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

樊英輕輕推開鐵門,摸進牢內,只聽得於謙顫聲說道:“是珠兒麼?你怎麼不聽爲父之言又回來了。”樊英心中一動,但時機緊迫,無暇問他誰是“珠兒”,幾時來過?急忙擦燃火石,輕聲說道:“於閣老,你沒受傷麼?我揹你出去。”

火石的微光劃破了牢房的黑暗,只見于謙白髮蒼蒼,披枷帶鎖,盤膝端坐地上,雙眸炯炯,猶自露出凜然不可侵犯的神光,沉聲聽道:“你是誰?”樊英淚咽心酸,屈下半膝,低聲稟道:“家父是以前服侍過你的帶刀侍衛樊俊。”于謙道:“哦,原來你是樊忠之侄,樊俊之子,你來做什麼?”樊英道:“我來救你出獄。”拔出張風府留給他的緬刀,便想上前斬斷于謙身上的枷鎖。于謙道:“這是朝廷的刑具,豈可胡來!”樊英大急,道:“不把這勞什子弄斷,咱們如何能夠越獄?”于謙雙眼一張,斷然說道:“我是朝廷大臣,臨大節而志不可奪,豈能做越獄的逃犯?”樊英料不到他如此“迂腐”,急道:“大人若不越獄,這冤獄要想平反,可是絕難指望。”于謙哈哈一笑,朗聲說道:“我若顧惜性命,當初也不派遣雲重到瓦刺去迎皇上回來了。我早已料到今日。樊賢侄,你走吧!”樊英哪肯便走,于謙怒道:“我意已決,誓不越獄!”樊英道:“大人,你就不爲天下蒼生着想?”于謙道:“我年過六旬,即算不死,也已經是油盡燈枯,無能爲力了。中華兒女,代有英豪,死了一個于謙,還有千百個于謙,何須你爲天下蒼生作杞人之憂。”樊英道:“如此死法,豈非不值?”于謙道:“這有什麼不值?若說不值,嶽武穆王當時以莫須有的罪名屈死,又該如何?他手握百萬軍符,尚自不肯壞了朝廷制度,甘願受刑,我雖不敢比擬前賢,亦當效法!”要知于謙英年出仕,直做至閣部尚書,幾十年來,那正統的忠君觀念已深入腦海,樊英想在立談之間,將他說服,那是萬萬不能。

樊英尚欲進言,忽聽得外面那個爲自己所傷,又自己點了啞穴的侍衛在地上滾來滾去的聲音,樊英知是他故意示警,急道:“大人,大人!”于謙喝道:“快走,你若不走,我就先碰死在你面前!”樊英長嘆一聲道:“閣老,你還有什麼吩咐?”于謙道:“我無憾於天,無怨於人,死得其所,尚有何言?快走!”樊英掩面轉身,只聽得於謙在背後說道:“只有一事,請你代勞。”樊英停下腳步,聽得於謙說道:“你去太湖尋覓張丹楓,叫他趕快逃命。”樊英道:“閣老放心,此事我走當做到。”話猶未了,外面的牢門已被人一腳踢開,紛紛叫道:“快來呀!有人劫獄!”樊英將緬刀揮半個圓弧,一招“夜戰八方”,奪門死闖,只聽得嗆啷啷一片斷金晏玉之聲,那緬刀鋒利之極,外面來的不過是二三流的角色,手中兵器被緬刀截斷,嚇得急忙後退。樊英縱身一躍,立即跳上瓦面。驀聽得一聲大喝:“哪裡走?”金刀劈風之聲,已到腦後。

樊英斜身滑步,反手一刀,只聽得“哨”的一聲,火花飛濺,樊英的緬刀,並沒有將敵人的兵刃截斷,虎口反而給震得發熱,定睛看時,只見來的是一個黑衣衛土,使的是一柄厚背斫山刀,足有四五十斤,這種大刀,本來是在衝鋒陷陣之時,馬上交鋒之用,這衛土竟然舉重若輕,帶着這樣沉重的斫山刀,縱高躍低,拿來當作夜行人的輕便兵器,只這一點,已足見功力非凡。

樊英暗暗吃驚,那黑衣衛士更是詫異不小,這黑衣衛士本是御前的一等帶刀侍衛,特別調來看守天牢的,被樊英的寶刀一磕,那厚背斫山刀被斫了一道缺口,虎口也給震得疼痛難當,兵器也幾乎把握不住,急忙大聲叫道:“點子在這兒了,快來人呵!”

