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堂會審

陰暗潮溼的地牢,極少有人走動。這裡是關押皇族重要人犯的地方,隸屬宗人府管轄。然而,皇族中人,終究是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不曾觸犯律法,因此極少有人被宗人府關在地牢裡。

今日卻不同往日,滿是灰塵的地牢牢房,迎來了他的第一位“客人”——夏正平。

“噗——”一盆透心涼的冷水,被澆在了夏正平的臉上,夏正平旋即清醒過來。

“比啦啦——”的聲音響起,夏正平雙手雙腳,戴着鐐銬,緩緩站了起來,意識也清醒了過來。

他神色灰暗,面容有些憔悴,眼眸之中,充滿着恨意,緊緊盯着面前的數人,道:“本殿下身爲皇族太子,即使謀反叛逆,也不應受到如此刑罰!”

那數人,是宗人府的獄卒與判官,皆是身着黑衣,凶神惡煞般的盯着夏正平,道:“西域佳釀,可是好喝?”

這一瞬間,夏正平已經想起了諸多事情。心中懊悔不已,若是能早一點識破皇長子的夏默宇的陰招,也不至於受此劫難。

但他終究是身爲太子,在沒有詔書廢除之前,依舊是。因此,夏正平坐到面前的椅子,整理了下自己的儀容,神色嚴肅道:“本殿下身爲太子,爾等不尊律法,擅加此等刑罰,宗人府難道就是這般辦事的?或者說,皇長子派你們來,究竟想幹什麼!”夏正平說着,晃動了幾下自己雙手上的鐐銬,“比啦啦——”的鐵鏈磕碰聲音,讓人心煩。

按理說,宗人府即便是懲處皇子,也是錦衣玉食一般的生活,卻不是這般。皇子身上,流着大夏皇帝的血,自然是高貴無比,哪怕是圖謀篡逆,也只是軟禁內院,禁足深宮。亦或者是,趕出皇族,貶爲庶民,終身不得入朝爲官。

可現在,夏正平身上,戴着鐐銬,眼前的情景,卻是要像平民那般,接受刑罰審判。

唯一的解釋,就是眼前的這幫人,不受宗人府的管轄,爲夏默宇的私兵。

夏正平的依舊記得,在自己中毒,被人打昏之前,有人高聲說的那句話。那句話,說的真狠!直接將自己判定爲謀反篡逆,讓自己在中毒之下,畫押簽字。可想而知,夏默宇就是想要用這種手段,藉助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讓自己就範。

“殿下不必發怒,今日大夏宗祠所,將匯聚百官,對您進行三堂會審。”爲首的黑衣人神色沉悶,“時刻也不早了,還請殿下隨我們去一趟宗祠所。皇帝陛下,親自聽判。”

夏正平聞言,知道眼前的黑衣人避重就輕,並不在乎自己的身份,那就更能證明,夏默宇還有後續手段。宗祠所的三堂會審,怕就是夏默宇搞出來的。身爲大夏太子,他極爲清楚,那是什麼意思。

宗祠所,供奉的是大夏神朝開國至今的列祖列宗牌位,一旦在那裡審判,相當於是在列祖列宗面前進行。若是在那裡宣佈廢除自己的太子之位,那麼自己恢復太子之位的可能性,可以說是極其微小。

換句話說,當着祖宗的面,對一個人口誅筆伐,那麼這個人必定是罪大惡極,十惡不赦。

真是好歹毒的皇長子,沒想到竟然弄出這個事情。夏正平心裡不甘,但他沒有後續手段,竟是發現自己無法破局。

大夏神朝的諸多朝政,早已爲丞相申不易所把持。文武百官,皆是丞相的人,丞相申不易,又是極支持皇長子的。眼下,依靠朝廷百官,爲自己開脫罪名,是絕不可能的了。更何況,那日畫押簽字的帛書,恐怕早已送到了大夏靈帝的手中。否則的話,大夏靈帝,也不會同意,宗祠所中,三堂會審自己。

“比啦啦——”的聲音響起,夏正平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倒不是他在乎自己的太子之位,卻是怕這位置被拿掉以後,真的是幽禁深宮。深宮禁閉,恐怕日子都會忘記,更不用談自己的中興謀劃了。

