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空讀兵書 戰場驚中伏 出身田畝 草葬有奇才

葉宗留道:“倭寇善於用詐,須得提防他藏有伏兵。”鐵鏡心暗道:“這點軍事上的常識,何用你來提醒。而且我在高峰上了望,看得清清楚楚,這路倭寇最多不過五六百人,哪裡有什麼伏兵。”毫不在意地答道:“這個我理會得。”葉宗留又道:“行軍佈陣之時,你這隊最好不要都擺在一起,打仗講究的是膽大心細,要想法子打勝,也要防止打敗仗,我勸你先派一隊作爲先行,試探敵人的實力,你自己率領中軍,並由於相公率一隊人在後面策應,這樣就算遇着伏兵,也不至於被困。”鐵鏡心哈哈一笑道:“小弟雖然不才,兵法還稍懂一二,不勞吾兄指點,”葉宗留尚待說話,掌旗牌的頭目己跑來請他速回大寨主持,葉宗留臨走時還殷殷囑咐道:“若果萬一中伏,速向東南撒退。”鐵鏡心淡淡地點點頭,說道:“知道啦。”

鐵鏡心將全隊二百多人都聚在一起,下令從速奔至西面山坳,立即應戰。於承珠道:“葉大哥剛纔說的……”鐵鏡心冷笑道:“他懂什麼,前怕虎,後怕狼,這打什麼仗?我早看清楚了沒有伏兵,倭寇最多有五百人。咱們有二百多人,一個敵他兩個,對付得了。可笑葉宗留還勸咱們分開三隊,咱們人數已少,再分成三隊,還能打嗎?”鐵鏡心一心想大獲全勝,可完全沒顧慮到會打敗仗。

山路崎嶇難走,鐵鏡心個令加緊行軍,走了兩個多時辰,趕至西面山坳,除了鐵、於二人之外,人人都已有點氣喘,奔出山口,只見一隊倭寇,三三五五地搜索登山,鐵鏡心大喝一聲,銀劍一揮,當前衝下,這隊漁民組成的隊伍,平日深受倭冠的禍害,這次第一次與倭寇正式打仗,又見主將已然衝下,個個熱血沸騰,奮不顧身,忘掉疲勞,緊跟着鐵鏡心一衝而下,只見鐵鏡心劍光到處,如湯潑雪,倭寇或被他斬斷手足,或被他踢下山坡,轉瞬之間,鐵鏡心一人已殺了十幾名倭冠,登時潰不成軍,被義軍隊伍一衝,紛紛逃走,鐵鏡心哈哈大笑,對於承珠道:“如何?”於承珠料不到倭寇竟是加此不堪一擊,殺得高興,也隨着鐵鏡心追殺倭寇。追到半山,山茅野草,高逾人頭,倭莞紛紛鑽入茅草中掩藏,鐵鏡心叫道:“逃進窩,也要把他掏出來!”仗劍開路,這隊義軍,都沒有打仗的經驗,殺得性起,銜尾急追,也都衝入了茅草叢中,忽聽得一聲炮響,倭寇伏兵四起,從茅草叢中紛紛殺了出來,登時把鐵鏡心的隊伍圍着,有兩個身材高大的倭寇,搶上來揮刀便斬鐵鏡心,鐵鏡心唰唰兩劍,竟然被那兩個倭寇使刀架住。

這兩個倭寇一個是在貢船中會過的七段武士大衛門,另一個也是七段武士板田榮男,兩人都是使刀好手,鐵鏡心被他們纏着,急切間竟脫不出身來,這一隊伏兵有一千人,都是精悍的倭寇,連上先頭誘敵的倭寇,不下一千五百人之多,比鐵鏡心的這一隊義軍,多上了五六倍,強弱懸殊,衆寡不敵,義軍雖然拼命衝殺,包圍的圈子卻越來越縮小了。

鐵鏡心又急又怒,猛然大喝一聲,長劍一劃,一招“石破天驚”分剁二人,這兩個七段武士幾曾見過如此精妙的劍法,板田榮男躲閃稍慢,臂上已先中了一劍,大衛門橫刀撲救,被鐵鏡心劍柄一撞,也險險跌倒,但這兩個倭寇兇悍之極,被打傷了仍然不退,從旁邊又來了數人,把鐵鏡心緊緊圍着。

於承珠見勢不好,刺傷了兩個倭寇,飛奔來救,人未到暗器先發,一揚手就是五朵金花,只聽得叮叮噹噹一片聲響,五朵金花明明都打中了,卻只有兩人倒下,於承珠怔了一怔,立刻醒悟,這些倭寇敢情身上都披有軟甲,所以有三朵金花打向穴道的,都不能傷害敵人,被打倒的那兩個倭寇,乃是因爲被金花穿過喉嚨而致死的。

於承珠再發金花,這回全是瞄準倭寇的喉嚨,五朵金花飛出,果然又殺了三人,只有那兩個七段武士能夠用刀磕開,但大衛門因爲分神抵擋暗器,又給鐵鏡心劈了一劍,雖然身上披着軟甲,那條手臂卻也給震得不能動彈,這回不敢再纏,慌忙逃走。