樊英一招“長蛇出洞”,緬刀向前一吐,斜身遊走,側面一聲大喝,兩顆圓忽忽的鐵球,撲面打來,樊英霍地一個“鳳點頭”,橫刀一磕,“噹噹”兩聲,那兩顆鐵球,又縮了回去,樊英舉頭一看,只見左面又來了一名黑衣衛士,那兩顆鐵球並不是暗器,卻是鏈子錘的錘頭,鏈子錘是一門很難使用的兵器,這人能玩得如此純熟巧妙,本領自亦不凡。

樊英連劈三刀,那使鏈子錘的衛士在離丈餘之外,舞動鐵鏈,左遮左攔,鏈子錘兼有長短兵器之長,那條鐵鏈長達八尺有多,舞動起來,周圍丈許之地,都是錘頭可及的範圍,樊英在迫切之間衝不過去。

那使厚背斫山刀的衛士迅即趕上,呼的一刀,攔腰截斬,樊英伏身一閃,橫刀架開,驀聽得右邊又是一聲大喝,一條黑影倏地打入戰圍,手中兵器一舉,竟挾着兩股勁風,指着樊英左右兩肩的肩井穴。樊英急忙使個“迴風擺柳”的身法,一彎腰,斜插柳,刀磕鏈子錘,腳踢斫山刀,堪堪避過。再挺腰看時,只見來的是個短小精悍的漢子,使的是一對二尺八寸長的判官筆。使這種短小兵器點穴的人,那自然是一位點穴的高手了。

樊英縱然本事再加一倍,此時此際,也難以衝出包圍,這三名一等御前侍衛,所用的兵器都各有獨特的功能,厚背斫山刀是重兵器,不忌寶刀;鏈子錘是遠距離攻擊,盤旋風舞,兼有暗器之長;那對判官筆則專點人身大穴,三種兵器,三種戰法,樊英虧得有口寶刀,要不然更難招架。

但時間一久,亦是難以抵敵,樊英擋了二三十招,險象環生,下面呼喝聲、腳步聲嘈成一片,能上高的也跳上了十來個人,在四周瓦面埋伏,樊英咬牙力戰,已是打算豁出性命、忽見對面瓦背,人影一閃,白衣飄飄,那背影好生眼熟。

樊英心中一動,那使判官筆的衛士喝一聲“着!”一招“峻嶺分流”,雙筆欺身疾點,樊英的緬刀正被鏈子錘纏着,無法招架,急忙閉氣護穴,只覺腰胯之處驟地一陣痠麻,“貞白穴”已給他的筆鋒點了一下,樊英使了一招“三轉法輪”,緬刀一絞,脫出手來,那使厚背斫山刀的衛士,一個虎跳,返身現刀,呼地一刀,迎頭便劈。

樊英雖然懂得閉氣護穴,內功未臻上乘,被判官筆點中,痠麻未過,手臂乏力,那厚背斫山刀重達四五十斤,這迎頭一劈,威勢猛極,樊英明知招架不住,也只好揮刀迎擋,心中呼呼:“我命休矣!”就在這兩刀相接未接之際,那使厚背斫山刀的衛士忽然大叫一聲,手中那一大刀忽然脫手飛去,剛好近着左邊打來的那對鏈子錘,噹噹兩聲轟雷般的巨響,那對鏈子錘也給撞得跌下去了。