他的確有中興之意,衰朽腐敗,支離破碎的大夏神朝,早已到了崩潰的邊緣。只是,丞相申不易把持朝政,內外不通,更有大夏靈帝,貪圖美色,早已忘卻了這些。

縱觀前世,歷朝歷代,中興難行,末世易現,這個世界的大夏神朝,恐怕有着同樣的難處。

“先行卸下本殿下的鐐銬,依舊例,着素服,再去宗祠所!”夏正平張開雙臂,鐵鏈“嘩啦啦——”的作響。

領頭的黑衣人,面色旋即沉了下去,沉吟良久,方纔道:“刑,不上大夫!更何況,您現在還是太子呢?”這句話,夏正平聽得出來,有着極其嚴重的諷刺語氣。

呵呵,真是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刑,不上大夫,自古的規矩,在這裡竟然無用。

話是這麼說,只是其餘人並沒有動,反而面露兇光。

“帶走!”領頭黑衣人不由分說,一揮手,便是見着,夏正平左右,各來一名黑衣人,將他夾住。

“哼!本殿下自己有腳,會走!”夏正平推開其中一人,起身走到牢門面前,回頭看了看黑衣人,冷哼道,“轉告皇長子,來日方長!”

大夏神朝,濟州皇宮深處,宗祠所。文武百官,站在殿堂門外,不斷交頭接耳。

“也不知道大皇子用了什麼辦法,竟然讓太子招供出自己謀反篡逆?”

“這一點,我自然不信是太子殿下親口所說。”

“當今聖上,昏昧不堪,忠良賢臣,早已隱於山林,不若我等,早早棄了這官職,去做個逍遙野人?”

“說的哪裡話?當今太子聖賢,即便有過錯,也只是小錯。更何況,太子殿下,向來謹小慎微,怎麼可能圖謀造反?你不要忘了,陛下百年之後,太子就是繼承人,他又爲何造反?”

“定是奸人所害,想要奪取太子之位,嗚呼哀哉,如今大夏已是重病垂死,宮內竟是出現這種事情?”

“宗祠所內三堂會審,百官盡皆召集,恐怕太子殿下是難逃一死啊。”

“聽說這幾日,皇帝陛下也是發了火的,太子殿下的謀反篡逆,還牽扯到了後宮的白妃!”

“宰輔大人,這一次的面子恐怕掛不住了吧?也是難逃這宗祠所的三堂會審!”

日頭漸上三竿,約是辰時末刻時分,衆多職官,忽聽得禁宮內傳來吆喝聲:“皇上駕到!”

“微臣等,恭迎陛下!”職官齊刷刷的跪在宗祠所前方道路的兩側,等待正主的到來。

忽的,宗祠所宮院大門處,衆多太監在前方引路,後面一座豪華轎子,便是出現在百官面前。

旋即,“吱呀——”一聲,宗祠所的大門被人打開,裡面的神龕掛像,方纔出現在衆人面前。

“衆愛卿平身,今日會審皇八子,朕要看看,此子是如何愧對列祖列宗的!”大夏靈帝走下豪華轎子,面色陰冷,“太監總管黃安,速速去召集四院六宮的其餘十位皇子,來宗祠所。”

“尊令!”面龐清秀的黃安,走出衆多太監,快速離去。

此時,衆多官員,方纔注意到,四宮六院的皇子,並未被召集起來。哪怕是與此事聯繫最大的皇長子,也沒有出現在宗祠所。

皇帝陛下此時召集,與提前宣旨,宗祠所外等候,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大夏靈帝雖然昏庸無能,然而對於皇子連結朝臣,結黨奪位的事情,還是有所防範的。

若是大夏靈帝沒有這種想法,那麼就會有一道旨意,宣召諸皇子與百官,在宗祠所外等候便是。等到靈帝過來,再宣召太子殿下,對其進行判定。

然而,靈帝並沒有這麼做。這一小細節,絕對不是無心之舉。靈帝,在防範衆多大臣,藉此廢黜太子之際,趁着等候那段時間,彼此結黨,擁立自己所歸屬的那位皇子。

但凡皇位爭奪,宮廷之上,從來都是黨派利益爲重,自然不會想着將來會怎麼樣。

這個靈帝,還沒有昏庸到極致。衆多大臣,皆是如此想法,諸多皇子,怎麼可能跟他們沒有什麼瓜葛?

更何況,還有更爲緊要的一點。直至昨日晚間,纔有聖旨傳來,說是今日宗祠所三堂會審太子。

這種事情毫無徵兆,衆多大臣,壓根就沒有什麼準備時間。亦或者說,那些皇子,恐怕也沒有時間,和大臣商議,誰將會接替太子之位。

靈帝終究是一個人,再怎麼昏庸無能,也不會全盤否定大臣的意見。廢黜太子的事情,恐怕是必然的了,誰也攔不住。至於新立太子,恐怕他就得聽大臣的了。

不多時,衆多皇子,神色各異的出現在宗祠所,有些皇子,神色驚恐,和百官眉來眼去,有所交流;有些皇子,神色淡然,似乎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有些皇子,面色焦急,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而唯獨皇長子,卻是面帶笑意,拜見過靈帝后,獨自一人站在他身旁,什麼也不說,彷彿已經知道太子之位就是他的一樣。

朝官,終究是支持他的人多一些,更何況,皇長子又是嫡長子,怎麼說,這太子之位也都應該輪到他纔對。此時,他不笑,又能如何?

