如此了。

想到這裡,陳翎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黯然神傷,那劉備畢竟是仁人君子,又有他自己一番的主張,是否會歸順呂布實屬難測。

默默回到營寨,陳翎焚起一炷香,不知是爲那劉備祭奠,還是爲原來的漢家天下哀悼?

徐庶爲衝涌而進的亂軍所獲,擒拿送往中軍處由審配招降此人。

黃忠在斬殺張任之後,殺開一條血路,退往劉備的府邸,擔任起最後的砥柱,負隅頑抗着張郃、馬岱、周泰等將卒的攻襲。

法正在張鬆府上,勸住欲掛枝而去的張松本人,將後事託付之後,便聽聞成都城池爲陳翎大軍攻破,乃取而代之,含笑自縊。

呆呆看了半晌死相極慘的法正一眼,張鬆不忍任由他就這麼懸着,遂親手將這生前好友放了下來,喝來左右侍者,拆下門板拖着向城外來降陳翎。

劉備跪坐在庭院中的桃樹下,聽着府外喧譁的招降聲響,含笑將毒酒與兩位夫人分飲,頃刻間就倒下,七竅流血而死。

眼見府中尊主自殺,衆僕役各個驚慌失措,有的想開啓後院之門逃出死地,有的想去稟報前院的黃忠,不一是處。

黃忠聞報主公自殺,乃開啓大門,放周泰、張郃、馬岱等人率軍入。

悲憤的看了這面前數人一眼,見他們臉上都露出喜色,黃忠長嘆一聲,向後院劉備死去的那個方向跪下,舉刀自戕。

成都爲劉備死節者甚多,其中包括了馬良、陳珪、馬忠、向寵、王甫、伊籍、簡雍、孫乾等,而歸順新朝的也不少,其中有龐義、張鬆、冷苞、黃權、劉巴、吳懿、鄧芝、呂義、潘睿、彭羕、費觀、費詩等,嚴顏在得知劉循生在,並且

率成都上下歸順晉之後,亦在營寨中向陳翎投降了。

至此劉備勢滅,陳翎據成都。

消息傳到許昌之時,已經是八月間,不過就算如此炎熱的天候中,亦令得呂布特地爲此宣詔軍民休憩十日,舉天同歡。

就在陳翎在此期間重新招募兵卒,以待徵進曹操之時,呂布一紙詔令被宦官奉着,來到成都宣旨。

天使自然是是太監,而官吏則是與陳翎相熟的楊修。

楊修與審配有着共同的仇敵,那就是曹操,本來陳翎以爲楊修此來,是來催促自己快速出兵攻佔梓潼,然後揮師北上,攻取漢中。

不想,待陳翎出迎城門,見着楊修之時,楊修先是向陳翎道一聲恭賀,然後苦臉上前一步言道:“子儀,聖上欲諸葛孔明來成都,而你則去壽春。”

陳翎聽得不解,問道:“陛下爲何如此?須知孔明在壽春時日非短,比我更明曉江東之事…”

不待陳翎說完,楊修嘆了一聲,遍視陳翎身後的將僚,見張郃、馬岱等人以及一些應該是成都降臣皆在此,不由暗中道着,子儀兄,誰叫只報戰功,卻無降將降臣送往許昌,這樣的意圖實在太明顯了罷?

