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

尚書檯,是東漢處理全國各地往來公文奏摺的機構。

漢光武帝劉秀鑑於西漢晚期的權臣專政,有意削弱相權,太尉﹑司徒﹑司空居三公高位,名爲宰相,而實際權力則逐漸移於尚書。

當時,尚書機構稱臺,有令﹑僕射各一人,尚書六人,分主六曹,或說爲五曹六尚書,其中三公曹置尚書二人。

令﹑僕射之下有左﹑右丞各一人,“掌錄文書”,並檢查各項事務是否按時完成。

尚書之下有侍郎三十六人,分屬六曹,主起草文書;又有令史十八人,每曹三人,主抄謄文書。

這個機構,在唐朝就是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在宋朝是中書門下以及樞密院;在明朝是內閣和司禮監;在清朝就是所謂的軍機處。

名字雖然不一樣,但行使的權力相差不多。都是總攬全國往來公文,或是幫皇帝批閱奏摺,或是幫皇帝處理政務。

只是嚴格來說,東漢尚書檯的權力還沒有那麼大,在具體事物上,大事交給皇帝處置,小事則由尚書檯或者發往其它部門處理。

這就相當於閱卷老師只有閱卷權和小部分題目的批卷權,並不是整張卷子都由尚書檯批閱。

這種情況需要到曹魏時期,荀彧當權的時候纔會提升到總攬全國政務。

所以實質上,曹操已經相當於皇帝,而荀彧就是曹操的宰相。

至於現在,算是一個傳達室加上半個職權部門,負責文書的收發以及一些政務處理工作。

可即便如此,也已經很厲害。

天下往來公文,都在尚書檯,所有國家機密,也都在這裡。

尚書令要是想對付某個地方官員,只需要把往來公文銷燬,就能以“失職罪”向天子稟報處置。

如果是縣令以下的官員,甚至有直接罷免的權力。

別說這很兒戲,但事實是真這麼兒戲。

當初王甫曹節掌權的時候,就利用親信掌控了尚書檯,將所有彈劾自己的奏摺全部壓下來,

然後用這個辦法對付彈劾自己的官員。

還有明朝魏忠賢當政時期,一本彈劾他的奏摺明熹宗都別想看到。

不說那個時候,就算是現代文明社會,在國外政府機構去辦事,甭說去各個部門光蓋章簽字就跑斷腿,一旦某個部門給你卡個一年半載,喊爹喊娘都沒用。

所以尚書檯別看只是個傳達室,那也得看是什麼地方的傳達室,工廠門口的傳達室權力肯定不大,一個國家的傳達室權力肯定大。

當陳暮一大早走入明光殿正式上班的時候,王鈞早早地召集了整個尚書檯的官員已經在等他。

原來的尚書令是樑鵠,出自鴻都門學,是宦官派系的人。

自樑鵠以下,整個尚書檯都是宦官黨羽。

事實上一開始尚書令也不是在尚書**大,在尚書令的頭上,還有一個到三個錄尚書事不等,一般由三公兼領。

但隨着10多年前最後一任錄尚書事,太傅胡廣去世後,就再也沒有錄尚書事。

因此現在的尚書檯就由尚書令執掌。

並且從胡廣以後,宦官逐漸意識到了尚書檯掌握的權力,從那時候開始,宦官就將手伸入了尚書檯。

先由王甫的親信廉忠,也就是誣告漢桓帝的弟弟劉悝的那一位擔任。

然後是曹騰的侄子,曹操的叔父曹鼎,再到後來大宦官曹節親自下場,緊接着就是樑鵠。

從熹平元年,也就是172年開始,這個部門幾乎完全落到了宦官們手中。

所以在王鈞的帶領下,陳暮毫無阻礙地入駐了尚書檯。

從左右僕射以下,各尚書、令丞、侍郎、令史、掾屬林林總總約百餘人都在明光殿內等着他。

“拜見尚書令。”

衆人齊齊拱手行禮。

“諸位有禮。”

陳暮也回了一禮。

王鈞指着最前面兩人介紹道:“子歸,此人是尚書右僕射苟桂。”

“苟桂見過尚書令。”

苟桂約三十餘歲,山羊鬍,下頜還有顆碩大的黑痣,形象有點像是宋明時期的師爺或者狗頭軍師一類的角色。

陳暮點點頭。

王鈞又指着另外一人說道:“此人是尚書左僕射蔣安。”

蔣安方面大耳,是個胖子。

“此人是......”