鐵鏡心之圍雖解,但整隊義軍陷在敵人包圍之中,卻是難以解圍。鐵鏡心、於承珠二人浴血苦鬥,倭寇層層包圍,殺過一層還有一層,以二人之力如何能盡殺千餘倭寇?而且義軍衣甲不全,被荊棘茅草勾傷的也爲數不少。鐵鏡心咬牙叫道:“我今日拼死此間,也要爲你們突圍衝出。”長劍揮舞,叱吒殺敵,倭寇見他神勇莫擋,紛紛躲閃,但卻截着其他義軍,鐵鏡心只顧衝殺,不知不覺已被倭寇截斷,單身陷入重圍,回頭一看,只見於承珠力抗倭寇圍攻,和義軍一起,結集成一個圓陣,藉以減少傷亡,鐵鏡心凜然一驚,想道:“我只管向前衝殺,縱然我殺得出,這二百多個弟兄豈非要全喪陣中?”急忙再殺回來救應,他那口劍不是寶劍,連殺幾十名倭寇,劍口也已鈍了。鐵鏡心嘆了口氣,暗道:“悔不聽葉宗留之言!”這時那大衛門與板田榮男養好氣力,又來纏鬥。鐵鏡心衝殺幾次都衝不開,想回到義軍陣中亦是爲難,但見包圍圈子越縮越小,義軍的圓陣竟被衝破一環,幸有於承珠奮勇殺敵,堵住缺口。

義軍衝不出去,鐵鏡心在急切之間又殺不回來,正在萬分危急之際,忽聽得數聲響箭劃過長空,只見山坳處突然衝出一隊義軍,前來援救,被圍的義軍士氣大振,登時衝破了一層包圍。倭寇有兩門土炮押陣,能打得數千丈遠,急忙開炮向那隊援軍便打,土炮的殺傷力雖然大,但一炮打出,鐵砂如雨,援軍身伏地上,卻也被阻住了。鐵鏡心叫道:“於兄,我替你開路,你殺那兩個炮手。”拋開長劍,雙手一抓,竟然抓起兩個倭寇,當成兵器,潑風般地打出去,那兩個倭寇被他抓着穴道,雙手還能活動,昏昏沌沌,不辨天南地北,手中的倭刀也是亂舞亂砍,近身的倭寇被殺傷不少,這兩個倭寇自亦很快地便喪生在自己人手中,鐵鏡心依迭炮製,丟開死的,又抓活的,把倭寇作爲人質,當成武器,衝開一條血路,於承珠飛身掠出,一揚手兩朵金花,全打入了那兩個炮手的後頭,兩尊土炮登時啞然無聲。兩隊義軍匯合一起,這隊援軍的首領竟是義軍的副統領鄧茂七,鐵鏡心又喜又愧,連忙問道:“葉大哥呢?”鄧茂七道:“葉大哥叫我來接應你,他率隊向東南方撤退,此時只怕也與倭寇遭遇了。”義軍總共不滿千人,鐵鏡心一看鄧茂七帶來的約有四五百人,心中一驚,道:“這怎麼使得?他分出了一半兵力,如何能抵擋兩路倭寇?”鄧茂七道:“葉大哥說,咱們的力量能保全多少便保全多少,他熟悉地形,你們卻是初來乍到,所以先要救出你這支兵力,叫你不必掛慮他。”鐵鏡心愧悔交併,叫道:“咱們馬上向南方撤退。”援軍雖到,兵力還是比倭寇少一半,鐵鏡心奮戰開路,鄧茂七押後,於承珠掌管中路義軍,且戰且走,混戰了半個時辰,走出了那片草地,再混戰半個時辰,剛剛走至山口,倭寇緊迫不捨,鐵鏡心大爲焦急,看情形激戰半日,方走出數裡,幾時才能趕至東南方的戰場與葉宗留會合。

板田榮男與大衛門這兩個七段武土養好了氣力,率軍包抄,繞過義軍前頭,將鐵鏡心的開路部隊堵住,鐵鏡心大怒,搶過一柄倭刀,與他們廝殺,論起武功,鐵鏡心本來能夠取勝,但苦戰了半日,縱是鐵鑄的身子也疲倦了,而鐵鏡心拼死惡戰,還能堪堪打個平手,可是前面的去路又給堵死了。於承珠急率中軍衝上,正在激戰,忽見前面塵沙大起,一隊兵馬旋風般地殺上來,當前一人手揮大棒,手起棒落,轉瞬之間,劈翻了十幾個倭寇,有如虎入羊羣,於承珠大喜叫道:“畢擎天!”只見畢擎天朝着她點頭一笑,手底絲毫不緩,一下子就衝到了鐵鏡心這邊,手起棒落,一棒向板田榮男頭顱劈下。

板田榮男舉刀一格,用的是施刀上盤刺扎手法;只要一刀格開棍尾,接着便是兩下上手刀,在日本武士慣用的“神風刀法”中算得是極厲害的招數,板田榮男是日本有名的七段武士,力能扛鼎,以爲這一刀一定可以格開,哪知畢擎天天生神力,這一棒打下,有如泰山壓頂,力道何止千斤,板田榮男大叫一聲,虎口流血,倭刀蕩過一邊,接着刺出,已是不成章法,畢擎天見一棒劈他不倒,又加了幾分力氣,喝道:“好呀,再接一棒。”手起棒落,板田榮男無力招架,翻身便走,卻給鐵鏡心飛起一腳,踢中膝蓋,搖搖欲墜,畢擎天順手一棒,將他的天靈蓋都打碎了。那大衛門比較滑溜,一見同伴吃虧,立刻飛奔走了。

畢擎天這支援軍,人數約有一千,兵力合起來已超過倭寇,何況是新開到的生力軍,登時反客爲主,把倭寇殺得大敗,奔逃潰不成軍,死傷狼藉,畢擎天猶想揮軍痛襲,於承珠顧慮到葉宗留,勸他回去接應。畢擎天道:“我已派了畢願窮另帶一千人去接應大寨義軍,料可無妨。”於承珠怕那兩路倭寇人數衆多,仍不放心,畢擎天見已大獲全勝,漏網的倭寇不過十之一二,也便算了。

鐵鏡心聚集他率領的這隊義軍,一點之下,傷亡了五六十人,一場大戰,傷亡五六十人,實在已算得非常少了,但這隊義軍是成海山苦心訓練的海濱漁民,總數不過二百多人,一戰就傷亡了四分之一,鐵鏡心心頭痠痛、緊握着於承珠的手嘆道:“我熟讀兵書,哪知還是不能臨陣實用,傷亡了這麼多的兄弟,呀,教我有何面目去見葉大哥?”