只見對面瓦背上那少年哈哈大笑,笑聲宛若銀鈴,十分好聽,但見他反手一揚,夜空中頓時現出十數朵金花,上有淡月疏星,下有松枝火把,這十數朵金花倏地散開,迎空灑下,好看之極,衛士們做夢也料不到有這般厲害的暗器,金花掠過,只要被颳着一下,全身立刻麻酸。埋伏在瓦面上的衛士,有半數以上都被金花打傷。樊英呆了一呆,那金花認不出友敵,樊英的臂上也給颳了一下,一條臂膊登時吊了下來。

那使判官筆的衛士大呼:“快叫陽大人來!”話猶未了,只見眼前金星一晃,那使判官筆的衛士又是一聲大叫,倒躍三步,樊英趁此時機,刀交左手,提口氣,疾忙掠過兩重瓦面,闖出天牢,回頭看時,只見瓦面上兩條黑影,互相追逐,劍鳴之聲,嗡嗡震耳,那兩條黑影身法快極,樊英依稀認出交戰的一方就是那手散金花的少年,剎那之間,化成了兩溜黑煙,向西北角疾滾去了!

這銀鈴似的笑聲,這閃電般的身法,這似曾相識的背影,幾個形象驟然交結,樊英猛地一醒,原來這手散金花的少年就是目前戲弄張虎子的那個白馬書生!

天牢之內,呼喝酣鬥,黑影幢幢,在瓦面上奔來逐去,且已有人向樊英追來,樊英嘆了口氣,心想自己縱不受傷,本事也相差太遠,只好將救于謙之望,寄託於那個散花少年,拼一口氣,使出“陸地飛騰”的功夫,奔離虎穴龍潭,悄悄溜回客店。

回到客店,已是四更時分,樊英解衣一看,只見右臂險些脫臼,幸未傷及筋骨,樊英咬一咬牙,自己將手臂接好,敷上了金創藥。剛剛弄好,只覺頭暈眼花,再也抵受不住,一躺上牀,立刻昏沉沉地暈迷過去,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睜開眼時,只見室內一燈如豆,店小二披麻帶孝,面掛淚痕,站在牀頭。

樊英奇道:“我又未死,哭什麼?”店小二道:“於大人,於大人已經歸天了!”樊英雙眼一睜,叫道:“真的?”店小二道:“他是今朝一早在午門歸天的,現下北京之人,除了奸臣賊子之外,人人都在家中披麻帶孝。”樊英大叫一聲,又暈厥過去。

過了一陣,樊英悠悠醒轉,那店小二仍坐在牀頭,替他捶背,樊英道:“現下是什麼時候了?”店小二道:“客官,你已昏迷了一日半夜,現在已是第二日的夜間了。”樊英心痛如割,想不到大明朝廷,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這樣快便殺了于謙。店小二道:“樊義士,你覺得如何?若能走動,早早離開了京城吧。”店小二改口稱他“樊義土”,樊英吃了一驚,道:“你說什麼?”店小二道:“義士不必多慮,你昨夜回來,刀上的血還未揩乾淨呢。”原來昨晚一羣俠客大鬧天牢,日間早已傳遍北京。店小二見樊英昏迷不醒,刀上血漬猶存,聯想起他投店之時,立刻便問于謙之事,心中早已恍然,當時便請了一位靠得住的跌打醫生給他醫治,樊英受的只是外傷,所以暈迷,全是因爲疲勞過度所至,睡了一天半夜,精力已是漸漸恢復。

樊英取過寶刀,拭了血痕,恨恨說道:“恨不能多殺幾個奸臣賊子!”其實殺于謙的主兇,正是當今的天子,于謙費盡心機,從瓦刺救回來的祈鎮。店小二低聲說道:“外面謠言甚多,凡是和於閣老有往來的人聽說都已被捕了,義士,你還是快走了吧。”樊英撫刀嘆道:“大鬧天牢,救不了於大人,反而促他歸天,哎,我活在這世上還有何用?”店小二道:“義士休得如此想法,正人君子,多死一人,國家便多損一分元氣,於閣老已死,難以挽回,義士,你還要保重。”樊英霍然一驚,道:“你是何人?”店小二道:“我是這客店的小夥計。”樊英又嘆了口氣,道:“朝中大老多諂媚,反而是屠沽賤役之中,有識見恢宏之士。”問道:“於大人的屍首有人收殮沒有?”店小二道:“聽說於大人的遺骸,皇上已恩准指揮陳逞代爲收殮。於大人的首級現在還掛在東門。”樊英又大叫一聲,道:“快弄點酒食給我。”店小二給他一斤白酒,兩斤牛肉,樊英全部吃了,提起寶刀,結了酒錢,道:“多謝你的恩義,咱們再見啦。”試運手足,只覺氣力已完全恢復,立刻穿窗飛走,背後只聽得那店小二嗟嘆之聲。