咳了一聲,楊修不由分說,率先向城內行去。

陳翎見之,不能阻,乃伴其左右,將楊修迎入城內。

待等至陳翎的王府,楊修轉目四望,見此處高雅別緻,心中道了一聲妙,便一展書中的詔書,開始朗聲唸誦起來。

此時的規矩,就算是王侯,亦得跪拜接詔,陳翎不敢在衆人面前太過無禮,向楊修拜了下去。

楊修所宣的無非是陳翎有大功,特賞賜一些金銀財物以及綢緞,然後就是原來川中降將降臣一一被點名封賞官職,很大一部分前往許昌聽候呂布的使用。

這詔書應該是出自諸葛瑾之手,都是一片爲朝廷着想的主意,不止是這些川將被拉攏去了許昌,周泰、張郃兩人都有封賞,看樣子似乎呂布有意用兩人爲大將,各自統領一部。

周泰被留在了成都,以待諸葛亮抵達,然後或出兵征討南蠻,或出兵北伐曹操,詔書說得模糊不清,陳翎只能聽個大概。

而張郃則被調遣去了許昌,留在那裡聽宣。

有些欣喜,又有些無奈,周泰不用去說,他是自汝陰就跟隨過來的大將,呂布心中或許有些疑忌,但還是重其才,用其人。

張郃,原本是袁紹帳下的大將,似與顏良、文丑齊名,但畢竟差了一些,是故一直在陳翎聽用,當然在此之前,也有文丑、顏良兩將頗與陳翎不諧的緣由在。

現在,張郃經歷了數次大戰,他的武藝才能在慢慢顯示出來,若想收買人心,陳翎先天上就存在缺憾,不能與他呂布相比,因此張郃去往許昌,也成爲不能阻擋之勢。

聽着這樣的詔書,陳翎心底只是道了聲,還好還好,今後還有趙雲可以依靠,不然就憑此次事件,自己真可能與他呂布翻臉了。

遍數自己

帳下大將,如今添加了數員大將,同時又失去了不少,一進一出,現在的戰力,還是那樣不見增長,亦不見減少。

魏延留給自己,魏延這樣的大將,竟然不入呂布、諸葛瑾的眼內,也算是他倆一葉障目了。

還有吳蘭、雷銅兩員不錯的川將,雖然這兩人的確不能與周泰、張郃兩人相比,但在陳翎的眼中,他倆人至少也非是平常之將,可堪一用。

魏延本應該跟隨周泰留下成都的,不過周泰好意,自己也就心領了。

而柳毅、公孫羽這兩人在自己記憶中根本就不存在的人物,也被呂布召去了許昌,陳翎好生感慨,柳毅是可比李通等大將的存在,公孫羽的智算不低,至少也是一個類似馬良、馬謖一樣的人物,失去了這兩人,對自己的戰力可算是一不小的損傷。