畢擎天見鐵鏡心與於承珠態度親熱,心中不快,但卻仍能忍着不發,反而哈哈笑道:“勝敗兵家常事,何足介懷?你以數百義軍,敵倭寇千餘勁卒,亦足自豪了!兄臺貴姓?”畢擎天見鐵鏡心武藝高強,以爲他是義軍中的重要領袖,有心籠絡,鐵鏡心道:“小弟鐵鏡心,是從台州來投奔葉大哥的,畢大龍頭,今日幸是你及時趕到小弟拜謝了。”鄧茂七在旁說道:“這位便是鐵御史鐵鉑的公子,在臺州鼎鼎有名,文武全材,十分難得。你們兩位親近親近。”畢擎天聽了鐵鏡心的身份,心道:“原來卻是一個公子哥兒。”斜眼一瞥,見於承珠剛剛摔脫他的手,卻還是傍在他的身邊,心中又增了幾分不快,暗地冷笑道:“於承珠也算得是位巾幗英雄,怎地卻會看上這樣沒出息的書生。”猛地想起於承珠最崇拜的就是她的師父張丹楓,而張丹楓也是一個書生,先前只是不快,這時卻莫名其妙地暗中對鐵鏡心有了幾分“敵意”。

鐵鏡心本來對畢擎天這種人物頗爲輕視,經過了這場挫敗,反而把對“草莽英雄”的觀感改了許多,對畢擎天大道仰幕之忱,畢擎天哈哈笑道:“兄弟是一個粗人,既未讀過兵書,也不知道兵潔,有愧了。”此話暗中存着譏刺,鐵鏡心面色一變,心道:“草野匹夫,敢來笑我?你不過仗着一支新開來的生力軍,偶然打了一次勝仗,也不見得有什麼真實的本領。”好生不悅,自此對畢擎天也存成見,兩人都有心病。

於承珠何等機靈,見兩人話不投機,便催他們急走,奔到東南山口,只見一彪兵馬走了出來,葉宗囹陪着一個花子並肩走上,這花子正是畢願窮。原來葉宗留熟識地形,引倭寇到一個絕谷,憑險固守,只以他這四五百人的兵力,已足夠與千餘倭寇調旋,畢願窮的援軍一到,很快就打了勝仗,這時他們正在清理戰場呢。

畢願窮生性滑稽,他如今做了畢擎天的副手,仍是穿着一身補丁的百袖衣,頭戴瓜皮小帽,一見於承珠,立刻跑了上來,嘻嘻笑道:“哈,真是人生無處不逢君,當日我們的大龍頭留你,你嫌我們的地小水淺,不肯留下,如今咱們還是走到一條路上來了。嘻,我的好,好——”於承珠生怕他說出什麼好“姑奶奶”之類的話來,柳眉一豎,斥道:“狗嘴裡不長象牙,胡說八道。現在是抗倭嘛,又不是幫人打天下,我爲什麼不來?”由擎天怕於承珠道破他想做皇帝的用心,喝住了畢願窮,畢願窮伸伸舌頭笑道:“龍頭有命,我只好讓你三分,好,咱們不再鬥嘴啦,我給你作揖。”裝模作樣地竟然真的作起揖來,把於承珠弄得啼笑皆非。葉宗留不知他們說些什麼,只道他們是早已熟識的朋友,也陪着他們嘻嘻哈哈地笑。

這一晚山寨里人人高興,葉宗留破例宰了十幾口大豬,開筵祝捷,鐵鏡心私下裡向葉宗留道歉,葉留笑道:“這沒什麼,我不過和倭寇打得多了,有一點經驗罷了。我過後一想,你所講的那什麼孫子兵法,確是有點道理,你不是說孫子兵法講過,敵衆我寡之時,就要避免決戰嗎?我當時想的和倭寇磨的打法,其實也是避免決戰,要選擇最有利於我們的打法啊。今後我得請你每天替我講一章孫子兵法,不知你老哥可願意收我這樣愚笨的學生麼?”鐵鏡心見葉宗留有功不居,毫無驕矜之色,反而說要拜自己爲師,心中大爲佩服,慚愧說道:“現在我才知道只是熟讀兵書,還是沒有用的。孫子兵法說過的道理,我卻自作聰明,將它牽強應用,怪不得會有今日之敗。只是我尚有一事未明,要請葉大哥指教。”

葉宗留道:“不敢,不敢,請鐵相公說來,咱們參詳參詳,”他與鐵鏡心相處多日,知道了鐵鏡心的習氣,與他說話之時,也學會客氣。鐵鏡心道:“大哥,你怎知道中路的倭寇藏有伏兵?”葉宗留一笑走出營幕,外面殺豬宰羊,一片喧鬧,林子裡的鳥都飛了起來,有幾隻未曾飛遠的尚在空際迴翔。葉宗留道:“今早在峰頭瞭望之時,可不是見看那一片草坡的上空,有許多飛鳥嗎?”鐵鏡心恍然大悟,道:“是了,草叢中若是沒有伏兵,鳥兒也不會嚇得驚飛了。葉大哥,你觀察得真仔細。”葉宗留笑道:“這算得什麼,每一個莊稼漢都有這一套本領。我不過把莊稼漢懂得的東西,運用到打仗上罷了。”鐵鏡心暗叫慚愧,這才知道世界上的“學問”原不是限於書本,怪不得古人有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通達亦文章”了。