樊英展開夜行術,直奔東門,是晚月暗無光,到了東門城牆之下,舉頭遙望,只見城牆上豎着一條旗竿,旗竿上掛着一個圓忽忽的東西,依稀辨得出那是頭顱,樊英大慟,也顧不得城牆上是否埋伏,立即便躍上牆頭,緬刀一揮,便想斫斷那根旗竿。

皇帝將於謙的首級懸之東門,實是一種誘敵之計,焉能如此輕易被樊英取去。樊英緬刀剛剛揚起,忽聽得一聲冷笑,兩條黑影驀然竄了出來,金刀劈風,一對鉤鐮槍已向下三路捲到,樊英涌身一躍,橫刀一撩,又與側面擲來的一根鐵尺碰個正着,只聽得那兩人哈哈笑道:“陽大人好見識,臭蛤蟆果然落網了!”

樊英大怒,跨步提刀,一招“白鶴亮翅”,嗖嗖兩刀,一招兩式,左撩右滑,那使鉤鐮槍的道:“好一口寶刀,看在這口刀的份上,你獻刀投降,饒你不死!”樊英喝道:“你要刀?好,就給你一刀!”呼地一刀劈去,那使鉤鐮槍的叫道:“哼,你這小子真個拼命。”驀地伏身一滾,使鐵尺的仗着器械沉重,不怕寶刀,奮起招架,只聽得當的一聲,那根鐵尺幾乎給樊英震飛,樊英一刀斜劈,提腳一踏,忽覺腿上劇痛,伏在地下那名待衛,一根鉤鐮槍已勾着了他的小腿。

樊英舍了性命,翻身一躍,反手一掌,使鉤鐮槍的料不到他出此惡招,右手一鬆,趕忙跳開,樊英帶着那根鉤鐮槍一躍丈許,咬着牙根將鉤鐮槍一拔,血淋淋地拔了出來,在空中舞了一個圓圈,向那使鐵尺的擲去,使鐵尺的哪裡敢接,只聽得“呼”的一聲,那根鉤鐮槍給樊英擲落城牆,想是碰到了下面的石頭,嗡嗡之聲,傳了上來,不絕於耳。

那使鐵尺的見樊英猶如一頭負傷的猛虎,凶神煞氣,咄咄迫人,不覺膽寒,那使鉤鐮槍的喝道:“跛腳臭蛤蟆,還怕什麼?併肩子上呵!”他只剩下一根鉤鐮槍,但左右盤旋,龍飛鳳舞,或勾或刺,或撩或截,攻勢仍是十分凌厲,那使鐵尺的武功亦是不弱,一對鐵尺亦自舞得虎虎生風,樊英腳上受傷,跳躍不便,漸漸只有被攻的份兒。

那使鉤鐮搶的一佔上風,又逞口角,嘿嘿冷笑道:“你想要于謙的人頭,哼哼,連你的也留下來吧。”樊英氣紅了眼,賣個破綻,將刀斜掛鐵尺,故意弄得門戶大開,使鉤鐮槍的桀桀怪笑,一招“毒蛇吐精”,挽了斗大一個槍花,劈胸刺了進來!樊英陡地大喝一聲,將刀一合,這一刀用了十成力量,只聽得轟的一聲,有如巨錘走鍾,那根鉤鐮槍登時彎曲,鋸齒倒勾槍頭,幾乎折斷。那衛土也真了得,虎口流血,兀自握着不放。

樊英虎吼一聲,橫刀疾上,只見旗竿下又跳出一人,喝道:“你這兩個膿包,一個跛腳的臭蛤蟆也收拾不了,快給我退下,準備縛人吧。”樊英一着,只見來人穿的御林軍服飾,手提一口阿拉伯月牙彎刀,看了一眼,忽道:“咦,張風府的緬刀怎麼到了你的手中?”

