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

這天晌午,無數兵馬匯聚在北京城郊外的天壇,遠遠望去,一片的人身人海,歡呼雷動,慶祝這一時刻的來臨。

蹄聲滾滾,一眼望不到邊際的騎兵出現在眼前。

他們披着深紅色鎖子馬甲,手中揮舞着亮閃閃的銀刀,馬術嫺熟,腰間配有短小的遂發火槍,是禁軍驍騎中的半數。

下一刻,從另一側再次傳出滾滾鐵蹄,另外一半驍騎紛至沓來,很快,兩股驍騎合爲一體,在天壇下面圍成了一個不斷滾動的大圈。

若你以爲這就是登基大典的全部,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步軍分爲兩隊,一隊的兵士頭戴鐵盔,身穿深紅色罩甲,手中高舉精鋼虎槍,從東側兩門緩緩走出,他們是各地前來參加大典的兵馬,還有參與北伐的南方兵馬。

同一時間,另外一隊步軍從西側雙直門走出,這些人面露殺氣,最前幾排兵士身披三層重甲,一手提着巨盾,另一手扛着大刀,一步一個腳印。

其餘兵士手中高舉斧槍,一步一頓的向前推進,他們是王爭親自統帶的禁軍,是齊軍內精銳中的精銳,定額十萬人,但造成的氣勢,卻像是百萬之師。

兩隊人馬逐漸匯聚到一起,就像十餘萬根木樁一樣立在天壇最下面,這還沒完,很快就從東西直門又走出兩支隊伍。

其中一支是越有五百餘人的騎兵,這些騎兵有所不同,是清一色的蒙古人,土默特可汗禿馬敦接到令旨後不敢怠慢,爲表誠意,立即讓自己兒子挑選了部落中的八百名勇士前來參加。

這些土默特蒙古騎兵的標準配備是亮閃閃的圓月彎刀,頭頂羊毛氈帽,披着當年元朝遺留下來的柳葉甲,有些較爲悍勇的,腰間還帶着流星錘和短斧,看起來,的確是土默特中的驍勇之輩。

禿馬敦是個明白人,知道每一次中原漢人的崛起,都是勢不可擋。

眼下王爭一統天下的大勢已然勢不可擋,土默特對抗北五部還只是在僵持階段,往西又有和碩特,往北還有察哈臺等部,想要在分裂已久的草原上站穩腳跟,就必須討好齊軍。

另一方面,禿馬敦不敢抗拒王爭的命令,就是因爲王爭多年以來的所作所爲。

以現在他們聽說齊軍的種種戰績和行爲來看,配合那就一切都好說,但要是違抗甚至是反叛,等到中原內部安定了,將來土默特一定是沒有任何好果子吃。

齊軍在南北作戰的情況下愛,尚未能將如日方升的滿清擊潰。

等到那個天下大定的時候,想要擊敗區區土默特定然是更加容易,土默特的少汗起初有些不願意,但當他來到這裡後,見到了齊軍的聲威,卻是在深深爲父汗的英明決斷而感到慶幸。

別的不說,在場這些兵馬出動半數,都不是土默特能夠抵擋的,更別提齊軍在各地還有大量的戍衛兵員。

就算不用戰爭手段,王爭一樣有無數種方法可以將土默特置於死地,單單禁止他們和中原開展交易,他們就無法承受。

況且,蒙古人對臣服於漢人和女真人的看法不同。

漢人自古就是中原的主人,強漢、盛唐,哪個不是四海威服的強大帝國,女真纔多少年,就連他們蒙古都不如,豈能成爲自己的主家。

特別是現在的土默特可汗禿馬敦,他可是在王爭的支持中發了大財,原本就連滿清駐土默特都統地位都不如的他,現在卻是征服了許多原臣服於滿清的小部落,別提多風光了。

土默特蒙古各個部落主和勇士,以及他們的家屬一樣在蒙漢交易中發了大財,現在就連簡陋的蒙古包都不住了,都搬到大城市裡享受生活,真是美滋滋。

滿清四分五裂,但對蒙古來說威脅還是很大,王爭登基稱帝之後,內掃羣寇,外徵遼東,那肯定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禿馬敦可是清楚的知道,漢人對女真可向來沒什麼好感,將來女真被打敗之後,那些女真族的人丁牲畜都怎麼辦,自己可是能跟着沾沾光。