第二日寨中祝捷,葉宗留提出要請畢擎天做抗倭義軍的總指揮,自己甘願做他的副手,這事情葉宗留早已向部屬疏通,本來無甚異議,畢擎天心中其實是千肯萬肯,表面上卻再三謙辭,葉宗留一力推薦,畢擎天看看“戲”已做足,正想裝出無可奈何的樣子,將這總指揮的職位接過來,鐵鏡心忽道:“這事萬萬使不得。葉大哥與倭寇作戰已久,熟悉敵情,又是本地人,更有許多便利之處,正所謂駕輕就熟,換了別一個人,縱使他的本領更大,對付倭寇,終是沒有葉大哥的經驗多。”葉宗留道:“畢大龍頭威震五省,與官軍大小百戰,作戰經驗遠勝於我,而且抗倭之事,上下同心,大家計議,我們都等於畢大龍頭的臂膊,又何分彼此。畢大龍頭本領比我高明百倍,還是請他做這個統領的好。”鐵鏡心既有異議,畢擎天自不能不再謙讓一次,鐵鏡心道:“是啊,抗倭既不分彼此,那又何必讓來讓去呢?何況與官軍作戰,又不同於對倭寇作戰,如今沿海幾省誰都知道葉大哥是抗倭的義軍首領,換了個人,弊多利少,葉大哥讓位,足見他禮賢下士,畢龍頭謙辭,也足見他光明磊落。兩位都值得欽佩。葉大哥應該接納畢龍頭的推戴,不必再讓了。”鐵鏡心說的大有道理,義軍頭目本來就有許多人不願葉宗留讓位,只因鑑於葉宗留事前的疏通,才推戴畢擎天,如今聽鐵鏡心說得有理,又紛紛挽留起葉宗留來。畢擎天把鐵鏡心恨得牙癢癢的,但見情勢轉變,葉宗留的統領已成走局,念頭一轉,反而哈哈笑道:“鐵相公到底是個讀書人,見識遠大,將我心裡的話都說出來了。葉大哥你是衆望所歸,不必再推讓了。而且抗倭寇終有終了之日,咱們將來還有許多大事情要攜手合作呢。”於承珠怔了一怔,心道:畢擎天怎麼把到口的饅頭又推掉了,難道他的野心已收斂了麼?但聽他的說話,其中又似含有深意。

葉宗留對待自己人是一片至誠,胸無城府,聽畢擎天如此說法,便道:“畢大龍頭既然極力要我勉爲其難,我只好遵命了。畢龍頭說得對,咱們除了抗倭之外,將來還有許多事情要攜手合作。那麼,我看就這樣辦吧,目下仍由我做這個抗倭義軍的統領,但卻要奉畢龍頭做盟主,畢龍頭現在已是北五省綠林的盟主,將來由我負責,把蘇、浙兩省的綠林英雄都請來一同加盟,待將來將倭寇驅逐下海,沿海平安之後,我們都聽畢大龍頭的指揮。”這正是畢擎天所期望的事情,聽葉宗留自己說出,略一推辭,便即歃血爲盟,鐵鏡心對綠林的活動完全不感興趣,雖然對畢擎天不滿,卻也未曾想到畢擎天有那麼大的野心,想利用葉宗留將來替他打江山,見他們兩人已得到協議,便也不再出言干預。

歃血爲盟之後,畢擎天將葉宗留拉過一邊,卿卿咕咕地密談,於承珠一眼瞥去,忽見葉宗留也正溜過來,對自己微笑,於承珠一怔,想道:“難道他們不是在商量什麼大事,卻在談論我麼?”轉眼一礁,又見畢願窮也在敘中眼飄向自己這方,於承珠心中一凜,想道:“這裡幾千人,知道我是女子麼?只有畢擎天與畢願窮二人,如果他們將我的秘密揭露出來,那我可不好意思再呆在這兒了。”但見葉宗留與畢擎天談話之後,照常處理軍中事務,對自己亦無異容,於承珠才放下心來。

自成海山回去後,於承珠本來是和張黑、鐵鏡心二人同住帳幕的,這一晚葉宗留叫人多搭了三座帳幕,一座給鐵鏡心,一座給畢擎天,一座給於承珠,說是因爲他們遠來助戰,應該讓他們住得舒服一些,鐵鏡心最歡喜得人尊重,毫無疑心,於承珠心思縝密,卻立刻想到那定然是因爲畢擎天不願意自己與鐵鏡心同一帳幕,所以叫葉宗留如此處置,敢情他把自己的真相也向葉宗留說了。於承珠心中有點不快,覺得畢擎天心地不夠光明,但能獨自住一帳幕,卻也正是她心中所願,免得日子一長,會被鐵鏡心看出痕跡,所以也便高高興興地謝過葉宗留。

大捷之後,葉宗留重新整頓義軍,並與各地民兵聯絡,事務繁忙,對於承珠神色如常,毫無半句風言風語,於承珠也猜不透他究竟知不知道自己是個女子。

過了半月,義軍經過整編,戰意昂揚,葉宗留下令開拔出山,與各地民兵聯合,一連打了幾次勝仗,將倭寇趕到離海邊只有十多裡的西塢,倭寇得到一批從國內來的浪人支持,兩軍仍在相持,葉宗留分兵堵住倭寇的去路,只留下向大海的這一邊,免它向內地流竄,正在準備決戰,一日,倭寇的統帥忽然派遣了兩個使者前來下書。那兩個日本使者態度傲慢,葉宗留接過書信,只見上面寫着:“貴我兩軍,相持不下,易不小休?敝軍明日舉行秋季武道大手合,稽之貴國古史,列國相爭,亦有觀兵射御之賽,貴軍健兒,其亦有意前來角逐乎?”“大手合”是日語的大比賽之意,看來這封信是投降倭寇的無恥文士所寫,用中國的史實,又用日本的名詞,不倫不類,鐵鏡心將信中的意思解釋給葉宗留聽,說道:“倭寇請咱們參加他們軍中的武道比賽,定無好意。春秋戰國之時,列國相爭,雖然也常有敵對的兩國,在春秋佳日,雙方停戰,作射箭騎馬的比賽,但那到底是自己人之間的紛爭。如今咱們是對外作戰,倭寇亦不是日本的正式軍隊。即依古禮,亦不能作爲‘敵體’看待,這封信亂引中國的史實,不值一曬,依我說不必理它,將這兩個使者打五十棍,驅逐出去便罷。”