樊英道:“張風府借刀叫我殺你!”上馬七星步,呼地一刀劈去,那軍官怒道:“死到臨頭,胡說八道!”樊英殺得性起,呼呼呼連劈三刀,那軍官冷笑道:“好一把寶刀,可惜落在你這莽漢手中。”樊英喝道:“叫你嚐嚐我這莽漢的寶刀滋味!”左右斜劈,橫空又斬幾刀,霎那之間,先後劈了六刀,卻都被那軍官一一化了,只聽得那軍官又是一聲冷笑,道:“不叫你見識見識,你也不知道我東方洛的厲害,你再斬吧,看你的寶刀能奈我何。”樊英大怒,運足內力,又是一刀橫斬,那名叫東方洛的軍官舉起月牙彎刀輕輕一架,樊英氣力極大,適才那鉤鐮槍也被他一刀斬斷,心想這一刀如何能夠招架,卻不料一刀劈去,突然感到毫無着力之處,東方治那口月牙彎刀竟像一片薄紙一樣附在他的刀上,樊英驟失重心,撲了個空,收勢不及,險險跌倒,那軍官哈哈大笑,月牙彎刀左右絞轉,樊英對於刀法未經苦練,不識這“絞刀”的破法,手中的緬刀隨着急轉,只覺頭暈目眩,看看緬刀就要脫手飛去。樊英大急,突然雙腳齊飛,左掌一招“五丁開山”,順着刀勢劈下,樊英本來用的兵器是宣花斧,這一掌有如巨斧劈下,正是他的殺手絕招,加上那鴛鴦連環腿,威勢猛極,東方洛料不到他如此拼命,不由得呆了一呆。

這東方洛乃是御林軍的副統領,亦即是被張風府殺死的陸展鵬的副手,武功不在陸展鵬之下,比樊英高出許多。這時他本可用個“孟德獻刀”之式,順着樊英撲來之勢,反手一刀,劈他頸項,但若用這一式,樊英非死不可。東方洛呆了一呆,心思一轉,卻順手一帶,將樊英的腳步帶動兩步,輕輕閃過一邊。

並非東方洛有意饒他性命,卻是這口緬刀叫東方洛起了思疑。東方洛心中想道,“這緬刀乃張風府隨身之寶,絕不會借與窮人,除非是他死了,落在此人棄中。”陸展鵬他們去邀請張風府之事,東方洛當然知道,心念:張風府若是死了,那也定然是陸展鵬他們殺死的,這口緬刀便當在陸履鵬手上,怎的到了此人手中?陸展鵬直到現在還未回京,莫非其中有甚變故?東方洛百思不解,所以存心將樊英活擒,問出個所以然來。

樊英武功殊非泛泛,東方洛想將他活捉,一時之間,卻也不能,兩人又拼了二十未招,東方洛喝一聲“着!”月牙彎刀一掛,在樊英肩頭上拉了一道口子,突起一腳,踢中了樊英的膝蓋,樊英伏地一滾,東方洛叫道:“將他縛了!”

樊英在地上一滾,忽聽得“轟”的一聲,有如推金鐘倒玉柱的聲音,只見一條黑影疾如閃電,一下子就掠上了牆頭,手起捧落,將那旗竿一捧劈爲兩段!