除了人丁和牲畜以外,中原地大物博,每年能給下來的賞賜對於如今的土默特蒙古來說,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

蒙古被女真欺壓了這麼久,是時候連本帶利的都還回來了,甚至禿馬敦還在想,怎麼去做能讓王爭將建州女真殘餘的處置權交給自己。

所以,禿馬敦對王爭絲毫逆反的心思都不敢有。

現在的土默特蒙古向齊軍稱臣,那是發自內心,武力還是商貿方面都不如人家,借個膽子也不敢反抗。

再說了,自己這不是還有很多好處嗎,誰吃飽了撐的去找死。

無論哪朝哪代,都不會有漢人對蒙古草原有什麼想法,最多是打服打怕了再讓他們自治,這也附和中原漢人的一貫做法。

禿馬敦想要成爲新的蒙古大汗,這都需要王爭的幫助才行,不過王爭到底能不能幫到底,這還是兩說。

除了蒙古人以外,另外一支騎兵隊所有人都沒見過,而且人數特別少,竟然只穿着皮甲,他們手上戴着鍊甲手套,既抗寒防護力又高,扛着遂發轉輪火槍,只有三十多人。

沒錯,這些人來自荷蘭,全是歐洲騎兵。

荷蘭爲什麼會千里迢迢派人蔘加大齊的立國大典,這還要從當今歐洲的局勢開始說起,齊軍和荷蘭人可謂是不打不相識。

眼下歐洲正處於三十年戰爭時期,中世紀後期神聖羅馬帝國日趨沒落,內部諸侯林立紛爭不斷,宗教改革運動之後又發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銳對立。

再加上週邊國家紛紛崛起,不可避免的爆發了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這場內戰足足持續了三十年。

當時東方還是萬曆末年,後金纔剛剛崛起,大明逐漸走向衰弱,但直到現在齊軍立國的時候,歐洲這場內戰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

這場三十年歐洲內戰又稱“宗教戰爭”,基本上一大半的西方國家都捲了進去,這場戰爭主要是兩個集團在互掐。

其中之一,是以德意志新教諸侯和丹麥、瑞典、法國爲一方的集團,它們得到了得到荷蘭、英國、俄國的支持。

(法國是信天主教的,但是爲了稱霸歐洲才和新教國家站在了一起。)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諸侯和西班牙作爲另一方,同樣得到教宗和波蘭的支持。

從近代意義上來講,這場戰爭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歐洲近代史的開始,但卻使德意志各邦國大約被消滅了六成的人口。

同樣因爲這場內戰,使得西方科技發展一度停滯不前,陷入最虛弱的時期。

荷蘭作爲陷入被動的一方,在東印度公司傳來丟失臺灣和渤海等殖民地的消息時,並沒有什麼氣憤。

因爲這個時候,它們對於海外的殖民地基本都顧不上了,在意的只是怎麼打贏這場眼看着要輸的戰爭,所以在荷蘭人眼裡,只是是注意到東方正在崛起的嶄新帝國。

西方邦國混戰,但東方局勢卻很明朗,主要帝國很明顯就是這個以王爭爲首的大齊帝國,荷蘭之所以簽訂《臺灣條約》,這也是個主要原因。

爲了討好這位即將上任的帝國皇帝,荷蘭便是代表西方派出了一支火槍騎兵隊,人數雖少,但卻讓王爭和齊軍將士大開眼界。

這支只有三十人的歐洲騎兵隊,還有朝鮮、蒙古的相繼稱臣和遣使參與,更加使王爭的稱帝有一種強盛伊始的氣息。

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
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