畢擎天笑道:“虧你還有心思去討論他的信寫得對是不對,乾脆扯碎了轟他出去。”葉宗留況吟半晌,忽道:“倭寇詭計多端,但如今咱們的兵力足可應付,也不必懼。好吧,咱們索性將計就汁,就去參加他的什麼大手合。”鐵鏡心道:“大哥有什麼計策?”葉宗留微笑道:“臨機應變,一時也難以說定,只是咱們挑幾個有膽量的壯士前去,即在千軍萬馬中也能奪關闖出來的。”鐵鏡心道:“我和於承珠去。”畢擎天側目瞧視,笑道:“鐵相公,這是性命相撲之事,可不比吟詩作對啊。”鐵鏡心勃然變色,葉宗留道:“鐵公子武功超卓,料想不會失手,不過多去幾個人也好,畢大哥,你也有意去趁熱鬧嗎?有你去那就更穩當了。”畢擎天最初本來是沒有意思去的,後來聽得鐵鏡心要邀於承珠同去,心中妒忌,也想出聲同去,但卻又顧到自己“盟主”的身份,不便開口,卻喜葉宗留請他也去,佔了身份,當下笑道:“大哥有命,豈敢不遵?”立即便答應了。

於承珠、鐵鏡心、畢擎天另外加上義軍的頭目鄧茂七、鄭趕驢共是五人,第二天依約到了倭寇軍營,只見他們在海濱闢出一片廣場,數千倭寇圍擁四周,廣場中有幾十個日本武士相撲爲戲,一見畢擎天他們進來,立即停止,上前歡迎,爲首的一個身材高大的武士伸出手來,用日語說道:“支那武士勇氣可喜,咱們親近親近!”畢擎天搶在前頭,伸手與他一握,畢擎天用的是金剛指力,想把這個武土的手骨捏碎,哪知用力一捏,只覺敵人五指如鐵,指力竟然也是強勁非常,畢擎天固是暗暗奇異,那日本武士更是膽戰心驚!

那日本武士名叫石井太郎,是新從國內來的八段武士,不但柔道、刀法都是出色當行,而且全身骨骼自幼用藥水浸過,堅如鋼鐵,他也是想把畢擎大的手骨捏碎,哪知卻被畢擎天的金鋼指力反擊回來,指骨隱隱作痛,這一驚非同小可,急忙放開了手,又待和於承珠握手,於承珠嘻嘻笑道:“免禮啦!”腳尖一起,將一塊石頭踢得粉碎,石井更爲吃驚,心道:“這個俊秀的小夥子敢情比那個大個子更厲害?”不敢再試。卻哪知於承珠是暗中使詐,她的指力實在還不及石井,而且也不願和他毛茸茸的大手相撞,所以暗睹使力將腳下的石頭踏了幾下,她穿的鞋是鑲有鐵片的“刀馬鞋”,加上她用的是正宗的內功勁力,踏了幾踏,石質已經鬆軟,再裝作被石頭絆腳的樣子,鞋頭一踢就將石塊踢碎了。

石井銳氣一折,不敢多事,將畢擎天等引進廣場,場中一個武士,兩邊太陽穴鼓起,相貌雖然醜陋,眼光卻炯炯有神,石井介紹道:“這位是此次大手合的仲裁長,我國鼎鼎大名的九段高手長谷川!”鐵鏡心精神一振,他們與倭寇作戰以來,碰到最高段的只是七段,想不到如今在此會碰到一位九段高手,自然禁不住興奮起來。

那長谷川高傲之極,他身爲九段高手,已不必參加比賽,而是以總裁判的身份,主持比賽,對鐵鏡心等人漫不爲禮地點了點頭,道:“好吧,我們現在正在比試角力,目下場中得勝的是七段武士近衛三郎,你們誰下去和他試試。”他說的是日語,自有通譯譯成漢語。

鄧茂七對畢擎天道:“其他的武藝我可不懂,笨氣力還有幾斤,待我試試。”出去和近衛三郎相撲,不過幾下子,就給近衛摔了一跤,日本人哈哈大笑,鐵鏡心暗皺眉頭,心道:“鄧茂七是義軍的副統領,怎的如此不濟?”鄧茂七一摔倒便爬起,又是不過幾下子,又給近衛用柔道手法摔了一跤,哪知鄧茂七一觸地又跳起來、仍然拼命相撲。如是者七八次之多,近衛用各種厲害的手法摔倒他,總不能叫他受傷,總是一摔倒使起。原來鄧茂七練的是外家硬功,又在礦山磨練了幾十年,皮粗肉厚,就是用右頭砸他,他也頂得住,摔那麼十下八下只當抓癢,依用力摔跤規矩,敵人只要還能跳起,有力氣繼續角鬥,那就不能休止,近衛三郎摔他不倒,心中慌了,鄧茂七忽地大喝一聲,把近衛三郎的臂膊一扳,一摔就將他摔出幾丈之外,近衛的額角碰在石子上,穿了一個大洞,流血不止,休說爬起,連動也不能一動。

日本武士大譁,立即有一個人跳了出來,拔出倭刀,在空中虛劈兩刀,呼呼作響,高聲叫道:“還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地比刀來得爽快。”於承珠嘻嘻一笑,步出場中,卻不拔劍,而解下了一條束腰的綢帶。

場中的日本武土莫名奇妙,那使大刀的名叫小昭,也是個七段好手,見於承珠揮舞綢帶,狀如兒戲,怪而問道:“你這是千什麼?”於承珠道:“你們不是說要比武嗎?”小昭道:“既是比武,爲何不拔出劍來?”於承珠道:“我們中國的規矩,比武要看對手,所用的兵器也就因人而施,對付你嘛,不值得我拔出寶劍……”綢帶一揮,矯如游龍,一笑接道,“這便是我的兵器。”他們之間的對話,當然是通過通譯說的,通譯已把於承珠輕蔑的語氣減了幾分,但小昭還是可以看得出於承珠對他輕蔑的神色,氣得哇哇叫道:“你要用這根帶子來對付我的寶刀?”於承珠道:“不錯,我還要讓你先劈三刀!”通譯把這話傳了過去,小昭勃然大怒,霍地揮刀便砍,喝道:“好,你便用帶子擋吧!”