這旗竿乃黃銅所鑄,斧斫不倒,卻被來人一棒打折,神力確是驚人!適才那兩個衛士正欲上前擒捉樊英,被這轟然巨響嚇住,怔了一怔,樊英已一個“鯉魚打挺”,從地上躍了起來,奮力一劈,卻不料那條臂膊竟然不聽使喚,一陣劇痛,麻軟軟地發不出力來,那兩名衛士,一個掄着半截鉤鐮槍,一個舞着一對鐵尺,迎頭便磕,樊英前晚的手臂脫臼,剛剛接好,今晚肩頭又受了刀傷,跟睜睜地看着敵人兵器掃來,無法抵擋,那兩名衛士忽地一聲厲叫,突然倒地,樊英把眼看時,只見東方洛正與一個蒙面漢子在旗竿下嘶殺,捧影刀光,混成一片,樊英莫名其妙,心道:“這人是誰?他怎能騰出手來發放暗器?”要知樊英站立之地,離旗竿有三四丈遠,即算暗器可放,亦已乏力,怎能一舉便將兩人殺了?而且高手比武,一心難能兩用,他怎敢在東方洛刀光籠罩之下騰出手來?但若不是此人,又是誰人有那麼高的本領。

樊英鼓起餘勇,刀交左手,正想上前助戰,忽聽得東方洛又大叫一聲,飛身一躍,跳到城牆下邊,突然不見,那黑影縱聲長笑,右手提着鐵棒,左手提着于謙的人頭,縱身一跳,也跳下牆頭,如風跑了!

樊英吃了一驚,聽這笑聲,看這背影,這蒙面人看來竟然就是那個在山東境內,劫走他三十萬兩官銀的蒙面大盜!想不到他竟然也千里迢迢,趕到京城來盜取于謙的頭顱!樊英又低頭一看,這一看更是吃驚,只見那兩名衛士的太陽穴上,都印着一朵五瓣金花,這金花正是前晚那白衣少年的獨門暗器;難道這白衣少年就是那蒙面大盜?可是兩人的身材卻絕不相類,難道這蒙面大盜也會用這種暗器?樊英滿腹狐疑,提刀四顧,一片茫然。

只聽得空中又是一聲怪嘯,兩朵金花在空中一撞,倏地飛開,樊英眼前一亮,面前站的可不正就是那個白衣少年,樊英久歷江湖,竟看不出他是從哪兒突然竄出來的,竟像是隨着金花一同涌現,身法之快,實在難以形容。

那少年的聲音宛若銀鈴,但清脆柔潤之中卻又隱隱含有一種咄咄逼人的聲勢,那少年問道:“那蒙面人是你的朋友嗎?”樊英怔了一怔,道:“不是!”那白衣少年面色一變,“啊呀”一聲,立刻返身便走,樊英忙道:“俠客請留下姓名!”只見那白衣少年已一躍跳下城牆,白衣飄飄,在茫茫夜色之中隱沒了!

這白衣少年突如其來又突然而去,用暗器救了樊英卻又不肯留下姓名,饒是樊英閱歷甚豐,也猜不透他的來歷。正是:

散花女俠無人識,半夜偷頭起大波。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黃金書屋掃校

第五回 壯志凌雲 棒驚名劍客 妄言惹怒 劍刺大龍頭第三十一回 生死難猜 女兒情曲折 是非莫辨 公子意迷離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八回 駿馬嘶風 散花驚妙技 神拳卻敵 飛矢射強仇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三十二回 血雨腥風 魔巖聞惡訊 刀光劍影 禁苑陷重圍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十一回 青劍驚濤 疑雲迷俠女 公堂看審 正氣凜強粱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九回 潑酒鬥兇頑 夜奔荒野 傳書邀抗敵 義薄雲天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二十二回 彈指神通 少年顯身手 飛花絕技 女俠服強人第二十二回 彈指神通 少年顯身手 飛花絕技 女俠服強人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第十九回 神廟驚心 忠臣愛香火 龍門縱目 玉女動情懷第三十四回 世亂見人心 來尋俠跡 疾風知勁草 獨守危城第十一回 青劍驚濤 疑雲迷俠女 公堂看審 正氣凜強粱第五回 壯志凌雲 棒驚名劍客 妄言惹怒 劍刺大龍頭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二十三回 往事如煙 罡風吹己散 前塵若夢 死水又重波第五回 壯志凌雲 棒驚名劍客 妄言惹怒 劍刺大龍頭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二十二回 彈指神通 少年顯身手 飛花絕技 女俠服強人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八回 駿馬嘶風 散花驚妙技 神拳卻敵 飛矢射強仇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三十三回 策獻筵前 丹心圖報國 火焚大內 異土救英雄第三十回 虎帳盜符 軍中傷慘變 徵鞍解劍 道上贈嘉言第三十二回 血雨腥風 魔巖聞惡訊 刀光劍影 禁苑陷重圍第二十二回 彈指神通 少年顯身手 飛花絕技 女俠服強人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八回 駿馬嘶風 散花驚妙技 神拳卻敵 飛矢射強仇第四回 駿馬嘶風 少年顯身手 高人送帖 莊主薦龍頭第二十五回 較技蒼山 高峰騰劍氣 泛舟洱海 月夜動情懷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十九回 神廟驚心 忠臣愛香火 龍門縱目 玉女動情懷第十三回 空讀兵書 戰場驚中伏 出身田畝 草葬有奇才第四回 駿馬嘶風 少年顯身手 高人送帖 莊主薦龍頭第八回 駿馬嘶風 散花驚妙技 神拳卻敵 飛矢射強仇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二十三回 往事如煙 罡風吹己散 前塵若夢 死水又重波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十六回 海角風雲 英雄奪寶劍 苗區怪事 稚子作新郎第二十五回 較技蒼山 高峰騰劍氣 泛舟洱海 月夜動情懷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二十八回 雪夜步梅林 相憐相惜 冰心牽塞外 同夢同悲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二十四回 王府逼才華 聯題佳句 魔頭施毒手 共闖名山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三十四回 世亂見人心 來尋俠跡 疾風知勁草 獨守危城第五回 壯志凌雲 棒驚名劍客 妄言惹怒 劍刺大龍頭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九回 潑酒鬥兇頑 夜奔荒野 傳書邀抗敵 義薄雲天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二十四回 王府逼才華 聯題佳句 魔頭施毒手 共闖名山第三十一回 生死難猜 女兒情曲折 是非莫辨 公子意迷離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十六回 海角風雲 英雄奪寶劍 苗區怪事 稚子作新郎第十三回 空讀兵書 戰場驚中伏 出身田畝 草葬有奇才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十六回 海角風雲 英雄奪寶劍 苗區怪事 稚子作新郎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三十回 虎帳盜符 軍中傷慘變 徵鞍解劍 道上贈嘉言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二十四回 王府逼才華 聯題佳句 魔頭施毒手 共闖名山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一回 去道山山村 頑童驚俠士 深宵石室 秘詔嚇鏢師第十三回 空讀兵書 戰場驚中伏 出身田畝 草葬有奇才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四回 駿馬嘶風 少年顯身手 高人送帖 莊主薦龍頭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