況且,似乎沒人知道,這件事就是他搞出來的。包括一切的計劃,全程之中,參與的人極少,誰又會說什麼?

巳時初刻,靈帝領衆皇子及百官,參拜過大夏列祖列宗的掛像後,道:“宗人府府主張廷敬,太常寺卿江北,大理寺卿陳觀海,今兒個你們是主角,開始吧!”

百官之中,便是走出全身黑衣的中年男子,他便是張廷敬,宗人府府主。張廷敬面色極冷,上前一步,坐在宗祠所中堂偏右的位置上,高聲道:“請太子入宗祠所。”

又是走出一綠袍老頭,便是太常寺卿江北;又是走出一名青年男子,樣貌偉岸,儀表堂堂,便是大理寺卿陳觀海。兩人分坐於張廷敬的左右,顯然是以張廷敬爲主。

張廷敬高聲喊過之後,不多時,衆人就聽得宗祠所門外,傳來鎖鏈拖地的聲音。

“大夏皇八子,見過陛下。”夏正平雙眼滿是懊悔與恨意,此時他沒有稱兒臣,而是以一個正常人的身份,拜見靈帝。同樣的,他也沒有下跪。他本就是待罪之身,不怕再加上這一條大不敬。更何況,他是大夏靈帝的八子,沒有必要跪拜。且,在沒有詔書下達之前,他依舊是太子。

自古以來,只有臣跪君,哪有君跪臣之說?若是自己逃脫此劫,將來成就明君,現在給面前的三位大臣下跪,豈不是成爲後世的笑柄?

“啪——”的一聲,一根金釵,被張廷敬扔到了夏正平面前的地上。

“可認得此物?”

“認得!”夏正平自然認得,這根金釵,還是太子妃白氏給自己的,要帶入百工閣進行整飾的。那日昏迷之前,他恍恍惚惚聽到有人說,金釵爲證,現在看來,怕是這件事情,從頭到尾,都有着顯而易見的貓膩。

皇長子夏默宇,要置自己於死地,奪取太子之位。

“此物乃是內院白妃所有,現查出金釵內,藏有密信小字。經過連日的訊問,白妃已經交代。金釵密信,你和她約定,今年九月十日,白妃侍寢之時,以此金釵刺殺陛下,你藉此奪位登基。”張廷敬捧着一份帛書,“又搜出太子宮未趕製完成的龍袍一條,這,你又作何解釋?”

聽着張廷敬說着這些話,夏正平面色連續變化。他此時此刻,已然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皇長子夏默宇,必然是勾結白妃,串通白氏,以此金釵,製造證據,陷害自己。那一張帛書,必然是夏默宇提前準備好的,朝堂之上,誘導自己進入朝陽宮,然後施以毒藥,讓自己就範。

真是好歹毒的詭計。

夏正平這一瞬間,又是想起了一個人,便是朝陽宮中的那名幕僚。恐怕,這一切的關鍵,都是秦嵐所策劃。否則的話,秦嵐也不會獻出西域佳釀。西域佳釀,就是自己所喝的那杯毒酒。

論真實的幕後黑手,恐怕就是秦嵐了。亦或者說,從朝堂上的申不易發難,到夏默宇進言,都是秦嵐所策劃的。

沒想到,這個年輕幕僚的背後,竟是有着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深遠,讓自己着了道。

只是,夏正平有些不明白,爲什麼那日衆人都喝了西域佳釀,偏偏自己中了毒。驀地,夏正平想通了什麼事情,那日衆人,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都提前喝了解藥,以至於迷惑了自己。

這一切的安排,近乎天衣無縫,但仔細思索下去,卻又是漏洞百出,隨便一處,都能找出不着調的地方。只是,自己太過於大意粗心,更何況初次涉及宮中爭鬥,又有獻策失敗在身,因此失敗。

夏正平沉吟了許久,方纔道:“我身爲太子,陛下百年之後,我便是大夏之主,何須反叛?至於半成品龍袍,乃是我太子宮中爲陛下歲末之日,趕製的一件禮物。”

“哼!”夏正平的話音未落,就聽得大夏靈帝冷哼,衆多官員,皆是心中叫苦。

太子怎麼可以說出這種話來?這豈不是意味着,太子殿下主動暴露出自己心繫皇位嗎?

