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變革

漢王五年一月十五日,一切如同往常一般,所有的東西,經過新年的一番熱鬧之後,也都恢復到了正常的情況。

從西羌回來到巴郡之後,一晃便是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也就到了一月十五日。這一個多月裡,夏正平與許千言也完婚了,當然是正牌的王妃。南山客也不再擔任夏正平的親衛了,被送入了夏正平的後宮,成爲了夏正平的側妃。這本就是夏正平的打算,現在看來,他對於兩位女子,可以說是誰也不虧欠了。

當然,這一個月之中,夏正平也安排好了馬孟起,由他帶領着那三萬騎兵,駐紮在了東平郡之中。那裡是巴州進出中原的要道,夏正平相信,自己的這一番部署,一旦傳入了周王的耳中,他必定會小心謹慎,掂量掂量進攻巴州的後果。畢竟,以馬孟起的勇猛來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絕對能夠做到的。更何況,那裡還有着三萬大軍呢。

這三萬騎兵,也同樣不是吃素的。雖然稱不上天下第一,但是對付周王的軍隊足夠用了。

至於其他方面的事情,自然是天下諸侯得知夏正平和雍王結盟的事情。這一點,周王最爲忌憚。早先,夏正平得到消息,說是周王陳兵數萬於巴州邊境,楚王也是陳兵數萬,距離巴州不遠的地區。

如今,夏正平和雍王結盟,並且確立了聯姻,那就表明雍王將和漢王是脣齒相依的關係,這一點誰也無法否認。將來的話,一旦周王進攻漢王,雍王就會襲擊周王后方,讓其無法守衛相顧。而同理,周王進攻雍王,也會遭遇這樣的尷尬局面。這樣子一來,反倒是把周王逼得有些動彈不得了,唯一的辦法,自然是北上和東進,面對其餘的天下諸侯。

夏正平現在想的卻不是這些,他已經明白,自從自己和雍王結成聯盟以後,又是得到了西羌的支持後,自己將會獲得至少二十年的時間安穩。這是夏正平所要下網看到的,然而在這二十年的發展期間,最爲重要的是南蠻。

今日,夏正平將諸多將領文官,包括身體殘廢的陳慶之,都叫到了巴郡漢王府衙的政事堂中,其中一件事情,就爲了解除南蠻的威脅。

日上三竿,政事堂之中,衆人聚集到了一起,夏正平走了進來,徑直朝向了他的桌案。

衆人見着夏正平站定,皆是施禮道:“臣等參見主公!”

“列位臣工,無須多禮!”夏正平坐定,展開桌案上的帛書,繼續說道,“想必前幾日,本王所列的諸多事宜,大家都看了吧?”

衆人聞言,便是點了點頭道:“皆是一驚過目。”

“今日召集諸位前來,就是要商議商議,這其中的一些事情,期望諸位臣工能夠建言獻策!”夏正平大手一揮,桌案旁邊的黃安,便是捧起了帛書,高聲念道:“漢王五年,第一條詔令,通商南蠻,世代修好!”

這是一種流程,也是一種儀式,其目的自然是要讓在場的諸多臣工,瞭解一下夏正平究竟想要幹嘛。

儘管之前,夏正平已經將帛書中的內容,以一種非正式的方法,抄錄給了政事堂的諸位臣工,但夏正平相信,這裡面並沒有多少人回去真正的研究自己帛書中的內容,否則的話,必然會在私下裡詢問自己。然而,夏正平左等右等,並沒有等到自己想要看見的一幕。因而,他決定今日召集所有人,統一商議,統一執行。不過,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加強一下中央集權才行。

他已經將所有郡城的兵馬,收歸己有了。他並沒有像之前巴子平,或者說是大夏神朝所安排的那樣,將一州之兵分處屯駐。而是將那三十多萬的巴州兵馬,集中屯駐到了一處地方,準備在那裡建築一處新城,專門實行屯兵制。夏正平之所以敢向西羌族長馬守成說出要援助他二十萬擔稻米的話,其中的原因就是屯兵制。

守屯結合,纔是一支軍隊應該有的特點。既保障了生產,使得軍隊自給自足,也保障了訓練,使得軍隊不至於因爲懈怠,而放鬆了警惕。

這是一種制度,已經在巴州形成了。

其實,這樣的一種制度形成之後,夏正平對付的目標,自然也包括南蠻。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在漢王封地,一個時刻威脅着夏正平的地區,夏正平豈能夠容忍它的存在?