第五回 壯志凌雲 棒驚名劍客 妄言惹怒 劍刺大龍頭第三十一回 生死難猜 女兒情曲折 是非莫辨 公子意迷離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八回 駿馬嘶風 散花驚妙技 神拳卻敵 飛矢射強仇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三十二回 血雨腥風 魔巖聞惡訊 刀光劍影 禁苑陷重圍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十一回 青劍驚濤 疑雲迷俠女 公堂看審 正氣凜強粱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十七回 方堡奇情 魔頭開夜宴 深宵異事 公主到苗疆第九回 潑酒鬥兇頑 夜奔荒野 傳書邀抗敵 義薄雲天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二十二回 彈指神通 少年顯身手 飛花絕技 女俠服強人第二十二回 彈指神通 少年顯身手 飛花絕技 女俠服強人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第十九回 神廟驚心 忠臣愛香火 龍門縱目 玉女動情懷第三十四回 世亂見人心 來尋俠跡 疾風知勁草 獨守危城第十一回 青劍驚濤 疑雲迷俠女 公堂看審 正氣凜強粱第五回 壯志凌雲 棒驚名劍客 妄言惹怒 劍刺大龍頭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二十三回 往事如煙 罡風吹己散 前塵若夢 死水又重波第五回 壯志凌雲 棒驚名劍客 妄言惹怒 劍刺大龍頭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二十二回 彈指神通 少年顯身手 飛花絕技 女俠服強人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八回 駿馬嘶風 散花驚妙技 神拳卻敵 飛矢射強仇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三十三回 策獻筵前 丹心圖報國 火焚大內 異土救英雄第三十回 虎帳盜符 軍中傷慘變 徵鞍解劍 道上贈嘉言第三十二回 血雨腥風 魔巖聞惡訊 刀光劍影 禁苑陷重圍第二十二回 彈指神通 少年顯身手 飛花絕技 女俠服強人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八回 駿馬嘶風 散花驚妙技 神拳卻敵 飛矢射強仇第四回 駿馬嘶風 少年顯身手 高人送帖 莊主薦龍頭第二十五回 較技蒼山 高峰騰劍氣 泛舟洱海 月夜動情懷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十九回 神廟驚心 忠臣愛香火 龍門縱目 玉女動情懷第十三回 空讀兵書 戰場驚中伏 出身田畝 草葬有奇才第四回 駿馬嘶風 少年顯身手 高人送帖 莊主薦龍頭第八回 駿馬嘶風 散花驚妙技 神拳卻敵 飛矢射強仇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二十三回 往事如煙 罡風吹己散 前塵若夢 死水又重波第十五回 拍岸驚濤 芳心隨逝水 衝波海燕 壯志欲凌雲第十六回 海角風雲 英雄奪寶劍 苗區怪事 稚子作新郎第二十五回 較技蒼山 高峰騰劍氣 泛舟洱海 月夜動情懷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二十八回 雪夜步梅林 相憐相惜 冰心牽塞外 同夢同悲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第十回 小鎮聚英豪 金刀殺敵 長江逢秀士 銀劍誅倭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二十四回 王府逼才華 聯題佳句 魔頭施毒手 共闖名山第二十九回 隱患潛埋 野心圖霸主 伏兵突發 浮海走英豪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三十四回 世亂見人心 來尋俠跡 疾風知勁草 獨守危城第五回 壯志凌雲 棒驚名劍客 妄言惹怒 劍刺大龍頭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九回 潑酒鬥兇頑 夜奔荒野 傳書邀抗敵 義薄雲天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二十七回 寶劍金花 雙英施絕技 仁心俠骨 一諾救鏢師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二十四回 王府逼才華 聯題佳句 魔頭施毒手 共闖名山第三十一回 生死難猜 女兒情曲折 是非莫辨 公子意迷離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六回 敗寇成王 道旁談史事 傷心驚變 湖上起風波第十六回 海角風雲 英雄奪寶劍 苗區怪事 稚子作新郎第十三回 空讀兵書 戰場驚中伏 出身田畝 草葬有奇才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十六回 海角風雲 英雄奪寶劍 苗區怪事 稚子作新郎第二十一回 水榭劍光寒 楊枝挫敵 石林奇景觀 駿馬追風第二十回 牢底救人 神通來異士 筵前罵敵 正氣屬峨嵋第三十回 虎帳盜符 軍中傷慘變 徵鞍解劍 道上贈嘉言第十八回 手發金球 通玄蔘妙理 口吞火劍 炫技駭閒人第三十五回 箕豆竟相煎 龍頭變節 風雲驚變幻 公子多情第二十四回 王府逼才華 聯題佳句 魔頭施毒手 共闖名山第二十六回 踏雪神駒 旅途傳警報 凌雲一鳳 半道劫鏢銀第三回 大棒寨旗 禁城來大盜 散花拒敵 夜半失人頭第一回 去道山山村 頑童驚俠士 深宵石室 秘詔嚇鏢師第十三回 空讀兵書 戰場驚中伏 出身田畝 草葬有奇才第七回 寂寂山莊 師門情眷戀 茫茫湖水 俠女意悽愴第四回 駿馬嘶風 少年顯身手 高人送帖 莊主薦龍頭第十二回 草莽英豪 揮戈同抗日 玉堂公子 劃策託空言第十四回 繞樹穿花 書生疑玉女 興波作浪 國手鬥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