王鈞主要介紹的是幾個尚書檯的主管,自尚書令以下,左右僕射,六曹尚書,以及隸屬於尚書令的私人助手左右尚書令丞和尚書侍郎十一人。

其他侍郎、令史、掾屬都是二百石的吏員,相當於辦公室的普通工作人員,總數有一百多人,自然就沒有介紹的必要。

陳暮一一打了招呼,吩咐他們各司其職,便在王鈞與左右令丞侍郎的陪同下進了自己的辦公室。

辦公室地點在明光殿偏殿,房間還挺大,約有百來個平方,只是裡面擺設的並不是兩側桌案和席子,而是密密麻麻的書畫,要麼掛在牆上,要麼隨意攤在地上,很多都是塗鴉之作,卻也不乏有水平的書法。

尚書左令丞丘建尷尬道:“這些都是原來樑尚書的字畫,他離任的時候沒有帶走,我等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

陳暮自己的書畫水平就不低,眼光極爲毒辣,四處掃視一圈,說道:“將地上的字畫全都清理掉,牆上的留下來,這幅,那幅,還有最上面那幅,小心裝裱,收錄起來。”

粱鵠在漢末時期也是頂級書法家,他雖然上班摸魚寫字畫畫,但不能不承認的是,裡面不少書畫作品都是精品,留下來掛着欣賞也不錯。

聽到他的命令,左右令丞便去外面招呼一幫令史、掾屬進來整理了一下房間。

等打掃好之後,陳暮才正式開啓辦公模式。

幾位尚書檯的官員按照大小品秩分列而坐,位於他的兩側。

等衆人坐好之後,陳暮纔開口詢問道:“你們每日辦公,都是在做何事?”

苟桂答道:“原來樑尚書在的時候,全國大小政務,都由我與蔣僕射處理,按照慣例,選官察官之事,由天子定奪。各地郡守國相之事,亦由天子處置。刑獄之事,發往延尉。南北主客,交由大鴻臚。終考課州郡事,則發由三公計較。財政收支規劃,丈量土地,則交給西苑大司農與少府。”

陳暮臉越聽越黑,略微不高興地說道:“那尚書檯在做什麼?”

苟桂與蔣安對視一眼,回答道:“我等主要負責清算全國人口,將各地往來公文整理,以各州或具體事務分門別類,然後發往各部門,或將需要天子批閱的大事呈遞給天子,或抄謄朝廷政令傳達於天下,當初尚書令爲父報仇之事,就是我等抄謄傳下去的。”

“這麼說,我還得感謝你們嘍。”

陳暮臉色不善。

衆人連忙道:“不敢不敢。”

“這樑鵠當真是無能之輩,好好一個權力極大的尚書檯,被他弄成這般模樣。”

陳暮環視一圈,緩緩開口道:“諸位,大家雖然只是尚書檯的低級官吏,卻應該也知道自己手上握有多大權力。樑鵠卻將這些權力拱手讓人,諸君難道就這般心甘情願嗎?”

衆人面面相覷,一個個低着頭不敢說話。

原來樑尚書在的時候,嫌那麼多政務太麻煩,就把原本屬於尚書檯的權力一股腦丟出去,他們也落得輕鬆。

要是陳暮想把這些權力再收回來,其它部門會同意?三公九卿會同意?

到時候大人物之間爭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他們這些尚書檯佐吏可不敢觸這個眉頭。

見他們一個個低着頭跟鵪鶉似的,陳暮冷笑一聲,道:“從即日起,各地選官察官、刑獄之事、南北主客、財政收支規劃,丈量土地等政務工作,先交由我來查閱,明白了嗎?”

“這個工作量恐怕.......”

衆人瞪大了眼睛。

全國每日公文往來不知繁幾,尚書檯上下一百多人忙得團團轉才能勉強弄好,光靠陳暮一個人處理,恐怕一個月都不一定能處理好一天的政務。

陳暮擺擺手道:“只是交由我查閱,等查閱之後,具體事務再交由爾等與其它部門合作,暫時就如此罷。”

“唯!”

衆人鬆了口氣,如果只是看看就沒事,要是陳暮完全大權獨攬,什麼事情都要他處置,那全國政務怕是要亂成一團。

當下, 衆人就把今天從全國各地發來的文書搬到了偏殿,厚厚數摞,達十餘公斤。

看着多,其實也還好。

因爲要考慮的是,古人爲了書寫方便,用的是文言文。

由於寫字不易,所以儘量把事情弄得簡短一些,一份公文少的就十幾個字,多的也就幾百字。

東漢靈帝時有120多個郡國,1100餘縣,每日公文多的時候有一兩千份,少的時候也有數百份,論起字數,每天文書內容大概在數萬字到十多萬字不等。

畢竟各地也不是每天都有事情,除了遇到緊急情況和需要上奏、以及上交正常往來公文的時候,平日也沒有官員會閒着無聊亂髮文件上來。

而這其中大部分主要事物一般集中在年末,因爲年末要進行考覈,所以一年積累的政務都是在那個時候才發往洛陽。

因此除非每件事情都去處理,不然光只是看的話,一天的時候應該是可以看完的。

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章 孟德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端午節請假條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十章 天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六十章 孫策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九章 羅市賊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二章 結義第九章 壽誕請假條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二章 孟德第五章 賄賂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請假條完結感言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請假條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
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章 孟德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端午節請假條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十章 天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六十章 孫策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九章 羅市賊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二章 結義第九章 壽誕請假條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二章 孟德第五章 賄賂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請假條完結感言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請假條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