而想要消滅南蠻,或者說是征服南蠻,第一步就是夏正平發佈的詔令,要和南蠻通商。

這是屬於一種大變革,早在多年之前的永昌郡的時候,夏正平就提到了這樣的事情。只可惜,這一件事情,被當時的諸多官員所反對。夏正平不得已,將這一件事情往後拖了,直到現在。

如今,五年之期已經過去,夏正平所在的巴州,和南蠻之間,也已經處於劍拔弩張的氣氛之中了。甚至是,鎮南關傳來的報告上,都在描述着南蠻各個部族都在調動人人馬,集結待命,目的不明。

夏正平並不想通過武力來解決這一件事情,因此他想到了通商的法子。通商之後,夏正平便能夠從南蠻那裡獲得鐵礦石,他對於此將有大作用。

前世之中,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科學是發展的第一動力,這樣的一句話,在這個世界同樣適用。一旦一些新興的科技,出現在這個世界上,那麼掌握科技源頭的夏正平,將會成爲壟斷者。當然,這也伴隨着一場大變革,使這個世界的社會,出現跳躍式的發展。

但無論怎樣,這都能給夏正平帶來一種立於不敗的位置上。如今,通商就是開啓大變革的第一步。

“諸位臣工,想必是這幾日,大家都辛苦了。”夏正平在黃安高聲唸完之後,順勢開了口,“想必大家也或多或少聽到了有關於南蠻的一些事情,今日就通商這一件事情,我們來聊一聊。”

夏正平說完,便是將眼神在諸多官員的面龐上,掃了一圈。

“啓稟主公,臣以爲,南蠻乃是一處蠻夷之地,他們的野心很大,常年侵犯我們的地盤。即便是在約定的時間內,也會搜刮一些邊境居民的財物。”最先開口說話的,是趙恩銘,“我請求主公,給我一支軍隊,讓我直搗黃龍,從而滅了南蠻。”

“主公,萬不可如此啊。”勸說夏正平的,是百里子明,他如今掌管着整個巴州的錢糧,最清楚巴州的財力是什麼一個狀況,“大軍南征,的確能夠起到征服南蠻的效果!然而,趙將軍卻是忘記了嗎?你這樣子一旦出征,又是不知道需要耗費多少時間才能夠完成征服?”

“百里老先生說的極是,我個人也並不同意征伐之策。所以我主張通商,百里老先生,您說說您的砍伐?”夏正平點了點頭,“至於征伐南蠻的事情,往後再說吧。”

“邊境互市,通商彼此,本來就是兩個地區應該做的事情。至於怎麼實施的,想必主公已經心裡有數了吧?”百里子明蒼老的容顏上,似乎顯現出了欣慰的表情,“據我所知,和異民族之間,發展一些經濟交流,已經成爲了大勢。”

“北方的遼王,雖然和新羅王朝之間,彼此征伐不休,然而依舊是邊境互市,彼此通商;西北的秦王、趙王,乃至是燕王,都和邊境上的戎狄一族,做買賣。這一件事情,的確值得我們學習。主公如果想要了解南蠻,或者說是,想要征服南蠻,就必須以通商的手段,進行彼此瞭解。”

夏正平聞言,點了點頭。百里子明的話,可以說是說到了夏正平的心裡。事實上,夏正平也是這麼想的。不過,他畢竟是政策的制定者,雖然具有一定的拍板權力,然而依舊需要徵求一下其他人的意見。他便是問道:“列位臣工,有認爲這一項政策不妥的嗎?”

“其他諸侯王這樣做,我們自然不甘落於人後。”

“南蠻浪子野心,決不能和他們通商互市,否則的話,他們積攢了金銀,就會來搶奪土地,到時候巴州恐怕難以抵抗啊。臣,懇請主公三思啊。”

“通商雖好,然而還是要有一個限度纔好。看主公的意思,恐怕並不是單純的發展經濟那麼簡單吧?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說的大概就是主公這樣的詔令吧?”

“爲了穩定巴州,也爲了爭取時間,更爲了發展大計,我覺得通商南蠻可以值得一試。畢竟一旦通商之後,兩個地區就開始出現了交流,也會逐漸融合起來。這樣子,就能夠進一步知己知彼了。如此一來,也能夠拖住南蠻。”

政事堂的諸多官員,自然是有人反對,也自然是有人支持,支持的人要比反對的人多一些。但好在,這裡的官員,比當初在永昌郡的開明的多,至少明白通商南蠻的真實含義。

夏正平見此,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麼通商一事,少數人服從多數,就定下來了。”

他說完之後,又是大手一揮,黃安見此,便是拿着帛書,走上前來,高聲念道:“漢王五年,第二條詔令,立科舉,廢士族,興學校,選賢任能。”

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六章 過蜀州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十一章 稱帝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二十章 漢王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八章 專賣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十五章 交易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十五章 交易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一章 大變革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六章 過蜀州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一章 大旱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八章 水師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六章 六籍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
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六章 過蜀州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十一章 稱帝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二十章 漢王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八章 專賣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十五章 交易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十五章 交易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一章 大變革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六章 過蜀州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一章 大旱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八章 水師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六章 六籍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