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

煙塵滾滾,鐵甲鏗鏘,旌旗招展,遮天蔽日。

除了在天壇周圍不斷環繞的數萬驍騎以外,其餘兵士來到這裡後,全部都是筆直的站立在兩側,似乎在等待着什麼人的到來。

同一時間,紫禁皇城的承天、奉天等們相繼開啓,王爭這次沒有穿着那副亮閃閃的盔甲,卻是身着專門爲他自己定製的黃色袞服走出正門。

這黃色袞服沿襲明制,雖然有齊軍自己的特色,但主流還是漢家的服裝精髓,上面天龍紋飾栩栩如生,好像崛起的華夏巨龍一般,與關外滿清那龍袍有着天壤之別。

周邊那些禁軍兵士手中舉着紅黃色高招旗在兩側走過,他們也沒有穿着一般禁軍的甲冑,而是換上了儀式專門配備的銀色鐵甲,端的是亮閃閃一片。

王爭身上這件袞服,每一層都有着嚴格的製作規矩,針對於此,幕僚府甚至出臺了相關政策,要是登基大典當日出了任何差錯,負責的大大小小官員可都是要殺頭掉腦袋。

這種規矩雖然嚴苛,但卻保證了做出來的東西往往都是最爲精良。

現下王爭身上這件祭天袞服,剪裁得體,靚麗華貴,從頭到腳都散發着東方帝國天子的九五至尊威儀。

早就等在各門前的官員都身着嶄新的朝服,在前朝“洪臚寺”官員的引導下,經過金水橋走出,跟在禁軍隊列的後面。

他們來到早就是人山人海的天壇處,以“文東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兩側,恭恭敬敬的等待新朝皇帝走上天壇和各路神仙溝通完成儀式。

到了天壇最下面,所有人都停住動作,蒙古騎兵爲表對中原皇帝的尊敬,翻身下馬,右手在空中畫了個圈,將腰彎到了地上。

荷蘭騎兵也差不多,下馬之後,代表荷蘭將禮品獻給負責官員,表示和即將興起的東方帝國建交之意。

這個時候,王爭既不能乘坐各種車駕,也不能騎馬,唯有步行。

這天壇不是現代留存下來的清代天壇,而是爲了節省時間,將原本明代的永樂皇帝祭天郊壇,改建爲專門給大齊皇帝登極祭天的天壇。

天壇周圍鋪設百級階梯,象徵着王爭一步步登天的路途。

天壇頂部共設七組神位,每組神位都用天青緞子搭成神幄,上層圓心石北側正面設主位,皇天上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邊圓錐形。

第二層壇面的東西兩側爲從位,日月星辰和雲雨風雷牌位,神幄爲長方形,神位前擺列着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餚等大量供品。

上層圓心石南側設祝案,單是在祝案上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種禮器,就多達七百餘件,這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並不是王爭單人意願所能改觀。

王爭的祭位設於上、中兩層平臺的正南方,天壇正南臺階下東西兩側,陳設着編磬、編鐘、鎛鍾等十六種,六十多件樂器組成的中和韶樂。

僕人們身穿各式禮服,將其排列整齊後,就和下面那些文武臣工還有十幾萬兵將一樣靜待王爭登頂,入眼皆是肅穆壯觀。

在這天壇的階梯上,每走一步,王爭心中就從愈發的平靜下來,下面雖然亂哄哄的,但同時卻又顯得非常寂靜。

不知過了多久,總算是登到頂部。

王爭走到主帝神位前,抽出腰間帶了多年,甚至有些·豁口的那口家傳鋼刀,最後看了一眼,用全力將其插在石縫之中。

這刀象徵着王爭多年的征戰生涯,將它留在天壇上,也是王爭對從前自己的一個告別儀式,有很重要的意義。

緊跟着,王爭回過頭去,拿起早就有專人準備在神位前的純金酒杯,看着腳下如同螻蟻一般大大小小的人,緩緩將水倒了下去。

“祭我三軍英魂烈士!”

這話喊完,大內總管曹化淳爲了避免下面大部分人聽不見的尷尬,小跑着站在天壇底部,直接朝前來參加登基大典的文武臣工還有三軍兵將宣讀王爭的稱帝詔書。

“朕惟中國之君,自明運既終。中國爲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海內土疆,內有羣寇紛爭,外有蠻夷佔遼,朕本庶民,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遂乘天命起于山東,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

“...朕起于山東窮困之地,至今,凡湖廣、河南等中原各省、沿海鄭氏、江南諸省及西南諸郡蠻夷,各處寇攘,我三軍諸將校奮揚威武,四方戡定,海內皆平,以致民安田裡,造福天下......”

“...今文武臣工衆庶合辭勸進,尊朕爲皇帝,以主黔黎,循衆三請,朕安天命,不得推辭,於魯監二年正月告祭天地於太行之北,即皇帝位於南郊...”

“...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齊,建元彰武,恭建祖廟,追尊四代考妣爲皇帝皇后,尊母王劉氏爲皇太后,立大社大稷於燕京,冊封妻玉爲皇后,立世子毅爲皇太子,

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這話說完,下面無論聽得懂聽不懂,聽得見聽不見的,紛紛舉起手中彎刀以及遂發火槍,大聲歡呼。

同一時間,身在盛京的陸井榮,身在南京的黃陽,甚至是奉命平定西南土司的邢一刀,都是在城桓頂端望向北京天壇方向。

在他們的身後,是無數名駐守在各地的大齊軍兵,他們幾乎是在同一刻半跪在地上,這吼聲如同一股熱浪,山呼海嘯般的席捲天下。

“大齊彰武皇帝萬歲!”

“大齊彰武皇帝萬歲!”

“大齊彰武皇帝萬歲!”

這聲音經久不衰,就連整個北京城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聽到的人,無不是喜笑顏開,爲這個嶄新的鼎盛王朝而高興,爲自己終於要有一個安定的家而高興。

......

祭天結束,王爭從天壇下來後,進入“皇極殿”就座。

大齊下轄的文武大臣們這才依官階高低魚貫進入,對新皇帝上表道賀,然後,曹化淳再次在朝堂上宣讀詔書,確認王爭的身份和大齊的建立。

緊接着,曹化淳宣讀彰武皇帝王爭冊封大齊皇太子和大齊皇后、皇太后的詔書,衆臣百官則一一道賀恭喜。

輝煌的大齊帝國就此拉開序幕,儀式自此就被確定下來,其後的大齊皇帝登基繼位都大體沿用了這套規矩。

當然了,這是後事,暫且不提。

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十一章:無計可施紅顏策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
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十一章:無計可施紅顏策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