在外人面前,或許可以這麼說,但是在大夏靈帝面前,決不能這麼說。至於半成品龍袍,是真是假,沒人關心。人們關心的是,三堂會審,究竟要怎麼判定太子。

即便意圖謀反,但太子終究是皇子,身上流有皇室血脈,不適用普通律法。

“白妃親口承認,說太子殿下,與他相謀,要刺殺陛下。這一事,你可承認?”張廷敬有些囉嗦。至少,在夏正平看來,這個三堂會審,頂多是個流程而已,那帛書上僞造的事情,自己恐怕不承認也不行。

與其那般,夏正平也不想據理力爭,便是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陳大人,您看?”張廷敬似是被問住了。

夏正平的那句話說的很奇妙,意思也很明顯。就是帛書上的事情,的確不是自己做的。但是,上面有自己的畫押簽字,自己卻又不得不承認。

更何況,謀反篡逆,這等罪責,只要是個正常人,也不會傻到極點,在帛書上畫押簽字的。而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封帛書是僞造的,自己是在無意識之下,被人強迫的。

試問,真要謀反篡位,事情還需要做的那麼明顯嗎?即便太子妃白氏,是白妃的侄女,然而太子殿下夏正平,似乎和白妃有極少的來往吧?光就是這一點,也足以見着那封帛書上所敘事情,定然有假。

然而,朝堂上終究是申不易爲大,衆多大臣,支持夏默宇的甚多,哪怕是宗人府府主張廷敬,也是支持皇長子的。

就算自己沒有做這些事情,那帛書上的東西,也會被他們辦成是這般。

朝堂衆官,哪個不是紅口白牙,張嘴能把黑的說成白的?

這些官員,沒幾個是正形的,大夏真是腐朽到了極點啊!

夏正平心裡一陣嘆息,怕是今天,張廷敬三人依照帛書上讀出的罪狀,自己是不得不點頭答應了。

他也沒有心思,去聽張廷敬三人的言語了,腦海之中,只是在想着以後怎麼辦。

倏忽之間,也不知過去了多長時間,夏正平也不知道回答了多少次“是”,也不知道點了多少次頭。

他只知道張廷敬,宣讀到帛書的最後的時候,跟那日自己模糊之間聽到的沒什麼兩樣。

很明顯,這一切的事情,已經策劃了許久。

獻策北上勤王失敗,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

直至午時四刻,張廷敬方纔讀完帛書,雙眼之中放射出精光,盯着夏正平道:“太子殿下,您也都聽到了,不要讓我們這些做臣子的爲難?”

陳觀海亦是說道:“百官在此,陛下親臨,絕無虛假!”

夏正平沉默了下來,望向大夏靈帝,卻得不到任何的信息,便是說道:“我只求,臨罰之前,做一件事情。”

“何事?”

“廢太子妃!”夏正平神色不變,他知道這其中有個比秦嵐更爲關鍵的人物,那就是太子妃白氏。自己與太子妃白氏,向來都是貌合神離的狀態,沒想到這種狀態,竟是導致了今日之禍。

太子妃若是沒有巧言說辭,讓自己帶了那根金釵進宮,恐怕皇長子夏默宇也不會以金釵爲證,陷害自己謀反篡逆。

如此這般女子,心機深重,臨罰之前,不與她恩斷義絕,恐怕將來又會出現什麼差錯。

亦或者說,夏正平現在最恨的就是太子妃白氏,沒想到這個女子,至始至終,都不曾露一面。自己遭人毒手就算了,可惡的竟是背後有人,串通皇長子夏默宇,出賣了自己。

此話一出,衆多大臣,竟是有些神色古怪。人們都清楚,太子妃白氏的父親,是當朝宰輔。當年爲了得到權勢,力勸靈帝,將女兒白氏嫁給了夏正平。說白了,其實就是靠政治婚姻,來維持自己白氏家族,在朝廷裡的地位。

況且,大夏靈帝百年後,太子夏正平繼位,那白氏就會是當朝的皇后,白氏家族的地位,想不高都難說。

現在,夏正平獻策失敗,他們卻反過來捅自己一刀,利用太子妃白氏,坐實了自己謀反篡逆的罪行。夏正平自然不會心軟,因此他在宗祠所中提出了這個請求。

就見着諸多皇子,眉頭向上擡了擡,似乎預知到了這件事一樣。太子妃白氏一旦被廢,反而對白氏家族有利。要知道,當今朝堂,支持皇長子衆多。白氏的父親,自然也在其中。萬一將來皇長子繼承皇位,遭殃的就是夏正平,白氏父親,自然不願意看到女兒成爲政治交鋒的犧牲品。

儘管現在,她已經成了犧牲品,甚至是被夏正平提出了,要廢除太子妃的請求。

“準了!”大夏靈帝眉頭一皺,不待張廷敬三人反應過來,便是直接說道,“百官議上一議,太子篡逆謀反,該當如何處置?”