這一刀劈得又狠又疾,旁觀的日本武士大聲喝彩,於承珠故意賣個破綻,讓他的刀劈到胸前,纖腰一折,便避了開去,姿勢有如風中擺柳,美妙非常,鐵鏡心看得出神,喝了聲彩,忽地心中一動,想道:“這一閃一避,剛健之中顯出啊娜,咦,於兄弟的身法怎麼似個女子?”平時無心相向,並不覺得什麼,這時卻忽地觸了起來,聯想起諸多痕跡:於承珠在人前從來不肯脫下外衣,沐浴之時一定要將自己和張黑請出帳外等等,以前只道是她的習慣,而今一想,不覺呆了。忽見畢擎天狠狠地向他瞪了一下眼睛,鐵鏡心悚然一驚,只聽得場中一片暄鬧,原來於承珠又用美妙的身法避過了小昭的第二刀。

小昭第三刀連環斫至,這一刀用的是神風刀法,刀光閃閃,把於承珠的前後左右全都封住,不論她怎樣閃避也閃不開,滿以爲這一刀走能砍中,於承珠忽地用個“一鶴沖天”之勢,身子突拔起數尺,小昭那一刀剛好從她的鞋底削過,日本人哪曾見過這等輕功妙技,連在場邊替小昭助威的那羣武士也情不自禁地喝起彩來。小昭手足無措,倭刀尚未收回,只見於承珠已落在一丈之外,笑盈盈地將綢帶一揮,道:“三刀已過,輪到你接我的了!”

小昭一刀劈去,刀風震盪,綢帶輕飄,忽地如長虹疾卷,轉了個彎,朝他手腕捲到,小昭慌忙伸手去抓,他眼明手快,這一抓還真算迅疾,但於承珠的綢帶縮得更快,小昭抓了個空,綢帶又從側面襲來,綢帶是極柔軟之物,迴翔飄舞,鋼刀雖利,卻休想將它砍斷。小昭累出了一身大汗,但見綢帶飄飄,忽伸忽縮,在旁觀者看來,那是美妙之極,好看煞人;但在小昭看來,卻無殊毒蛇吐信,防不勝防。不消半刻,小昭已是頭暈目眩,忽聽得於承珠格格一笑,喝聲“着!”綢帶忽地把刀柄纏着,只一卷就捲了去,於承珠將綢帶一拋,倭刀嗖地向空中飛出,銀光映日,倭刀給她拋高得只見一片刀影。

倭刀飛得高,跌得快,霎眼間刀在空中打了個轉,刀鋒向下,挾着一道光,宛如白虹疾射,須知物體在空中落下,位置越高,下降愈速,力量就愈大,一顆石頭,也往往可置人死命,何況是一柄重達十餘斤、鋒利異常的倭刀,散佈在場邊的人都紛紛走避,只見那口刀流星閃電般地向小昭飛去,鐵鏡心道:“好一個打暗器的上乘手法呀!”原來雲蕾的金花暗器,有一個獨特的打法,能把金花飛出,落下之時再傷人,而今於承珠借敵人的刀變作敵人的暗器,這手法就正是雲蕾所授。

忽聽得一聲怪笑,一個日本武士,飛步搶出,拋出一根長索,索上打有一個活結,那根長索被他抖得筆直,“呼”的一聲,近着倭刀,恰恰套着刀柄,那日本武土一拉,立刻將倭刀收到手中,這一下拋索套刀,所取的準頭,所用的勁力,無一不恰到好處,與於承珠適才用綢帶卷刀的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鐵鏡心吃了一驚,不料倭寇軍中,竟也有這般好手,場中的日本武土,轟雷般地喝起彩來。鐵鏡心懂得日本話,聽他們歡呼喝彩,高叫那日本武士的名字,知道這武士名叫芥川龍木,竟然是一位八段高手。原來這次倭寇從國內憎援,其中有一個九段高手,兩個八段高手,九段高手長谷川,例不下場比賽,其中兩個八段武土,一個是剛纔接待衆人的石井大郎,一個便是現在向於承珠挑戰的芥川龍木,這兩個武士原本是安排了來對付中國最厲害的選手,準備最後纔出場作決賽的,哪知中國選手連勝了兩場,於承珠的輕功妙技更令得倭寇懾服,是以芥川龍木只得提前出場。

只見芥川龍木右手接刀,左臂轉了幾個圈子,那根長達三丈有多的繩索繞在臂上,厲聲喝道:“咱們也來比比,你愛用什麼兵器俺都一準奉陪!”通譯正在傳話,於承珠還未回答,他忽的身形一撲,左臂一振,長索突然飛出,一卷卷着了於承珠的綢帶,於承珠料不到他會突然偷襲,只覺一股猛勁將自己往前拖,索長帶短,先吃了虧,竟給他拖動兩步。