不過如今大勢就是如此,自己若無謀反之心,只能屈從呂布的意思行事,不然就等着他呂布心氣越積越不滿,在自己身後擺上一刀。

忍、忍,現在只有忍,不能忍也只得一個忍。

這樣一來,現在陳翎的帳下有魏延、吳蘭、雷銅、郝昭、馬岱、審配、辛毗、王昶、薛蘭、劉賢、陳橫、夏侯恩等大將謀士。

周泰晉上軍大將軍,張郃至許昌,便爲呂布授予關內侯,晉輔國將軍。

建安十二年,晉泰始元年十月,在陳翎帥軍沿江向壽春進發之時,呂布分遣三路兵馬,起兵二十萬,從虎牢關、綿竹關兩地攻向曹操。

這是緣由陳翎攻滅了劉備一勢,天下統一進程已經不可阻擋,呂布自覺得沒有陳翎他在,自己亦可滅了曹操。

這是自呂布登基以來,第一次御駕親征,不容有失,自料江東有陳翎在壽春壓制,孫策不敢輕舉妄動,呂布這纔有了這般心思。

更因經由攻滅劉備一勢,當世之人口口相傳,竟有不知溫侯昔日威名,只知曉陳翎有平定亂世之舉。

兵馬起行,諸葛亮早在陳翎出成都之時,就已經帥軍抵達綿竹關左近,畢竟在江東那方向還有一員能讓孫策甚爲忌憚的大將,張遼就駐在與建業隔江相望的徐州。

加上陳翎不久之後便會抵達壽春,有張遼與陳翎兩人,除非陳翎反叛聯合孫策,在江東揚州這處,幾乎不用擔心。

諸葛亮分兵兩路,一路循周泰舊道,從江州攻向梓潼,還有一路就是他自己兵出綿竹關,順着山道攻向梓潼。

此時梓潼的曹軍守將乃是夏侯淵,另外有韓浩、牛金等一干文臣大將爲佐助,兵力約有五萬餘,諸葛亮初戰不順,乃退城三裡下寨,以待周泰自成都城中出,助己攻下梓潼。

而在另外一邊,兵出虎牢關攻向洛陽的呂布,面對的是夏侯惇,夏侯惇麾下將佐謀士不少,樂進、史渙、曹純、曹休、程昱、樑習皆在此,夏侯惇擁兵近十萬,不容小覷,更有長安的曹操爲後援,呂布一時間竟然不能得寸進,因此時至十一月底,有着雄心壯志的呂布,竟然不能得取曹操任何一城池。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一十八回 劉備出兵正文_第六十二回 陳宮來投正文_第六百五十回 出兵漢中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二百六十九回 左右軍師正文_第五百六十二回 老將黃忠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二百二十六回 派兵遣將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回 風行雷動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三百四十九回 劉備入蜀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一百七十六回 城破將降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一百七十八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正文_第四十二回 曹操攻城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第六百七十七回 五丈原前正文_第四百一十二回 以一擋千正文_第六百八十六回 夜襲敵營正文_第四十六回 張遼突戰正文_第四百八十九回 上駟下駟正文_第二百五十一回 袁術勢滅正文_第一百二十四回 回至青州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正文_第八十四回 呂岱出戰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五百零七回 未曾揚名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六百五十六回 一箭射來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五百零九回 縱敵之過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戰事轉進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正文_第二百四十二回 天災之年正文_第四百六十一回 敵我不分正文_第四百九十九回 強行被迫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二百五十三回 變亂之始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四十一回 戰事連綿正文_第二百一十九回 天下重騎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五百三十四回 兩敗俱傷正文_第五十回 借兵三千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二十二回 打造兵刃正文_第九十三回 傳檄而定正文_第四十一回 戰事連綿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三百一十七回 孫翊回鄉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八十九回 雛鳳初鳴正文_第六百零一回 壽春易手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二百二十回 陷陣突進正文_第五百三十回 兩將爭雄正文_第六百二十一回 坐而論事正文_第三百九十六回 曲折轉進正文_第三百三十回 無恥之輩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五百九十八回 終日打雁正文_第二百二十三回 混亂之戰正文_第四百零九回 免戰高懸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五百三十六回 龐統用計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四百九十六回 張郃敗了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憂患兩忘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回 混戰將起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二百二十三回 混亂之戰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五百零二回 上蔡有村正文_第九十八回 大軍壓境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四百九十三回 夜襲攻城正文_第七十五回 琅邪海港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五百六十四回 大將張飛正文_第四十九回 曹豹退兵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三百九十六回 曲折轉進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
正文_第二百一十八回 劉備出兵正文_第六十二回 陳宮來投正文_第六百五十回 出兵漢中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二百六十九回 左右軍師正文_第五百六十二回 老將黃忠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二百二十六回 派兵遣將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回 風行雷動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三百四十九回 劉備入蜀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一百七十六回 城破將降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一百七十八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正文_第四十二回 曹操攻城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第六百七十七回 五丈原前正文_第四百一十二回 以一擋千正文_第六百八十六回 夜襲敵營正文_第四十六回 張遼突戰正文_第四百八十九回 上駟下駟正文_第二百五十一回 袁術勢滅正文_第一百二十四回 回至青州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正文_第八十四回 呂岱出戰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五百零七回 未曾揚名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六百五十六回 一箭射來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五百零九回 縱敵之過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戰事轉進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正文_第二百四十二回 天災之年正文_第四百六十一回 敵我不分正文_第四百九十九回 強行被迫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二百五十三回 變亂之始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四十一回 戰事連綿正文_第二百一十九回 天下重騎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五百三十四回 兩敗俱傷正文_第五十回 借兵三千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二十二回 打造兵刃正文_第九十三回 傳檄而定正文_第四十一回 戰事連綿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三百一十七回 孫翊回鄉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八十九回 雛鳳初鳴正文_第六百零一回 壽春易手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二百二十回 陷陣突進正文_第五百三十回 兩將爭雄正文_第六百二十一回 坐而論事正文_第三百九十六回 曲折轉進正文_第三百三十回 無恥之輩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五百九十八回 終日打雁正文_第二百二十三回 混亂之戰正文_第四百零九回 免戰高懸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五百三十六回 龐統用計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四百九十六回 張郃敗了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憂患兩忘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回 混戰將起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二百二十三回 混亂之戰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五百零二回 上蔡有村正文_第九十八回 大軍壓境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四百九十三回 夜襲攻城正文_第七十五回 琅邪海港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五百六十四回 大將張飛正文_第四十九回 曹豹退兵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三百九十六回 曲折轉進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