“徒之錯,師之過!理當追究太子太傅張伯生責任,削去官職,貶爲庶民,永不錄用!”

“大夏皇八子,應當廢黜太子之位,幽閉深宮。”

“可以放逐西域,永遠不得踏足中原土地半步。”

“弒君之人,不念親情,不顧君臣,當殺!”

衆多大臣,一個接着一個,面陳自己的說辭,但總的一句話,就是要把夏正平趕出皇宮,終生不得爲官。

夏正平的臉色已經沉了下去,他知道這羣大臣,說的都是對他們自己有利的處置方案。

太子太傅張伯生被廢,那麼就有空缺,誰擔任太子太傅,誰在將來就能夠成爲帝師,成爲輔政之首。

放逐西域,便是要把夏正平,和朝廷隔絕開來。西域是個什麼地方?那裡胡人部族林立,大漠風沙,環境極其艱苦。從來都是西域的部族人口,遷移到東方大夏的土地上,極少有大夏之人,敢於進入那一塊地方。

殺了自己,等於除去後顧之憂。大夏曆史之上,太子被廢,又復立的事例,不在少數。宮廷爭鬥,如果不將對手趕盡殺絕,那麼將來禍害的就是自己。顯然給出這種建議的大臣,便是皇長子夏默宇的人。

夏默宇同樣擔心這種事情的發生,畢竟眼見着太子之位就會到手,怎麼可能允許在將來出現什麼差錯呢?

“但,大夏皇八子,畢竟身上流淌的是大夏皇族的血脈,懇請陛下開恩。況且,皇八子年齡不足弱冠,這種謀反篡逆之事,背後必是有着蹊蹺!”驀地,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從衆多官員之中傳了出來,“適才三堂會審,所陳述的罪狀,看上去極爲老道。只是太子殿下,今年方纔十六歲,真的能做到這些嗎?”

夏正平扭頭看時,卻是八字鬍的一名中年人。夏正平人的那名中年人,名叫左善言,官居諫議大夫,是朝中少有的耿直官員。

那一邊的皇長子夏默宇,早已是眉頭緊皺,死死的盯着左善言,低聲喝道:“放肆,身爲諫議大夫,怎敢隨便懷疑宗人府的結論?更何況,皇族之事,左大夫你是無權過問的!”

此時,衆多大臣皆是眉毛一挑。

是啊,太子殿下今年才十六歲,怎麼可能會做出那樣的事情?即便開府治政,也只是太子太傅協助啊?

這,其實也是夏正平一直仰仗的事情。自己才十六歲,謀反篡逆這種事情,怕是極難做到。更不用提,勾結後宮刺殺皇帝陛下了。

左善言的這麼一說,申不易臉色便是黑了下去,走出班列說道:“左大夫所言差矣!謀反篡逆,不在年齡大小,只要有個證據就行了。”

“若是僞證如何?”左善言面色嚴肅,“廢立太子,關乎國家的長久之計。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夏正平眼皮耷了下來,他知道大夏靈帝讓百官議論,終究是證明了他心中存有疑惑。

若是沒有疑惑,憑藉他是皇帝這麼個身份,就會果斷下令,對自己進行最無情的處置。可是,大夏靈帝沒有這麼做,這就表明了,靈帝的心裡,並不會相信,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會做出密謀刺殺,謀反篡逆這種事情的。

這,就是轉機;這,就是夏正平的期望。

忽的,大夏靈帝的一句話,讓衆人皆是安靜了下來。

“朕,想起了陳姬!”

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章 朝陽宮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二章 又三年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一章 大旱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七章 狠角色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十一章 稱帝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一章 大旱第七章 駁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二十章 漢王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一章 稱帝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十一章 詐降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一章 大旱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十六章 忽悠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六章 過蜀州第十三章 宮刑
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章 朝陽宮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二章 又三年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一章 大旱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七章 狠角色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十一章 稱帝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一章 大旱第七章 駁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二十章 漢王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一章 稱帝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十一章 詐降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一章 大旱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十六章 忽悠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六章 過蜀州第十三章 宮刑