芥川龍木格格怪笑,左臂又轉了幾個圈子,將繩索收短,同時倭刀一揚,疾地劈出,他這兩招,同時應用,厲害非常;就在這一時間,忽聽得“卜”的一響,聲如裂帛,那根長索尚未收回,卻已當中斷了,於承珠身形如箭,倏地便到面前,不知什麼時候,手中已多了一口寒光閃閃的短劍,芥川龍木急忙旋身斜劈,“叮噹”一聲,那柄倭刀又已斷爲兩截。原來論氣力於承珠雖比不上芥川,但內力的運用之巧,卻遠爲高明,她趁芥川將繩索繃緊,綢帶一繞一拉,登時繩索與綢帶都斷,但索粗帶細,旁觀的人,便只看到齊川龍木吃虧。

芥川龍木已試出於承珠氣力比他弱,下知怎的,突然給她用巧勁弄斷繩索,措手不及,給於承珠削斷倭刀,驚惶不已,垂頭喪氣地站在一邊。於承珠斷索、拔劍、削刀,三個動作一氣呵成,快如閃電,心中得意之極,忽聽得鐵鏡心叫道:“小心!”陡然間只見刀光一閃,芥川龍木已換了一把倭刀,突然偷襲,刀鋒已剁到她的面門!

以於承珠的本領,若然稍加留意,芥川龍木焉能偷襲,只是於承珠的臨陣經驗到底還淺,而且勝來容易,不把日本武士放在心上。芥川龍木究竟是日本八段高手,日本分段,非常嚴格,那是經過全國武士的比試選出來的,能夠上段,已非幸致,七前高段(七段以上稱“高段”),更是寥寥可數。當時日本一國,只有三名九段高手,八名八段高手,芥川龍木能列名在十一名。高段武士之內,武功自有過人之處,他被於承珠斷索削刀之後,看出了敵我的優劣,知道於承珠是勝在身法輕靈,而且有一把比百鍊倭刀還要鋒利的寶刀,立即在心中盤算取勝之法。

偏巧於承珠輕敵過甚,沒有留意,又以爲他的倭刀已斷,別無兵器,更不防備。她一時沒有省起,芥川龍木被她削斷的那把倭刀,乃是他接了小昭的,他身上還另藏有一把自己用慣的倭刀。連他那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也是裝出來,以便鬆懈敵人的。

芥川龍木這一刀出其不意,當真是狠毒非常,於承珠在千鈞一髮之際,霍地一個“綵鳳回頭”,使出“鐵板橋”的功夫,上半身後仰,柳腰彎折,秀髮幾乎觸及地面,芥川龍木呼的一刀從她面門削過,卻沒有傷着她。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數千倭寇轟雷般的喝彩聲中,只見於承珠腳跟一旋,乘着敵人招數用老,青冥劍在地上一碰,立刻反彈,人未躍起,劍鋒已削至敵人的手腕,這一招怪異之極,是張丹楓從“百變玄機”劍法中,參悟變化出來的,專能敗中求勝,只聽得唰的一聲,於承珠一劍把芥木的圍腰皮帶削斷,畢擎天大聲叫好,替芥川龍木助威的倭寇登時啞口無聲。

就在畢擎天大聲叫好的同時,忽聽得鐵鏡心失聲叫道:“呀,不妙!”畢擎天驚道:“怎麼不妙?”話未說完,只見芥川龍木左掌一拍,倏地一拿,硬抓於承珠的手腕,右手的倭刀又欺身直進,劈於承珠的上臂。於承珠另口一劍本來是想把倭刀削斷的,哪知芥川的刀法快極,於承珠使出怪招,雖然削斷了他的腰帶,卻沒有碰着他的刀,表面是佔了便宜,實際卻給芥川搶了攻勢。芥川的“神風刀法”在日本國中,坐第三把交椅,僅次於兩個使刀的九段高手,神風刀法以快速見長,第一流的高手如芥川龍木者可以在一秒鐘的時間連劈七刀,端的是凌厲無匹,一搶了先手,攻勢綿綿不絕!正是:

劍影刀光飛舞處,且看女俠挫倭鋒。

欲知後一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黃金書屋掃校

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三十回 虎帳盜符 軍中傷慘變 徵鞍解劍 道上贈嘉言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二十二回 彈指神通 少年顯身手 飛花絕技 女俠服強人第九回 潑酒鬥兇頑 夜奔荒野 傳書邀抗敵 義薄雲天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三十三回 策獻筵前 丹心圖報國 火焚大內 異土救英雄第十九回 神廟驚心 忠臣愛香火 龍門縱目 玉女動情懷第三十三回 策獻筵前 丹心圖報國 火焚大內 異土救英雄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五回 壯志凌雲 棒驚名劍客 妄言惹怒 劍刺大龍頭第十九回 神廟驚心 忠臣愛香火 龍門縱目 玉女動情懷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九回 潑酒鬥兇頑 夜奔荒野 傳書邀抗敵 義薄雲天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九回 潑酒鬥兇頑 夜奔荒野 傳書邀抗敵 義薄雲天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十三回 空讀兵書 戰場驚中伏 出身田畝 草葬有奇才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二十八回 雪夜步梅林 相憐相惜 冰心牽塞外 同夢同悲第三十回 虎帳盜符 軍中傷慘變 徵鞍解劍 道上贈嘉言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三十二回 血雨腥風 魔巖聞惡訊 刀光劍影 禁苑陷重圍第二回 劍影刀光 好人戲義士 天愁地暗 皇室殺忠臣第十一回 青劍驚濤 疑雲迷俠女 公堂看審 正氣凜強粱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三十一回 生死難猜 女兒情曲折 是非莫辨 公子意迷離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二十四回 王府逼才華 聯題佳句 魔頭施毒手 共闖名山第三十三回 策獻筵前 丹心圖報國 火焚大內 異土救英雄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三十回 虎帳盜符 軍中傷慘變 徵鞍解劍 道上贈嘉言第三十四回 世亂見人心 來尋俠跡 疾風知勁草 獨守危城第一回 去道山山村 頑童驚俠士 深宵石室 秘詔嚇鏢師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十三回 空讀兵書 戰場驚中伏 出身田畝 草葬有奇才第二十三回 往事如煙 罡風吹己散 前塵若夢 死水又重波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三十二回 血雨腥風 魔巖聞惡訊 刀光劍影 禁苑陷重圍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三十三回 策獻筵前 丹心圖報國 火焚大內 異土救英雄第二回 劍影刀光 好人戲義士 天愁地暗 皇室殺忠臣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二十三回 往事如煙 罡風吹己散 前塵若夢 死水又重波第十一回 青劍驚濤 疑雲迷俠女 公堂看審 正氣凜強粱第二十四回 王府逼才華 聯題佳句 魔頭施毒手 共闖名山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十六回 海角風雲 英雄奪寶劍 苗區怪事 稚子作新郎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十六回 海角風雲 英雄奪寶劍 苗區怪事 稚子作新郎第十一回 青劍驚濤 疑雲迷俠女 公堂看審 正氣凜強粱第三十一回 生死難猜 女兒情曲折 是非莫辨 公子意迷離第十九回 神廟驚心 忠臣愛香火 龍門縱目 玉女動情懷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三十四回 世亂見人心 來尋俠跡 疾風知勁草 獨守危城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二十八回 雪夜步梅林 相憐相惜 冰心牽塞外 同夢同悲第二十五回 較技蒼山 高峰騰劍氣 泛舟洱海 月夜動情懷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八回 駿馬嘶風 散花驚妙技 神拳卻敵 飛矢射強仇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二回 劍影刀光 好人戲義士 天愁地暗 皇室殺忠臣第一回 去道山山村 頑童驚俠士 深宵石室 秘詔嚇鏢師第二十三回 往事如煙 罡風吹己散 前塵若夢 死水又重波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三十四回 世亂見人心 來尋俠跡 疾風知勁草 獨守危城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
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三十回 虎帳盜符 軍中傷慘變 徵鞍解劍 道上贈嘉言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二十二回 彈指神通 少年顯身手 飛花絕技 女俠服強人第九回 潑酒鬥兇頑 夜奔荒野 傳書邀抗敵 義薄雲天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三十三回 策獻筵前 丹心圖報國 火焚大內 異土救英雄第十九回 神廟驚心 忠臣愛香火 龍門縱目 玉女動情懷第三十三回 策獻筵前 丹心圖報國 火焚大內 異土救英雄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五回 壯志凌雲 棒驚名劍客 妄言惹怒 劍刺大龍頭第十九回 神廟驚心 忠臣愛香火 龍門縱目 玉女動情懷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九回 潑酒鬥兇頑 夜奔荒野 傳書邀抗敵 義薄雲天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九回 潑酒鬥兇頑 夜奔荒野 傳書邀抗敵 義薄雲天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十三回 空讀兵書 戰場驚中伏 出身田畝 草葬有奇才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二十八回 雪夜步梅林 相憐相惜 冰心牽塞外 同夢同悲第三十回 虎帳盜符 軍中傷慘變 徵鞍解劍 道上贈嘉言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三十二回 血雨腥風 魔巖聞惡訊 刀光劍影 禁苑陷重圍第二回 劍影刀光 好人戲義士 天愁地暗 皇室殺忠臣第十一回 青劍驚濤 疑雲迷俠女 公堂看審 正氣凜強粱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三十一回 生死難猜 女兒情曲折 是非莫辨 公子意迷離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二十四回 王府逼才華 聯題佳句 魔頭施毒手 共闖名山第三十三回 策獻筵前 丹心圖報國 火焚大內 異土救英雄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三十回 虎帳盜符 軍中傷慘變 徵鞍解劍 道上贈嘉言第三十四回 世亂見人心 來尋俠跡 疾風知勁草 獨守危城第一回 去道山山村 頑童驚俠士 深宵石室 秘詔嚇鏢師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十三回 空讀兵書 戰場驚中伏 出身田畝 草葬有奇才第二十三回 往事如煙 罡風吹己散 前塵若夢 死水又重波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三十二回 血雨腥風 魔巖聞惡訊 刀光劍影 禁苑陷重圍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三十三回 策獻筵前 丹心圖報國 火焚大內 異土救英雄第二回 劍影刀光 好人戲義士 天愁地暗 皇室殺忠臣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二十三回 往事如煙 罡風吹己散 前塵若夢 死水又重波第十一回 青劍驚濤 疑雲迷俠女 公堂看審 正氣凜強粱第二十四回 王府逼才華 聯題佳句 魔頭施毒手 共闖名山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十六回 海角風雲 英雄奪寶劍 苗區怪事 稚子作新郎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十六回 海角風雲 英雄奪寶劍 苗區怪事 稚子作新郎第十一回 青劍驚濤 疑雲迷俠女 公堂看審 正氣凜強粱第三十一回 生死難猜 女兒情曲折 是非莫辨 公子意迷離第十九回 神廟驚心 忠臣愛香火 龍門縱目 玉女動情懷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三十四回 世亂見人心 來尋俠跡 疾風知勁草 獨守危城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二十八回 雪夜步梅林 相憐相惜 冰心牽塞外 同夢同悲第二十五回 較技蒼山 高峰騰劍氣 泛舟洱海 月夜動情懷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八回 駿馬嘶風 散花驚妙技 神拳卻敵 飛矢射強仇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二回 劍影刀光 好人戲義士 天愁地暗 皇室殺忠臣第一回 去道山山村 頑童驚俠士 深宵石室 秘詔嚇鏢師第二十三回 往事如煙 罡風吹己散 前塵若夢 死水又重波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三十四回 世亂見人心 來尋俠跡 疾風知勁草 獨守危城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